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64)
- 2023(3205)
- 2022(2858)
- 2021(2688)
- 2020(2428)
- 2019(5376)
- 2018(5428)
- 2017(9517)
- 2016(6144)
- 2015(7293)
- 2014(7209)
- 2013(6866)
- 2012(6745)
- 2011(6203)
- 2010(6286)
- 2009(5644)
- 2008(5704)
- 2007(5282)
- 2006(4717)
- 2005(4414)
- 学科
- 济(17580)
- 经济(17551)
- 业(11528)
- 管理(11431)
- 企(8363)
- 企业(8363)
- 方法(7185)
- 学(7035)
- 农(6229)
- 理论(5998)
- 中国(5987)
- 数学(5945)
- 教育(5924)
- 数学方法(5808)
- 教学(5128)
- 财(4444)
- 贸(4066)
- 贸易(4065)
- 制(4011)
- 农业(4008)
- 易(3922)
- 地方(3801)
- 业经(3675)
- 学法(3454)
- 教学法(3454)
- 研究(3364)
- 融(3305)
- 金融(3303)
- 银(3124)
- 学理(3101)
- 机构
- 大学(86556)
- 学院(85815)
- 研究(38222)
- 济(28111)
- 经济(27260)
- 科学(26839)
- 农(26613)
- 中国(25370)
- 管理(24389)
- 所(22961)
- 农业(21919)
- 研究所(21186)
- 京(20790)
- 理学(20219)
- 理学院(19871)
- 管理学(19201)
- 管理学院(19078)
- 业大(18735)
- 中心(16088)
- 江(15381)
- 省(14174)
- 技术(14118)
- 院(13570)
- 农业大学(13519)
- 北京(13389)
- 范(12884)
- 业(12813)
- 财(12595)
- 师范(12592)
- 室(12233)
- 基金
- 项目(57801)
- 科学(41771)
- 研究(38698)
- 基金(37266)
- 家(36402)
- 国家(36069)
- 科学基金(27090)
- 省(24824)
- 划(22111)
- 教育(20179)
- 自然(19798)
- 社会(19546)
- 自然科(19308)
- 自然科学(19297)
- 自然科学基金(18949)
- 基金项目(18933)
- 社会科(18163)
- 社会科学(18157)
- 资助(17177)
- 编号(16015)
- 重点(14730)
- 成果(14103)
- 计划(13806)
- 课题(13760)
- 科技(13202)
- 发(13187)
- 部(12506)
- 创(12295)
- 农(11759)
- 业(11701)
共检索到138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菊红 屠乃美 张桂莲
以有代表性的陆稻(TANGARA,IAPAR9)为试材,水稻新香优 80 为杂交组合,R80 为常规稻,采用裂区设计,通过水田和旱地栽培比较试验,探明在不同栽培条件下主要是干旱对水、陆稻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栽培条件下各品种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旱地栽培时,产量明显降低;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旱栽产量低的原因陆稻主要是有效穗数不足、结实率下降,水稻表现为有效穗数增多,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下降,且下降幅度大于陆稻;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 1.453 0.干旱对生育期、株高、茎蘖数、叶面积和米质有一定影响.旱种时生育期较短,株高中等,叶面积较小的品种有...
关键词:
水稻 陆稻 性状比较 栽培条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凌祖铭 李自超 余荣 穆平
选用来自日本、中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地的早熟粳型水稻品种 8个和陆稻品种 7个 ,在盆栽保水、盆栽旱种和大田旱种 3种栽培条件下 ,比较水稻品种和陆稻品种的穗长、穗粒重、实粒数、结实率、百粒重和株粒重等产量性状 ,叶片水势、叶片鲜重、气孔阻力、植株高度和叶片卷叶度等生理及其它地上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 :旱种条件下水稻、陆稻产量都低于保水栽培的产量 ,水稻品种的抗旱系数 (旱种产量 /保水产量 )低于陆稻 ;旱种下株高低于保水种植 ;陆稻品种的叶片水势均高于水稻品种 ,且叶片水势与抗旱系数密切相关 ;旱种条件下陆稻气孔阻力低于水稻品种 ,保水条件下并无规律性 ;品种间叶片鲜重差异不大 ,但陆稻...
