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95)
2023(11893)
2022(10391)
2021(9923)
2020(8184)
2019(19007)
2018(19054)
2017(37228)
2016(20101)
2015(22825)
2014(22921)
2013(22963)
2012(20774)
2011(18950)
2010(18839)
2009(17355)
2008(16892)
2007(15169)
2006(13447)
2005(11649)
作者
(59004)
(49536)
(48774)
(46342)
(31160)
(23799)
(22014)
(19507)
(18751)
(17383)
(16967)
(16460)
(15559)
(15353)
(14944)
(14903)
(14823)
(14435)
(14078)
(13822)
(12283)
(12069)
(11906)
(11347)
(11110)
(11019)
(10937)
(10827)
(10039)
(9692)
学科
(84492)
经济(84401)
(63503)
管理(56160)
(47459)
(42286)
企业(42286)
方法(36732)
数学(32113)
数学方法(31794)
农业(31435)
业经(22095)
中国(20647)
(18103)
(17193)
地方(17111)
(16084)
(14009)
贸易(13999)
(13595)
技术(13091)
环境(13057)
(12965)
(12781)
理论(12704)
(12131)
(12020)
银行(11986)
(11639)
金融(11638)
机构
学院(291375)
大学(290025)
管理(121421)
(117826)
经济(115304)
理学(105857)
理学院(104784)
管理学(103138)
管理学院(102617)
研究(95957)
中国(73721)
(64484)
(61597)
科学(60030)
(50318)
业大(50048)
农业(49442)
(48307)
中心(44756)
研究所(43984)
(41950)
财经(40911)
北京(38577)
(37604)
(37364)
师范(37330)
(34277)
经济管理(33732)
(33528)
经济学(33162)
基金
项目(201668)
科学(158546)
研究(149281)
基金(146597)
(127046)
国家(125916)
科学基金(108615)
社会(93337)
社会科(88064)
社会科学(88037)
(79186)
基金项目(79159)
自然(71010)
自然科(69224)
自然科学(69210)
自然科学基金(67984)
教育(66328)
(65294)
编号(63019)
资助(59565)
成果(49678)
(44848)
重点(43982)
(43364)
(41637)
课题(40968)
创新(38716)
科研(38104)
教育部(37924)
人文(37735)
期刊
(133273)
经济(133273)
研究(82671)
(66059)
中国(55604)
学报(46764)
农业(45010)
科学(43897)
管理(40088)
大学(35480)
(35159)
学学(33475)
教育(28199)
(27880)
金融(27880)
业经(27298)
技术(23965)
(21055)
财经(19238)
问题(18458)
经济研究(17950)
图书(16392)
(16180)
理论(15439)
资源(15168)
(14834)
技术经济(14640)
科技(14528)
农业经济(14353)
实践(14309)
共检索到423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红光  戎丽丽  胡继连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和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水资源"农转非"现象严重,虽然从总体上提高了水资源的经济价值,但是水权转换过程中行政"平调"所引发的低效率和"寻租"问题也日益突出。该文设想引入市场机制调节水资源"农转非"关系,提出了农用水权有偿转让、让价格起主导调节作用,政府对水权转换的主体、客体、价格及程序进行监督管理等运作要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凤婷  熊立春  于畅  
水资源"农转非"是缓解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用水竞争压力的一种重要政策,为对水资源"农转非"做出系统性评价,对水资源"农转非"的概念内涵、发展脉络、政策影响及评估以及补偿机制进行了梳理,进而分析了国外水资源"农转非"对我国实践的启示,并展望水资源"农转非"未来的重点研究领域以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1)水资源"农转非"的分类因转移的性质、期限、位置、费用、距离等有所差异,其产生和实施受非农用水需求、节水效能、水资源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响。2)水资源"农转非"政策效果具有两面性,大多研究对其整体效果持肯定态度,政策影响由早期的经济影响向后期的社会和生态影响聚焦。3)未来应纳入以流域或干支流为代表的中观研究尺度,同时,提高政策影响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多学科的综合分析视角。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玉玺  葛颜祥  周霞  
优化配置水资源,实现利用效益最大化,是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关键议题。论文选取影响水资源"农转非"的9个因素,采用2003—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岭回归法测度各因素作用程度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产业结构变化、城镇化发展是主要推动因素,综合作用达0.53;随时间推移,各因素的作用差异较大。2空间尺度上,全国范围内,产业结构变化和城镇化发展的正向作用是0.32和0.21;极度缺水区,产业结构变化、生态环境改善、节灌率和人均水资源量的正向作用明显;中度缺水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系数是0.56;轻度缺水区,城镇化发展和有效灌溉率的影响程度为0.33和0.30;GDP是丰沛区的关键促进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姜东晖  胡继连  
我国的水资源"农转非"现象日益凸显并具有"多赢"的社会经济效应,既能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又能推动农业节水和工业发展。水资源"农转非"的潜在负效应是"如果转换失控,可能会损害农业和农民的用水权益"。为防止"转换失控",应认真地考虑对农业和农民的补偿及对水资源"农转非"现象的调控和管理。补偿的形式可以是价格补偿、节水投资补偿或新水源补偿;调控管理的重点应该是水资源转移的数量调控和程序调控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灵辉  陈银蓉  刘晓慧  
研究目的:测算农村大学生农转非土地流转潜力。研究方法:明确农村大学生对原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拥有性,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建立农村大学生农地流转潜力测算公式,测算出1999—2007年历年流转潜力。研究结果:经测算,自1999年高校扩招到2007年,农村大学生农转非土地流转潜力为371.35万hm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05%。研究结论:在现行国家鼓励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的大政方针下,通过明确农村大学生土地承包经营权,搭建农村大学生土地流转平台和途径,促进大学生就业,实现农村大学生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市场上自由流转,对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兆福  梁桂保  
