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1)
2023(2117)
2022(1830)
2021(1766)
2020(1506)
2019(3400)
2018(3345)
2017(5515)
2016(3700)
2015(4176)
2014(4103)
2013(4231)
2012(4298)
2011(4016)
2010(4289)
2009(3879)
2008(4132)
2007(3708)
2006(3326)
2005(3015)
作者
(15678)
(13175)
(13092)
(12301)
(8670)
(6517)
(5788)
(5180)
(5165)
(4834)
(4832)
(4642)
(4549)
(4513)
(4381)
(4291)
(3998)
(3891)
(3862)
(3859)
(3706)
(3542)
(3520)
(3088)
(3066)
(3009)
(2990)
(2983)
(2930)
(2884)
学科
(10179)
经济(10161)
(6988)
管理(6124)
(5842)
教育(5114)
方法(4562)
(4476)
企业(4476)
研究(4189)
(4181)
数学(3633)
(3624)
数学方法(3538)
研究生(3529)
(3328)
(3128)
(2934)
中国(2725)
(2721)
理论(2716)
制度(2711)
及其(2550)
虫害(2409)
服务(2338)
(2294)
(2204)
医疗(2196)
农业(2178)
业经(2171)
机构
大学(63615)
学院(59317)
研究(29225)
科学(22404)
(21677)
(17569)
农业(17558)
中国(17434)
研究所(16528)
(16314)
经济(15639)
业大(15380)
管理(15334)
(15022)
理学(13174)
理学院(12805)
管理学(12171)
管理学院(12087)
(11708)
农业大学(11575)
(11171)
中心(10902)
(10676)
(10566)
实验(10427)
实验室(10120)
(9669)
重点(9663)
师范(9457)
科学院(9402)
基金
项目(43292)
科学(31794)
基金(30359)
(29955)
国家(29744)
研究(24902)
科学基金(22837)
自然(17893)
(17850)
自然科(17453)
自然科学(17437)
自然科学基金(17123)
(16021)
基金项目(15856)
社会(12951)
资助(12885)
教育(12671)
社会科(12053)
社会科学(12048)
计划(11446)
科技(11186)
重点(11110)
(9199)
科研(9069)
专项(8957)
(8931)
编号(8868)
(8850)
(8688)
创新(8265)
期刊
学报(21666)
(20224)
经济(20224)
(20016)
研究(17408)
科学(16321)
中国(15638)
大学(14942)
学学(14341)
农业(13839)
教育(10417)
业大(7702)
(6926)
农业大学(6674)
(6520)
(5813)
(5095)
管理(4844)
林业(4693)
自然(4598)
中国农业(4196)
自然科(3843)
自然科学(3843)
科技(3787)
(3330)
卫生(3330)
农林(3308)
(3308)
(3303)
金融(3303)
共检索到89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璐  刘妍  淮亚红  
关键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璐  刘妍  淮亚红  
为筛选水黄皮内生菌中对水稻害虫有毒杀作用的菌株,从健康水黄皮植物的根、茎、叶和种子中进行菌株分离,并对分离出的菌株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及其他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16S r DNA及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对其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用玻片浸渍法和喷雾法筛选出杀虫活性物质菌株,共获得细菌88株、放线菌12株、真菌3株。经初筛及复筛,内生菌麦角菌[Clavicepspurpurea(St F1)]和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Se B3)]的发酵液粗提物分别对稻飞虱(Rice planthopper)、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华东  王利君  谭万忠  周军  杜喜翠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新疆石河子、伊宁和昌吉等地区采集的马铃薯甲虫发病成虫虫体上分离并纯化出36个真菌菌株。经形态学初步观察,这些菌株分属于白僵菌(Beauveria)、轮枝菌(Verticillium)、镰刀菌(Fusarium)、青霉(Penicillium)、木霉(Trichoderma)和曲霉(Aspergillus)等属。用这些菌株的悬浮液喷雾接种家蚕(Bombyx mori)幼虫后显示,有26个菌株(白僵菌19株,轮枝菌4株,镰刀菌2株,木霉1株)对家蚕幼虫表现出不同程度致病力,并在接种后5~9 d始见虫体死亡。白僵菌的19个菌株的致病力都非常强,接菌后11 d幼虫累计死亡率(LR...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玲  张雯龙  蓝桃菊  陈艳露  覃丽萍  NARISAWA Kazuhiko  刘斌  
