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96)
2023(8753)
2022(7958)
2021(7636)
2020(6370)
2019(14766)
2018(14918)
2017(29074)
2016(15875)
2015(18018)
2014(17972)
2013(17812)
2012(16142)
2011(14371)
2010(14178)
2009(12726)
2008(12283)
2007(10377)
2006(8807)
2005(7461)
作者
(45627)
(37544)
(37395)
(35640)
(23981)
(18078)
(16962)
(15064)
(14319)
(13317)
(13022)
(12461)
(11746)
(11714)
(11569)
(11468)
(11316)
(11271)
(10675)
(10543)
(9450)
(9034)
(9015)
(8501)
(8407)
(8379)
(8360)
(8243)
(7579)
(7528)
学科
(60120)
经济(60055)
管理(45328)
(42097)
(35829)
企业(35829)
方法(30589)
数学(26507)
数学方法(26178)
(15067)
(14418)
中国(14276)
(14002)
业经(13337)
地方(12222)
理论(10866)
(10420)
(10203)
贸易(10199)
农业(10150)
技术(9917)
(9888)
环境(9704)
(9685)
财务(9625)
财务管理(9611)
(9162)
企业财务(9021)
教育(8729)
(8600)
机构
大学(221751)
学院(220004)
管理(91376)
(80871)
理学(80189)
理学院(79323)
经济(78952)
管理学(77884)
管理学院(77511)
研究(69625)
中国(49580)
(47311)
科学(46248)
(35419)
业大(35129)
(34683)
(34631)
研究所(31996)
中心(31243)
(29893)
北京(29876)
财经(29351)
(29115)
师范(28860)
农业(27157)
(26691)
(25617)
(24976)
技术(23649)
师范大学(23407)
基金
项目(158194)
科学(123158)
研究(114865)
基金(113810)
(98959)
国家(98140)
科学基金(84414)
社会(69669)
社会科(65909)
社会科学(65891)
(62144)
基金项目(61738)
自然(56743)
自然科(55394)
自然科学(55383)
自然科学基金(54355)
教育(52294)
(52197)
编号(47603)
资助(46931)
成果(37959)
重点(34584)
(34116)
(32901)
(32761)
课题(32006)
创新(30587)
科研(30468)
项目编号(29711)
大学(29487)
期刊
(84292)
经济(84292)
研究(61427)
学报(36982)
中国(36468)
科学(33357)
管理(32311)
(31046)
大学(27568)
学学(25908)
(25387)
教育(24766)
农业(22330)
技术(19205)
(14401)
金融(14401)
业经(14236)
图书(13778)
财经(13249)
经济研究(12722)
科技(12173)
理论(11971)
实践(11355)
(11355)
(11046)
(11025)
问题(10928)
技术经济(10552)
情报(10475)
(10334)
共检索到303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康业斌  商鸿生  成玉梅  
通过L16(45)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丹皮粉粒径(A)、浸润时间(B)、氯化钠用量(C)和馏出物量(D)对丹皮酚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丹皮酚提取量的主次因素为A>D>B>C;最佳工艺条件为丹皮粉粒径0.45mm,氯化钠用量60g/kg,浸润时间3h,收集馏出物量300mL。按筛选的最优工艺重复提取2次,结果表明,第1次蒸馏丹皮酚的平均提取量达23.72g/kg,第2次蒸馏丹皮酚的平均提取量为1.69g/kg,说明第1次蒸馏基本代表了样品内丹皮酚量。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静  王淑培  王昕岑  李栋  
以辣木籽为原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其中辣木籽油,研究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石油醚(60~90℃)添加量和蒸馏水添加量等因素对辣木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了辣木籽油的提取工艺,得到如下优化工艺:萃取温度90℃,萃取时间3.2 h,石油醚(60~90℃)添加量15 m L.在此工艺条件下辣木籽油的提取率为25.12%.采用GC-MS对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的辣木籽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成分为油酸、十六烷酸、辛烷和反-2-癸烯醛,其含量分别为61.53%、7.61%、7.87%和7.91%.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巫继鹏  鲍建竹  蓝恭强  徐睿峰  
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情感原因发现方法往往缺乏对文本子句之间关系的建模,且存在学习过程不易控制、可解释性差和对高质量标注数据依赖过大的不足。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结合规则蒸馏和层级注意力网络的情感原因发现方法。该方法使用结合位置编码和残差结构的层级注意力网络捕获子句内部以及子句和情感表达句之间的潜层语义关系。进而,采用基于对抗学习的知识蒸馏框架将情感原因表达相关的语言学规则引入模型,最终实现结合深度神经网络和语言学规则的情感原因发现。在中文情感原因发现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F1值比现有最优方法提升约0.02,达到了已知的最佳性能。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卢烨  任彦莲  方婷  陈锦权  
