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5)
- 2023(1459)
- 2022(1213)
- 2021(1152)
- 2020(1066)
- 2019(2257)
- 2018(2251)
- 2017(4053)
- 2016(2474)
- 2015(2713)
- 2014(2768)
- 2013(2787)
- 2012(2748)
- 2011(2535)
- 2010(2599)
- 2009(2424)
- 2008(2604)
- 2007(2266)
- 2006(1997)
- 2005(1949)
- 学科
- 济(9773)
- 经济(9757)
- 学(7806)
- 业(3724)
- 管理(3714)
- 方法(3372)
- 企(2828)
- 企业(2828)
- 经济学(2618)
- 数学(2494)
- 理论(2477)
- 数学方法(2444)
- 教育(2353)
- 中国(2167)
- 农(1961)
- 财(1853)
- 和(1773)
- 融(1627)
- 金融(1627)
- 贸(1600)
- 贸易(1598)
- 易(1543)
- 业经(1531)
- 地方(1477)
- 世界(1450)
- 制(1368)
- 农业(1318)
- 水产(1299)
- 银(1265)
- 图书(1252)
- 机构
- 大学(40632)
- 学院(37301)
- 研究(15985)
- 济(13899)
- 经济(13612)
- 管理(11010)
- 科学(10968)
- 中国(10601)
- 理学(9106)
- 所(9030)
- 理学院(8945)
- 京(8941)
- 管理学(8718)
- 管理学院(8639)
- 研究所(8404)
- 农(8312)
- 农业(6781)
- 中心(6651)
- 范(6565)
- 师范(6438)
- 业大(6424)
- 财(6396)
- 江(5959)
- 北京(5845)
- 院(5575)
- 师范大学(5436)
- 经济学(5177)
- 财经(5176)
- 教育(4828)
- 经(4668)
共检索到577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曹政 薛俊增
水蛛(Argyroneta aquatica)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栖息在小溪、池塘、沼泽等小型水体中以捕食小鱼、小虾、昆虫幼虫为生的蜘蛛,广泛分布于古北界。本文对水蛛气管结构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研究,并与3种常见陆生蜘蛛——宁波熊蛛(Arctosa ningboensis)、广缕网蛛(Psechrus senoculatus)和大腹园蛛(Araneus ventricosus)的气管结构进行了比较。发现水蛛气管为两条并排的圆柱体,其圆柱体两端伸出许多微气管分支,分别向前向后延伸入水蛛头胸部以及水蛛腹部中后端。其他3种蜘蛛的气管结构均为简单的4管型。复杂的气管结构体现了水蛛对气管更为高效的利用率,同时也...
关键词:
水蛛 形态学 气管结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曲秋芝 华育平 曾朝辉 齐艳萍 王永林 王兵
通过对史氏鲟的活体解剖和对消化系统各组织的观察,结果表明史氏鲟具有胃、幽门盲囊和瓣肠,胰脏形成独立的器官,在肝门部有部分弥散于肝脏组织中。与同属的中华鲟比较,口腔粘膜褶数量和形态不同;食道分段数量不同(史氏鲟分3段、中华鲟分2段);史氏鲟瓣肠有7个螺旋瓣,比中华鲟少;中华鲟的幽门盲囊有17个小盲囊,而史氏鲟只有10~12个小盲囊。
关键词:
形态学 组织学 消化系统 史氏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关海红 匡友谊 徐伟 尹家胜
采用活体解剖和显微镜技术对哲罗鱼(Hucho taimen)消化系统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描述了消化道、消化腺的形态特征及各消化段的基本组织结构特点以及各段的细胞学特征。结果表明,哲罗鱼消化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口端位,吻尖,口腔、口裂都较大;上下颌、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有细小的尖齿,齿多向内倾斜;舌肌不发达,舌前端游离,舌黏膜表面为复层鳞状上皮,内含味蕾和杯状细胞。(2)食道粗短,肌层发达,内壁上有较深的纵向褶,黏膜层有大量的杯状细胞。(3)胃U型,分3部分,胃壁内有纵向皱褶,纵褶之间有网状褶,胃底部有胃腺。(4)盲囊呈指状,约180~256个左右,盲囊腔内有灰白色的胶冻状物质,上皮游离面具有...
关键词:
哲罗鱼 消化系统 形态学 组织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莫艳秀 王晓清 莫永亮
为了给鱼类的分类以及营养学养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光镜技术对长吻鮠的消化道和消化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长吻鮠消化道分化为明显的食道、胃和肠.食道黏膜为复层上皮,其中含有杯状细胞和味蕾;胃U形,黏膜表层为单层柱状上皮,贲门部和盲囊部上皮下有一厚层胃腺组织,肠黏膜也为单层柱状上皮,其中散布较多的杯状细胞,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腺、肝小叶分界不明显,肝细胞索明显,胰腺外分泌部由许多腺泡组成,内分泌部即胰岛分散存在于外分泌部之间.
