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26)
- 2023(10652)
- 2022(8793)
- 2021(8107)
- 2020(6452)
- 2019(14347)
- 2018(14253)
- 2017(26464)
- 2016(14364)
- 2015(16053)
- 2014(16168)
- 2013(16150)
- 2012(15291)
- 2011(14273)
- 2010(14590)
- 2009(13534)
- 2008(13194)
- 2007(12402)
- 2006(11442)
- 2005(10541)
- 学科
- 济(66050)
- 经济(65995)
- 业(47104)
- 农(46955)
- 管理(35138)
- 农业(31661)
- 企(24020)
- 企业(24020)
- 地方(22239)
- 中国(21729)
- 业经(18782)
- 方法(17488)
- 技术(16713)
- 学(15380)
- 发(14877)
- 数学(14683)
- 数学方法(14533)
- 环境(14404)
- 制(12237)
- 发展(11364)
- 展(11339)
- 银(11171)
- 农业经济(11148)
- 银行(11148)
- 融(11085)
- 金融(11085)
- 行(10938)
- 地方经济(10823)
- 贸(10568)
- 贸易(10555)
- 机构
- 学院(211826)
- 大学(203980)
- 济(87371)
- 经济(85345)
- 研究(82794)
- 管理(78590)
- 理学(65486)
- 理学院(64741)
- 中国(64347)
- 管理学(63659)
- 管理学院(63301)
- 农(59589)
- 科学(53223)
- 京(46560)
- 农业(44929)
- 所(44018)
- 业大(41708)
- 研究所(39892)
- 中心(38644)
- 江(35293)
- 财(35175)
- 省(31030)
- 北京(30139)
- 范(30035)
- 院(29975)
- 师范(29726)
- 州(28498)
- 农业大学(27589)
- 科学院(26867)
- 财经(26247)
- 基金
- 项目(140757)
- 科学(109369)
- 研究(104525)
- 基金(97570)
- 家(87129)
- 国家(86281)
- 科学基金(71673)
- 社会(64572)
- 社会科(60704)
- 社会科学(60690)
- 省(59162)
- 基金项目(52434)
- 划(48177)
- 自然(44935)
- 教育(44075)
- 编号(43695)
- 自然科(43645)
- 自然科学(43640)
- 自然科学基金(42793)
- 发(38135)
- 资助(37995)
- 成果(33782)
- 重点(32392)
- 农(32297)
- 课题(30841)
- 发展(30463)
- 展(29945)
- 创(29422)
- 部(29353)
- 创新(27626)
- 期刊
- 济(116168)
- 经济(116168)
- 农(63049)
- 研究(62089)
- 中国(54746)
- 农业(42657)
- 学报(36897)
- 科学(36030)
- 大学(28460)
- 学学(27131)
- 业经(26159)
- 管理(26066)
- 财(23869)
- 教育(23774)
- 融(23496)
- 金融(23496)
- 技术(22459)
- 业(20690)
- 问题(15813)
- 农业经济(14678)
- 经济研究(14646)
- 农村(14508)
- 村(14508)
- 资源(14303)
- 科技(13553)
- 技术经济(12804)
- 版(12695)
- 世界(12215)
- 经济问题(11929)
- 财经(11640)
共检索到345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克斌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永定河沙地农林生态系统技术开发及其推广项目几年来所做的工作,重点介绍了:①主要推广及研究内容(包括永定河沿岸沙荒地综合开发利用配套技术,低产果园改造技术,沙地农林生态系统建立及立体林业,沙地大农业综合开发,沙地多种经营,优质苗木大规模快速繁育技术,节水农业在沙地开发中的应用,PP333对密植桃树早实丰产作用的研究,发枝素对国光苹果萌芽发枝效果的研究,河北省固安县梨黑星病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抑枝素对缓和果树极性效益的研究,稀土多元复合液肥对沙地苹果增产效益的研究);②具体工作方法;③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文中所述内容可供同类型地区沙地综合开发借鉴。
关键词:
永定河 沙地 农林生态系统 推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岳德鹏 刘永兵 徐伟 臧润国
通过对北京市永定河沙地三种人工植被 (梨园、林带、片林 )不同部位的风速、积沙量及其积沙形态特征进行观测与分析 ,比较了不同人工植被防风效益与阻沙效益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 ,在迎风面 1~ 1 0H范围内片林的防风效能最大 ,为 2 2 % ;在林内距迎风面 1~ 7H范围内梨园防风效能最大 ,为 6 8.8% ;在背风面 1~ 2 0H范围内林带防风效能最大 ,为 32 % .植被阻沙量大小次序为 :梨园 >片林 >林带 .在植被的作用下 ,积沙形态呈现不同的分布规律 .
