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0)
- 2023(1424)
- 2022(1228)
- 2021(1146)
- 2020(1055)
- 2019(2646)
- 2018(2442)
- 2017(4639)
- 2016(2193)
- 2015(2340)
- 2014(2112)
- 2013(2219)
- 2012(2109)
- 2011(1918)
- 2010(2069)
- 2009(1900)
- 2008(1884)
- 2007(1648)
- 2006(1620)
- 2005(1603)
- 学科
- 济(11018)
- 经济(11009)
- 管理(4668)
- 业(4157)
- 企(3281)
- 企业(3281)
- 地方(3217)
- 方法(2975)
- 关系(2926)
- 农(2795)
- 中国(2761)
- 学(2612)
- 经济关系(2436)
- 数学(2417)
- 对外(2356)
- 数学方法(2341)
- 外经(2210)
- 对外经济(2200)
- 财(1894)
- 业经(1841)
- 农业(1784)
- 贸(1769)
- 贸易(1767)
- 理论(1726)
- 易(1688)
- 地方经济(1611)
- 制(1574)
- 融(1434)
- 金融(1434)
- 体(1287)
- 机构
- 大学(29822)
- 学院(28821)
- 研究(12293)
- 济(12149)
- 经济(11923)
- 管理(9961)
- 中国(9315)
- 理学(8336)
- 理学院(8181)
- 管理学(7869)
- 管理学院(7807)
- 科学(7248)
- 京(6711)
- 所(6301)
- 湖(6144)
- 财(5976)
- 研究所(5645)
- 农(5436)
- 中心(5342)
- 江(4984)
- 范(4641)
- 师范(4605)
- 省(4591)
- 院(4496)
- 业大(4385)
- 北京(4351)
- 农业(4319)
- 财经(4273)
- 南(4123)
- 经(3927)
共检索到51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振鹏
2007年11月29~30日,"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七次编委会"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会议围绕当前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学术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编委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相关专业师生到会听取了大会发言。本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编委会联合主办,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口海岸研究院和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的大力支持。《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主编许厚泽院士和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先生分别在大会开幕式致辞并主持了本次会议。中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奇 刘观华 熊超逸 金杰锋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成立以来,在越冬候鸟及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为鄱阳湖生态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评为全国示范保护区。目前,鄱阳湖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每年有数十万只珍稀候鸟在此越冬栖息,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白鹤越冬地。鄱阳湖物种多样性丰富,生态服务功能巨大,对维护区域甚至全球生态平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因鄱阳湖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鄱阳湖湿地面临的开发利用压力巨大,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鄱阳湖的统一管理,以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者通过对鄱阳湖区的实际情况和面临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对鄱阳湖湿地和候鸟实施全湖统一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和候鸟 统一管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艳宏
根据鄱阳湖口梅家洲东南缘钻孔 (ZK2 )沉积物环境指标特征 ,结合历史资料对梅家洲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历史时期对鄱阳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随着古长江不断南迁 ,在长江与古赣江的共同作用下 ,2 .3kaBP前后 ,在长江南岸湖口地区形成天然堤 ,即梅家洲。它的出现对古赣江来水产生阻水 ,导致了鄱阳湖形成并向南扩张。对比 1970年和 1980年湖口地区水下地形图 ,发现梅家洲仍在不断加积 ,其对鄱阳湖的阻水作用更加明显 ,将引起鄱阳湖湖区沉积环境的改变 ,给鄱阳湖带来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美球 黄靓 蔡海生 刘序 刘桃菊
论文以江西省鄱阳湖区为例,综合运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多种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了鄱阳湖区土地健康的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该区11个县的土地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区的土地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只有德安县为健康区,进贤、九江和永修3县为亚健康区,其它7个县均为不健康区。并进一步对各县土地健康状况的主要表现特征进行了总结,从而可为各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
土地健康评价 定量分析 鄱阳湖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少荣 黎明政 朱其广 王美荣 刘焕章
为系统阐明鄱阳湖鱼类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鄱阳湖的鱼类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2010年4~11月对鄱阳湖鱼类群落空间差异和季节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调查到鱼类72种,隶属于7目14科46属。在群落结构上,江湖洄游型鱼类占鱼类种数的25.00%,河流型鱼类占鱼类种数的19.44%,湖泊定居型鱼类占鱼类种数的55.56%。在空间结构上,沿岸带共采集到鱼类49种,其中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鲇(Silurus asot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等10个种类在数量上占优势;敞水区共采集...
