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95)
- 2023(5935)
- 2022(4927)
- 2021(4490)
- 2020(3567)
- 2019(7828)
- 2018(7440)
- 2017(12550)
- 2016(6788)
- 2015(7078)
- 2014(6557)
- 2013(6259)
- 2012(5602)
- 2011(5042)
- 2010(4862)
- 2009(4201)
- 2008(4056)
- 2007(3360)
- 2006(2833)
- 2005(2334)
- 学科
- 济(24914)
- 经济(24881)
- 管理(19523)
- 业(19240)
- 企(14803)
- 企业(14803)
- 方法(11818)
- 数学(10625)
- 数学方法(10566)
- 农(7793)
- 财(7163)
- 中国(7119)
- 贸(6844)
- 贸易(6842)
- 易(6682)
- 业经(6232)
- 学(5966)
- 农业(5492)
- 技术(4672)
- 环境(4486)
- 务(4464)
- 财务(4463)
- 财务管理(4458)
- 制(4261)
- 企业财务(4253)
- 产业(4136)
- 银(3855)
- 银行(3822)
- 地方(3792)
- 划(3744)
- 机构
- 大学(96992)
- 学院(95801)
- 济(38816)
- 经济(38224)
- 管理(36531)
- 研究(32994)
- 理学(32936)
- 理学院(32543)
- 管理学(31980)
- 管理学院(31825)
- 农(23370)
- 中国(23274)
- 科学(22336)
- 业大(19552)
- 京(19390)
- 农业(18926)
- 所(16882)
- 研究所(15942)
- 财(15884)
- 中心(14663)
- 财经(13430)
- 农业大学(13207)
- 江(12637)
- 经(12450)
- 经济学(12091)
- 院(11818)
- 范(11715)
- 北京(11578)
- 师范(11461)
- 经济学院(11154)
- 基金
- 项目(73062)
- 科学(57139)
- 基金(54587)
- 家(50573)
- 国家(50138)
- 研究(47162)
- 科学基金(42100)
- 社会(32239)
- 社会科(30603)
- 社会科学(30594)
- 基金项目(29629)
- 自然(28759)
- 省(28170)
- 自然科(28143)
- 自然科学(28131)
- 自然科学基金(27673)
- 划(24492)
- 教育(21131)
- 资助(20503)
- 编号(16927)
- 重点(16600)
- 创(15883)
- 部(15623)
- 发(15340)
- 计划(15278)
- 创新(14856)
- 科研(14755)
- 业(14086)
- 国家社会(14074)
- 科技(13399)
共检索到126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威 陈鹏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遵循求治必须求贤、求贤必须养士、养士必须兴学的古风,亦有伟大时代的新意。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历史呐喊中,1977年恢复高考作为一个教育事件也作为一个政治事件,它改变了众多青年的命运,确立了国家新的发展动力和方向,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由乱入治的新时代。面对以读书无用论和反学校文化为特征的反智主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时代意义愈发凸显,教育作为个体向上流动的常规机制愈发重要,教育和知识作为全球共同利益的认识愈发深入,国家社会坚持创新驱动的战略更加需要知识分子的参与,在知识治理视角下的高考改革必须重视知识内在逻辑和学科融合趋势。
关键词:
求治兴学 高考恢复 尊重知识 知识分子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愿 刘在洲
20世纪初期诞生的威斯康星思想首次提出高等教育除教学、科研后的又一大职能——社会服务,由此将大学推向社会的中心,并成为发挥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理论基础,在美国及整个高等教育界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威斯康星思想不仅扩展了大学的功能,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及普及奠定理论基础,还催生了终身教育思想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展开。然而,过于广泛的社会影响又将导致威斯康星思想的转型。
关键词:
威斯康星思想 内涵 发展 影响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恋
文章对“武汉宣言”所表现的时代精神和具有的历史意义作了论述和充分肯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长乐 郇亚丽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高铁网络建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高铁之所以倍受青睐,是在于其显著优点:速度快、输送能力大、安全性好、舒适方便、能耗低、经济效益好。伴随着"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建设的全面展开,我国将步入高铁时代。高铁缩短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时空距离,开启了一个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因此,高铁时代的到来势必将具有深远的区域影响和意义。高铁将加速和放大都市经济圈同城效应,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高铁将加快中心城市引领的大区域板块的融合和共促共赢;高铁将促进旅游、房地产等沿线产业的升级,推进沿线城市规划的重新布局;高铁将引发空、陆、水三大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重组,带来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关键词:
高铁 区域经济 中心城市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田沐雨 齐宏欣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今天学来具有意识形态和科学的双重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人民立场的理论基础,是中国新时代经济建设的根本指导,能够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和实体经济转向等重大经济战略问题。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荣光
持续了半年之久的非典事件 ,对中国经济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但同时也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的推动。本文认为 ,中国国民大众在生活与中国饮食文化历史发展的“后非典”时代到来了。这主要表现在 :长期以来禁而不止的嗜食野生动物的顽固陋习将有望从根本上改变 ;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止、设而难行的中餐公宴分食制有望以“一人两筷”制的模式普遍推广开来 ,传统的“一个一筷”制将可能最终从公宴聚餐场合退出历史舞台 ;民族大众的饮食卫生认识与行为水平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餐饮业的陋习受到有力冲击 ,民族饮食心态经受深刻洗礼。中国人民的饮食生活和社会饮食文化 ,正在以非典事件为界限 ,进入历史性的变革发展阶段...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钢 王乃昂 李卓仑