关键词:
人工植被 防风效益 阻沙效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岳德鹏 刘永兵 臧润国 王贤
选取北京市永定河沙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荒草地、河滩地)作为试验地,对不同下垫面的起沙风速、下垫粗糙度、输沙量、风沙流结构、土壤机械组成、土壤风蚀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利用类型起沙风速及粗糙度大小顺序为:林地>荒草地>耕地>稀疏荒草地>河滩地;2)不同下垫面在相同风速时的输沙量明显不同,近地面0~20cm随高度增加输沙率逐渐减少,不同下垫面的风沙流结构垂直分布明显不同;3)河滩地和稀疏荒草地的机械组成主要以细沙为主;耕地、林地、荒草地主要由细沙、极细沙以及粉沙组成。4)不同利用类型在相同时间内风蚀量与风积量不同;5)建议对区域风沙治理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提高未利用地的植被...
关键词:
永定河沙地 土地利用 风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晓博 高甲荣 李诗阳 康烨 梁香寒 郭凯力
客观评价与分析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于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和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适用于北京市永定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价指标,采用相关方法从供给、调节、文化和支持4方面对2007至2012年的北京市永定河生态系统服务做出货币化价值评估。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从15个指标中筛选出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4个主成分,并通过复合权重法对4个主成分的得分赋权重,综合评价出2007—2012年北京市永定河的生态系统服务情况。结果表明:传统的货币化价值评估方法中,永定河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不断提高,这与永定河实施的修复工程有关;而在生态系统服务得分上,2007—2012年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克斌
本文以永定河沿岸沙地改造利用为例,从永定河沿岸沙地自然条件及改造利用可能性分析入手,进而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确定其改造利用方向,并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利用途径,可供生产中采用。
关键词:
永定河 沿河沙地 改造利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娜 姜雪 郑曦
【目的】随着流域城镇化进程加快,自然资源的开发及城镇用地扩张,导致流域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也随之减弱。构建生态网络对于改善和修复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进一步实现流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永定河流域北京段为例,对流域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境质量3种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定量评估,利用Getis-Ord GI~*热点分析法识别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及生态节点,最终构建生态网络。并使用网络闭合度(α指数)、线点率(β指数)和网络连接度(γ指数)评价其生态网络完善程度,进一步探讨绿色生态发展目标下的生态网络优化策略。【结果】研究表明:永定河流域内共识别出16个生态源地,23条生态廊道,19个生态节点。其中:生态源及生态节点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及中部,主要由林地、耕地组成;生态廊道总长度为52.03 km,成网状沿农田、林地及河流分布。基于对生态网络分析评价,设置生态源及生态廊道的生态缓冲区,并识别生态节点盲区,对生态网络空间结构进行优化。【结论】本文通过对永定河流域北京段生态网络的构建与优化,明确了流域内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点区域,以期为流域未来的生态建设及修复规划提供空间指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昝欣 张玉玲 贾晓宇 熊广森
张家口市是首都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支撑区,流经该区域的永定河上游流域发挥着保育水资源的重要作用。为全面认识永定河上游流域水资源生态价值,对流域水生态各项服务功能开展定量评价。以2017年为基准年,综合采用InVEST模型与市场价值法系统评估研究区的水源供给量,以空间和货币的手段直观地表达该地区的水源供给情况;对于空间数据较难获取的地区,采用当量因子法评估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价值;采用分摊法计算水生态旅游价值。结果表明:其总价值量为55.14亿元,约占张家口市各区县平均GDP(81.87亿元)的67.35%。其中,水源供给价值、水力发电价值、水产品生产价值、休闲娱乐价值等直接使用价值为28.64亿元,土壤保持、河流输沙、生物多样性等间接使用价值为26.50亿元,水源供给、休闲娱乐和水土保持功能对研究区域水生态系统价值提升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区单位面积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效益分别为0.35亿元和0.23亿元,生态价值远高于经济效益。本文因地制宜的综合评价方法提升了价值评估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对于基础数据较为缺乏的地区,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克斌 雷润生 刘炳刚
本文通过对永定河沿岸沙荒地现状系统全面分析,结合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通过投入产出计算及效益分析,总结得出永定河沿岸沙荒地综合开发配套实用技术,可供永定河沿岸沙荒地大规模综合开发所采用及条件类似地区沿河沙地开发所参考。