关键词:
鄱阳湖 鱼类群落结构 时空动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昌新 阮禄章 胡振鹏 李述
目前为止缺少对鄱阳湖全湖冬候鸟的种群动态和群落方面的研究分析,拟通过对鄱阳湖冬候鸟群落多样性和种群动态的分析,为该地区冬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提出建设性建议。2010~2012年冬季,通过采用直接计数法和样线法调查鄱阳湖湿地冬季碟形湖内的越冬鸟类群落结构。总共记录到越冬鸟类88种,另有29种属于文献报道但本次调查中未发现的种类。总共117种鸟类分别属于目、鹈形目、鹳形目、雁形目、鹤形目、鸻行目和佛法僧目。在鄱阳湖,种类和数量分布最多的是冬候鸟,达到78种。小天鹅、鸿雁、豆雁、白额雁、绿翅鸭和斑嘴鸭是鄱阳湖湿地越冬鸟类中的绝对优势种,鸟类个体数量最多的冬季蝶形湖泊主要包括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的蚌湖、大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泽国 张笑辰 刘观华 金杰峰 陈家宽 金斌松
"堑秋湖"是广泛存在于鄱阳湖湖区且与鄱阳湖水文节律特征相顺应的一种渔业方式。为了解"堑秋湖"渔获物组成特征及其产量与水位之间的关系,于2011~2013年"堑秋湖"期间对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子湖大湖池和沙湖进行了连续3年的渔业调查。2011年,大湖池和沙湖与修河分别相通23d和10d,鄱阳湖属旱涝急转气候;2012年鄱阳湖水势较大,大湖池和沙湖与修河分别相通124d和108d。2013年鄱阳湖再现旱情,大湖池和沙湖均未能与修河连通。2011年渔业调查开展7次,2012年调查9次,2013年调查5次。3a调查累计获得鱼类59种隶属于6目12科43属。3年研究结果表明渔获物以鲤科鱼类为主,...
关键词:
鄱阳湖 堑秋湖 鱼类资源 水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海辉
水位作为鄱阳湖重要的水文因子,对鄱阳湖水动力过程和水质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根据2014~2015年鄱阳湖主湖区和碟形湖水位、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主湖区和碟形湖水位及主要水质指标的年内变化特征,阐述了主湖区和碟形湖水质对水位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丰水期碟形湖与主湖区联通,碟形湖水位与主湖区水位呈直线型相关,枯水期碟形湖水位高于主湖区,主湖区年内月平均水位变异系数为0.13,而碟形湖年内月平均水位变异系数为0.08;(2)丰水期,主湖区和碟形湖的氮磷比分别为19.29和46.27,枯水期主湖区和碟形湖水体的氮磷比分别为17.88和40.39;(3)鄱阳湖主湖区水质主要指标与水位的相关性显著强于碟形湖,主湖区总氮、氨氮、总磷和溶解氧均与水位呈负相关性,而碟形湖中只有p H与水位有相关性;(4)枯水季节,碟形湖水体具有较高的总氮,而鄱阳湖主湖区则具有较高的总磷和氨氮。总之,枯水期进行合理的水位调控能够有效降低富营养化风险。
关键词:
水位 水质 碟形湖 鄱阳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许世建 姚庆云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作为国家级区域性发展战略,是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新引擎。在规划区推行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既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内在要求,又是江西乃至中部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柳 江丰 谢正磊 王军邦 廖富强 齐述华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鄱阳湖退田还湖圩区中耕地利用变化,探讨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后的双退圩区的土地返耕现象。研究方法:通过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和农户调研相结合,确定退田还湖圩区耕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特征,结合种粮群体、种粮意愿和粮食生产效益等方面的调查,阐述鄱阳湖水文情势的变化、惠农政策和退田还湖政策等对耕地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1)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初期,大量耕地转为湿地,但2010年后大量还湖的土地被返耕;(2)连片耕地经营主体以种粮大户为主,主要种植双季稻;零散耕地主要由受教育程度低的留守妇女或老人耕种,以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鑫 耿玉清 徐明 刘丽香 林茂
