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36)
- 2023(6676)
- 2022(5578)
- 2021(5061)
- 2020(4249)
- 2019(9276)
- 2018(8820)
- 2017(16269)
- 2016(9163)
- 2015(9837)
- 2014(9523)
- 2013(9235)
- 2012(8396)
- 2011(7641)
- 2010(7274)
- 2009(6794)
- 2008(6616)
- 2007(5615)
- 2006(4872)
- 2005(4314)
- 学科
- 济(32330)
- 经济(32253)
- 管理(25867)
- 业(24384)
- 企(18541)
- 企业(18541)
- 方法(14400)
- 数学(12994)
- 数学方法(12861)
- 农(11096)
- 财(9519)
- 学(9369)
- 中国(8369)
- 制(8020)
- 贸(7933)
- 贸易(7931)
- 易(7752)
- 业经(7528)
- 农业(7339)
- 地方(6193)
- 环境(6013)
- 技术(5668)
- 体(5542)
- 银(5361)
- 务(5320)
- 财务(5312)
- 银行(5311)
- 财务管理(5303)
- 融(5169)
- 金融(5169)
- 机构
- 大学(130749)
- 学院(129844)
- 济(50785)
- 经济(49913)
- 研究(47952)
- 管理(47158)
- 理学(41845)
- 理学院(41326)
- 管理学(40532)
- 管理学院(40323)
- 农(34453)
- 中国(34452)
- 科学(33969)
- 农业(27921)
- 业大(27517)
- 京(26839)
- 所(26262)
- 研究所(24630)
- 财(22554)
- 中心(21395)
- 农业大学(18910)
- 江(18199)
- 财经(18125)
- 院(17518)
- 省(17079)
- 经(16543)
- 北京(16304)
- 经济学(15814)
- 范(15495)
- 室(15485)
- 基金
- 项目(98187)
- 科学(75729)
- 基金(72149)
- 家(67921)
- 国家(67372)
- 研究(62023)
- 科学基金(55441)
- 社会(40493)
- 基金项目(39042)
- 自然(38937)
- 省(38803)
- 社会科(38314)
- 社会科学(38305)
- 自然科(38026)
- 自然科学(38008)
- 自然科学基金(37360)
- 划(33723)
- 资助(28160)
- 教育(26865)
- 重点(23095)
- 编号(22047)
- 计划(22040)
- 部(20896)
- 发(20889)
- 创(20641)
- 科研(19971)
- 科技(19906)
- 创新(19435)
- 业(18836)
- 农(17692)
共检索到178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峰 张莉 祝国荣 陈宏霖 杨健 葛紫晗 李学军
为了获得淇河鲫池塘养殖中的最佳水蕹菜浮床覆盖度,试验随机选取360尾淇河鲫,设计水蕹菜浮床覆盖度为0%(C0)、10%(C1)、20%(C2)和30%(C3)4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饲养90 d后,测定各试验组养殖水质、淇河鲫的生长、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并比较其差异。结果显示,水蕹菜浮床覆盖度仅对鱼肉品质中的甘氨酸、缬氨酸和精氨酸有显著性影响(P<0.05),3种氨基酸的最大值基本上在C1试验组,且各试验组间缬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变化与增重率变化一致。此外,与C0相比,C1、C2和C3试验组均含有较高的粗蛋白和灰分含量及较低的粗脂肪含量,其中C1试验组具有最高的粗蛋白含量和最低的粗脂肪含量。结果表明,10%水蕹菜浮床覆盖度最有利于淇河鲫的优良鱼肉品质的形成,过高的覆盖度则起相反作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袁泉 任艳 周文宗 李为 刘家寿 张堂林
2015年6—9月,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池塘开展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水蕹菜"复合种养模式试验。基于水蕹菜浮床的覆盖率,设计3个处理组:0%浮床(对照组)、5%浮床和10%浮床,并定期监测试验池塘水质和中华绒螯蟹生长状况。结果显示:10%浮床组碱度、总氮、总磷、氨氮、硝酸盐氮和高猛酸盐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溶氧、pH和电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浮床组浊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0%浮床组浊度低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总体而言,10%浮床组的水质状况优于5%浮床组,显著优于对照组。10%浮床组的中华绒螯蟹壳宽和体重增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5%浮床组,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各处理组之间中华绒螯蟹产量和成活率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10%浮床组水蕹菜产量显著高于5%浮床组。结果表明:在黄河三角洲中华绒螯蟹养殖中,应用10%水蕹菜浮床对改善水质、促进中华绒螯蟹生长具有一定的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邹国元 刘宝存 王美菊 吴静 孙明德