从不同植物的茎和叶中分离获得204株真菌,通过对白菜的致病性测定筛选获得1株能显著促进白菜生长的内生真菌菌株24L-4。结合形态学特征观察进行ITS-r DNA和18S-r 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确定为DevrIeSIA LAgerSTroem。该菌株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株高、叶宽、茎径和干质量分别较未接种对照处理增加33.3%、65.7%、27.3%和45.1%,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同时,盆栽试验表明:D.LAgerSTroem铁皮石斛盆栽苗的茎径、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较无接种对照增加104.0%、83.9%和114.7%,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显微镜观察发现:D.LAgerSTroem可定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兰琪  姬志勤  顾爱国  师宝君  吴文君  
 对杀虫植物苦皮藤植株中的内生真菌进行了研究。从苦皮藤根中和侧枝中分别分离得到24株和15株内生真菌,其中表皮层10株,韧皮部27株,木质部2株。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液体培养,并对其发酵产物进行了杀虫和杀菌活性测定。以生物活性追踪为指导,对杀虫和杀菌成分分别进行了制备薄层分离和柱层析分离。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只有1B菌株菌丝体的丙酮粗提物对3龄粘虫有毒杀作用,在500μg/mL浓度处理下,24h后的死亡率为85.3%;在500μg/mL浓度处理下,1L,2B和5J3个菌株的发酵液和菌丝体粗提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和玉米小斑病菌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菌丝生长活性;其菌丝体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春平  陈华保  钱勇  姬志勤  
从新鲜苦皮藤根韧皮部分离筛选到1株内生真菌,编号为Hd3。生测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为50.0mg/mL时,Hd3菌株菌丝乙酸乙酯提取物对3龄粘虫、小菜蛾的胃毒活性分别为100%和26.67%;盆栽法处理中,当质量浓度为44.0mg/mL时,Hd3菌株菌丝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麦蚜虫的杀虫活性为94.11%。选用硅胶柱层析和反相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切割分离,从Hd3菌株菌丝体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得到1个杀虫活性物质H4.5,经波谱数据分析,化合物H4.5的结构为2,3-二甲氧基-5-甲基苯酚。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将Hd3菌株初步鉴定为曲霉属(Aspergillusspp.)环绕亚属(Sub...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顾爱国  兰琪  宗兆锋  吴文君  
 从新鲜苦皮藤根茎韧皮部分离并筛选到1株内生真菌,编号为2B菌株,其发酵产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番茄早疫病菌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活性,抑制率在62.5%~87.2%。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等方面研究,将该菌株鉴定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proliferatum)。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灿星  张青文  徐静  熊延坤  周明■  
利用 3株转 Bt cry1A(c)基因的抗虫工程菌 ,对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进行离体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在相同浓度下 ,工程菌对玉米螟的杀虫活性均高于 Bt野生菌株 ;幼虫死亡率与浓度呈正相关 ,体重、体长与浓度呈负相关 ;工程菌 RPT4 0、RPT5 0、RPT5 5和野生型 Bt菌株 HD- 73对玉米螟的 L C50 值分别为71.2 6 ,36 .33,84 .71和 172 .36μg.g-1。在以 RPT5 0注射接种的活体生测中 ,处理株对玉米螟具有明显的抗性 ,虫体重减轻 2 4 .5 %~ 5 2 .3% ,体长降低 2 2 .6 %~ 6...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庞发虎  杜瑞卿  王坦  黄思良  
以从小麦分离出的127株内生细菌为研究对象,体外试验测定内生细菌分泌生长素(Indole acetIc acId,Iaa)、解无机磷和有机磷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利用内生细菌浸泡小麦种子,通过室外盆栽试验测定内生细菌对小麦的株高、根干重、茎叶的干重等指标的影响。分别采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综合统计分析法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7株内生细菌分为四大类,最优第一类有6个菌种,分别为Rc79和SB127(BacIlluS ceReuS)、ld161(PSeudomonaS fluoReScenS)、Ra135(B.SuBtIlIS)、Jd204(P.PutIda)、RB132(B....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红阳  王明道  邢岩  聂慧慧  洪冲  陈红歌  
