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15)
- 2023(13514)
- 2022(11552)
- 2021(10545)
- 2020(8997)
- 2019(20413)
- 2018(20103)
- 2017(38584)
- 2016(20737)
- 2015(23422)
- 2014(22926)
- 2013(22853)
- 2012(21338)
- 2011(19739)
- 2010(20005)
- 2009(18837)
- 2008(18176)
- 2007(16270)
- 2006(14456)
- 2005(12948)
- 学科
- 济(104233)
- 经济(104151)
- 管理(55178)
- 业(48460)
- 企(37858)
- 企业(37858)
- 方法(37697)
- 数学(33086)
- 数学方法(32759)
- 中国(26157)
- 地方(25998)
- 农(24465)
- 学(21422)
- 财(20089)
- 业经(19477)
- 农业(16567)
- 贸(16239)
- 贸易(16229)
- 制(15755)
- 易(15589)
- 环境(15099)
- 地方经济(15087)
- 和(14977)
- 理论(13481)
- 融(12851)
- 金融(12848)
- 银(12731)
- 银行(12702)
- 发(12267)
- 行(12159)
- 机构
- 学院(300358)
- 大学(298624)
- 济(129104)
- 经济(126221)
- 管理(109738)
- 研究(107997)
- 理学(93599)
- 理学院(92400)
- 管理学(90701)
- 管理学院(90116)
- 中国(80861)
- 科学(66948)
- 京(63995)
- 财(56435)
- 所(55705)
- 研究所(50606)
- 农(50130)
- 中心(49241)
- 江(46254)
- 财经(44990)
- 业大(43191)
- 范(41582)
- 师范(41231)
- 经(40538)
- 经济学(40486)
- 北京(40283)
- 农业(39396)
- 院(39020)
- 州(37040)
- 经济学院(36270)
- 基金
- 项目(197081)
- 科学(153942)
- 研究(143629)
- 基金(141262)
- 家(123464)
- 国家(122467)
- 科学基金(103785)
- 社会(91074)
- 社会科(86189)
- 社会科学(86165)
- 省(77410)
- 基金项目(75222)
- 自然(66188)
- 划(65135)
- 教育(64986)
- 自然科(64489)
- 自然科学(64469)
- 自然科学基金(63247)
- 编号(59188)
- 资助(57229)
- 成果(47873)
- 重点(45101)
- 发(44794)
- 部(42884)
- 课题(40767)
- 创(39996)
- 国家社会(37642)
- 科研(37596)
- 创新(37523)
- 教育部(36333)
- 期刊
- 济(150490)
- 经济(150490)
- 研究(90415)
- 中国(57995)
- 学报(45907)
- 农(45091)
- 财(43547)
- 科学(43337)
- 管理(38402)
- 大学(33464)
- 学学(31360)
- 农业(30315)
- 教育(28526)
- 技术(25501)
- 融(25163)
- 金融(25163)
- 经济研究(24879)
- 业经(23335)
- 财经(22123)
- 问题(20847)
- 经(19254)
- 资源(16839)
- 业(16820)
- 技术经济(15626)
- 图书(15572)
- 贸(15414)
- 统计(14472)
- 商业(14023)
- 现代(13840)
- 版(13694)
共检索到454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创琳 鲍超 申玉铭
论文以西北干旱区陇海兰新经济带城市为例,分析了城市水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短缺程度,认为绝大多数城市“缺水又费水”,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旱生性”。在水资源约束下,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城市的发育程度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城市,也落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略好于西部地区城市,但明显好于西北地区城市,城市扩张的总体特征表现为以总量扩张为主,“农转非”空间和用地拓展空间大,以高耗低效扩张为主,水土资源投入产出效益普遍低下,城市发展处在主要依靠资源开发拉动经济增长的低级阶段,扩张质量有待提高。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外部推动性。未来20a,在水资源短缺的继续约束下,经济带城市扩张步伐将比较缓慢,扩张幅度将不会有大的变化。表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翔 鱼腾飞 程慧波
城镇体系结构是城市化格局及演化的基本框架。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利用甘肃段41个县及以上城镇统计资料,结合相关分析模型、分形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从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空间结构及与城市化的定量关系入手,探讨了城镇体系结构基本特征以及与城市化的时空耦合机制,得到以下结论:①甘肃段城镇体系结构以2002年为转折点,进入第二阶段的倾斜发展,其特征表现为:等级规模不服从位序-规模法则,属典型首位分布;等级规模结构具有分形特征,单核心增长格局发生分异;空间结构具有分形特征,呈点轴空间分布格局。②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与城市规模呈对数关系),还取决于等级规模结构的均衡性(其对数与不均衡指数成线性关系),同时,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影响其发展的进程。并藉此探讨了甘肃段城镇体系及城市化未来发展方向与策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凯 冉圣宏 田玉军 亓沛沛
干旱区绿洲城市扩张必然会对原有的水资源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并带来一系列与水资源相关的问题。本文利用1978年-2008年间石河子市的社会经济数据、水文和气候数据以及1991年-2008年间环境监测数据等,采用对比分析和趋势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典型的绿洲城市扩张对水量、水质等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石河子市工业和生活用水量持续增高,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说明城市扩张消耗了大量的地下水资源,对水资源产生了压力;②石河子市污水排放量在2000年之前呈直线上升,2000年以后随着工业结构逐步调整、人口增加速度放缓等因素,变得比较稳定,但是人口的增加和工业产能的提高使污水排放量仍有一定程度增加;③...
