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87)
2023(9231)
2022(7779)
2021(7231)
2020(5723)
2019(12670)
2018(12446)
2017(23644)
2016(12313)
2015(13491)
2014(13018)
2013(12383)
2012(10975)
2011(9633)
2010(9761)
2009(9306)
2008(8244)
2007(7364)
2006(6434)
2005(5830)
作者
(30351)
(24698)
(24697)
(23576)
(15730)
(11976)
(11437)
(9622)
(9351)
(8996)
(8434)
(8268)
(7787)
(7733)
(7619)
(7509)
(7409)
(7364)
(7179)
(7025)
(6069)
(5813)
(5813)
(5787)
(5659)
(5651)
(5558)
(5417)
(4962)
(4853)
学科
(38903)
经济(38844)
管理(36422)
(35262)
(30925)
企业(30925)
(25879)
金融(25877)
(23707)
银行(23703)
(22908)
中国(19552)
(16892)
方法(14313)
(13159)
(12605)
(12503)
财务(12474)
财务管理(12444)
企业财务(11878)
业经(11708)
数学(11632)
数学方法(11487)
中国金融(11079)
地方(10120)
理论(9750)
农业(8646)
(8614)
贸易(8603)
(8407)
机构
学院(156281)
大学(149949)
(61672)
经济(60164)
管理(57007)
理学(47931)
理学院(47484)
管理学(46688)
管理学院(46404)
研究(45362)
中国(44546)
(34408)
(29695)
财经(26510)
中心(24783)
(24380)
科学(24307)
(23965)
(21024)
(21010)
(20937)
银行(20303)
经济学(19987)
(19954)
财经大学(19860)
(19548)
金融(19542)
(19465)
师范(19362)
(19026)
基金
项目(97693)
研究(78942)
科学(76875)
基金(68847)
(57408)
国家(56835)
科学基金(49951)
社会(49662)
社会科(47110)
社会科学(47098)
(40070)
教育(36956)
基金项目(35723)
编号(34873)
(32074)
自然(29470)
自然科(28761)
自然科学(28757)
成果(28344)
自然科学基金(28239)
资助(27525)
课题(23818)
重点(22028)
(21875)
(21858)
项目编号(21849)
(21574)
(21189)
(20933)
(20718)
期刊
(71632)
经济(71632)
研究(49292)
(33962)
金融(33962)
中国(33593)
(29562)
教育(21582)
管理(21520)
(18997)
学报(17926)
科学(16663)
大学(14498)
技术(14053)
业经(13692)
学学(13430)
财经(13193)
经济研究(11768)
农业(11705)
(11295)
财会(9525)
问题(8373)
理论(8225)
职业(7784)
商业(7776)
图书(7666)
实践(7548)
(7548)
会计(7482)
现代(7346)
共检索到245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邱金平  
近年来,随着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也越发的充满活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单一的金融工具已经不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资金需求,于是以永续债为代表的新型混合金融工具备受青睐,对于新型金融工具的会计属性判断也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永续债的角度对权益工具和金融负债的区分进行探讨,借用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两期永续债实例对其会计属性深入分析,发现其在实际操作中对于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区分存在三方面的问题,针对问题追根溯源找到集团初衷不纯、实际操作与准则分离、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就此针对性提出对策及建议,以期对上市公司在划分权益工具与金融负债方面起到帮助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罗勤  
随着我国永续债资本市场近几年蓬勃发展,永续债的"亦债亦股"混合属性,成为会计确认的难点。绝大多数永续债被确认为权益工具。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我国内地企业与香港地区上市公司公开发行的永续债条款,探讨将永续债确认为权益工具的相关会计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以期完善我国永续债会计准则及财税法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罗勤  
随着我国永续债资本市场近几年蓬勃发展,永续债的"亦债亦股"混合属性,成为会计确认的难点。绝大多数永续债被确认为权益工具。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我国内地企业与香港地区上市公司公开发行的永续债条款,探讨将永续债确认为权益工具的相关会计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以期完善我国永续债会计准则及财税法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利敏  
随着金融市场的活跃与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复杂多样的金融工具增加了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理解难度,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逐渐在会计行业受到更多关注。金融工具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有效途径,其科学划分关系到各方利益和是否能及时识别风险并进行有效风险应对。因此,如何实现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科学划分逐渐成为会计判断和处理的热点和难点。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在明确相关会计准则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案例详细分析两类金融工具区分的基本原则、特殊金融工具与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区分方法,并从多个层面详细探讨区分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桂荣  宋茹  
某银行准备对某集团下属子公司提供资金支持。由于集团对银行存在保护性条款,无论融资方案如何设计,集团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必须严格遵循"一体化原则"区分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即站在整个集团的角度,将整个集团作为一个整体(独立的报告主体)。该业务本质上属于外部债务融资,应在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中应将其确认为金融负债,不能确认为权益工具。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赖萌超  
