- 年份
- 2024(4880)
- 2023(7034)
- 2022(6057)
- 2021(5651)
- 2020(4748)
- 2019(11446)
- 2018(11070)
- 2017(21868)
- 2016(11312)
- 2015(13137)
- 2014(12791)
- 2013(13116)
- 2012(12387)
- 2011(11373)
- 2010(11372)
- 2009(10370)
- 2008(10444)
- 2007(8804)
- 2006(7728)
- 2005(7054)
- 学科
- 济(60140)
- 经济(60091)
- 方法(32686)
- 数学(30286)
- 数学方法(30198)
- 管理(30152)
- 业(28805)
- 贸(22460)
- 贸易(22449)
- 企(21970)
- 企业(21970)
- 易(21852)
- 中国(16922)
- 财(13843)
- 农(13687)
- 出(10058)
- 制(9986)
- 融(9931)
- 金融(9931)
- 银(9339)
- 银行(9336)
- 关系(9198)
- 业经(9006)
- 行(8907)
- 地方(8418)
- 务(8182)
- 财务(8170)
- 财务管理(8152)
- 出口(8119)
- 出口贸易(8119)
- 机构
- 大学(170126)
- 学院(165803)
- 济(90950)
- 经济(89921)
- 管理(64285)
- 研究(60319)
- 理学(55594)
- 理学院(55065)
- 管理学(54616)
- 管理学院(54302)
- 中国(49627)
- 财(39813)
- 京(34842)
- 财经(32658)
- 经济学(31641)
- 经(30235)
- 经济学院(28995)
- 科学(28921)
- 所(28786)
- 中心(26672)
- 研究所(25863)
- 财经大学(24812)
- 北京(22614)
- 江(21804)
- 农(21646)
- 院(21502)
- 贸(20766)
- 商学(19493)
- 商学院(19324)
- 业大(18976)
- 基金
- 项目(107049)
- 科学(86659)
- 基金(84111)
- 研究(80332)
- 家(72128)
- 国家(71651)
- 科学基金(61731)
- 社会(56783)
- 社会科(54368)
- 社会科学(54358)
- 基金项目(42686)
- 自然(36690)
- 资助(36576)
- 教育(36312)
- 自然科(35825)
- 自然科学(35816)
- 省(35380)
- 自然科学基金(35306)
- 划(31234)
- 编号(29379)
- 部(27615)
- 国家社会(25939)
- 中国(25155)
- 教育部(24837)
- 成果(24143)
- 重点(23994)
- 人文(23392)
- 发(22979)
- 社科(22158)
- 创(21942)
共检索到2518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赵艳平 许灿 谢元涛
本文利用具有符号约束的贝叶斯VAR模型研究了资产价格和汇率对我国贸易平衡的影响。据我国2005年"汇改"后的数据研究显示,资产价格因素对我国贸易平衡具有重要影响,股价和房价对贸易平衡的作用都强于汇率,两者对我国贸易平衡的解释力达到了约25%,但三者对贸易平衡的影响持续性都不强。此外,研究还发现,人民币升值和房价上涨都会减少我国贸易顺差。其中,人民币升值的作用过程存在时滞,呈现J曲线效应,股价上升对贸易平衡的作用具有不确定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郭维
本文运用计量方法考察汇率制度改革后贸易平衡价格弹性的变化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贸易平衡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的结论: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我国贸易平衡的价格弹性显著增强,汇率的价格信号机制有所加强,表明汇率制度改革使人民币汇率更好地发挥对贸易收支的调节作用;人民币升值不能显著减少中国贸易顺差,但人民币升值会改变中国与不同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平衡关系;汇率制度改革后的人民币升值对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影响要大于对初级品贸易的影响。
关键词:
贸易平衡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进出口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许雄奇 张宗益 康继军
中国财政赤字与贸易差额的关系不能用利率、汇率的变动予以解释,而与储蓄-投资缺口密切相关。本文以此为基础,运用时间序列方法,在5变量系统内检验了中国财政赤字与贸易差额的关系。结果显示:贸易差额、财政赤字、利率、汇率及 GDP(PPP)等5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财政赤字、GDP 对贸易差额具有 Granger 影响,财政赤字的增加导致贸易顺差增加,GDP 的增加导致贸易顺差减少;利率、汇率对贸易差额无 Granger 影响。其政策含义在于,通过控制包括财政赤字在内的有关宏观经济变量可以有效地调节中国的贸易收支。同时,解决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如高储蓄、低消费、外资的“超国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宋顺林 翟进步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后843家具有资产注入行为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资产评估结果公告的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两个角度考察大股东是否操纵了所注入资产的评估价格。结果发现,所注入资产评估增值率越高,公告日市场反应越差。同时,对于采用成本法进行资产评估的公司,则市场反应更好。并且,投资者更加相信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使用成本法评估的公司的资产评估结果。此外,大股东绝对控股的公司,所注入资产的评估增值率较低;当资产评估公司为"五大"时,资产的评估增值率较低。本文的结果表明,大股东在资产注入中有动机和能力操纵资产评估价格,而培育较大规模资产评估机构、提高评估公司的独立性,有助于减缓资产注入中的大股东操纵评估价格...