关键词:
长吻鮠 形态学 组织学 消化系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阳 温海深 黄杰斯 李吉方 张美昭 齐鑫 李昀
为阐明花鲈鳃与鳔器官的发生机制,实验采用连续组织切片技术接合形态学观察对出膜后1~45 d花鲈胚后发育的鳃与鳔器官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与研究。结果显示,花鲈仔稚鱼鳃的胚后发育分为4个阶段,鳃原基出现期(0~3 d)、鳃丝分化期(4~14 d)、鳃小片分化期(15~25 d)与鳃器官完善期(26~45 d)。在水温15~18°C条件下,花鲈孵化后的第1天,鳃原基出现;孵化后的第15天,仔鱼假鳃上分化出鳃小片结构;孵化后的第25天,仔鱼各鳃弓上均分化出鳃小片结构;孵化后的第45天,稚鱼鳃结构发育完全,与成鱼相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花鲈鳔器官的发育时期分为形成、扩张、充气和退化4个阶段。花鲈初孵仔鱼未出现鳔原基,在孵化1 d后,仔鱼出现鳔原基,5 d后仔鱼鳔开始扩张,11 d后仔鱼鳔充气完成,13 d后仔鱼鳔开始退化。
关键词:
花鲈 鳔发生 鳃发生 组织学 形态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自豪 易建华 陈冬明 王志坚
通过形态解剖和显微技术对大鳍异(Creteuchiloglanis macropterus)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大鳍异消化系统具有以下特征:口下位,口咽腔大,颌齿发达,鳃耙稀疏;食道粗短,肌层发达,黏膜层具有大量杯状细胞;U型胃,包括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具胃腺;肠道系数为0.93±0.11,肠长与体长呈显著线性关系,肠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肠腔内有密集的肠绒毛;肝脏与胰脏分离,肝脏分为两叶,具有"腹腔外肝",胰脏弥散分布于前肠和中肠周围。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乔毅 沈辉 万夕和 范贤平 蒋葛 黎慧 王李宝 史文军 成婕
为了研究江苏地区感染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的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的形态学特点,分析与国外报道的差异性,本研究以江苏地区感染肝肠胞虫的南美白对虾肝胰腺组织为研究材料,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进行肝肠胞虫初步分离纯化,构建一种肝肠胞虫荧光染色检测方法,显微观察肝肠胞虫的孢子形态结构。结果发现感染江苏地区南美白对虾的肝肠胞虫孢子主要分布在35%~40%浓度的蔗糖层面,可推算其密度为1.15~1.17 g/m L。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孢子椭圆或圆形,呈亮蓝色,孢子微小但可计数,显微观察可见肝肠胞虫孢子大小约为1.7μm×0.9μm,外壁上有大量白色瘤状物,疑似胞壁蛋白,孢子表面布满细小褶皱,孢子具有一个细胞核,极丝4~6圈,细胞壁由一相对薄的电子透亮的孢子内壁和电子致密的孢子外壁组成。结论认为江苏地区南美白对虾肝肠胞虫的形态结构与国外报道的吻合,本研究建立的肝肠胞虫分离纯化、荧光染色方法以及取得的肝肠胞虫形态学资料可为其检测和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鞠晨曦 李云 刘红 蔡生力
在实验室水温26±1℃、盐度28±1的条件下,对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和时间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眼斑双锯鱼受精卵属一端带有附着丝的沉性卵,呈长椭圆形,长径2.0±0.1 mm,短径0.95±0.1 mm;其卵裂方式为端黄卵盘状卵裂;胚胎发育可分为10个主要阶段:卵裂前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体节期、翻转期、血管形成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化期。发育过程中胚胎的颜色逐渐加深,呈现由橙黄色到棕黄色的变化;在26℃水温条件下,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200 h左右。
关键词:
眼斑双锯鱼 胚胎发育 形态学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琳 田雪 米佳丽 黄新强 王磊 董传举 李学军
采用整体骨骼染色、形态学解剖的方法,对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仔稚鱼肌间骨的形态发生及成鱼肌间骨数目、形态、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黄河鲤14 dpf(day post fertilization,体长11.29mm)肌间骨首先在尾部出现,此时其他骨骼包括主轴骨及附肢骨均已骨化完全。伴随鱼体生长,肌间骨由尾向头依次骨化,26 dpf(体长15.60 mm)肌间骨骨化全部完成。黄河鲤肌间骨数在93104之间,平均为98根;鱼体一侧髓弓小骨平均为34枚,脉弓小骨平均
关键词:
黄河鲤 肌间骨 发育过程 形态特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剑波 秦利鸿 吴华 陈龙清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悬铃木成熟球果及果毛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悬铃木成熟球果外部由小坚果及其基部的果毛组成,内部为头状花序的花托。球形花托表面有一层网状结构,其上着生小坚果及部分果毛,内部为花托的木质部分。果毛分为长直毛和齿状分枝毛,表面光滑,每根果毛都由若干个节组成,每个节为中空管状结构,管的外径约33μm,内径约23μm。果毛基部为短节组成的扁平管,中部为长节组成的圆形管,端部为尖刀状或分枝状。