将过热蒸汽干燥技术用于紫菜干燥加工中.首先确定紫菜烫漂护色的时间和温度,然后用过热蒸汽干燥技术对紫菜干燥特性进行研究,探讨不同物料铺设厚度、蒸汽温度、蒸汽流速及初始干基含水率对干燥特性的影响,根据逐步回归法和紫菜干燥过程中的水分比和时间变化规律,建立紫菜过热蒸汽干燥动力学数学模型.实验结果显示,紫菜过热蒸汽干燥最佳烫漂温度为85℃,时间为30 s.物料铺设厚度、蒸汽温度、蒸汽流速及初始干基含水率对物料干燥都有较明显影响.过热蒸汽干燥满足Page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程度良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道平  甘秀海  梁志远  杨小生  
为探讨2种提取方法快速分析定性茶叶香气的可行性,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茶叶香气成分,用气质联用仪进行测定,结合Nist2008和Wiley275谱库鉴定各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利用2种提取方法共从茶叶中鉴别出74个化合物,其中固相微萃取法得到了41个化合物,而同时蒸馏萃取法得到了39个化合物,但共有的化合物为8个。结论: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茶叶香气成分有明显差异,其香气特征成分主要集中在固相微萃取法所富集部分;将2种方法结合起来,能得到对产品的挥发性物质的综合评价。但采用快速、高效、低成本、低污染的SPME-GC/MS法已能够完成对呈香物质的判断。...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其玉   肖小龙   王硕硕   白章  
该文基于Aspen Plus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开展了基于双效机械蒸汽再压缩(MVR)的采出水脱盐工艺流程模拟仿真,以及系统运行热力特性分析。在设计工况下经过系统处理的污水净水分离率达到90.0%,污水整体资源化利用率可达86.7%,系统能效比和污水处理比能耗分别为15.5和212.2 kJ/kg。结合系统变工况特性和运行参数敏感性分析,降低蒸发压力可提升污水资源回收量,减小压比将有利于提高系统能效和降低比能耗。通过MVR污水脱盐系统的仿真建模,探究了该工艺的能质转化特性,为优化含盐污水处理方案提供了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葛维一   朱治忠   蒋宸光   赵浩宾   王亚飞   路晓崇   遆晋松   尹光庭  
【目的】解决箱式烘烤在回潮环节回潮难、均匀性差等问题。【方法】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烤后烟叶快速回潮的高温蒸汽回潮装置;然后以回潮装置的参数蒸汽温度、装烟密度和运转时间为试验因素,以烟叶含水率和有效吸水率为试验指标进行Box-Behnken三因素三水平试验,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并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高温蒸汽回潮工艺。【结果】Box-Behnken三因素三水平试验结果表明,烟叶含水率和有效吸水率回归模型的拟合系数R2分别为0.982 5和0.995 7,回潮机的蒸汽温度、装烟密度和回潮机运转时间对烟叶含水率和有效吸水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回潮机蒸汽温度与回潮机运转时间对烟叶含水率有显著影响(P<0.05),回潮机蒸汽温度与装烟密度、装烟密度与回潮机运转时间均对有效吸水率有显著影响(P<0.05)。箱式烘烤高温蒸汽回潮烟叶的优化工艺参数为:蒸汽温度115.00℃,装烟密度90.85 kg/m3,运转时间3.47 h,在该工艺条件下烟叶含水率为17.71%,有效吸水率为89.75%,各响应指标试验值与模型优化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2%。【结论】采用高温蒸汽回潮可有效提高箱式烘烤的回潮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珍  哈益明  李安  李伟明  王锋  李庆鹏  
【目的】研究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苹果皮渣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工厂榨汁后的苹果皮渣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时间、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料液比为自变量,多酚的提取率为响应值,根据响应面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子三水平的分析法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优化苹果皮渣多酚超声提取工艺。【结果】回归模型具有高度显著性,方程对试验拟合较好,可以对苹果皮渣多酚得率进行很好的分析和预测;各因子对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是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功率>提取时间;响应面分析图表明提取时间和超声功率交互作用不显著,提取温度和超声功率交互作用极显著,料液比的主效应大于温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有琼  马李一  张重权  段琼芬  
通过单因素和响应曲面法设计实验,研究回流温度、回流时间、甲醇浓度3个响应变量以及变量之间交互作用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福林-肖卡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在750 nm波长测定印楝树皮中多酚含量。结果表明,印楝树皮多酚溶剂回流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回流温度70℃,回流时间90 min,甲醇浓度40.4%;响应变量影响顺序为甲醇浓度>回流温度>回流时间;印楝树皮中多酚提取得率平均为10.83%,与模型预测值相符。响应曲面法优选的印楝树皮多酚提取工艺条件可靠,提取得率稳定。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林军  
