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10)
- 2023(18742)
- 2022(15521)
- 2021(14659)
- 2020(12134)
- 2019(27645)
- 2018(27428)
- 2017(51899)
- 2016(27997)
- 2015(31304)
- 2014(31060)
- 2013(30887)
- 2012(28482)
- 2011(25936)
- 2010(26143)
- 2009(24277)
- 2008(23855)
- 2007(21228)
- 2006(19259)
- 2005(17605)
- 学科
- 济(125513)
- 经济(125362)
- 业(100316)
- 管理(86927)
- 企(80916)
- 企业(80916)
- 农(50260)
- 方法(49451)
- 数学(40558)
- 数学方法(40108)
- 中国(37754)
- 业经(35403)
- 财(34083)
- 农业(33428)
- 地方(29134)
- 制(27520)
- 贸(22793)
- 贸易(22771)
- 易(22165)
- 务(21710)
- 财务(21656)
- 财务管理(21614)
- 技术(21416)
- 和(21089)
- 企业财务(20459)
- 学(20151)
- 体(20023)
- 银(19871)
- 银行(19852)
- 策(19506)
- 机构
- 学院(396138)
- 大学(390377)
- 济(173198)
- 经济(169887)
- 管理(156386)
- 研究(137173)
- 理学(133067)
- 理学院(131686)
- 管理学(129850)
- 管理学院(129081)
- 中国(109533)
- 京(83163)
- 财(79906)
- 科学(79899)
- 农(72924)
- 所(68557)
- 中心(63872)
- 江(62591)
- 财经(61797)
- 研究所(61535)
- 业大(57602)
- 经(56208)
- 农业(55696)
- 北京(52777)
- 经济学(52212)
- 范(51721)
- 师范(51290)
- 州(49373)
- 院(48999)
- 经济学院(46968)
- 基金
- 项目(258856)
- 科学(206364)
- 研究(193638)
- 基金(188987)
- 家(163480)
- 国家(161992)
- 科学基金(140473)
- 社会(126311)
- 社会科(119557)
- 社会科学(119521)
- 省(102584)
- 基金项目(99410)
- 自然(88249)
- 教育(87348)
- 自然科(86130)
- 自然科学(86106)
- 自然科学基金(84590)
- 划(84217)
- 编号(78606)
- 资助(76487)
- 成果(62678)
- 发(60272)
- 部(58070)
- 重点(58008)
- 创(55583)
- 课题(53951)
- 国家社会(52745)
- 创新(51474)
- 教育部(49896)
- 制(49169)
- 期刊
- 济(203909)
- 经济(203909)
- 研究(121354)
- 中国(87916)
- 农(72002)
- 财(63052)
- 管理(61275)
- 科学(55887)
- 学报(55847)
- 农业(48909)
- 大学(43931)
- 融(42466)
- 金融(42466)
- 教育(42088)
- 学学(41008)
- 业经(37543)
- 技术(36903)
- 财经(30942)
- 经济研究(30748)
- 问题(27304)
- 经(26826)
- 业(26490)
- 技术经济(21243)
- 世界(20813)
- 贸(20760)
- 资源(20563)
- 版(18465)
- 现代(18328)
- 图书(18235)
- 经济问题(18217)
共检索到622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友宏
本文利用河南省1963—1978年的县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新中国地下水利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20世纪70年代机电井密度越高的地区,当地的粮食亩产和总产量较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都出现了更显著的增长;并且,机电井的建设显著地缓解了降水异常(干旱或多雨)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利用地质富水程度作为机电井密度的工具变量,两阶段回归结果同样肯定了地下水利用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促进农业发展的途径方面,地下水利用不仅提高了耕地的灌溉比例,同时也减少了盐碱地面积。因而,地下水利用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地下水 农业发展 气候冲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蒋国富
阐述了地下水资源在全省水资源中的重要地位及开发利用现状,通过对地下水开采利用中存在的超采严重、局部污染、管理混乱等问题的剖析,提出了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具体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裴宏伟 王彦芳 沈彦俊 马宏 Bridget R.Scanlon 刘昌明
全球范围内的高强度灌溉农业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地下水危机,威胁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运行。在中国北方农耕区,依靠地下水支撑的农业系统正面临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其中以华北平原最为严重。美国高平原在近60年中依靠消耗地下水支撑农业生产,小麦、玉米的生产总量分别增加了2倍和10倍,这些农业上的成就却以累积消耗地下水约3 360亿m3为代价,并降低了农业系统应对极端干旱事件的能力。1980年以后,高平原北部地区依靠良好的地下水补给条件并通过地下水的禁采限采、推广喷灌技术等措施降低了地下水的消耗速率。然而由于高平原中、南部地下水采补依然失衡而导致地下水资源持续减少;北部地区在地下水保护的同时却未能有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方相林 焦士兴 张喜旺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选取对河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较大的指标,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全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评价,从而为全省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邵景力 赵云章 崔亚莉 阎振鹏 焦红军
论文研究黄河下游影响带(河南段)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问题。在概要介绍河南省黄河影响带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运用FEFLOW建立研究区三维地下水流模型,计算出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资源28.35×108m3/a和可开采资源量19.43×108m3/a。重点阐述新增9个水源地的开采条件,并通过地下水模型预测新增133×104m3/d开采量条件下,浅层地下水位最大降深小于20m,开采5~10年后地下水趋于稳定,新增开采量的62.58%来自黄河水的补给。研究表明,黄河对研究区地下水具有重要的补给作用,新增地下水开采量是有保证的。同时阐述了研究区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黄河影响带 地下水模型 可开采量 水源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唯 左其亭 马军霞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水、经济矛盾,研究区域人口-水资源-经济的和谐发展水平,分析其时空变化过程,能为区域缓解人口密集、水资源紧缺提供指导。本文根据人水和谐量化方法,确定了河南省2000-2012年18个城市的和谐发展水平,先利用变差系数对时间和空间的差异程度进行识别,再利用箱形图等分析其时间变化过程,利用全局Moran's I和局部Moran's I指数法分析其空间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年际变差系数先上升后持续下降、趋于均衡,空间上周口市变差系数最大、郑州市变差系数最小;在时间上,河南省人口-水资源-经济的和谐发展水平整体有所提升,由"较不和谐"提高到了"较和谐"状态;在空间上,和谐发展水平存在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金良
