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77)
- 2023(8585)
- 2022(7121)
- 2021(6629)
- 2020(5513)
- 2019(12153)
- 2018(11954)
- 2017(22713)
- 2016(12700)
- 2015(14083)
- 2014(13971)
- 2013(13824)
- 2012(12778)
- 2011(11675)
- 2010(12079)
- 2009(11664)
- 2008(11518)
- 2007(10742)
- 2006(9821)
- 2005(9168)
- 学科
- 济(51356)
- 经济(51265)
- 业(46196)
- 农(45651)
- 管理(37039)
- 农业(30252)
- 企(25810)
- 企业(25810)
- 业经(17913)
- 制(17694)
- 方法(14971)
- 中国(14772)
- 财(14684)
- 数学(12779)
- 数学方法(12593)
- 体(12587)
- 地方(10803)
- 农业经济(10281)
- 发(10032)
- 银(9908)
- 银行(9900)
- 行(9516)
- 体制(9397)
- 策(9265)
- 村(9202)
- 农村(9194)
- 学(9078)
- 贸(8599)
- 贸易(8593)
- 融(8592)
- 机构
- 学院(181903)
- 大学(178300)
- 济(78390)
- 经济(76709)
- 管理(69107)
- 研究(62754)
- 理学(58819)
- 理学院(58227)
- 管理学(57403)
- 管理学院(57071)
- 中国(50911)
- 农(49456)
- 财(38243)
- 农业(37396)
- 京(36987)
- 科学(35640)
- 业大(32064)
- 所(31355)
- 江(30836)
- 中心(30787)
- 财经(28555)
- 研究所(27640)
- 经(25781)
- 范(23520)
- 省(23371)
- 州(23340)
- 师范(23330)
- 经济学(22849)
- 农业大学(22845)
- 北京(22655)
- 基金
- 项目(116808)
- 科学(92853)
- 研究(90323)
- 基金(84916)
- 家(73120)
- 国家(72348)
- 科学基金(62134)
- 社会(59400)
- 社会科(55889)
- 社会科学(55879)
- 省(46711)
- 基金项目(44697)
- 教育(40231)
- 编号(38223)
- 划(37851)
- 自然(37121)
- 自然科(36209)
- 自然科学(36202)
- 自然科学基金(35569)
- 资助(32735)
- 成果(31766)
- 制(29060)
- 农(28957)
- 部(26865)
- 重点(26168)
- 发(26093)
- 课题(25986)
- 国家社会(24910)
- 性(24308)
- 创(24300)
- 期刊
- 济(99041)
- 经济(99041)
- 研究(56735)
- 农(55409)
- 中国(44660)
- 农业(37075)
- 财(29855)
- 学报(27310)
- 科学(26179)
- 管理(23090)
- 融(22987)
- 金融(22987)
- 大学(22416)
- 业经(21861)
- 学学(21173)
- 教育(20235)
- 业(16995)
- 技术(15144)
- 农村(14449)
- 村(14449)
- 财经(14365)
- 问题(14298)
- 农业经济(13929)
- 经(12259)
- 经济研究(12189)
- 版(11548)
- 世界(11154)
- 经济问题(10352)
- 社会(9533)
- 农村经济(9367)
共检索到292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孔祥斌 党昱譞
本文提出,将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必须立足历史,厘清耕地保护主要矛盾转化的阶段特征,分析我国永久基本农田制度演变的内在驱动逻辑,并结合中央最新部署和要求,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进行系统性创新,以实现国家对优质耕地永久保护的战略目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胜利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是在统筹城乡背景下保护耕地的重要方式。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补偿制度的正当性在于形成基本农田保护的激励机制、缩小建设用地与基本农田的利益差距,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结合部分地市探索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的实践,我国在《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修改中应增加基本农田保护补偿的相关条款,从永久基本农田补偿的目的、补偿资金的投入、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资金的使用以及补偿的监管机制和法律责任等方面构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补偿制度。
关键词:
基本农田 耕地保护 保护激励 补偿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叶红玲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永久基本农田"的概念,彼时,距全国第一块基本农田的划定(湖北荆州监利县自发划定的基本农田)刚好20年。这20年间,耕地保护从观念、意识到法律、制度以及具体行动等,均已发生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人们对土地国情的认识、耕地保护基本国策地位的确立、《土地管理法》的修改、用途管制制度的建立以及《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诞生,也包括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独立的土地行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叶红玲 周序端
划定不易,实现永久保护更难。永久基本农田全面划定工作完成后,如何实现"特殊保护"的目标?这是对地方政府耕保责任意识的考验,也是对政府主要领导耕地目标责任制考核的要求,更是对进一步建立切实保护耕地、尤其是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的制度和机制的呼唤。对此,在全国率先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的杭州市,再次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以制度创新,让耕地生命力永葆。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2012年,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就出台了《关于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乔亮亮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全面推进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在生态保护红线已基本完成划定的情况下,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时,遭遇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数量不明确、与城镇开发难协调、永久基本农田落地难等问题。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内外部环境变化下的耕地保护新形势,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历史进程,剖析了当前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提出了耕地保护优先前提下"三条控制线"统筹划定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建平 柳建军
