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79)
2023(9696)
2022(8444)
2021(7865)
2020(6621)
2019(15394)
2018(15042)
2017(29065)
2016(15730)
2015(17865)
2014(17517)
2013(17248)
2012(16362)
2011(14805)
2010(14954)
2009(13723)
2008(13648)
2007(12298)
2006(10517)
2005(9390)
作者
(46620)
(39166)
(38916)
(37426)
(24763)
(19217)
(17810)
(15304)
(14703)
(13874)
(13260)
(13242)
(12574)
(12380)
(12152)
(12113)
(12108)
(11337)
(11306)
(11297)
(9875)
(9546)
(9475)
(8955)
(8850)
(8832)
(8748)
(8550)
(7949)
(7920)
学科
(67167)
经济(67112)
管理(39068)
(35195)
方法(27721)
(25786)
企业(25786)
数学(24638)
数学方法(24402)
(21071)
地方(18842)
(16156)
中国(15918)
(14179)
农业(14058)
环境(13653)
业经(13007)
(12793)
贸易(12788)
(12324)
(10601)
(10497)
地方经济(9340)
(9227)
金融(9224)
(9052)
(9017)
银行(9013)
理论(8920)
(8593)
机构
学院(222907)
大学(221196)
(88044)
经济(85999)
研究(80775)
管理(80155)
理学(68924)
理学院(67894)
管理学(66562)
管理学院(66129)
中国(59690)
科学(53476)
(47924)
(43539)
(42264)
研究所(38954)
(38475)
中心(37526)
业大(36737)
农业(34430)
(34293)
(32549)
师范(32253)
财经(30729)
北京(30098)
(29533)
(27709)
(27396)
经济学(26710)
师范大学(26122)
基金
项目(153189)
科学(118666)
研究(110026)
基金(108581)
(96539)
国家(95634)
科学基金(79937)
社会(67522)
社会科(63737)
社会科学(63713)
(61449)
基金项目(58985)
自然(52525)
(51896)
自然科(51063)
自然科学(51048)
自然科学基金(50090)
教育(49383)
编号(45265)
资助(43179)
成果(35849)
重点(35725)
(34741)
(32506)
课题(31638)
(30976)
科研(29670)
计划(29146)
创新(29057)
大学(27814)
期刊
(98604)
经济(98604)
研究(61572)
中国(41622)
(38779)
学报(38542)
科学(35123)
(29778)
大学(27911)
农业(26499)
学学(26380)
管理(24599)
教育(22347)
(18108)
金融(18108)
技术(17685)
业经(16830)
资源(15237)
经济研究(15232)
(14797)
财经(14135)
问题(13560)
(12144)
(12098)
图书(10564)
(10493)
科技(10317)
技术经济(10132)
理论(9902)
(9776)
共检索到325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朝辉  王克林  李仁东  熊艳  许联芳  
应用3个时期航空遥感图像为基本信息源,在Arc/Info系统的支持下,建立空间信息库,应用景观破碎度、分维数、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等指标,对洞庭湖区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陆景观之间的交替变化显著,耕地面积减少最多,达30608hm2,水域面积增加最多,净增48978hm2。20a来整个区域的景观破碎度加重,多样性增加,优势度下降。进一步具体分析各景观类型发现,耕地、草地、居住建设用地的破碎度和分离度1980~1990年间表现为增加,1990~2000年则表现为减少,表明湖区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政策已初显成效。由于受泥沙淤积和退田还湖的影响,20a...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漆良华  王月容  
基于洞庭湖1987、1996、2008年三期LANDSAT-TM影像及1∶10 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以钱粮湖单退垸为例,应用GIS技术及FRAGSTATS景观分析软件,从斑块类型和景观水平上分析了其近20多年来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通过建立转移矩阵及计算转移贡献率,分析了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987-2008年间,湖区景观要素类型发生了明显变化,总体上表现为旱地和园地面积持续减少,水域、水田、道路和建筑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林地面积先减后增;景观格局总体变化趋势是多样性增加、均匀度增加、破碎度增大、景观形状由简单趋于复杂;人口增长与城镇化建设、产业结构调整、退田还湖工程实施是导致研究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建蕊  蒋卫国  周廷刚  侯鹏  李雪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从2000年的LANDSAT TM影像中提取洞庭湖湿地信息,结合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计算湿地景观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方差矩阵分析法选取最能表征湿地结构及功能的核心景观指数,分析洞庭湖区湿地的景观结构特征及功能状态。研究表明:Shannon多样性指数、斑块面积标准差、斑块丰富度密度与景观类型平均分维度最能反应湿地景观的信息及特征;研究区景观格局的空间差异性与组织结构状态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湿地景观类型比例不均,水田与湖泊景观优势显著;以洞庭湖核心区滨湖的县市和远离湿地核心区的县市为两大群体,在景观格局复杂性和多样性状态中表现出两大群体相似的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端吕  李际平  
