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18)
2023(10742)
2022(9215)
2021(8413)
2020(7225)
2019(16569)
2018(16177)
2017(30846)
2016(17213)
2015(18997)
2014(18916)
2013(18935)
2012(17600)
2011(16150)
2010(16172)
2009(15216)
2008(15158)
2007(13773)
2006(11984)
2005(10556)
作者
(54906)
(46062)
(46029)
(43485)
(28976)
(22402)
(20845)
(18193)
(17227)
(16199)
(15675)
(15344)
(14635)
(14623)
(14377)
(14330)
(14318)
(13678)
(13352)
(13218)
(11843)
(11141)
(11056)
(10524)
(10318)
(10240)
(10113)
(10084)
(9409)
(9314)
学科
(70821)
经济(70754)
管理(52149)
(45589)
(35766)
企业(35766)
方法(33358)
数学(29548)
数学方法(29316)
(20814)
环境(18908)
(18507)
(17638)
中国(16663)
地方(15769)
业经(14553)
(14113)
贸易(14112)
农业(14024)
(13683)
(12655)
(12426)
(11525)
资源(11392)
(11160)
财务(11142)
财务管理(11114)
企业财务(10537)
技术(10156)
(9411)
机构
大学(254842)
学院(254126)
(100405)
经济(98306)
管理(96597)
研究(88699)
理学(84159)
理学院(83108)
管理学(81608)
管理学院(81167)
中国(65364)
科学(61013)
(55487)
(54965)
(47442)
业大(46343)
农业(44460)
研究所(44003)
(43201)
中心(41463)
(38289)
财经(35428)
北京(34051)
(33208)
师范(32740)
(32167)
(31647)
(30576)
经济学(30426)
农业大学(29593)
基金
项目(178945)
科学(138748)
基金(129760)
研究(120591)
(117432)
国家(116476)
科学基金(97551)
社会(76682)
社会科(72666)
社会科学(72635)
(70530)
基金项目(70387)
自然(66611)
自然科(64834)
自然科学(64805)
自然科学基金(63633)
(60685)
教育(53574)
资助(51940)
编号(47154)
重点(41023)
(38951)
(38498)
(36799)
计划(36507)
成果(36184)
科研(35511)
创新(34583)
科技(32577)
课题(32025)
期刊
(106285)
经济(106285)
研究(63582)
学报(51113)
(48137)
中国(46963)
科学(43854)
大学(35541)
学学(33909)
(33062)
农业(32626)
管理(30080)
(18430)
金融(18430)
业经(18349)
技术(18282)
教育(18196)
(18168)
资源(17227)
财经(16855)
经济研究(16559)
问题(15044)
(14384)
(14189)
业大(13197)
图书(13087)
科技(13021)
技术经济(12318)
商业(11723)
理论(11432)
共检索到359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利邦  牛叔文  杨丽娜  
基于遥感数据的解译分析,从1987年到2007年敦煌市自然植被面积下降543.69 km2,自然生态系统面积缩小17.62%,土地荒漠化趋势明显。根据实际测定的样方生物量与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拟合曲线,估算这一时期自然植被的生物量从102.42×104t下降到72.33×104t。敦煌市自然植被和人类活动的用水量此消彼长,总用水规模在6.3×108m3左右。自然植被用水量从1987年的3.072 7×108m3减少到2007年的2.17×108m3,净减少达30%。人类活动用水量从1987年的3.315 7×108m3增加到2007年的4.093×108m3。疏勒河干流及其支流党河都因为人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长进  董锁成  李岱  张小军  
在综合评价敦煌市水资源数量与质量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指出自然条件对敦煌水环境影响较小,而导致近期水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特别是水利工程建设活动,造成了河水断流、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土地荒漠化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为保证敦煌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等生态型低耗水产业;②强化水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③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④重视生态用水,确保生态环境建设;⑤尽快实施引哈济党工程,优化配置水资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聂晓英  石培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和向西开放战略的实施,敦煌市现行行政区划的不合理性日渐凸显,适当调整行政区划,对提升敦煌市的影响力和地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定量测算敦煌市行政成本、行政效率、时空距离偏远度以及行政中心空间分散度,对比分析敦煌市与甘、青、新毗邻区的空间联系强度,对调整敦煌市行政区划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敦煌市目前存在着行政成本增长而行政效率较低的问题。敦煌市相对于酒泉市肃州区时空距离偏远,空间布局分散;与周边阿克塞县、肃北县和瓜州县联系强度大,与新疆乌鲁木齐市、哈密市和若羌县联系密切。综合敦煌市的地理区位、绿洲城市布局特点等自然条件和发展机遇、行政等级等社会经济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谌永生  王乃昂  范娟娟  程弘毅  隆浩  
文章以敦煌市为例,进行了主社区居民对旅游效应的感知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正处于"成熟巩固阶段"的敦煌旅游地,其居民对旅游积极效应的感知明显强于对消极效应的感知,且对经济效应的感知强于对社会文化和环境效应的感知;敦煌市已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热爱者、现实主义者、谨慎的热爱者、顾虑者和憎恨者等5类群体。与国内其它案例研究的比较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居民感知会随着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的演变而呈现阶段性变化的特征。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韩复笑,乔梁  
敦煌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化名城。全市15万人口分布在3.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敦煌市医院座落在市中心,是全市唯一的一家综合性医院,共有病床250张,职工214人。其中业务人员192人,占职工总数的89.7%,业务人员中,有高级职称10名,中级职称50名,初级职称52名,士级职称80名。 改革开放前,医院管理滞后,技术设备条件差,工作人员不安心,专业技术骨干纷纷外流。据统计,改革之前先后调走40余人;市内患者外流严重,病床使用率低,门诊吃不饱,年欠外债达百万元以上,成为全市卫生系统老大难单位之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董晓峰  董妮  刘理臣  郑毅  
国外不少城市已将夜晚经济作为城市空间复兴和经济振兴的重要策略,使得夜晚经济成为国内外城市发展一个新关注点和研究热点。国际旅游城市敦煌的夜市是敦煌一道靓丽的景观,由于其旅游业发展的规律性和气候特征,使得敦煌夜市的时空规律性更加彰显。基于社会调查方法,通过市场调研与问卷调查分析,探讨敦煌夜市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夜市经营及顾客活动规律,从敦煌旅游相关的"日循环"、"半周—周中短期循环"、"年变化"三个典型时间尺度,分析夜市经营与顾客行为的时间—空间活动特征,揭示敦煌夜市时空耦合特征与规律。研究发现:1)敦煌夜市在敦煌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夜市具有综合性和功能分区性;3)敦煌夜市的发展受气温等环境影响显著,呈现周期性变化;4)夜市市场结构在时空上不断顺应市场需求而改革完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董霁红  卞正富  
鸣沙山月牙泉自然遗产是世界上罕见的奇特沙漠景观。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利用,使月牙泉呈现干涸的趋势,鸣沙山的生态景观受到严重破坏。为了保全这一自然遗产,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资料的比较分析研究,提出4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合理开发利用祁连山雪山融水、“引哈济党”,解决区域的用水水源问题;第二,狭管效应、生物降解被(BiodegradableScreen)护岸、生态理念,改善月牙泉形成的地理环境;第三,建立绿色植被隔离带;第四,建立国家级沙漠公园。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思佳  