关键词:
干旱区 城市扩张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嘉译 匡鸿海 谭超 王佩佩
量化识别城市扩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时空特征,有助于从宏观上认知城市扩张态势,理解城市化的生态响应。以Landsat TM/OLI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近30a(1986~2016年)长江经济带3个省级城市和4个地级市的城市扩张,包括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和扩张模式,以及扩张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建设用地扩张量在过去30a呈线性递增过程,平均扩张速率在2006~2016年降低,表明建设用地由增量扩张向存量开发转型,但地级市的转型滞后于省级城市;(2)蔓延式扩张比例下降而填充式扩张和飞地式扩张不断增加,说明城市扩张模式由粗放蔓延型向紧凑集约型转换;(3)建设用地从快速扩张到稳定扩张的过程与植被覆盖从退化到管控的过程一致,印证了建设用地扩张与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关联性。同时,建设用地扩张导致的生态系服务价值负值不断增加,较大幅度的降低了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面临城市扩张进程中出现的植被覆盖退化和建设用地生态系统服务负值过大的问题,合理而有力的规划政策实施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尤为重要。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城市扩张 扩张模式 生态效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鲍超 方创琳
水资源对城市化的约束强度已成为干旱缺水地区城市化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调控因子之一,科学模拟分析其未来变化趋势,对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城市化模式优选具有重要意义。以系统动力学模型和水资源对城市化约束强度的综合测度模型为基础,构建了水资源对城市化约束强度的情景预警模型,并对未来25年河西走廊水资源对城市化的约束强度进行了情景预警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化高、中、低速三种发展情景下,农业退水速度均是有限的,河西走廊水资源对城市化的约束强度将长期属于强约束向较强约束过渡类型。比较而言,城市化中速发展方案更好地兼顾了水资源系统的保护与城市化系统的发展,可作为有效调控河西走廊水-生态-经济-城市化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培安 白永平 张宇硕 时保国 李慧
铁路干线在我国空间经济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已成为我国经济布局的重要轴线。西北地区铁路沿线经济带是中国西北部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基于点-轴发展理论,以西北地区兰新、包兰、西陇海、兰青四大铁路干线为发展主轴,以各铁路干线沿线经过的25座节点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城市流强度模型,测度并比较了四大铁路经济带经济联系强度。
关键词:
经济联系 经济带 西北地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雪 阿依吐尔逊·沙木西 金晓斌 周寅康
近年来,随着新疆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大面积土地开发与水资源有限、粮食安全问题与种植业经济利益驱动性之间的矛盾加剧,水资源合理配置及种植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以新疆库尔勒市为例,根据其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综合考虑经济、生态、粮食安全等因素,结合种植业发展重点,提出四个发展方案,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进行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结果表明:高自给率低投资的种植业发展方案,既能满足一定的粮食自给率要求,又不过多增加节水灌溉投资费用,其投入产出效率最高,可视为种植业发展规划的基础方案。根据该方案,2020年种植业总面积应控制在84000hm2左右,粮食、经济作物、果园种植比例为2...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勃 张凯
文章简要介绍了黑河中游地区水资源概况,分析了该地区现状用水结构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要通过农业节水来完成,特别是在当前情况下,积极实现用水结构的调整,将宝贵的水资源分配到更有经济效益的产业,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构建节水型社会,是中游地区产业结构重点调整的方向。并就此提出了今后中游地区基于水资源条件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模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会义 李义
