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72)
- 2023(4023)
- 2022(3340)
- 2021(3232)
- 2020(2606)
- 2019(5996)
- 2018(6046)
- 2017(11213)
- 2016(6164)
- 2015(7069)
- 2014(7159)
- 2013(7177)
- 2012(6896)
- 2011(6539)
- 2010(6844)
- 2009(6497)
- 2008(6918)
- 2007(6283)
- 2006(5933)
- 2005(5129)
- 学科
- 济(27971)
- 经济(27822)
- 管理(18844)
- 业(15401)
- 企(14525)
- 企业(14525)
- 方法(12382)
- 理论(9584)
- 学(9424)
- 和(8827)
- 业经(8174)
- 中国(7978)
- 农(7744)
- 数学(7530)
- 数学方法(7385)
- 财(5899)
- 资源(5704)
- 经济理论(5241)
- 制(5230)
- 农业(5029)
- 地方(4683)
- 教育(4642)
- 环境(4606)
- 企业经济(4481)
- 发(4272)
- 社会(4269)
- 策(4237)
- 人事(4048)
- 人事管理(4047)
- 划(3923)
- 机构
- 大学(105617)
- 学院(101570)
- 济(38461)
- 研究(37794)
- 管理(37628)
- 经济(37518)
- 理学(32360)
- 理学院(31897)
- 管理学(31216)
- 管理学院(31016)
- 中国(26920)
- 科学(24654)
- 京(23443)
- 所(20113)
- 财(19271)
- 研究所(18447)
- 农(17281)
- 范(16563)
- 师范(16445)
- 江(15924)
- 中心(15810)
- 财经(15342)
- 北京(14876)
- 业大(14406)
- 经(13844)
- 师范大学(13571)
- 农业(13467)
- 院(12927)
- 州(12461)
- 经济学(12055)
- 基金
- 项目(66297)
- 科学(52495)
- 基金(48881)
- 研究(48040)
- 家(43281)
- 国家(42908)
- 科学基金(36046)
- 社会(32522)
- 社会科(29411)
- 社会科学(29395)
- 基金项目(25546)
- 省(24630)
- 自然(22923)
- 教育(22353)
- 自然科(22258)
- 自然科学(22246)
- 自然科学基金(21889)
- 划(21550)
- 编号(19642)
- 资助(19608)
- 成果(17671)
- 重点(15399)
- 部(15333)
- 发(13929)
- 课题(13479)
- 国家社会(13160)
- 教育部(13003)
- 创(12936)
- 科研(12440)
- 人文(12119)
共检索到154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春晖 杨志峰
水资源具有自然和社会可再生性。本文从水资源可再生的特性出发,提出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的涵义及其在水资源可再生系统中的地位,系统地分析了水资源社会可再生实现过程、其衡量指标及影响因素。基于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本文认为水资源社会再生利用是城市水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是解决或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并给出提高水资源可再生性的建议。
关键词:
水资源 社会可再生性 衡量指标 可持续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珍瑶 杨志峰
本文探讨了对水资源可再生性及持续利用的一些基本认识 ,指出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是水资源可再生性的最终落脚点 ,水资源的可再生性可用弱、中等、强来区分 ,水资源的弱可再生性是起点 ,水资源的强可再生性是最高境界 ,可以通过水资源可再生性维持来达到此最高境界 ,从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中根 夏军 刘昌明 王纲胜
水资源量可再生性研究将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如何确定控制阈值的科学依据。目前 ,水资源可再生性的量化研究刚刚开始 ,现有的一些方法还都比较简单 ,不利于从水文循环更深层次上揭示水资源量可再生性。该文从单元水体的水文循环过程入手 ,基于水量平衡关系 ,提出单元水体水资源量可再生性指数及计算公式。最后 ,结合分布式水文模型 ,将所提出的量化指数应用于马连河流域 ,分析其水资源量可再生能力大小及时空分布规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蕾 任志远 王丽霞
陕西省渭河流域位于干旱、半干旱区,流域内许多城市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问题。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是水资源在利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性,其值的增强对于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陕西省渭河流域提出了基于若干指标来综合表征缺水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流域6个城区的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进行了评价。通过建立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分级评价标准,引入灰色关联理论,构建了灰色关联分析等级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分析了研究区域内各城区的水资源可再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宝鸡的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最强,西安、咸阳较强,杨凌区中等,渭南、铜川较弱。本文最后提出了增强这些城市水资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余灏哲 韩美
对黄河三角洲水资源自然、社会可再生过程进行可再生性评价,综合构建了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建立指标集对评价模型,利用CRITIC法确定指标权重,引进可变模糊集模型确定样本的模糊隶属度,通过样本的级别特征值来反映水资源可再生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识别、归纳影响因素,从而实现水资源可再生性的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2007—2014年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综合得分波动式增加,表明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趋于增强;但分值总体较低,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形势不容乐观;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评价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余灏哲 韩美
对黄河三角洲水资源自然、社会可再生过程进行可再生性评价,综合构建了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建立指标集对评价模型,利用CRITIC法确定指标权重,引进可变模糊集模型确定样本的模糊隶属度,通过样本的级别特征值来反映水资源可再生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识别、归纳影响因素,从而实现水资源可再生性的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2007—2014年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综合得分波动式增加,表明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趋于增强;但分值总体较低,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形势不容乐观;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评价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价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沈珍瑶 杨志峰