近几年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飞速发展。其中,博物馆文创成为中国文创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文创起步较晚等原因,大部分博物馆在文创方面发展还不全面,存在大同小异的现象。文章将选取敦煌研究院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创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典型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晓东  张启媛  李莺飞  
本文以"一带一路"沿线的敦煌为例,通过构建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估模型和中小型旅游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敦煌市经济系统的脆弱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揭示了"敏感性"及"应对能力"与敦煌市经济系统脆弱性之间的关系,并对敦煌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敦煌市经济系统"敏感性"、"应对能力"和"脆弱性"指数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各指标变化趋势相对平稳,第二阶段"敏感性"和"脆弱性"指数均呈现出在波动中逐渐下降的趋势;2敦煌市经济系统的脆弱性为"内生性结构累积式脆弱",敏感性对敦煌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影响更为显著;3教育经费支出占...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朱文斌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于乡村的治理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作为有效推动乡村发展,推进依法治国和形成基层治理新格局的重要因素,乡村治理成为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在乡村建设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基层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境,必须从提高自治主体治理水平,夯实乡村治理经济发展基础,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支撑体系,实现以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动态平衡等方面提出治理对策,构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的现代化科学治理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卢红  杨永春  王宏光  杨佩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构建人口就地城镇化模型,分析推进人口就地迁移的影响因素、就业模式和居住模式。理论模型与甘肃省敦煌市的实证结果都表明:人们在就地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及农业生产有利可图的前提下,通过居住成本、就业成本、家庭、农业与乡土情结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就地迁移。就地迁移的就业模式有农业模式、农-工业模式、农-服务业模式3种,不同的就业模式形成合居式、分居式和季节性迁移3种居住模式。通过深度访谈及问卷调研发现,敦煌人口基于地方农-服务业的资源优势就地流动,呈就地城镇化模式。青年人和老年人在该模式影响下形成了以城乡分离为主的分居式居住模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鲍超  方创琳  
水资源是干旱区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限制性因子和重要组成部分。干旱区人口和经济规模的膨胀,导致生产、生活用水不断挤占生态环境用水,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甚至严重超过了最大极限,导致生态系统不断恶化甚至难以恢复。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国内外按照"发生的问题—产生的机理—调控的标准—过程模拟—情景预测—响应对策"这一逻辑思路,围绕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研究相对薄弱,仍难以精确刻画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定量关系,难以动态模拟和有效预测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面向干旱区生态环境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在实践中仍面临着较多障碍。因此,未来应以机理研究为基础,以过程模拟和情景预测为突破口,以综合集成的对策体系建设为落脚点,不断加强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卡吾恰提·白山  王雪梅  黄晓宇  
【目的】定量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可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和田市2000、2005、2010、2015和2019年的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提取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4个评价指标,基于ENVI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1)2000—2019年,和田市的遥感生态指数均值由2000年的0.477下降至2019年的0.381,下降幅度达20.12%,下降区域主要是在中部人类聚居区域。(2)2010—2015年生态环境质量变好的区域面积达到299.57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4.38%,生态质量变差的地区总面积大约为32.51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99%。(3)2000—2019年和田市生态环境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低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的区域随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发生迁移,说明城镇化进程对生态环境具有负面影响。【结论】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根绪  程国栋  徐中民  
近50年来,西北干旱区随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展,使区域内工农业与经济得以稳定持续发展。但同时,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变化。①大多数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断流,河道缩短,终端湖泊萎缩或干涸,水质咸化和污染趋势加剧;②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沙漠化土地面积达67493×104hm2,盐碱化耕地面积逾13556×104hm2;③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与50年代初相比,天然森林面积减少49%~58%,草地面积减少16%~92%;④沙尘暴灾害发生频数增加,灾害程度加剧。节约与高效化利用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间统一协调是西北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卓  刘昌明  
东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50年来,在工农业持续发展的同时,地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与水相关的生态和环境问题,解决该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和环境问题势在必行。文章在分析东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具体论述了水污染严重、河道断流、地下水超采、湿地大面积缩小以及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等与水相关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与建议。合理利用地区水资源,量水而行、适水发展,节约与高效并举,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