永续债作为一种同时具备"股权"和"债权"属性的新型夹层融资工具能有效帮助房地产企业稳定资产负债率、拓展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以及增加现金流等棘手问题。本文结合永续债的含义及特征解读了金地集团第一期永续债发行过程及条款内容,深入分析了永续债的会计、税务处理方式,揭示了此次发行的动因,从成本、风险以及收益三个角度对比分析了永续债融资与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的差异。同时,从市场反应、资产负债率以及成长能力层面分析了发行效果,针对永续债存在的风险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能为上市房地产企业探索永续债之路提供一定的指导。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吴辉  
本文以权益与负债的本质区别、我国会计准则以及国际评级机构对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划分标准为依据,对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发行的永续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华能永续债确认为权益值得商榷,一是不能完全满足我国会计准则确认为权益的要求,二是由于利息跳转较大,华能集团有很大的可能性在3年后将其赎回,按照国际评级机构的标准,华能永续债更多地呈现为负债的属性。本文认为,我国会计准则在对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划分标准还应该进一步完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蕾  
永续债作为无限期债券在国际上已趋于成熟,但在我国起步较晚,永续债的会计属性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性问题成为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研究的焦点。本文从永续债内涵及特点出发,对永续债相关的核心条款进行会计分析,重点以武汉地铁和国电电力发行的永续债为例,综合我国会计准则对永续债的会计属性进行分析,并对永续债业务的后续顺利开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吴辉  
本文以权益与负债的本质区别、我国会计准则以及国际评级机构对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划分标准为依据,对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发行的永续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华能永续债确认为权益值得商榷,一是不能完全满足我国会计准则确认为权益的要求,二是由于利息跳转较大,华能集团有很大的可能性在3年后将其赎回,按照国际评级机构的标准,华能永续债更多地呈现为负债的属性。本文认为,我国会计准则在对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划分标准还应该进一步完善。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董静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6号》规定,对于发行方分类为权益工具、但相关股利支出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永续债,企业应当在确认应付股利时,确认与股利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实操中,发行方可能采用计提口径或支付口径进行所得税税前扣除。在支付口径下,发行方是否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目前业界尚在探讨中。本文通过援引《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IAS 12)的相关示例,分析所得税确认逻辑以及对比两种核算方式下的税务处理结果,提出发行方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帆  陈昌明  宗泽  黄孝平  
2019年12月IASB发布《列报和披露总则(征求意见稿)》,拟将利润表中收益按不同业务活动来源和性质分为4个类别。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了资产负债观的内涵:观察会计对象运动的一种视角。以此为视角,从收益变动实质着手,从“劳动凝聚、计量属性、计量口径、无偿和非常、分享收益”五个方面分析了价值变动产生收益。据此,提出利润表改进建议,并就具体业务展开探讨。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基本准则的完善、具体准则的修订以及实务操作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宋宝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文章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为导向,就现阶段学术界广泛热议并存在分歧的水资源负债的确认、计量、列报等内容进行分析,以期拓展水资源负债研究思路,为相关政府部门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及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唐柳洁  胡列曲  
近年来特别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对金融业的责任关注越来越多。过度负债成为责任金融运动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文对南亚2010年微型金融危机后过度负债的状况进行了研究,并对各国在微型金融监管、客户利益保护、限制微型金融机构竞争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比较。在中国,应充分汲取南亚的教训,完善小额贷款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开展与南亚的责任金融合作,实现区域微型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增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孔令学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涉及经济权益保护和精神权益保护等多个方面,本文选择以消费者精神权益中的人格尊严权为出发点,界定金融消费者人格尊严的基本内涵,分析其经济和法律基础,讨论我国金融消费者人格尊严保护的现状,提出完善建议,以期推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建设。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国柱  
随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征信制度保护缺陷日益凸显:金融消费者权益立法尚需时日,征信法律法规配套制度缺乏、保护乏力,信息采集、信息共享缺少规范等。为此,需要构建征信业法律规范合理的效力体系,推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进程;加快构建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夯实金融消费者主体权益信息基础;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征信数据质量,保障金融消费者知情权、异议权等权益;强化金融消费者知情权、异议权、救济权,进一步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