关键词:
水稻 陆稻 抗旱性 产量性状 生理性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国华 陈立云 肖应辉 唐文帮 蔡义东 邓化冰 陈月异 何强
为了探明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在两系法杂交稻及其再生稻生产上应用的可行性,以5个两系法杂交稻组合和三系杂交稻组合汕优63(对照)为试验材料,对其产量及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强化栽培,6个杂交组合平均产量比常规栽培增产5.38%,每穗总粒数的增加是强化栽培产量提高的最主要原因;与常规栽培比较,强化栽培再生季产量下降9.62%,有效穗的大幅度减少是强化栽培再生稻减产的主要原因.此外,不同杂交稻组合对强化栽培的适应性程度不同,并表现出与具体的特性有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咏梅 高鹏旭 赵春华 贺长树 陈远伟 杨庭春 李玉梅 卢义宣
选用旱稻品种IRAT109和水稻品种越富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110个株系)及其亲本,在水、旱2种条件下种植,对各品种稻米的食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和RVA谱特征值)和外观品质(粒长、粒宽、垩白率、百粒重)进行比较研究,并进行显著性分析,为抗旱育种和水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粒宽和百粒重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大,土壤水分对粒长、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影响较小。在旱地种植亲本和各品系的粒长、粒宽和百粒重的均值均小于水田种植,而直链淀粉含量和垩白率均大于水田种植;稻米淀粉黏滞性(RVA谱)特征谱中冷胶黏度(CPV)、消碱值(SBV)、回复值(CSV)受土壤水分胁迫影响较大,土壤水分对糊化温度(P...
关键词:
水稻 水、旱种植 品质性状 相关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严洪斌 郭咏梅 宋晶晶 吴云龙 黄平 卢义宣
选用旱稻不育系沪旱1A与10个水稻恢复系配出的10个杂交组合,设水、旱2种处理种植,研究杂交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相对水栽条件而言,在旱栽条件下的10个杂交组合株高降低,有效穗减少,根长和根粗增加,根数减少;粒长、粒宽、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均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垩白率明显增加,说明杂交稻在旱栽条件下品质相对变差。水栽条件下直链淀粉含量略有升高,但变化幅度小,说明在水分胁迫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因品种而异。因此,研究水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在传统的水栽和旱栽2种环境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将对抗旱杂交稻组合的选育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凌祖铭 李自超 余荣穆平
选用来自日本、中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地的粳型水稻品种 8个和陆稻品种 7个 ,在大田旱种和雾培条件下测其根系性状和叶片水势等。结果表明 ,在 2种栽培条件下水、陆稻的根长、根数、根基粗、根中粗和根体积等性状相关显著 ;水、陆稻不同的品种间根系性状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陆稻品种的根比水稻品种的长 ,根的基部粗。陆稻品种的叶片水势比水稻高 ,并且与根长、根基粗相关显著 ;水陆稻幼苗 4叶期根基粗和灌浆期的根基粗相关极显著。因此水、陆稻苗期根基粗可以作苗期初步鉴定抗旱性的一种指标
关键词:
水稻 陆稻 根长 根基粗 叶片水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岳平 张玉烛 曾翔 瞿华香 张兴怀 谢建红 屠乃美
选用有代表性的水稻品种(组合)两优培九(两系杂交稻)、绵2优838(三系杂交稻)、湘晚籼11号(优质常规稻)、扬稻6号(高产常规稻)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通过直播栽培与育秧移栽比较试验,研究不同水稻品种(组合)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栽培方式下各品种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直播栽培相比育秧移栽产量高;从产量构成因素上分析,直播栽培增产的原因是水稻有效穗数增多、结实率和千粒重略有增加,其中有效穗数对产量贡献最大,其直接通径系数为0.867 7.直播栽培对水稻分蘖、株高、生育期及叶面积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一季晚稻 直播 移栽 性状比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伍小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扈婷 陆准 姚林 贺慧 刘建霞 郑华斌 陈杨 黄璜