【目的】筛选对梓醇具有转化能力的真菌菌株,并对转化产物进行生物学活性测定及分离鉴定。【方法】用PDA固体培养基从地黄重茬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具梓醇转化能力的真菌菌株,对目标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白菜、萝卜和芝麻种子为材料,蒸馏水为对照,测定在发酵液体积分数为25%,50%,75%和100%时对3种种子萌发率和幼苗根长、苗高及鲜质量等指标的影响,分析梓醇的真菌转化产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薄层层析法和GC-MS法对转化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结果】从地黄重茬土壤样品中筛选出1株对梓醇转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影  王潮钟  郭世英  
从土壤中采集样品,采用平板稀释分离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培养,获得形态特征各有差异的放线菌菌株306株,通过室内活体拮抗试验表明,有107个菌株有稳定的拮抗作用,将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菌株进行摇瓶发酵,利用发酵液进行抗病毒作用的初选及复筛,结果表明,放线菌菌株Ys.03发酵液不仅可以在体外钝化病毒,而且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都非常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陆慧慧  林志强  谭万忠  罗华东  鲜菲  毕朝位  余洋  杨宇衡  
【目的】分析并鉴定对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具强致病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CPB012菌株的杀虫基因型,为充分而有效地利用此生防菌奠定基础。【方法】CPB012菌株在LB培养基上30℃培养2—3 d,用苯酚品红进行晶体染色,观察伴孢晶体形态。cry1—cry10杀虫基因的检测选用技术成熟的PCR-RFL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法,即对某一类基因(如cry1、cry2…)保守区序列设计通用引物,并引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立群  孙文  章广德  曹立群  顾文杰  肖维伟  喻其林  
为使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生产废水得以有效处理,本研究以该类废水制作分离培养基,采用摇瓶实验模拟好氧曝气阶段,从活性污泥分离、筛选效应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确定最佳作用条件,验证对该废水有机物的降解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分离、筛选到B4、B5、B2和B7共4株对该废水有机物具有高效降解作用并对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有耐受能力的细菌,分别归类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温度是影响有机物降解效果的首要因素,其次是摇床转速;在摇瓶模拟的最佳作用条件下:即温度35℃、...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延吉  王靖  田晓艳  栾美英  李冠男  王坤  
利用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ACC)为唯一氮源,从辽宁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的植物根际盐碱土中,快速筛选出了82株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菌落。其中7株的ACC脱氨酶活性较高,初步的耐盐检测发现,各菌株在6%盐浓度的TSB培养基中仍可生长,并且菌株对草籽生长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其中菌株GP1和GP2的促生作用最为显著,根系长度分别比对照提高29%和28%,且GP1和GP2的ACC脱氨酶比活力分别比作为对照的枯草芽孢杆菌的酶比活力提高了867%和719%。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丽坤  王景安  宋正国  刘仲齐  
采用稀释平板法,从铜污染红壤中分离得到2株耐铜真菌。对菌株的形态和ITS基因序列同源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株真菌分别为淡紫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和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最高可耐受铜浓度均为300 mg/L。在Cu2+质量浓度为10 mg/L的培养基中添加10 g/L湿菌,在pH 5、25℃、120 r/min条件下振荡吸附30 min后,P.lilacinus和A.terreus对Cu2+的吸附率分别达85.45%和87.5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