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35)
2023(3595)
2022(3063)
2021(2606)
2020(1984)
2019(4731)
2018(4314)
2017(8139)
2016(4620)
2015(4918)
2014(4882)
2013(4868)
2012(4492)
2011(3976)
2010(3993)
2009(3495)
2008(3431)
2007(3086)
2006(2656)
2005(2476)
作者
(12278)
(10142)
(10064)
(9670)
(6431)
(4939)
(4649)
(3977)
(3801)
(3546)
(3460)
(3350)
(3259)
(3235)
(3183)
(3171)
(3086)
(3061)
(3052)
(3020)
(2482)
(2440)
(2382)
(2379)
(2359)
(2350)
(2265)
(2129)
(2027)
(2011)
学科
(19630)
经济(19620)
管理(13049)
(12661)
贸易(12655)
(12555)
(11950)
(11031)
方法(10405)
数学(9824)
数学方法(9780)
(9398)
(8349)
出口(8342)
出口贸易(8342)
(8229)
企业(8229)
产品(6720)
(5829)
市场(5460)
中国(4827)
农产(4777)
农产品(4777)
价格(4701)
产品价格(4462)
农业(3242)
业经(3237)
财政(2970)
地方(2890)
(2798)
机构
学院(62348)
大学(61928)
(31639)
经济(31196)
管理(24960)
理学(21818)
理学院(21668)
管理学(21428)
管理学院(21337)
研究(19959)
中国(16077)
(13633)
(12184)
(11666)
财经(11090)
经济学(10577)
科学(10430)
(10198)
中心(9937)
经济学院(9800)
业大(9653)
农业(9494)
(9465)
(9382)
研究所(8461)
财经大学(8336)
经济管理(7845)
北京(7401)
(7389)
商学(7319)
基金
项目(42643)
科学(33576)
基金(31858)
研究(30919)
(27701)
国家(27531)
科学基金(23550)
社会(20867)
社会科(20142)
社会科学(20136)
(16197)
基金项目(16147)
自然(14776)
自然科(14445)
自然科学(14443)
教育(14216)
自然科学基金(14200)
资助(14103)
(13238)
编号(11991)
(10295)
重点(9524)
(9254)
国家社会(9149)
教育部(8902)
(8727)
成果(8711)
人文(8646)
科研(8401)
创新(8295)
期刊
(28990)
经济(28990)
研究(18406)
中国(11079)
(10278)
(9691)
学报(8661)
管理(8063)
农业(7577)
科学(7194)
(6870)
大学(6810)
价格(6563)
学学(6418)
(5978)
金融(5978)
经济研究(5915)
国际(5790)
理论(5774)
实践(5483)
(5483)
业经(5218)
技术(5213)
财经(5155)
教育(4997)
(4708)
问题(4630)
(4402)
世界(4347)
统计(3794)
共检索到94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雅琦  戴觅  徐建炜  
基于高度细化的企业-产品层面中国海关出口交易数据,本文考察了2000~2006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出口产品价格的影响。本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产品价格几乎不受汇率冲击的影响,这意味着汇率的出口传递效应接近于完全,即中国的出口企业产品定价基本遵循生产者货币定价(PCP)原则。同时,中国出口商对高收入国家的出口价格比对中低收入国家的出口价格有更高的汇率弹性。进一步研究表明,产品质量是解释以上现象的重要原因。出口价格的汇率弹性会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而上升:产品质量每提高1个标准差,出口价格的汇率弹性会上升5.85个百分点。因此,低质量的出口产品很容易呈现出较高的汇率传递性。与文献中的生产率渠道与中间品进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灵科  杜江  
文章基于2000—2017年中日贸易数据,通过构建四种产品质量指标,实证研究了产品质量差异对中国出口汇率传递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向日本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存在不完全性,汇率变化向出口价格的传递不完全;汇率传递具有非对称性,人民币相对日元贬值,汇率传递较高,升值期间,汇率传递明显降低;产品质量对汇率传递具有显著影响,产品质量越高,汇率传递越趋于完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幸炜  李长英  
根据异质性企业出口选择理论,只有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才能跨过出口门槛开展出口;生产率最高的企业价格最低,出口价格与出口门槛正相关。本文研究中国制造业出口价格和出口门槛的关系,发现出口价格与出口门槛可能正相关,也可能负相关;并且结合质量调整价格(quality-adjusted price)模型,对结果进行了解释。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门类中多数是出口价格与出口门槛负相关,二者之间的正负关系取决于企业能力指数。大多数行业处在以低价竞争为主的阶段。同时,本文还对中国出口门槛进行了排序。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倩  宋鹏  李瑞子  
基于2000—2010年中国海关企业-产品层面的交易数据,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出口产品质量的关系,并识别中间品进口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中间品进口的增加会加强这一正向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与中间品进口的共同作用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因企业所有制、贸易方式、产品技术以及出口目的地等异质性表现出明显差异,对内资企业、一般贸易方式、低技术及出口到OECD国(地区)的产品质量提升作用更大。丰富了汇率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经验研究,为中国出口产品优化升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夏  汪亚楠  施炳展  
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本文研究事实汇率制度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理论上,固定汇率制度降低了企业进行出口贸易的生产率阈值,低效率企业涌入使出口产品质量下降;但企业生产率提升不仅能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还能缓解固定汇率制度对企业提升出口产品质量的阻碍,固定汇率制度不再对高生产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阻碍作用。企业产品细分层面数据的机制验证发现,只有少数中国企业能够达到固定汇率制度不阻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所要求的生产率阈值。因此,事实固定汇率制度阻碍了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提高企业生产率才是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全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怡  耿纯  
本文运用2002-2007年间海关统计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研究出口退税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与以往研究出口产品质量的文献不同,本文将无进口中间产品的一般贸易作为处理组,与不受退税和关税影响的加工贸易出口进行比较,从而剔除贸易自由化的影响。本文的实证分析显示,企业和产业层面的证据都表明出口退税加剧了市场竞争,导致出口企业的成本加成下降,促使企业通过提高研发投入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具体而言,出口退税率每提高1%,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比加工贸易高出考察期内企业出口产品平均质量水平的3.69%。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晓华  沈成燕  