人类发展史是一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史。水、旱、蝗并称中国历史上的三大自然灾害,其中尤以蝗灾为甚。水旱与气候环境关系密切,而蝗灾与气候环境的相关研究复杂且不足。因此,本文首先基于系统收集的飞蝗史料构建中国历史蝗灾记录数据库,建立不同时空尺度的蝗灾年份、等级、频数和县次序列;然后以蝗灾序列为主线作了一系列的比较研究,得出了一些新的认识;进而探索中国历史时期蝗灾大发与频发的社会影响和环境意义,并给出科学的生态解释,以期为探究"气候—灾害—社会"之动态巨系统提供新的视角。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朱光耀
2010年卷《中国财政年鉴》《中国会计年鉴》编纂工作已经开始,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编写大纲,使年鉴的框架结构更加合理,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善;加强组织协调、沟通配合,保证两鉴编辑出版工作的顺利进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颖 田一平
摆脱长久以来形成的主观主义思想障碍,将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统摄于马克思思想的问题架构与意义领域,是当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工作。由户晓坤著写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一书力图完整呈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一方面,该书尝试展现马克思进入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思想进路与革命性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吕晓斌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关于“历史深处的未来想象”。在马克思那里,共产主义既是一种积极扬弃私有制的全新制度安排,又是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彻底决裂,摆脱“物质依赖”和“抽象统治”的“自由人联合体”,还是摆脱必然性管制以实现人类解放的“自由王国”。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启并取得成功,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得以在中国实现了“具体化”。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现实展开和生动实践,这条道路就是共产主义的趋向之途。在推进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的征程上,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决反对走西方现代化道路。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岳天明 梁真
文明是考察人类发展历史进程的基本视角和路径,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别是通过社会实践方式的不同得以表征的。作为一次伟大的“术语革命”,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文明层面深刻而创新性的概括,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所结出的文明之果,有着深厚的革命、改革和建设的社会实践基础。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了中华传统文化,是立足于中国土壤的中华文明;它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传统社会主义道路的继承和发展,是崭新的社会主义文明;它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开创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现代化模式。借助于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它既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高度的合和智慧和文化底蕴,又并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单一目标,而是融入民族精神的世界性转向,为现今世界秩序的有序治理提供了包容性智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抗战时期的联合大学是"统分结合"的联合,其体制类似于联邦制的大学,或者类似于独联体的大学。从1938年首次全国统一招考的情况来看,因为有西北联大的存在,南郑(今汉中)成为西北地区的高等教育中心。虽然西北联大存在时间不长,且不如西南联大著名,但它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西北联大是中国高等学校布局由沿海向西北扩展的重要环节和载体,是20世纪50年代高校西迁的先导,是当今西部大开发的文化、教育和历史资源之一。
关键词:
西北联大 西南联大 抗战时期 高校布局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亚夫
历史教学目标,既为教学准则,也指导教学行动。教师们强调教学目标越具体越好,而事实上确定教学目标不过是个文本程序,对教学本身很少产生实际意义。我们的教学还没有精细到由教学目标统领教学活动的程度。将教学目标置于目标分类学理论中加以分析,既体现在教学设计的功用,也反映应有的学习过程;既着眼目标实施过程的细节,也顾及目标结构对有效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汪敬虞
本文通过 1 9世纪 6 0年代“同治银币”方案的提出这一具体史实 ,对英国政府、英占香港当局和中国政府三方在币制问题上的不同考量 ,即对英国实行金镑制 ,中国实行银两制而香港当局在二者之外实行银元制各自不同的背景和根据、以及彼此之间的矛盾 ,分别加以分析。特别着重说明香港独立实行银元制的成功和它对历史、地理各方面条件的顺应所取得的优势地位。与此相对照的 ,则是中国清王朝对币制改革的抵制和长期币制混乱之所由来。这种混乱的局面 ,可以说 ,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 ,人民币的出台 ,才最终加以结束
关键词:
金镑制 银元制 银两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明阳
历史的发展和变迁是必然的,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冲击是来源于对历史的扬弃,在社会的进程中历史的功劳是不容小觑的。对于历史的理解和认识更是人自身发展和前进的不竭动力。历史也在人们一步一步的生产活动中进行着不断的变化,从最初的认为历史是受必然性支配的自然过程,到后来马克思经过研究表明的,认为的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历史,人类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及历史的发展对于当代的发展又有何意义,都值得思量和研究。
关键词:
历史 人的实践 当代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