森林景观格局决定着森林景观功能,不同的格局有不同的物质流过程,能控制水分、养分的流动过程,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在对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多级灰关联识别模型进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的计算,并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剖析景观格局的区域环境直接与间接响应。结果表明:1)在森林景观格局环境响应研究中,通径系数表达了环境对森林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的直接和间接响应,为森林景观格局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研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2)环境对森林景观格局产生一定的直接响应,但这种响应是森林景观结构改变功能的体现。在环境响应的森林景观格局的指数中,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均匀度>变动系数>分离度>分维度>优势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利  谢炳庚  秦建新  张猛  
根据洞庭湖区1987—2008年的6期遥感影像数据资料,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及转移矩阵模型等方法重点分析了三峡工程建坝前后洞庭湖区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以及对洞庭湖区湿地演变的主要影响。结果表明:①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大,景观异质性减小,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化;②水体的破碎化程度增加,斑块间的结合度降低;泥沙滩地的破碎化程度先加大后降低,最大斑块面积有所增大;苔草滩地和芦苇滩地的破碎化程度先后经历了增大→减小→增大的过程;防护林滩地的破碎化程度由减小到增大到再增大;耕地(水田、旱地)破碎化程度在逐渐增大;建设用地斑块数增加最多;林地的结构相对稳定;③三峡工程运行使洞庭湖区湿地的水沙和泥沙淤积发生变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仇恒佳  卞新民  朱利群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对2002年Landsat TM图像进行解译,得出苏州市吴中区陆地景观类型图,并利用Fragstats软件,对景观格局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景观类型面积比例分别为:耕地38%、水域23%、林地17%、农村居民点与交通工矿用地13%、城镇用地9%,景观异质性高,景观类型聚集度适中。耕地斑块分维数和结合度分别为1.571 5和99.453 8,斑块形状复杂,连接性好;林地斑块分维数和结合度分别为1.329 3和99.076 2,斑块形状简单,连接性较好;水域斑块密度为每百公顷0.784 5个,破碎程度较大;农村居民点与交通工矿用地斑块密度和结合度分别为每百公顷2...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春燕  李际平  袁晓红  易章  
边缘效应是通过生物的和非生物因子作为条件载体或直接影响两个相邻生态系统。以西洞庭湖区作为研究区域,以杉木林和松类景观为研究对象,设置核心区和边缘区,通过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测算边缘效应。结果表明:两相邻斑块边缘区比核心区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蓄积均有增大趋势,而且幼龄林和中龄林比成熟林趋势明显,平均胸径比平均树高变化幅度大。从物种多样性分析,现存杉木林和松木类核心区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种类明显多。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熊建新  彭保发  陈端吕  王亚力  
生态安全评价及预警是判定生态系统可持续承载和制定预防措施的重要依据。采用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洞庭湖区2001~2010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利用状态预警和动态预警模型进行预警分析。结果表明:(1)洞庭湖区3个时相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介于0.4~0.6之间,安全等级均属一般,且呈下降趋势。(2)静态上,洞庭湖区3个时相的生态安全处于轻警状态,但各因素层的警情差异明显,其中恶化最明显的是低生态组分覆盖率、气候变化指数、水土流失率和区域开发指数,均处于中警状态。(3)动态上,生态安全综合指数2005年相对于2001年下降了0.06,进入恶化趋势和速度预警状态,2010年相对于2005年下降0.022,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际平  孙拥康  