关键词:
永定河 沙荒地 综合开发 配套技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克斌 雷润生 刘少先
本文以海河流域永定河沿岸沙地开发为例,探讨了农业政策、科技进步及资金投入与土地开发的关系,指出在土地开发过程中,政策是基础,技术是关键,投入是前提。
关键词:
农业政策 科技进步 资金投入 土地开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胡兵辉 廖允成 尚爱军 亢福仁 张雄
基于协调发展理论,构建农业生态系统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简称SEREn)的发展度、承载力、协调发展度动态模型及其综合判定法则,通过在毛乌素沙地偏农区的榆阳区与偏牧区的乌审旗运用该模型,得到:①近27 a两地发展度、承载力及协调发展度基本上均沿时间序列增加;②SE与REn协调发展的类型也均逐渐趋于更高水平;③农牧业产业结构逐渐由以资源环境消耗为主的资源密集型向以资金、科技利用为主的技术密集型转变;④受人类活动强度与农业生态系统开放性的影响,榆阳区与乌审旗SEREn的承载力和发展度产生了相应时序演变特征,使得SE与REn协调发展状况也发生相应变化。通过对SE与REn协调发展状况的综合判定,能够探...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华 张爱平 杨俊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改变,可定量评价土地利用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基于1995年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谢高地等人制定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估算了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改变。结果表明,从1995-2000年5年间,科尔沁沙地的耕地增加4.87%,林地减少2.25%,草地减少0.03%,水域减少1.32%,湿地增加0.54%,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减少3.21%,未利用地减少8.83%;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性很大,表现为大部分旗县仍维持着毁林毁草开荒的不合理土地利用活动。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95年的1 4...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鲁艺 牟长城 高旭 梁道省
【目的】揭示林型和林龄对温带半干旱地区嫩江流域固沙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规律及机制,为沙地人工林碳汇管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相对生长方程、碳氮分析仪测定法,同步估算具有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年龄序列的11、30、45年生樟子松和6、15、26年生小黑杨2种人工林,以及28年生天然榆树疏林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和土壤)、植被年净固碳量及其相关环境因子(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全氮等),确定林型和林龄对沙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效果。【结果】(1)在植被固碳方面,樟子松和杨树人工林均强于天然榆树疏林,尤以樟子松人工林为最佳;且樟子松、杨树人工林的植被碳储量均随林龄而递增,但两者植被年净固碳量随林龄变化规律却不同,前者为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后者随林龄而递增。(2)在土壤固碳方面,杨树人工林优于天然榆树疏林,而樟子松人工林却不及天然榆树疏林;且樟子松、杨树人工林土壤碳储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也不同,分别为先增后稳型和递增型。两者的土壤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也被改变,在水平空间上,前者降低了上、下部土壤层的碳储量,且在上部土壤层碳储量随林龄增强;后者增加了中上部土壤层碳储量,且在底部土壤层碳储量随林龄增强;在垂直空间上,两者幼龄林土壤碳储量垂直分层明显,至成熟林趋于弱化;(3)在生态系统固碳方面,樟子松和杨树人工林相近且均强于天然榆树疏林;樟子松和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均随林龄而递增,但其分配格局多以植被碳储量占优势,明显不同于以土壤占优势的天然榆树疏林;(4)樟子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与植被年净固碳量主要受土壤全氮所控制,而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与植被年净固碳量主要受土壤有机质所控制。【结论】在我国温带半干旱地区流动沙丘上营造樟子松和杨树人工林不仅能够固沙而且能够增加森林碳汇,且以植被固碳占优势,故在沙地人工林碳汇管理实践中既要加强对植被碳库的维持,也要注重其土壤碳库长期固碳潜力的发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谭云峰 肖和艾 曾馥平 石华
本文对江南坡地农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和形成原因,以及农林生产率,土地生产力,根际菌间相互作用和再生资源多级利用的可持续性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江南坡地,农林系统,发展过程,持续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谭云峰 肖和艾 曾馥平 石华
本文对江南坡地农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和形成原因,以及农林生产率,土地生产力,根际菌间相互作用和再生资源多级利用的可持续性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江南坡地,农林系统,发展过程,持续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