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14)
- 2023(7266)
- 2022(5993)
- 2021(5361)
- 2020(4467)
- 2019(9906)
- 2018(9546)
- 2017(17611)
- 2016(9947)
- 2015(10773)
- 2014(10159)
- 2013(10030)
- 2012(9350)
- 2011(8523)
- 2010(8097)
- 2009(7434)
- 2008(7249)
- 2007(6254)
- 2006(5500)
- 2005(4768)
- 学科
- 济(36654)
- 经济(36600)
- 管理(27160)
- 业(26867)
- 企(20784)
- 企业(20784)
- 方法(17572)
- 数学(15606)
- 数学方法(15449)
- 农(11715)
- 学(11703)
- 财(11239)
- 中国(9087)
- 贸(8655)
- 贸易(8652)
- 易(8447)
- 业经(8103)
- 农业(7974)
- 务(7346)
- 财务(7338)
- 财务管理(7325)
- 企业财务(7036)
- 环境(6757)
- 制(6558)
- 地方(6278)
- 技术(6028)
- 土地(5305)
- 银(5181)
- 划(5177)
- 银行(5131)
- 机构
- 大学(143322)
- 学院(141761)
- 研究(54936)
- 济(54574)
- 经济(53598)
- 管理(51187)
- 理学(45355)
- 理学院(44775)
- 管理学(43711)
- 管理学院(43522)
- 农(41493)
- 科学(39616)
- 中国(39374)
- 农业(33780)
- 业大(32208)
- 京(30972)
- 所(30579)
- 研究所(28620)
- 中心(24136)
- 财(23063)
- 农业大学(22614)
- 江(20677)
- 院(20076)
- 省(19275)
- 财经(18924)
- 北京(18853)
- 室(18535)
- 科学院(18325)
- 业(17787)
- 经(17419)
- 基金
- 项目(107261)
- 科学(82468)
- 基金(79508)
- 家(76008)
- 国家(75441)
- 研究(65148)
- 科学基金(61676)
- 自然(45050)
- 自然科(43997)
- 自然科学(43975)
- 自然科学基金(43244)
- 基金项目(42787)
- 社会(41757)
- 省(41158)
- 社会科(39505)
- 社会科学(39494)
- 划(36974)
- 资助(31928)
- 教育(28411)
- 重点(25320)
- 计划(25021)
- 发(22775)
- 科技(22763)
- 部(22720)
- 编号(22677)
- 创(22370)
- 科研(22154)
- 创新(21097)
- 业(20781)
- 农(19745)
共检索到198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秀勤 牛新湘 蒲胜海 杨涛 马红红 李磐 彭银双 马兴旺
为探明长期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下露地菜田土壤灌水渗漏和氮素淋溶损失特征,利用新疆平原露地菜田国控监测点2014-2017年监测数据,分析常规生产模式、关键减排模式、综合减排模式下土层深度90 cm处的产流量、氮素淋溶量。结果显示,常规生产模式下,平均年产流量285.2 m~3/hm~2,产流系数8.8%,总氮淋溶量为16.8 kg/hm~2,是当季氮肥施用量的4.2%,其中硝态氮6.3 kg/hm~2、铵态氮0.16 kg/hm~2,总氮淋溶量为当季氮肥施用量的4.2%。与常规生产模式相比,关键减排模式显著增产4.0%,分别削减产流量11.4%、产流系数12.3%、总氮淋溶量21.0%;综合减排模式显著增产20.6%,分别削减产流量25.3%、产流系数61.3%、总氮淋溶量36.9%。结果表明,新疆灰漠土区蔬菜的常规施肥灌水模式会导致灌水渗漏,引起氮淋溶损失,通过减少施氮量、改进施肥方式能增产并减少灌水渗漏、降低氮淋溶量,减少施肥量的同时降低灌溉量可以更大幅度减少氮淋溶量、增加产量,重点是减少秋季土壤残留氮数量以降低冬季降雪融水造成的氮淋溶损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咏梅 刘骅 王西和
新疆灰漠土耕地面积176万hm~2,为新疆农业的发展起关键支撑作用。本研究基于新疆灰漠土农田肥力长期监测试验,选择其中不施肥、施化肥和化肥配施有机肥、秸秆的六个处理,对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表层(0~20cm)和亚表层(20~40cm)土壤碳储量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或施用化肥、有机肥均能提高灰漠土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其中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提高(4.0~43.7)t c/hm~2;亚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提高(9.0~49.5)t c/hm~2。采用不同施肥措施,土壤有机碳储量累积存在时段差异,不施肥耗竭种植条件下在试验初始5年碳储量缓慢下降,但在其后的18年中逐渐升高,因此...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新疆灰漠土 有机碳储量 演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硕 严正娟 樊兆博 陈清 李志芳
针对设施蔬菜传统水肥管理模式中钾素过量投入、因缺镁造成果类蔬菜品质下降等问题,以一年两季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土壤深度钾素淋洗的周年动态监测,研究了不同水肥管理模式及秸秆还田对设施菜田土壤钾素淋洗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处理下菜田平均每季钾素盈余394 kg/hm2,明显低于漫灌施肥处理;滴灌施肥菜田0~6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累积程度小于漫灌施肥,且显著降低了钾素淋洗量,50,90 cm处平均每季淋洗量分别为15.9,4.2 kg/hm2,而漫灌施肥体系则分别达到26.9,16.9 kg/hm2,漫灌体系过量灌溉和施肥是导致钾素大量淋洗的根本原因;漫灌体系下添加秸秆后有降低表层土壤...