在褐土上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鸡粪、包衣尿素、尿素、硝铵 4种肥料对蕹菜硝酸盐累积以及其他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低量施氮下 ,鸡粪处理表现缺氮症状 ,长势不及等氮量的尿素处理 ;在中量施氮情况下 ,蕹菜长势为 :鸡粪、包衣尿素 >硝铵 >尿素。在硝酸盐指标上 ,施用等量鸡粪可以明显降低其含量 ;在中量施氮情况下 ,植株的硝酸盐含量为 :尿素 >硝铵、包衣尿素 >鸡粪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植株硝酸盐呈增加趋势 ,以尿素处理增加更为明显。鸡粪的施用量增加有利于提高蕹菜的Vc及可溶糖含量 ,但尿素处理没有表现出类似的结果 ;在中量氮素投入情况下 ,硝铵及包衣尿素处理的Vc含量相对较高。中、高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雄 彭克勤 杨毅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在等氮(12 mmol/L)条件下不同铵硝比对富贵菜、人参菜、紫背菜3种野菜的生长、安全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铵态氮的降低,3种野菜地上部鲜重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富贵菜、人参菜在铵硝比为25∶75时鲜重达最大值,紫背菜在铵硝比为0∶100时鲜重达最大值,人参菜、紫背菜在铵硝比为25∶75时干重达最大值,富贵菜在铵硝比为0∶100时干重达最大值。②不同铵硝比显著影响野菜茎叶中硝酸盐的含量。随着铵态氮的降低,3种野菜茎叶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适当增施铵态氮有利于降低野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③3种野菜在铵硝比75∶25和50∶50两种处理下,V-C、可溶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任旭妍 张婵 张亚 苏玉静 张涛 孙凯乐 孙治强
为了探索不同红蓝LED光照强度对紫叶生菜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以紫罗莎品种紫叶生菜为研究对象,在红蓝光比值1∶1不变的条件下研究50μmol/(m~2·s)(RB50)、100μmol/(m~2·s)(RB100)、150μmol/(m~2·s)(RB150)和200μmol/(m~2·s)(RB200)4种光照强度对紫叶生菜生长、营养品质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B150处理下,紫叶生菜生物量最大,具有较高产量,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在定植后25 d,SOD、CAT和POD活性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强;在RB200处理下,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比RB50和RB100处理分别增加80.30%和40.64%、叶片花青素含量比RB50处理增加51.5倍,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硝酸盐含量最低,RB200处理可促进紫叶生菜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的提高,从而促进光合色素的积累和光合作用的进行。因此,在红蓝光比值1∶1的条件下,光照强度较高时有利于紫叶生菜品质的提高,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可提高紫叶生菜的生物量以及改善营养品质,可根据生产过程中的不同需求,通过控制植物工厂中光照强度,使得紫叶生菜的光合速率较高并具有优良品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秋艳 宋世威 刘厚诚 董飞 孙光闻 陈日远
采用盆栽试验,设红网(遮光率45.0%)、蓝网(遮光率51.1%)、银灰网(遮光率47.2%)、黑网(遮光率47.3%)等4种彩色遮阳网覆盖处理,以不覆盖作为对照,探讨彩色遮阳网覆盖对菜心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覆盖相比,红网覆盖显著提高了菜心的株高、茎粗、全株鲜质量和叶面积,蓝网、银灰网和黑网覆盖则降低了菜心的生长性状。4种遮阳网覆盖均显著降低了菜心叶片的比叶质量,但增加了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其中黑网>红网>银灰网>蓝网>对照,叶绿素a/b值均减小。在光照强度0~2 000μmol/(m2.s)范围内,菜心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升...