从1988年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周老嘴镇试点性地划定全国第一块基本农田保护区起,到1994年《基本农田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再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已走过二十年历程。这篇来自全国第一块基本农田保护区——监利县国土资源局的文章,对永久性基本农田提出了思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胜利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补偿制度创新的价值在于合理配置耕地保护利益、适应耕地保护规制方式转型的趋势、缓解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的困境。结合部分地区的制度创新实践,我国应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补偿基金、补偿标准、补偿方式、保护补偿合同等方面,完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补偿制度创新机制。
关键词:
永久基本农田 保护补偿 激励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兴 杜新波 曹端海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这标志着我国的基本农田管理制度即将跃上一个新台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当基本农田的概念于1988年被首次公开提出,甚至当10年后的1998年《土地管理法》重新修订、基本农田被明确列入法律保护范畴时,我们头脑中对于基本农田的认识还是单一的:它是为了满足我国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需求而特地划出并实行特殊保护的优质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不得随意占用。当永久基本农田的概念于2008年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被首次提出时,上述认识依然是绝大多数人对于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臧俊梅 王万茂 李边疆
制度选择及制度变迁可以用“需求-供给”这一经典的理论构架来进行分析,将其引入我国基本农田保护的政策分析,分阶段对建国以来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演变过程、影响因素、绩效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演变具有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的特点;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演变的路径依赖不容忽视;地方政府、利益集团和农民是现阶段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演变过程是一个利益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
关键词:
基本农田 保护政策 制度经济学 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冉曾红
永久基本农田法律制度的完善是“藏粮于地”目标与“十四五规划”实现的重要依托,目前制度规范中仍存在永久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的混用表述。围绕文义解释、论理解释和社会学解释对永久基本农田进行阐述,分析表明永久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并无迥异,且前者的表述更契合现有实践。研究认为,上下位阶条文不统一、新旧政策性术语不匹配、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备等问题均源自永久基本农田概念的含糊,以及规范性文件对永久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的混用。基于此,建议统一规范性文件中永久基本农田的表述,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对既有制度进行完善,其中宏观构造包括三方面:一是更新和完善法律与条例之间的良性互动,二是相关法律的系统性衔接,三是政策规范的及时性回应;微观设想表现在客体明晰下的范围划定与耕地补偿整合,责任主体明确下的监测监管治理力度的加强,以及价值衡平下保持粮食安全用途不变的生态发展型道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冉曾红
永久基本农田法律制度的完善是“藏粮于地”目标与“十四五规划”实现的重要依托,目前制度规范中仍存在永久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的混用表述。围绕文义解释、论理解释和社会学解释对永久基本农田进行阐述,分析表明永久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并无迥异,且前者的表述更契合现有实践。研究认为,上下位阶条文不统一、新旧政策性术语不匹配、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备等问题均源自永久基本农田概念的含糊,以及规范性文件对永久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的混用。基于此,建议统一规范性文件中永久基本农田的表述,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对既有制度进行完善,其中宏观构造包括三方面:一是更新和完善法律与条例之间的良性互动,二是相关法律的系统性衔接,三是政策规范的及时性回应;微观设想表现在客体明晰下的范围划定与耕地补偿整合,责任主体明确下的监测监管治理力度的加强,以及价值衡平下保持粮食安全用途不变的生态发展型道路。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马安胜 姚华军 袁国华
当前,一些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与优质耕地高度重叠,大中城市周边有不少优质高产农田未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发展占用优质耕地的现象比较突出。作为我国重要粮仓,东北地区亦面临同样的问题,所以做好东北地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十分重要。黑土地退化状况堪忧分布于我国松辽流域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商品粮年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30%,有中国粮食生产"稳压器"之称。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告,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臧俊梅 王万茂 李边疆
我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变迁是典型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本文从我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概念与内涵谈起,分阶段分析了我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的演变过程,重点对改革开放后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绩效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并对我国现阶段基本农田保护失控的原因进行了制度层面上的分析,最后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政策评价 制度经济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姗姗 陈景 寇宗淼 张新圣
<正>核心提示本文总结了北京市坚持规划引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总体思路和工作亮点,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耕地保护管理机制、构建国土空间监管平台、健全完善奖补机制等对策建议。目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规划、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规划、各区分区规划已批复实施,街区控制性规划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正在推进,全市国土空间格局已基本稳定。按照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