关键词:
资产注入 大股东 评估价格操纵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段志民
利用中国家庭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本文针对我国高技能和低技能职业就业增加而中等技能职业就业持续减少的经验事实,构建理论模型实证检验了国际贸易对个体职业选择的影响,并结合工资增长率差异和教育决策机制渠道考察了相关机理。研究发现:(1)国际贸易促进了我国高技能和低技能职业就业,但对中等技能职业就业具有不利影响;(2)2004年以来,国际贸易引致的高技能和低技能职业的工资增长率显著高于中等技能职业,并且国际贸易对个体的高中入学决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有利于提升个体大学入学概率;(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进口贸易主
关键词:
国际贸易 职业选择 教育决策 技能调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伟力
文章基于协整的VAR模型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与贸易自由化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研究发现:(1)地区收入不平等、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增长对于关注参数而言是弱外生变量;(2)贸易自由化在长期内减缓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但在短期内却导致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的上升;(3)经济增长长期内趋于提高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但短期的影响方向不确定;(4)地区收入不平等是一个随机游走过程,不是一个含有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金成 戴翔
依托互联网建设推动服务贸易增长,是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现有文献揭示了互联网可以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促进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本文研究认为,互联网除了具有降低贸易成本这一作用外,还可以通过提高服务可贸易性以及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实现服务贸易规模扩张。利用中国与部分国家双边服务贸易数据及互联网普及率等经验数据,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对中国与各国之间双边服务贸易规模扩张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且在不同收入水平国家、不同服务业之间具有异质性;第二,互联网通过降低双边贸易成本、提高可贸易程度使中国双边服务贸易规模扩张。本文以互联网为切入点,为探索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视角,研究结论对亟待扩大服务业开放、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的中国开放发展新阶段而言,有着重要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互联网 双边服务贸易 可贸易性 贸易成本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万军 郑建明 孙诗璐
本文以1990—2014年42个国家(地区)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总体关系、作用渠道和跨国异质性等方面考察了实际汇率变动对公司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际汇率变动会对贸易公司的投资产生显著影响,实际汇率贬值会显著地促进贸易公司新增投资;而实际汇率变动对非贸易公司投资的影响并不显著。劳动份额对产出贡献越大、融资约束越低和风险承担水平越高的贸易公司,实际汇率贬值对其投资的正向影响越强烈,表明实际汇率变动会通过内源融资、风险承担和融资约束渠道作用于公司投资,且三种渠道中内源融资渠道解释能力最强。贸易自由化越高的经济体,实际汇率贬值对贸易公司投资的正向影响越强烈。
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 实际汇率变动 贸易公司投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维巍
本文基于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升值凸显的样本期对人民币汇率与中美两国分行业产品双边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据此探究和剖析了引起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根源。研究认为:人民币汇率并非引起中美贸易失衡的真正根源,中美两国贸易结构异质性引起的两国贸易互补性,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引起的购买力水平异质性和边际消费倾向差异性,以及产业结构差异性引起的中美两国经济主体的相异性才是引起中美贸易失衡的真正罪魁祸首,而且这些因素引起的失衡现象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有效的逆转。与此同时,中美两国收入水平对中美贸易失衡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效应。这意味着,要从根本上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中美双方应该共同致力于经济结构的转变,而并非过...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贸易失衡 结构异质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平 李凯
汇率与宏观经济基本面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谜。本文首次利用汇改后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间53个月度数据建立人民币/美元汇率的预测模型,通过区分模型的可预测性(predictability)和模型的预测能力(forecasting ability)两个预测指标,考察了人民币/美元汇率与经济基本面的关系。结果表明:四种宏观汇率模型均具有可预测性,但是预测能力却显著不同;货币模型、非抛补套利模型和购买力平价模型预测能力并不强于随机游走模型,而泰勒模型却明显优于随机游走模型。汇改后人民币/美元的汇率变动与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关系最显著:通胀率上升,人民币就有明显升值趋势。基于此,我们...