关键词:
菜心 彩色遮阳网 生长 光合特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鑫昊 董文 陈铭 刘蕾 叶亦心 秦玉芝 周华兰 熊兴耀 胡新喜
以马铃薯“兴佳2号”为材料,在冬闲稻田对白膜覆盖、白膜膜上覆土(简称白膜覆土)、黑膜覆盖、黑膜膜上覆土(简称黑膜覆土)、稻草覆盖、裸地等不同覆盖方式栽培马铃薯的田间比较试验,分析其对马铃薯出苗、生长势、产量和马铃薯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膜覆盖出苗最早,其次为黑膜覆盖、稻草覆盖、白膜覆土、黑膜覆土和裸地栽培。与裸地栽培相比,覆盖栽培植株株高、SPAD和主茎数增加。白膜覆盖产量最高,为34.87 t/hm~(2),其次为黑膜覆土、黑膜覆盖、白膜覆土,产量分别为32.58、32.52、29.45 t/hm~(2),稻草覆盖和裸地栽培的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白膜覆盖产量显著高于白膜覆土,但黑膜覆盖与黑膜覆土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覆盖方式块茎干物质含量在15.46%~16.74%;裸地栽培和稻草覆盖处理的绿薯率最高为19.79%和19.77%,其次为白膜覆盖和黑膜覆盖,分别为16.46%和7.85%,白膜覆土、黑膜覆土的最低,分别为3.08%和2.56%。各处理龙葵素含量4.65~9.76 mg/100 g,黑膜覆盖的最低,裸地栽培的最高。块茎镉含量在0.029~0.042 mg/kg,裸地栽培最低,白膜覆盖的最高。黑膜覆盖及黑膜覆土的产量高,绿薯率、龙葵素含量低,块茎镉含量不超标,适合湖南冬闲田早春马铃薯栽培。
关键词:
春马铃薯 覆盖 生长势 产量 品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鑫昊 董文 陈铭 刘蕾 叶亦心 秦玉芝 周华兰 熊兴耀 胡新喜
以马铃薯“兴佳2号”为材料,在冬闲稻田对白膜覆盖、白膜膜上覆土(简称白膜覆土)、黑膜覆盖、黑膜膜上覆土(简称黑膜覆土)、稻草覆盖、裸地等不同覆盖方式栽培马铃薯的田间比较试验,分析其对马铃薯出苗、生长势、产量和马铃薯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膜覆盖出苗最早,其次为黑膜覆盖、稻草覆盖、白膜覆土、黑膜覆土和裸地栽培。与裸地栽培相比,覆盖栽培植株株高、SPAD和主茎数增加。白膜覆盖产量最高,为34.87 t/hm~(2),其次为黑膜覆土、黑膜覆盖、白膜覆土,产量分别为32.58、32.52、29.45 t/hm~(2),稻草覆盖和裸地栽培的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白膜覆盖产量显著高于白膜覆土,但黑膜覆盖与黑膜覆土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覆盖方式块茎干物质含量在15.46%~16.74%;裸地栽培和稻草覆盖处理的绿薯率最高为19.79%和19.77%,其次为白膜覆盖和黑膜覆盖,分别为16.46%和7.85%,白膜覆土、黑膜覆土的最低,分别为3.08%和2.56%。各处理龙葵素含量4.65~9.76 mg/100 g,黑膜覆盖的最低,裸地栽培的最高。块茎镉含量在0.029~0.042 mg/kg,裸地栽培最低,白膜覆盖的最高。黑膜覆盖及黑膜覆土的产量高,绿薯率、龙葵素含量低,块茎镉含量不超标,适合湖南冬闲田早春马铃薯栽培。
关键词:
春马铃薯 覆盖 生长势 产量 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艳松 李晓燕 戴兴武 李圣元 钟权
研究了稻草不同覆盖量以及地膜覆盖对烟株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均能有效的促进烟株生长,提高烟叶产量,改善烤烟的经济性状;稻草覆盖栽培对烟株生长的促进作用虽不及地膜覆盖处理明显,但对提高烟叶均价及品质方面效果显著;在稻草覆盖量3000~7500 kg.hm-2范围内,其产量、品质和产值与其用量呈正相关。
关键词:
烤烟 稻草覆盖 地膜覆盖 生长发育 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秋 张新建 宁晓光 高贤彪 曹卫东 孙向阳
为研究华北冬绿肥(WGM)对生菜生长与营养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施氮肥(CK)和尿素(N)为对照,设计了二月兰、冬油菜、草木樨单施、倍施及与氮肥(N)配施处理。结果显示:冬绿肥倍施对生菜增产显著,是CK的3.95~4.52倍,是尿素的1.31~1.50倍;与尿素相比,冬绿肥有利于促进生菜根长指标的发育,以冬绿肥倍施最佳。尿素和冬绿肥均会增加生菜硝酸盐含量,冬绿肥与尿素相比,可不同程度抑制生菜硝酸盐累积,以冬绿肥单施效果最好;与CK和尿素处理相比,冬绿肥各处理均可促进生菜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积累。与CK相比,各处理中只有2WGMI处理可促进生菜维生素C的合成;绿肥倍施、绿肥单施和...