农转非曾是我国土地征用中安置失地农民的一项重要措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国各项城乡改革的不断推进,农转非老化劳动力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域农转非老化劳动力基本状况的调研,分析了农转非老化劳动力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钟瑶奇  
作者通过对重庆高新区农转非小区的调查,得出以下结论:政策补偿标准低,补偿方式简单易使农转非小区贫困化;农转非人员集中安置弊端多。文章最后给出解决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温铁军  朱守银  
一、基本观点本文作者曾经明确提出"两个历史阶段"和"两个基本矛盾"的理论框架,来概括我们面临的问题。所谓"两个历史阶段",是指改革前完成的中央政府资本原始积累和改革后开始的地方政府资本原始积累。所谓两个基本矛盾,则是指"人地关系高度紧张"这一基本国情矛盾和"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这一基本体制矛盾。在上述理论框架指导下,本文提出具体观点: 1.中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首要目标,应是有效地吸纳农业剩余人口,缓和农村"人地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换兆  
从寻租理论出发,界定制度寻租的定义和形成条件,分析土地增值收益,构建土地集约利用、制度寻租与城市化、产业结构的关系模型。研究表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的提高有助于从压力方面推进土地的集约利用,从社会层面降低城市化成本,实现城市经济的集约式发展,改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城市产业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严敏  
"征地农转非"型社区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其治理问题既有居民心理层面的问题,如自治意识欠缺、归属感低,又有治理机制层面的问题,如动力不足和制度保障缺失。西方社区治理模式有其借鉴价值但又不可盲目照搬。中国"征地农转非"型社区的治理现状改善,应以党政为核心推动力量,从包括人大、社区、非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多个层面齐抓共建,从而形成适于中国、能提升"征地农转非"型社区自治能力的社区治理模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方黎明  郭静  
在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分析经历过从农村户口到非农户口转换的群体,即"农转非"群体的健康风险具有重要的政策价值。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3年和2015年的面板数据和样本选择纠正方法,实证研究了城市中老年农转非居民同城市原住居民自评健康风险的差异,结果发现:(1)在移民健康的影响因素研究中,不进行样本选择纠正,可能会大大低估户口性质和教育对健康风险的作用;(2)农转非居民尽管实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但相对于城市原住居民,无论是处在中年阶段还是老年阶段,他们的自评健康风险更高;(3)相对于城市原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做好“农转非”人员购房安置重庆市江北区国土局为了加快重庆市江北区的开发建设速度,1995年我们对江北洋河开发区4个农村合作社500多户征地"农转非"人员进行了住房安置。成功地改租赁分房安置方式为购买安置房产权的方式,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充分认识"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岩  付小鹏  
在中国高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农转非”与城市本地居民间的工资差异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那么,两者间工资差异的变迁是因何而起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以城市化过程中“农转非”精英选择效应的嬗变为线索,搭建了一个分析“农转非”与城市本地居民工资差异演变的理论框架,并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通过Oaxaca-Blinder分解和计算不同就业机会的相对发生概率(RRR比率),讨论了工资差异的来源以及“农转非”精英选择效应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随着户籍制度的松动,“农转非”群体中“政策性农转非”的比重迅速增加,这导致“农转非”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精英选择效应逐渐式微;“农转非”与城市本地居民间日益严重的工资差距主要是劳动者间禀赋性差异造成的;“选择性农转非”与“政策性农转非”的工资分解结果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并呈现出进一步分化的趋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虹  
“农转非”是指公民的户籍管理类别由农村户籍转为城镇户籍。在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下 ,获得“农转非”的身份对于公民来说 ,能够享受到不同于农民的特殊待遇。比如 ,可获得教育、劳动就业、社会福利、住房等方面的优惠和实惠 ,享受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社会服务。而在现实中 ,“农转非”仅仅指因“征地”而转为居民的这部分人。由于城乡差别太大 ,“农转非”要真正成为“居民”还要经历一定的过程 ,在文化素质、就业技能、人际关系、适应能力等方面 ,“农转非”这个群体从整体上还难以与城市居民进行平等竞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连友  黄保聪  席鹏辉  
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基于手工收集的城市层面户籍制度改革数据与微观企业的匹配数据,利用户籍制度改革作为自然实验来研究劳动力市场改革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改革显著增加了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效应表明,这种正向效应在高创新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发达地区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劳动力市场改革通过破除户籍壁垒显著增加了企业雇佣规模、人均薪酬与企业绩效,从而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当前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