本文基于Feenstra&Romalis(2013)整理的各国出口数据,首先运用生存概率法分析各经济体SITC4位码产品的出口持续性,进而借助工具变量2SLS模型,首次就出口持续时间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论与启示有:发达经济体产品出口持续时间对出口产品质量作用表现为"高质稳进"型正效应,而对于发展中经济而言,过长的出口持续时间则意味着产品质量的"低端锁定"和"低端下滑";出口过度依赖传统优势产品和"质量革新惰性"是近几年中国出口产品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执行出口技术复杂度赶超战略有利于发展中国经济体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空间型地理接近"不一定能够促进一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制度型地理...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俊美  
本文检验了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对企业出口关系存续及其增长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有利于企业出口关系的存续,并能够提升其出口增长率。稳健性检验显示,更换产品质量测算方法、样本区间、计量方法等并不影响本文基本结论,且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后,本文基本结论依然不变。从影响机制来看,产品质量升级通过增强消费者偏好提高了企业出口关系存续概率,通过增强消费者偏好以及提高出口价格促进了出口增长率提升;同时,产品质量升级还通过提高企业出口关系存活概率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出口增长率的提升。最后,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出口产品质量提高对外资企业和出口到高收入国家的企业出口关系存续的积极影响较大,而对私营企业和出口到低收入国家的出口增长率的积极影响较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明益  戚建梅  
本文首先剖析了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的经济效应,提出了理论假说,然后利用2000-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相关合并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扭曲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显著时间效应,其影响趋势呈"N"型;扭曲较轻时能显著促进产品质量升级,扭曲较重时对产品质量促进作用变小甚至会阻碍产品质量升级;扭曲存在要素配置效应,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质量的影响显著大于对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影响;扭曲与规模经济的结合有助于企业产品质量升级;扭曲存在显著的经验累积效应和生产率效应,其影响趋势均呈"U"型;扭曲会产生研发抑制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质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明益  戚建梅  
本文首先剖析了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的经济效应,提出了理论假说,然后利用2000-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相关合并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扭曲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显著时间效应,其影响趋势呈"N"型;扭曲较轻时能显著促进产品质量升级,扭曲较重时对产品质量促进作用变小甚至会阻碍产品质量升级;扭曲存在要素配置效应,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质量的影响显著大于对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影响;扭曲与规模经济的结合有助于企业产品质量升级;扭曲存在显著的经验累积效应和生产率效应,其影响趋势均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红林  刘晨  方玉霞  
要素配置效率的提升是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制度环境视角,利用2000—2013年中国海关进出口和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在企业层面研究了要素价格扭曲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要素价格扭曲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呈现倒U型关系,即随着要素价格扭曲程度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当要素价格扭曲达到一定门槛值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下降。第二,要素价格扭曲因企业贸易方式、技术水平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呈现不同特征。其中,一般贸易企业、高技术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在较高的要素价格扭曲水平下,才会达到拐点位置,从而抑制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第三,企业成本加成率和国内中间投入比例是要素价格扭曲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中介因素。要素价格扭曲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其会降低企业成本加成率,提高国内中间投入比例,进而阻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第四,制度环境在要素价格扭曲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产生调节作用,在制度环境越完善的地区,要素价格扭曲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倒U型曲线更加平缓。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信恒   刘信兴  
本文使用2000—2013年的中国工业企业与海关匹配数据,在考虑进口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识别企业数字产品进口和利用事后反推法测算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考察数字产品进口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品进口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产品进口主要通过提升企业生产率和研发效率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产品进口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本土企业、低竞争行业以及数字资本品的进口中更为显著。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林  卢鑫  钟钰  
本文利用Nested Logit模型,从绝对质量和相对质量两个角度,对2001-2010年期间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和产品质量升级进行了实证测算。实证分析发现:中国整体出口产品质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中国出口产品存在明显的质量升级现象。这主要是由机电仪器与交通工具大类的质量升级所带动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和质量升级与日本、德国、印度、东盟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论显示:2001-2010年间,与德国、日本、东盟、印度四个经济体的出口产品整体质量相比,中国出口产品整体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洁  
本文使用1992—2014年中国农产品出口数据,实证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产品质量纳入模型,探究产品质量对于贸易中汇率弹性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出口贸易变动呈现负相关关系,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会引起出口贸易额向下波动;考虑汇率时滞性的回归分析表明,当期的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最为显著,滞后1期及多期的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的解释力度较小;在将出口产品质量纳入模型后发现,质量的提升有利于削弱汇率对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对于高质量的产品,汇率变动带来的出口波动较小。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