1研究背景及意义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支撑了现代经济的发展,是国务院颁布的十大振兴产业之中唯一的服务业。物流业的发展与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是社会建设和社会经济环境的重要体现。结合我国实际来看,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而物流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据一项统计显示,我国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肖志良  
将一种热力学的分离工艺—"蒸馏"引入到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大数据挖掘和处理机制的研究之中,通过分析物流系统的角色属性、数据源类型、需求及服务类型,创建一种面向物流系统大数据处理的数据蒸馏模型,阐述了模型的数据蒸馏单元和数据输出产品的设计方法,旨在为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数据规划和服务体系架构之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希西  张书文  芦晶  刘鹭  逄晓阳  岳喜庆  吕加平  
【目的】黄油复杂的组成、结构及加工特性使其在一些食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采用不同的蒸馏温度对黄油进行短程分子蒸馏,分析黄油及其分馏物的化学组成和物化特性的变化及相关性,为黄油的分馏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方法。【方法】以市售黄油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150、165、180、190、200、210、225和240℃8个蒸馏温度对黄油进行短程分子蒸馏,分析轻相分馏物得率与蒸馏温度的关系;利用气相色谱测定黄油及其分馏物中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并通过测定酸值、碘值、过氧化值、滑动熔点、DSC熔化曲线和结晶曲线等理化指标,以及在偏振光显微镜下观测其结晶形态,探究不同蒸馏温度对分馏物的化学组成和物化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秀香  许超  
根据每种作物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酰胺含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相关关系的原理,经反复试验,摸索出高梁和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直接蒸馏测定法(简称DD法).该法省略了凯氏法的消化过程,把每个样品的测定时间由2h缩短为4min,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重现性与凯氏法测定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既节省了时间和药品,又避免有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对大批量快速筛选作物育种材料十分有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罕觅   陈佳庚   代智光   马林爽   秦龙   李纪琛   苏裕民   向友珍  
[目的]快速、准确识别植物病害并及时防护是保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针对现有植物病害识别方法模型参数大、田间复杂背景下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ShuffleNetV2的轻量化植物叶病识别模型LWCR-Net(Lightweight Crop Recognition Network)。[方法]首先,在基本特征提取模块中引入残差连接,解决梯度消失问题,使模型能够学习到更复杂的特征表示;然后,引入了CBAM(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注意力机制模块,以增强特征提取和模型利用能力;最后,采用DenseNet121作为教师模型,LWCR-Net作为学生模型,并利用知识蒸馏策略对模型进行训练,以进一步提升模型性能。[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轻量化植物叶病识别模型LWCR-Net的模型大小为2.44 MB;F1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5.49%和96.16%,较原模型提高了4.89%和3.96%。与DenseNet121、ResNet34、MobileNetV3等其他经典网络对比,LWCR-Net模型不仅达到了较高的识别准确率,且模型参数量较少。[结论]该研究提出的LWCR-Net模型能够实现在田间复杂背景下对植物叶病的准确识别,且模型所需内存较小,方便部署到移动端,为植物叶病智能诊断提供参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旗  施兆鹏  任春梅  
为减少香气提取方法对茶叶香气组分的影响 ,采用减压蒸馏萃取法对速溶绿茶加工过程中香气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从原料至浓缩工艺香气呈逐步下降的趋势 ,香气总量损失了 89.84% ,香气组分损失了6 4.15 % ,经干燥工艺后香气总量和某些香气组分有所增加 .与绿茶初制工艺不同 ,在速溶绿茶加工过程中没有检测到新形成的香气组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