基于定性分析结果初步建立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有32个指标,分别反映水资源可再生性的天然、天然—人为复合及社会三大特性。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19个流域二级分区的所有32个指标值进行了获取工作,获取了其中大部分指标值。针对黄河流域的实际资料,利用灰色关联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定性分析所得的指标体系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19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同时,探讨了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标准的建立问题,建立了以黄河流域资料为基准及以全国资料为基准的两个评价标准,认为在进行实际评价时,应利用以全国资料为基准的评价标准。利用主成分赋权法进行了19个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工作。最后利用灰关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克强
可再生自然资源具有经济特性和公共特性,经济特性决定了其具有商品价值,可用于交换;公共特性决定了其具有社会价值。为此,在对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要依此来界定其产权。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构成可再生自然资源的产权体系,并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发挥其功能。在所有权集中于国家或集体的条件下,可再生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制度安排更为关键,它们决定着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流动性,决定着其配置的效率,决定着可再生自然资源公共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实现。
关键词:
可再生自然资源 经济特性 产权制度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贾琦 段春青 陈晓楠
对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科学评判,针对评价中存在随机性及模糊性的特征,建立起基于云理论的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考虑水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用水条件等11个指标建立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二元模糊对比法确定各个指标权重,借助云模型定量描述单指标条件下待评价区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等级,并通过模糊变换,确定综合评判等级。云模型将不确定性概念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隶属函数描述评价等级的模糊性,并利用超熵概念考虑隶属度本身存在的随机性,更符合实际评判的情况。应用该模型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总体...
关键词: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 云模型 综合评判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晓峰 王忠军
本文通过重新界定政府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 ,分析了政府信息资源的概念空间 ,通过层次维、职能维、技术维和价值维对政府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最后 ,构建了政府信息资源的分类体系。
关键词:
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管理/政府 分类体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波波
书名:《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编著:萧鸣政主编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定价:40.00元ISBN:9787301094310装帧:平装人力资源的开发在英国等西方国家已经有几十年之久,我国在这方面仍处于起始阶段,因此在相关的处理方法和方式上的经验匮乏严重制约了我国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发掘和发展。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基本都处于初级的起步阶段,国内拥有较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公司屈指可数,且它们的管理方式是对外企相关管理体系的照搬照抄,缺乏创新和发展,很少结合实际的国情,尤其是一部分私企,大都仅停留在人事管理层面。萧鸣政主编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验》一书带着这些问题,为广大受众提供了如何建设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理论与实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蓝欣
学生职业社会化是学生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内化职业价值观念,接受职业道德规范,形成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获得职业知识、职业技能,成为具有主体意识与创新精神,胜任职场工作的合格职业人的过程。随着职业形态的演变,职业人与人的职业社会化都有了很多新的特征。这使得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学校职业生涯教育成为学生职业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建斌
不可再生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低碳经济的迫切要求。本文从社会性规制的视角,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社会性规制的理论基础和完善规制手段的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不可再生资源 社会性规制 持续利用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三
本文以可再生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的形成为主线 ,通过对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最优配置的经济学原理、可再生自然资源的特性、制度激励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已有的资源管理体制等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 ,分析了可再生自然资源过度利用问题产生的原因 ,论述了自然资源的各种管理体制的优点与不足 ,突出了社区管理体制对可再生自然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紫颜 仇方道 张春丽 李雪 李彩 尹鹏星
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功能是工业结构的主要反映,而工业结构转型往往引起该类城市功能的演化。本文采用区位偏远度、熵权-TOPSIS等方法,研究了2005—2016年中国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功能的异质性特征及其演化路径,探讨工业结构对其城市功能演化的促动作用。结果表明:①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功能整体持续完善,但各子功能协同演化格局尚未形成,资源开采功能显著衰退,科教创新、金融商贸功能不断强化,尤以工业制造和集聚辐射功能差异显著。②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功能整体上呈现向"生态保障-工业制造"引领下的多元化演化趋势,但演化路径异质性明显。其中成熟型城市功能呈多元均衡演化态势;发展型城市呈向资源开采、集聚辐射"双主导"功能态势演化;初始型城市则呈向非均衡的多功能主导演化趋势。③工业结构转型异质性是驱动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功能演化路径差异的重要动力,工业结构的多元化、高级化、绿色化、服务化水平越高,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功能多元综合性越强。城市功能演化又影响着工业结构转型快慢,综合功能强的城市工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较高,反之较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