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15)
- 2023(19822)
- 2022(16671)
- 2021(15226)
- 2020(13187)
- 2019(29524)
- 2018(29288)
- 2017(56720)
- 2016(30623)
- 2015(33879)
- 2014(33479)
- 2013(33386)
- 2012(30857)
- 2011(27870)
- 2010(28267)
- 2009(26465)
- 2008(25962)
- 2007(23454)
- 2006(21105)
- 2005(19335)
- 学科
- 济(144438)
- 经济(144254)
- 业(106240)
- 管理(101719)
- 企(91852)
- 企业(91852)
- 方法(61665)
- 数学(51890)
- 数学方法(51375)
- 财(41111)
- 农(38966)
- 业经(36296)
- 中国(35576)
- 制(30034)
- 农业(27065)
- 务(26895)
- 财务(26845)
- 财务管理(26793)
- 地方(26728)
- 企业财务(25464)
- 学(24877)
- 贸(24293)
- 贸易(24278)
- 易(23607)
- 技术(22014)
- 体(21677)
- 银(21455)
- 银行(21402)
- 和(21341)
- 融(20747)
- 机构
- 学院(446527)
- 大学(445922)
- 济(196233)
- 经济(192581)
- 管理(175060)
- 理学(150326)
- 研究(149163)
- 理学院(148807)
- 管理学(146457)
- 管理学院(145647)
- 中国(117143)
- 财(93867)
- 京(93352)
- 科学(88468)
- 农(77538)
- 所(75282)
- 财经(73879)
- 中心(68667)
- 江(67955)
- 研究所(67621)
- 经(67094)
- 业大(66351)
- 经济学(61194)
- 农业(61044)
- 北京(58479)
- 经济学院(55002)
- 财经大学(54636)
- 院(53452)
- 州(52660)
- 范(51866)
- 基金
- 项目(291547)
- 科学(230847)
- 基金(215551)
- 研究(208472)
- 家(188808)
- 国家(187230)
- 科学基金(161429)
- 社会(136442)
- 社会科(129530)
- 社会科学(129497)
- 基金项目(113209)
- 省(112679)
- 自然(104990)
- 自然科(102601)
- 自然科学(102570)
- 自然科学基金(100812)
- 教育(94920)
- 划(94660)
- 资助(89064)
- 编号(81728)
- 成果(65921)
- 重点(65448)
- 部(65199)
- 创(62186)
- 发(62111)
- 创新(57692)
- 国家社会(57526)
- 科研(56353)
- 教育部(56187)
- 课题(55923)
- 期刊
- 济(221181)
- 经济(221181)
- 研究(132982)
- 中国(85458)
- 财(75697)
- 农(70581)
- 管理(70577)
- 学报(69814)
- 科学(64339)
- 大学(53878)
- 学学(51330)
- 农业(47585)
- 融(45058)
- 金融(45058)
- 技术(39304)
- 财经(38302)
- 经济研究(36319)
- 教育(35740)
- 业经(35066)
- 经(32989)
- 问题(29022)
- 业(26746)
- 技术经济(24605)
- 贸(23617)
- 统计(23345)
- 策(21310)
- 世界(21275)
- 理论(20905)
- 商业(20868)
- 现代(20568)
共检索到677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刚 胡立
本文采用1994~2003年和2004~2010年制造业面板数据,运用GMM估计方法,分别考察汇率、工资和经济增长对中国全部制造业、不同外向度和不同劳动密集度制造业部门均衡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不管是整体还是分类回归,2004年前,制造业部门就业都与实际有效汇率、工资负相关,与经济增长、滞后一期就业正相关,但2004后就业与实际有效汇率负相关,与经济增长、滞后一期就业正相关。从整体上看,2004年前经济增长对制造业部门就业影响不明显,2004年后则有微弱的拉动作用,并主要作用于外向度低的部门。在分类检验中,2004年前的就业实际有效汇率弹性大于2004年后,且外向度高的企业就业受汇率升值的不利...