关键词:
悬铃木 果毛 扫描电子显微镜 形态结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灵均 俞红强 义鸣放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补血草属植物,获得新的种间杂种,并为杂种的进一步筛选以及优异性状新种质的获得打下基础,以二色补血草为母本,黄花补血草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SRAP分子标记对杂交后代进行鉴定和分析。本实验共获得11株杂交后代,经形态学观察表明,杂交种的生长习性与母本一致,花萼色与父本一致,而其叶幅、叶数、茎木质化程度和开花次数等多数性状介于父母本之间;SRAP分子标记对杂交后代及父母本扩增共得到91个DNA片段,其中11个是亲本和杂种后代共有的,80条为多态性带,占88%;并且所有杂种后代均具有亲本的扩增片段,为真杂种。杂种F1-6、7和11号性状优良,可通过组培繁殖形成无性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晓雯 毛玉泽 庄志猛 柳淑芳 王清印 叶乃好
2008年6月初,黄海中南部海域出现罕见的大面积的绿潮现象,经初步鉴定,认为造成本次绿潮的种类为浒苔属(Enteromorpha)藻类,但是其种一级分类地位的确定成为自绿潮爆发以来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形态学观察与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在黄海海域采集的22个浒苔样品及青岛栈桥海域的漂浮浒苔样品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站位的浒苔样品均具有主枝,且高度分枝,但丝状体的长度及宽度有较大差异;藻体色泽也有较大差异,有深绿色、鲜绿色和黄绿色之分;藻体细胞大小差异较大;切片观察表明所有样品都具有浒苔典型的管状结构,且细胞位于单层藻体的中央;ITS及5.8SrDNA序列分析表明23个浒苔样品序列...
关键词:
浒苔 形态学观察 分子鉴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国彬 曹均 周连第 兰卫宗 兰彦平
为揭示不完全雄花败育资源板栗雄性不育1号(Cms-1)的形态学特征,本文从形态观察、花粉萌发率测定和解剖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Cms-1雄花序上部败育,下部雄花发育正常且具有一定的萌发率(24.5%);②解剖发现,Cms-1花粉发育经历了雄花序原基形成期、雄花簇原基形成期、花朵原基形成期和雄蕊形成期,之后发育停止,花序轴维管束细胞破解,维管束收缩,进而雄花败育,因此推断Cms-1败育与维管束发育异常有关,其败育主要发生在雄蕊分化期阶段,处于孢原细胞分化和造孢细胞形成前期。雄花败育的自然特性使Cms-1在板栗杂交育种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板栗 种质 雄花序 败育 形态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方净 龙海涛 王占强 关长飞 杨勇
【目的】明确柿属新种德阳柿各花器官原基出现的大致时间,以及花性别分化早期的形态学差异。【方法】以10年生德阳柿雌株和雄株为材料,采集现蕾前的混合芽以及现蕾后的雌花和雄花,拍照记录其外部形态;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和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雌花和雄花各花器官原基以及性细胞的发育过程。【结果】以休眠期为时间节点,德阳柿雌、雄花芽的发育过程可分为花芽分化前期和花芽分化后期。分化前期为6-7月,该阶段雌、雄花芽的发育进程基本一致,首先在叶原基基部出现花分生组织,然后依次形成苞叶原基、萼片原基和花瓣原基;分化后期为次年3-5月,雌、雄花芽解除休眠后,再依次分化出雄蕊原基和心皮原基。雄花芽解除休眠的时间早于雌花芽,雄花形成雄蕊原基和心皮原基的时间较雌花早17 d。随后,雄花和雌花进入性细胞发育时期。雄花雄蕊内部会产生初生造孢细胞团,造孢细胞继续分裂发育直到形成成熟花粉粒;雌花心皮原基基部形成子房,内部产生胚珠原基,随后胚珠分化发育,最终产生成熟胚囊;雌、雄花性细胞发育成熟的时间基本一致。【结论】德阳柿花芽分化跨2个年度进行,在萼片原基分化期和雄蕊、心皮原基分化期,雌花芽和雄花芽表现出明显的形态学差异。
关键词:
德阳柿 花芽分化 发育时期 形态观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涛 郭学兴
本文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水平上观察了糜子(PanicummdiaceumL.)大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形态学过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有左右对称型、直线型和交叉型等多种排列方式。大多数绒毡层细胞随着减数分裂结束而退化,少数为腺质绒毡层。糜子为直生胚珠,双珠被、薄珠心。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线性排列的4个大孢子,珠孔端或合.点端一个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其余三个退化。不同的花药或同一花药不同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同步,偶出现不同步。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迟于小孢子母细胞。
关键词:
糜子,大孢子发生,小孢子发生,减数分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