近10余年来,在全国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背景下,西北干旱区的耕地面积却明显增加。区域耕地的这一逆向变化,不仅改变了中国的耕地分布格局,同时也加剧了西北干旱区的水资源冲突和荒漠化进程。现有研究中,西北干旱区的耕地扩张往往被理解为区域人口增长、技术进步、政策激励的结果,但这些认识主要来自于统计相关分析和经验判断,还缺乏必要的实证研究。本文以西北干旱区的核心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为典型区,利用统计资料和调查数据,对现有认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和政策激励确实对区域耕地扩张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而区域人口增长导致食物需求上升则并非区耕地扩张的主要原因。区域耕地扩张的主要原因在于棉花等具有比较效益的农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具有比较效益的农产品生产规模扩大则是农业经营主体追求规模效益的结果。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贾雁岭
选取19842014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数据,在描述城市扩张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城市规模演变的特征和效率。研究表明:在城市扩张特征方面,2000年以来,城市整体规模和增速不断加快,超特大城市的增长尤为明显,由此导致了城市间的均衡度不断下降;在城市扩张效率方面,城市建成区扩张的速度远高于人口的增长速度,城市扩张的效率较低,西部城市尤为明显。
关键词:
城市扩张 规模演变 特征 效率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贾雁岭
选取1984~2014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数据,在描述城市扩张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城市规模演变的特征和效率。研究表明:在城市扩张特征方面,2000年以来,城市整体规模和增速不断加快,超特大城市的增长尤为明显,由此导致了城市间的均衡度不断下降;在城市扩张效率方面,城市建成区扩张的速度远高于人口的增长速度,城市扩张的效率较低,西部城市尤为明显。
关键词:
城市扩张 规模演变 特征 效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吕拉昌 黄茹 韩丽 藤丽
在全球化与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经济地理学的"复式转向"的推动下,城市地理的研究出现了新的趋势。在对国内外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城市地理出现的新趋势概括为:城市地理研究的尺度转向、空间转向;更加强调城市空间变化的复合动力的研究以及多层次生产、消费、流通、创新等实体与非实体空间的研究;城市地理的"管理化"倾向,同时,更加关注城市的创新职能的研究,研究成果更注重应用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歆 和舒敏 黄婷婷 王韵
基于2006—2016年中原城市群5省30个城市的统计数据,利用城市扩张相关指数、空间相关性检验等方法研究中原城市群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阶段性、波动性明显,两阶段年均扩张速率分别为6.94%、5.04%;经历了从前期快速扩张到后期平稳扩张的过渡;空间上,经历了由"跳跃式离散扩张"到"阶梯圈层式扩张"的过程,城市用地增长呈现较弱离散现象,区域发展之间存在一定"虹吸效应";城市用地基尼系数缓慢上升,各城市建设用地分布较均衡;城市扩张弹性系数显著上升,绝大部分城市的扩张弹性系数远超合理值,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经济增长、外商投资是重要驱动因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乃华 陈秀英
本文引入城市扩张、财政约束、逆向软预算约束等概念,结合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背景,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我国经济集聚密度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空间、时间维度发生变动的原因。主要结论是:第一,城市非农产业发展存在显著的规模报酬递增地方化机制,以GDP密度衡量的经济集聚密度将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二,在制造业自动化程度和服务业生产消费可分离程度不断提高背景下,产业发展如果不突破低端价值链环节,以就业密度衡量的经济集聚密度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可能呈现负相关关系;第三,由于城市快速扩张抑制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正效应,"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行为将反向作用于经济集聚密度;第四,在逆向软预算约束机制下,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梁星 陈英杰
以长江经济带沿江城市为例,创新性地将主成分分析法与非径向、非角度的SBM-Tobit模型结合,对2007—2016年间水资源的经济、环境、综合绩效进行计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现阶段有必要将环境、社会福利指标纳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沿江城市的三种绩效值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3)财政自给率、政府管制力度、人口密度、产业优化度都会对水资源投入绩效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水资源绩效的建议和策略,补充了水资源绩效评价的理论层面,有利于促进水资源中蕴含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更大程度释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