关键词:
制造业 劳动力 就业 工资 人民币汇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贵贤
基于中国2003~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选取制造业就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分别对最低工资、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的比重和就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经验分析。研究表明:最低工资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就业。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的比重和制造业就业存在非线性关系,且呈倒"U型"曲线,临界值为0.375;东中西部的临界值分别为0.377、0.385、0.356。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是: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的比重偏低,未达到临界值,最低工资标准仍有较大上调空间;如果数理统计具有现实意义,提高最低工资可能会促进制造业就业水平。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健 范月娇
物流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物流服务业区域集聚是现代物流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的一种表现,有利于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文章利用2001~2012年我国大陆31个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物流服务业集聚度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进行估计和检验发现,在考虑相关控制变量基础上,物流服务业集聚水平对我国及东中西部三个区域经济增长的即期效应均为负,而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分别在其集聚水平的1阶、2阶、3阶滞后期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这表明,我国不同区域物流服务业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不仅具有空间差异,而且存在动态的时间滞后效应,并且随着服务经济的深入以及物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岿然 孙溢 李匡义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金融已然成为新时期促进供应链韧性提升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我国2011~2021年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测度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韧性水平,分析数字金融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升供应链韧性,在经过剔除异常数据与内生性处理后该结论依旧成立;选取技术创新和企业融资约束作为中介变量,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可以分别通过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缓解融资约束从而提升供应链韧性;调节机制检验发现,金融监管对数字金融与供应链韧性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在数字金融背景下提升供应链韧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德敏 张瑞 谭志雄
能源效率是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能源消费的关键政策参数,研究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收敛性关系,对于揭示能源效率在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指导能源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选取1995-2009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样本,运用DEA方法测算全要素能源效率,发现全国以及区域能源效率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再下降的过程,中国省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显著,但总体上各省份之间的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将能源效率纳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运用IV、DIFF-GMM和SYS-GMM方法证明中国经济增长条件收敛存在,能源效率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能源效率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收敛;运用纠偏LSDV估计方法分区域开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金强 陈勇明
随着制造业升级的推进,结构性就业矛盾将日益突出。本文基于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就业市场的作用机制分析,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半参数估计模型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分析结论显示:产业技术进步具有吸纳与替代的双重就业效应。短期内技术进步将对制造业就业总量产生替代效应,并且这种替代效应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渐增强;而长期则会产生就业吸纳效应。应采取适度的财税扶持政策,缓解制造业结构性就业矛盾。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金强 陈勇明
随着制造业升级的推进,结构性就业矛盾将日益突出。本文基于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就业市场的作用机制分析,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半参数估计模型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分析结论显示:产业技术进步具有吸纳与替代的双重就业效应。短期内技术进步将对制造业就业总量产生替代效应,并且这种替代效应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渐增强;而长期则会产生就业吸纳效应。应采取适度的财税扶持政策,缓解制造业结构性就业矛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覃一冬
笔者采用2003年~2011年中国28个地区21个二位数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三种动态外部性对地区产业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产业专业化(MAR外部性)和地区企业竞争程度(PoRteR外部性)与地区产业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而产业多样化(JAcobs外部性)对产业增长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在分地区和分产业的回归分析中,产业专业化和产业多样化对产业增长的影响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但企业竞争程度的影响效应基本不变。
关键词:
外部性 产业专业化 产业多样化 竞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娟 廖信林
本文基于长三角制造业"二位数"行业1998-2010年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一节差分矩估计方法对城市群内的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显示:制造业"二位数"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与经济增长之间表现为强烈的非线性共生关系,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具有门槛效应,即产业集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过度集聚产生的负外部性,会使得集聚不利于经济增长。针对上述回归结果,本文给出了理论分析,并总结了结论的政策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闫丽瑞 田祥宇
本文通过建立基于我国31个省1978—2009年数据的面板模型,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东、中、西部划分标准,采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检验方法分别对这三个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不论在东部、中部还是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都具有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在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对其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接下来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小。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现我国经济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立威 景峰
根据2003—2011年9年间我国31个省份互联网普及率和人均实际GDP的数据,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基础上,建立了个体时点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互联网扩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在2007年以后逐渐显著;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0%,人均实际GDP提高大约1.38%;由于各地工业化水平等发展基础的差异,互联网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通过建立滞后效应模型发现,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的滞后作用在第5年达到最大。
关键词:
互联网 互联网扩散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丽秋 温涛
本文利用我国1993—2008年各省的GDP增长率数据进行了分层聚类分析,选取其中的12个省市构造了2003—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中介发展对现阶段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大于以股票市场为主的金融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此,本文对通过改善金融结构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增长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结构 经济增长 面板分析 实证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钱亮亮 傅娟 王玉伟
从理论层面分析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内在作用机理,并运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当人均实际GDP达到2.65万元时,工业废气的EKC将出现拐点;当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潜在因素的影响后,经济增长的污染减排效果明显增强。为实现新常态下的绿色发展目标,缓解环境污染难题,必须充分发挥环境污染治理手段的综合作用,在始终推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强环境规制,并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质量 环境规制 产业结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应向阳 张捷
为了验证我国近年来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结果,采用了一个普通的面板数据模型,收集1985~2006年中国各省份的数据,所用的估计手段既包括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方法(FE)和随机效应方法(RE),还包括广义矩估计(GMM)和极大似然估计(MLE),从而大大提高了估计结果的可信度。实证结论表明: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这些正向影响基本上能够通过显著性检验;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条件收敛;实物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始终都是显著为正的;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显著为负。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晓东 邓丹萱 赵忠秀
本文利用我国1990~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Feder模型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从总体上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溢出效应,但各地强弱不一。同时交通基础设施与其他部门之间相对边际生产率的差距使其直接影响为负。将时间滞后效应纳入模型分析后证实溢出效应滞后期明显,且逐渐衰竭,在滞后4~5期时转为负向。最后,空间效应模型证实空间效应明显,但同样存在地区差异。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溢出效应 Feder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互联网资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31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环境规制、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投资效应研究——基于65个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基础设施投资是否还能促进经济增长?——基于1994~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转移支付、地区发展差距与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互联网+”、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PVAR模型实证检验
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分析:来自中国1990—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检验
公共支出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最低工资的经济结构效应——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