选用3个水稻品种Y两优一号、黄华占和汕优63,比较了3种栽培方式(梯式窄垄、梯式宽垄、厢式宽垄)对水稻结实期剑叶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梯式窄垄和梯式宽垄栽培,水稻剑叶的叶绿素含量高,叶片衰老慢,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且有利于保护性酶CAT、POD活性的提高;常规栽培(水种)和厢式宽垄栽培(相当于旱种),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低,衰老快,保护性酶活性变化较大,酶活性下降幅度分别为24%~44%、28%~46%;梯式窄垄栽培产量最高,梯式宽垄产量次之,分别比常规栽培高27.17%和12.12%,厢式宽垄栽培产量稍高于常规栽培,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水稻 垄厢栽培 生理性状 产量 结实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国骄 马殿荣 苗微 王嘉宇 陈温福
以杂草稻WR03-45、WR03-26和栽培稻丽江新团黑谷、秀子糯为试验材料,在孕穗期将参试材料放置于冷水池中至成熟,分析杂草稻和栽培稻的农艺性状对长期冷水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长期冷水胁迫使4个参试材料的株高、倒一节间长、穗颈节间长、穗长、千粒重、结实率、花药长、花药宽和花药体积显著降低,其中杂草稻WR03-45的这些参数分别降低了5.95%,22.90%,34.66%,11.52%,8.61%,3.87%,2.13%,3.27%和7.93%,降低比例最小。长期冷水胁迫对WR03-45的剑叶长、剑叶宽、倒二叶长和倒二节间长影响不显著,WR03-26和秀子糯则显著降低;参试材料的倒三节间长无显...
关键词:
冷水胁迫 杂草稻 栽培稻 农艺性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富贤 张林 熊洪 朱永川 郭晓艺 刘茂
以2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冬水田高密低肥、中密中肥和低密高肥3类栽培模式下,研究了产量及库源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产量及主要库源性状分别在3个栽培模式间、20个杂交组合间及栽培模式与杂交组合间的交互作用均达极显著水平,20个杂交组合在3种栽培模式的平均产量表现为高密低肥>中密中肥>低密高肥,分别筛选出了适宜3种栽培模式和同时适宜3种栽培模式的杂交组合。高密低肥模式比其他2种模式增产的杂交组合因有效穗数提高致颖花量增加,而减产杂交组合则因穗粒数明显下降致颖花量降低。结实率低于82%的杂交组合适宜于高密低肥栽培模式,高于86%的组合均适宜于中密中肥和低密高肥栽培模式,结实率为82%~86%杂交...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冬水田 栽培模式 适应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廖必长 董益坤
为探索烟后水稻强化栽培体系最适移栽秧龄,特设立不同秧龄移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各处理在生育期、产量、产量结构和分蘖动态上的差异。烟后水稻适当缩短秧龄,提早移栽,秧苗起发快,低节位分蘖多,穗型大,产量高;而且具有省工、省秧田和提早成熟的作用。烟后水稻强化栽培的秧龄以15~20 d 为好。
关键词:
烟后水稻秧龄 强化栽培 经济性状 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勇 曾亚文 梁斌
用15个云南栽培稻与元江、景洪普通野生稻杂交,对20个组合的F2代分离群体的性状频率分布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元江普通野生稻比景洪普通野生稻更为原始和保守,F2代呈现显性基因频率较高;(2)云南优异稻种资源及其籼粳分化中存在较复杂的基因多样性;(3)云南稻作育种骨干亲本及其改良品系是改良云南普通野生稻株型差的良好亲本,利用元江普通野生稻作亲本可望获得遗传基础较宽的群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永战 盖钧镒 赵团结 周瑞宝 田少君
【目的】分析中国大豆栽培和野生种质资源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本文简称脂肪性状)的变异特点,筛选优异种质,为不同生态区域大豆脂肪性状育种提供材料和依据。【方法】从中国全国各大豆生态区抽取代表性的栽培和野生材料进行田间试验,测定脂肪性状,进行各性状变异特点分析,并应用多元变异指数、聚类和主成分法分析中国和各生态区大豆脂肪性状的综合变异。【结果】(1)中国栽培大豆脂肪平均含量为17.21%,比野生种提高6.22%;油酸平均含量为23.25%,提高7.75%;亚麻酸平均含量为8.00%,减低4.23%;亚油酸平均含量为53.53%,减低2.57%;但栽培种的变异小于野生种;不同生态区均有此同一趋势。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