关键词:
货币模型 泰勒规则 样本外预测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欣 崔日明
本文使用SITC(Ⅱ)四位数数据考察了中国1987年至2012年间对外贸易模式的变化特征。研究结论表明:2012年与1987年相比,中国总体对外贸易模式发生了实质性转变,动态性是中国对外贸易模式的主要特征。并且,其它(非农)初级产品对外贸易模式的动态性最强,大宗农产品、工业制成品对外贸易模式的动态性次之,高价值农产品对外贸易模式动态性最弱。这意味着中国的对外贸易模式不具有路径依赖和路径锁定特征,动态和演进的对外贸易模式理论更适合解释和指导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
关键词:
对外贸易模式 双向表 动态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孔希贤 郎丽华 王钰良
数字贸易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提振经济韧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城市数据探究数字贸易对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贸易对经济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贸易提升经济韧性的主要渠道为新经济部门发展效应、外商直接投资效应与绿色技术创新效应。空间效应检验表明,数字贸易发展对毗邻城市经济韧性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在非资源型城市、大型城市、沿海城市以及第三产业发达城市,数字贸易发展对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这一推动数字贸易发展的政策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韧性提升,并且数字贸易对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具有边际递增的演化效应。研究结论为建设数字贸易强国和强化经济韧性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淑琴 邵宇佳 王彬苏
本文基于1995-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以双边全要素生产率(TFP)为中间变量,研究了价值链贸易对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影响,并结合中国的经验事实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价值链贸易确实会通过TFP来影响双边经济周期的联动性。价值链贸易一方面能够独立地影响双边TFP联动性,另一方面也能够调节双边贸易对双边TFP联动性的影响,最终传导至双边经济周期的联动。进一步研究表明,价值链贸易在行业内贸易中的作用更大。由中国的经验事实得出,中国的行业间贸易主导了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周期联动性,而行业内贸易则主导了同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勤 周祥祥
数字贸易发展为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带来重要机遇和动力。文章测度了2013~2017年中国257个地级市数字贸易发展水平,以出口技术复杂度衡量全球价值链地位,研究了数字贸易对于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城市数字贸易发展显著促进了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门槛效应检验显示,该影响呈现边际递减的非线性特征。经过跨境电商试点政策多期DID检验及Bartik工具变量等检验,研究结果依然稳健。机制研究表明,城市数字贸易发展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两条路径分别是技术创新和成本节约;相对于成本节约效应,技术创新效应需要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异质性检验表明,城市地理区位、所属城市群、城市层级的差异都会影响研究结果;对中国西部地区、稳定型城市群及四五线城市而言,数字贸易发展对于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明显,说明数字贸易发展具有重要的普惠效应。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汪田姣 陈金源 温可仪
向西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开辟国际贸易新通道是新时期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命题。文章基于2010—2022年中国31个省份层面的面板数据,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系统研究国际贸易新通道建设对中国“向西开放”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显著促进了中国“向西开放”,政策效应集中于主通道区域与沿海地区,且主要促进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国家与RCEP国家的向西出口开放水平。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主要通过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完善带来的的贸易成本节约效应与市场资源的整合效应带动中国“向西开放”。拓展研究表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向西开放”效应存在可持续与可推广性质,其出口溢出效应主要来源于周边地区合作共建的贸易创造而非贸易转移。文章为中国开辟更多“向西开放”国际贸易新通道,规避中美贸易摩擦、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等“向东开放”传统问题提供经验证据,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贸易自由化与企业利润——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贸易网络与企业创新——理论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贸易开放是否促进了城乡共同富裕?——来自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
海外研发、贸易摩擦与创新绩效:来自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中国能源进口贸易联系是否稳定——来自1992—2012年的经验证据
价值链贸易、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周期的联动——来自世界与中国的经验证据
贸易开放视角下的地区税收竞争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政府支出与对外贸易风险规避——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互联网内生贸易、网址链接数据与增长边际效应——理论模型及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贸易开放影响了居民的再分配偏好吗——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