根据西洞庭湖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资料,选取立地因子中海拔、坡度、坡位、坡向、土层厚度5个指标,分析该区森林景观与立地因子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西洞庭湖区15种森林景观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 m以下,并随海拔变化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垂直地带性特征。主要森林景观的坡度分布在6°~35°之间,坡位和坡向分别以全坡和北坡为主。主要森林景观的土层厚度则集中在40~80 cm的中土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袁晓红  李际平  赵春燕  
森林景观斑块及斑块对的构建是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研究的基础。通过对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的分类及相同优势树种、相同龄组的相邻小班的融合,构成了森林景观斑块,利用不同类型斑块间的相邻构成了森林景观斑块对。从研究区域中提取10个由闭合廊道形成的封闭区域得知,在西洞庭湖区的森林景观中,灌木林小班融合度最高,松木幼龄林融合度最低,融合比最低的区域,其斑块对最多,更有利于边缘地带物种多样性的发展,有利于景观类型丰富度的提高和生态功能的发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朝辉  谭德宝  王克林  熊艳  
利用1980、1990、2000年三期TM影像,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洞庭湖区景观镶嵌体的结构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洞庭湖区景观格局与动态特征以耕地、水域、居住建设用地变动为主;各种景观类型的分维数各不相同,分维数的大小依次是:耕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水域<林地<草地,其中建设用地的分维数最接近于1.5,处于最不稳定状态,草地和林地分维数年际波动不大,处于最稳定的状态,耕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分维数不断降低;同一种景观类型的分维数在不同地貌条件下也存在差异,其中耕地、水域和居住建设用地的分维数随海拔增加呈增加趋势,草地和林地的变化则表现为相反,这种差异反映了地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端吕  李际平  董明辉  
本文在介绍森林景观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环洞庭湖区森林景观特征分析,提出了该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框架,分析了环洞庭湖区森林景观空间特征和系统耦合机理,论述了环洞庭湖区域森林景观的系统稳定性以及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等的方法与应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文敏  赵京  何介南  李毅  
基于1996-2011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以及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和景观指数模型对湖区近15 a来土地利用特征和景观效应进行了动态变化和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996-2011年期间,湖区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建设用地过快增长,耕地、林地向建设用地的转移程度较大,建设用地增加程度达78%,耕地的增幅仅6.2%,但耕地面积变化总量大,达36 km2;湖区建设用地、耕地、林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均降低,而水体破碎化增加,湖区总体上的蔓延度、分维度增加,反映出近年来湖区城市建设与农业发展较为活跃,但景观多样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怀清  朱晓荣  周金星  崔明  
通过对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工程实施前后(1996年、2004年)两期TM遥感影像分析,进行湿地变化及湿地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4年,洞庭湖区湿地面积减少了3 753.99 km2,其中天然湿地面积减少了1 213.19km2,人工湿地减少了2 540.80 km2。围垦区湿地变化主要表现为人工湿地(水稻田)大面积减少,旱地面积大量增加,同时芦苇和林地面积增加。外湖区湿地变化主要表现为天然湿地的减少和林地面积的迅速增加,主要源于苔草滩地的减少,同时林地逐渐向泥滩地方向发展。退田还湖工程对湿地的减少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仍存在一定区域内的围湖造田现象。从整体上来看,洞庭湖区的天然湿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占东  黄群  姜加虎  
通过对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水情、泥沙、污染和湿地生态等不同方面问题的回顾分析,认为在三峡工程建设、洞庭湖退田还湖和极端天气事件影响下,洞庭湖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气候干旱化,加之三峡水库蓄水影响,导致洞庭湖入湖水量季节性减少,湖区水位下降,干旱期延长。模拟显示2006和2009年三峡秋季蓄水使洞庭湖出口水位平均下降2.03和2.11 m;由于三口来沙急剧减少,入湖泥沙打破了以淤积为主的模式,2006年洞庭湖第一次出现从拦蓄泥沙变成向长江净输出泥沙。低水位运行不仅对洲滩演进和湖泊水质带来影响,也加速了对湖滩的开发利用,外来物种的发展威胁了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和动物栖息地的稳定。同时,湖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