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5)
2023(1351)
2022(1075)
2021(1007)
2020(852)
2019(1969)
2018(1948)
2017(3653)
2016(2076)
2015(2366)
2014(2403)
2013(2617)
2012(2478)
2011(2437)
2010(2589)
2009(2489)
2008(2518)
2007(2210)
2006(2224)
2005(1993)
作者
(8034)
(6922)
(6703)
(6320)
(4319)
(3320)
(3128)
(2725)
(2635)
(2466)
(2413)
(2386)
(2326)
(2165)
(2109)
(2089)
(1965)
(1962)
(1957)
(1937)
(1702)
(1701)
(1630)
(1563)
(1504)
(1485)
(1461)
(1438)
(1426)
(1386)
学科
(9673)
经济(9665)
管理(8055)
(5229)
资源(5146)
(4098)
企业(4098)
环境(3616)
(3404)
方法(3312)
(3229)
(3192)
(2799)
数学(2654)
数学方法(2629)
地方(2508)
中国(2329)
人事(2280)
人事管理(2280)
土地(2259)
农业(2140)
经济学(1991)
生态(1972)
业经(1875)
开发(1829)
利用(1779)
理论(1634)
发展(1573)
(1572)
(1537)
机构
大学(35815)
学院(35532)
研究(14135)
管理(13612)
(12129)
经济(11686)
理学(11300)
理学院(11165)
中国(11106)
管理学(10926)
管理学院(10874)
科学(10778)
(9230)
(8345)
(8253)
研究所(7752)
农业(6692)
业大(6551)
中心(6282)
北京(6012)
资源(5890)
(5768)
科学院(5585)
(5427)
师范(5378)
(5229)
(5022)
(4911)
(4904)
师范大学(4323)
基金
项目(24735)
科学(18783)
基金(17544)
(16416)
国家(16322)
研究(16036)
科学基金(13272)
自然(9622)
(9512)
社会(9439)
基金项目(9288)
自然科(9219)
自然科学(9215)
自然科学基金(9037)
社会科(8950)
社会科学(8941)
(8272)
资助(7373)
编号(6923)
教育(6682)
(5761)
重点(5658)
成果(5265)
(5256)
计划(5114)
科技(4997)
资源(4846)
科研(4610)
(4457)
课题(4370)
期刊
(14775)
经济(14775)
中国(10287)
学报(7781)
研究(7528)
科学(7296)
资源(6935)
(6845)
农业(4993)
图书(4813)
管理(4541)
大学(4488)
学学(3999)
书馆(3609)
图书馆(3609)
(3404)
(3203)
中国人(2523)
国人(2523)
技术(2344)
业经(2334)
教育(2305)
环境(2284)
(2202)
问题(2093)
情报(2088)
自然(1988)
财经(1805)
业大(1778)
人口(1776)
共检索到55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珍瑶  杨志峰  
本文探讨了对水资源可再生性及持续利用的一些基本认识 ,指出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是水资源可再生性的最终落脚点 ,水资源的可再生性可用弱、中等、强来区分 ,水资源的弱可再生性是起点 ,水资源的强可再生性是最高境界 ,可以通过水资源可再生性维持来达到此最高境界 ,从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春晖  杨志峰  
水资源具有自然和社会可再生性。本文从水资源可再生的特性出发,提出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的涵义及其在水资源可再生系统中的地位,系统地分析了水资源社会可再生实现过程、其衡量指标及影响因素。基于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本文认为水资源社会再生利用是城市水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是解决或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并给出提高水资源可再生性的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中根  夏军  刘昌明  王纲胜  
水资源量可再生性研究将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如何确定控制阈值的科学依据。目前 ,水资源可再生性的量化研究刚刚开始 ,现有的一些方法还都比较简单 ,不利于从水文循环更深层次上揭示水资源量可再生性。该文从单元水体的水文循环过程入手 ,基于水量平衡关系 ,提出单元水体水资源量可再生性指数及计算公式。最后 ,结合分布式水文模型 ,将所提出的量化指数应用于马连河流域 ,分析其水资源量可再生能力大小及时空分布规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陶磊  刘朝明  苏兆国  
新经济增长理论关于可持续发展主要关注耗竭性资源与环境问题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采用最优控制理论分析了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得出结论:可持续增长不能单方面强调技术进步,对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建斌  
不可再生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低碳经济的迫切要求。本文从社会性规制的视角,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社会性规制的理论基础和完善规制手段的路径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任光照  
可持续利用与有效保护水资源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任光照教授全国500多个域市中有300多个域市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立方米;农业每年缺水300多亿立方米,受旱面积约2000万公顷,8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怎么办?出路在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保...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寿全  黄巍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分布与利用的状况,并着重分析了降水利用、节水、矿山排水利用、咸水利用以及污水回用对我国北方缺水地区的意义。最后重点讨论了我国北方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的几种方式,提出人工回灌、优化调控;系统规划、联合运用;井渠结合、合理开发利用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石辉  彭可珊  
水资源危机是全球关心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贫水的国家之一 ,人均拥有量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2 5 % ,且存在时空不平衡的特点。本文分析了水资源的现状和中国的水资源危机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水资源危机的一些战略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余灏哲  韩美  
对黄河三角洲水资源自然、社会可再生过程进行可再生性评价,综合构建了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建立指标集对评价模型,利用CRITIC法确定指标权重,引进可变模糊集模型确定样本的模糊隶属度,通过样本的级别特征值来反映水资源可再生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识别、归纳影响因素,从而实现水资源可再生性的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2007—2014年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综合得分波动式增加,表明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趋于增强;但分值总体较低,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形势不容乐观;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评价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余灏哲  韩美  
对黄河三角洲水资源自然、社会可再生过程进行可再生性评价,综合构建了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建立指标集对评价模型,利用CRITIC法确定指标权重,引进可变模糊集模型确定样本的模糊隶属度,通过样本的级别特征值来反映水资源可再生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识别、归纳影响因素,从而实现水资源可再生性的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2007—2014年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综合得分波动式增加,表明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趋于增强;但分值总体较低,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形势不容乐观;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评价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价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沈珍瑶  杨志峰  
基于定性分析结果初步建立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有32个指标,分别反映水资源可再生性的天然、天然—人为复合及社会三大特性。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19个流域二级分区的所有32个指标值进行了获取工作,获取了其中大部分指标值。针对黄河流域的实际资料,利用灰色关联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定性分析所得的指标体系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19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同时,探讨了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标准的建立问题,建立了以黄河流域资料为基准及以全国资料为基准的两个评价标准,认为在进行实际评价时,应利用以全国资料为基准的评价标准。利用主成分赋权法进行了19个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工作。最后利用灰关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蕾  任志远  王丽霞  
陕西省渭河流域位于干旱、半干旱区,流域内许多城市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问题。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是水资源在利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性,其值的增强对于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陕西省渭河流域提出了基于若干指标来综合表征缺水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流域6个城区的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进行了评价。通过建立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分级评价标准,引入灰色关联理论,构建了灰色关联分析等级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分析了研究区域内各城区的水资源可再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宝鸡的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最强,西安、咸阳较强,杨凌区中等,渭南、铜川较弱。本文最后提出了增强这些城市水资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汝发  王汝涛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21世纪一场伟大而深刻的革命,是最紧迫的时代课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比较准确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体现了和谐生活的执政理念,抓到了关键。文章设置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4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用模糊数学原理,得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金祥  王琳  王亚娜  
本文对潍坊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首先,建立了适合潍坊市水资源现状及水资源特征的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潍坊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虽然近五年潍坊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是潍坊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仍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