本文从理论分析了我国机械化发展进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运用Panel-data模型对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业发展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劳动力的替代,但与劳动力、耕地和化肥等生产要素并没有达到规模经济。因此,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使机械化全面促使农业发展。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业发展 面板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吕娜 朱立志
[目的]生态循环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探索有效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其利益联结机制意义重大。[方法]在对河南省漯河市生态循环农业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成本收益方法、博弈论等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在模式构建上,提出农业企业是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主体,构建了以农业企业为核心力量的企业内部自循环、企业间链条循环和区域内大循环等3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归纳了各模式的运行特点及适用场合。在利益联结机制上,阐明企业内自循环取决于循环与不循环两种方式成本的比较情况;企业间链条循环模式稳态存在的实质是各个独立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博弈过程,各方在满足各自经济利益和环境目标需求下形成一种均衡状态,这是企业间链条持续循环存在的基础;区域内大循环既要遵从企业内自循环和企业间链条循环的基本条件,更要从区域的总体要求出发,通过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经济、产业扩散效应等获得更大的效益。[结论]研究认为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中要重视农业企业的作用,培养农业企业的生态意识、循环经济意识,通过系统化措施鼓励、引导企业采用适合自身实际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并在参与主体间形成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生态循环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灿 李小建
综合运用GIS技术、逐步回归法、LoGIt模型,分析了2009—2012年河南省农业专业村数量结构、空间分布的变化特征,并探究了地理环境对农业专业村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专业村空间分布不均衡,局部地区集聚程度发生变化;农业专业化率随劳动力资源的增加而降低,丘陵、山区农业专业化率比平原区低,村庄区位显著影响农业专业化率;伴随农区发展,农业专业化生产对劳动力资源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丘陵、山地地形对农业专业化率的负面影响减弱,市场因素对农业专业化率的影响凸显;劳动力资源对花卉、蔬菜等劳动密集型的专业村形成具有正面影响,邻近批发市场能提高蔬菜、水果、花卉等市场依赖性强的专业村形成概率,靠近地级...
关键词:
农业专业村 地理环境 河南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芳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特色现代农业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河南省应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特色农业经营规模化;加快农产品市场建构,实现特色农业流通现代化;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实现特色农业生产科技化等,全面推进河南省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河南省 特色农业 现代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海峰
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河南作为我国悠久而传统的农业大省,始终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农产品主产区。新时期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河南要构建多元农业发展格局,加强粮食核心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拓展农业功能。
关键词:
粮食核心区 特色产业 农业功能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史燕
从农业物流基础设施、流通主体、流通模式、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对河南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指出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河南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核心要素、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后勤保障、创新意识是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内在驱动力、区域经济是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排头兵”的结论。
关键词:
现代农业物流 影响因素 层次分析法 河南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吴海峰 朱丽 生秀东
一、财政支持河南农业发展的业绩分析多年来,在国家统筹城乡发展和实施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大政方针下,河南财政不断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着力用好、用活、用足支农政策,使财政支农资金充分而有效地发挥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旗 张宏伟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有害成分含量过高是目前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原因。河南省发展绿色农业的条件较好:农业生产的资源条件优越;形成了规模巨大、结构复杂的农业生产体系;交通便利,农产品交流市场活跃;无公害农产品品种多,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由于生态环境条件差别大,山区、丘陵和平原绿色农业发展的方向不同。加强绿色农业的组织建设、积极培育绿色农业的消费市场、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充分发挥绿色农业生产基地示范作用,是河南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绿色农业 生产条件 发展对策 河南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