土壤酶参与有机碳和养分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对土壤有机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为探讨湖滨湿地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鄱阳湖滩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2011年的2、5、9和11月分别采集0~10 cm的土壤样本,对土壤性质和与有机碳转换相关的3种水解酶和2种氧化还原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并分析了土壤性质参数与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月份的土壤pH值、有机碳和氮含量的差异不显著,但土壤酶活性变化有显著差异。纤维二糖酶和β-糖苷酶活性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而酚氧化酶活性在2月份最高,9月最低;过氧化物酶活性则在11月最高;己丁质酶活性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水分含量与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闵骞 刘影 马定国
利用实测资料统计了鄱阳湖近50年来湖盆形态和洪水水情的变化,表明由于围垦的作用,1954~1992年鄱阳湖面积共减小1300km2,容积共减少81×108m3,调节系数从17.3%下降到13.7%,调洪能力降低20.8%;20世纪90年代与50年代相比,年最高水位平均值抬高1.80m。计算了退田还湖对近50年来两次特大洪水(1954年洪水和1998年洪水)最高水位的效应值,表明分别可使1954年洪水和1998年洪水的最高水位降低0.72m和0.68m。估算了退田还湖对鄱阳湖洪水位频率的影响,表明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的洪水位分别可降低0.63m和0.68m。计算还表明,高水还湖(单退)降低洪...
关键词:
退田还湖 单退 双退 洪水效应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柳 江丰 谢正磊 王军邦 廖富强 齐述华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鄱阳湖退田还湖圩区中耕地利用变化,探讨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后的双退圩区的土地返耕现象。研究方法:通过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和农户调研相结合,确定退田还湖圩区耕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特征,结合种粮群体、种粮意愿和粮食生产效益等方面的调查,阐述鄱阳湖水文情势的变化、惠农政策和退田还湖政策等对耕地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1)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初期,大量耕地转为湿地,但2010年后大量还湖的土地被返耕;(2)连片耕地经营主体以种粮大户为主,主要种植双季稻;零散耕地主要由受教育程度低的留守妇女或老人耕种,以单季稻种植为主;(3)鄱阳湖区洪水风险下降,圩区耕地质量优良,是双退圩区耕地返耕的自然原因;从事小规模农业生产的主体难以从事其他行业,是圩区返耕的主要社会原因;(4)耕地承租流转,规模效益催生种粮大户,促进退田还湖圩区中耕地返耕,甚至导致大量湿地被围垦。研究结论:有必要重新审视鄱阳湖圩区"退田还湖"政策,修订双退圩堤的确定标准,确立双退圩区返耕的合法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钟瑜 张胜 毛显强
长江中游地区湖泊湿地的退田还湖工程是恢复长江生态功能系统工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子系统。而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又在于退田还湖农民在其中损失的利益能否得到补偿 ,及其为生态恢复所作的贡献能否得到承认。本文以鄱阳湖区退田还湖的生态补偿为案例 ,对解决生态补偿的三个基本问题 ,即谁补偿谁 ,补偿多少和怎样补偿作了初步研究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生 段辛斌 陈文静 章海鑫 傅培峰 贺刚 吴斌
2014年5月-12月对鄱阳湖湖口县水域鱼类资源进行逐月调查,对该水域鱼类种类组成、渔获物结构、优势种、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鄱阳湖湖口水域共采集鱼类52种,隶属于7目12科40属;优势种分别为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鲫(CarassiUs aUratUs)、鳙(aristiCHys nobilis)和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占样本个体总数的61.34%;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i)为2.59,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
关键词:
鄱阳湖湖口 鱼类资源 生物多样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