关键词:
冬绿肥 生菜 生长 营养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小蓉 蒲波 李浩 王昌桃 赵燮京
通过在成都平原稻油轮作田2种秸秆覆盖栽培模式与传统栽培模式的4年定位试验,进行了油菜土壤含水率与油菜产量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油菜全生育期,覆盖处理土壤含水率含量均极明显地高于翻耕不覆盖处理(CK),而免耕覆盖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又明显高于翻耕覆盖处理。油菜苔花期,覆盖处理比翻耕不覆盖处理(CK)的土壤含水率增加4.7%~29.8%,而免耕覆盖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又比翻耕覆盖处理高5.4%~13.0%;覆盖处理的油菜单株角果数极显著多于翻耕不覆盖处理(CK),增加2.0%~13.1%,而免耕覆盖处理又比翻耕覆盖处理增加1.6%~5.6%;覆盖处理的油菜产量比翻耕不覆盖处理(CK)的增产幅度为3.3%...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赖振光 韦剑锋 蔡昭艳 韦方志 李纪潮 孙祖东 陈超君 梁和 韦承坤
以桂春豆103为材料,设单作、甘蔗/大豆间作、间作+地膜覆盖3个处理,研究甘蔗/大豆间作及地膜覆盖对大豆生长、生理、营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大豆间作的出苗速度最快;间作+覆膜处理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在鼓粒期(20.99 g/株)和成熟期(28.16 g/株)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间作+覆膜处理豆荚的干物质积累量在各时期均表现最大;间作+地膜覆盖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在鼓粒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单作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但与甘蔗/大豆间作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间作+地膜覆盖处理的根系活力在开花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均显著强于其他2个处理的根系活动;间作+地膜覆盖处理植株...
关键词:
大豆 间作 生长 产量 品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喜芳 李改欣 潘学鹏 王彦芳 张莎 刘峰贵 沈彦俊
本文基于1982-2006年NOAA/AVHRR NDVI和2000-2012年MODIS NDVI两种遥感植被数据以及同期站点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对重叠观测时期的数据建立映射关系,对NOAA/AVHRR NDVI数据延长插补,分析黄河源区1982-2012年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度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格局;海拔在3 000m以下和4 500m以上地区植被覆盖度相对较差,3 000~4 500m地区植被覆盖度相对较好;植被覆盖度在时间变化上呈增加趋势,但在2000年出现突变点,2000年之后增加速率约为之前的2倍;植被覆盖在整体增加的背景...
关键词:
降水 黄河源区 气温 植被覆盖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普雪可 吴春花 勉有明 苗芳芳 侯贤清 李荣
【目的】探讨不同覆盖方式对西北旱作区农田土壤水热和马铃薯生长的影响。【方法】2015—2016年连续2年设置沟垄地膜全覆盖(DD)、沟垄地膜半覆盖(DB)和沟垄二元覆盖(DJ)3种覆盖方式大田试验,以平作不覆盖为对照(CK),研究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水温变异特征及对马铃薯生长及块茎形成的影响。【结果】覆盖处理全生育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DJ处理在播后70—90 d土壤保水效果最佳。覆盖能降低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以DJ处理的土壤水分垂直稳定性最强。与CK相比,DD处理在播后30—50 d的0—15 cm土层土壤增温效果显著,而DJ处理在全生育期0—25 cm土层土壤温度表现"降温和增温双重效应"。各覆盖处理能降低0—25 cm土层土壤温度变异系数,以DJ处理最小,其土壤温度垂直稳定性最强。覆盖能提高马铃薯出苗率和影响出苗天数,其中DD处理平均出苗天数较CK提前4.5 d,而DJ处理推迟3.5 d。马铃薯生育期生物量累积动态变化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以DJ处理生物量理论值和生长速率最大,快速生长持续期最长。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除马铃薯生物量、单株薯数及亩株数等因素外,土壤水分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高于土壤温度,是限制马铃薯高产的重要因子。【结论】沟垄二元覆盖(DJ)能改善土壤水温状况,维持相对稳定的土壤水热环境,利于马铃薯生长和块茎产量的提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新宇 徐阳春 沈其荣 周春霖 K Dittert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作水稻和不同地表覆盖旱作水稻的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 :水作稻田当季用水总量是旱作稻田的 3 5~ 3 7倍 ,旱作稻田灌溉水生产效率是水作稻田的 1 0 6~ 1 6 4倍 ,田间总水分利用效率也达到水作的 3倍左右。尽管地表覆盖有较好的保墒增温效果 ,但因水分胁迫使旱作水稻生育期较水作延长 4~ 1 0d ;旱作中的覆膜处理保墒增温效果最好 ,灌水量最低 ,其耕层土壤温度比其他旱作处理平均高 1℃ ,生育期延长时间最短。水作、覆膜、盖草和裸露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为 95 74、 85 1 8、 84 81和 7833kg·hm-2 。覆膜处理虽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
水稻 地表覆盖旱作 水分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