关键词:
漫灌 滴灌 秸秆还田 钾素淋洗 设施菜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付斌 胡万里 刘宏斌 段宗颜
本试验设计了不施肥、常规施肥、优化施肥和增施氮肥4个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洱海周边露地蔬菜青笋的生长性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对青笋各个时期的生长性状和产量都不利;常规施肥和增施氮肥处理的施氮量过剩,增施的氮肥并未显著提高青笋生长性状和产量,增施氮肥处理对青笋的苗期生长还有抑制作用;优化施肥处理因有机肥的施用量少,优化施肥的青笋采收期株高在4种处理中并未达到最优。洱海周边露地蔬菜青笋的建议施肥量为:在优化施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提高有机肥与氮肥比例,有利于氮肥在土壤中的保留,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关键词:
青笋 氮肥 生长性状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巧红 龚元石
为了研究降水对根层 (1.2m)水分渗漏和氮淋失的影响 ,采用Hydrus 1D模型模拟近 30年实际气候条件下京郊冬小麦田的水氮运移过程。结果表明 ,传统水肥管理 (灌溉量 2 70mm ,施氮量 15 0kg·hm-2 )冬小麦农田 ,降水量小于 5 0mm时 ,水分渗漏量均值为 5 .0mm ;降水量在 5 0~ 10 0mm ,对应水分渗漏量均值为 2 3.6mm ;当降水量为10 0~ 15 0mm或大于 15 0mm时 ,平均水分渗漏量为 36 .9或 12 5 .6mm。对应的氮淋失量分别为 1.5、5 .8、9.6和 4 0 .4kg·hm-2 。水分渗漏及氮淋失主要发生在冬小...
关键词:
降水量 水分渗漏 氮淋失 模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利敏 王凌 孙世友 刘孟朝 张国印 茹淑华 耿暖 赵欧亚
为提高氮素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减少氮素对环境和地下水产生的污染,以河北露地蔬菜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甘蓝及白菜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硝态氮淋溶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施氮量、降雨量和灌溉方式对硝态氮的淋失有显著影响,施氮量越高,土壤及淋溶液硝态氮含量越高、蔬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越低、氮淋失风险越大。其中,优化施氮量OPT处理效果最明显,与农民习惯用量FP相比,产量增加9.2%、氮肥利用率提高8.3%~30.6%、土壤及淋溶液硝态氮的含量分别降低1.3%和43.2%。综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优化施氮量OPT处理最为合理,是增加农...
关键词:
露地蔬菜 硝态氮 淋溶特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亦涛 王洪媛 刘宏斌 任天志
【目的】明确华北平原褐潮土农田典型种植模式下水分和氮素的输入及淋失特征,阐明施氮量对淋失水质的影响,为从源头减少氮素淋失、防控农田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2012年在"国家褐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上,针对玉米单作种植模式,设置不同施氮梯度(不施氮CK,优化施氮T1,习惯施氮T2),利用"渗漏池"监测玉米生育期间土壤水分和氮素淋失过程,同时利用田间小气候气象站监测降雨发生过程,并详细记录灌溉事件。【结果】降雨和灌溉发生在4—10月,淋失发生在5—11月,相对降雨和灌溉时间有所滞后。年际间降雨量差异较大(134—525 mm),除2009年降雨少、无灌溉且未监测到淋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东亮 贾宏涛 朱新萍 许咏梅 韩雅娇
以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观测试验站22年长期定位试验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DNDC模型对9个不同施肥处理的耕层(0~20cm)土壤有机碳(SOC)演变进行模拟和验证,并预测了未来30年(2010-2040)SOC的变化趋势;同时也对CO2的释放量和变化速率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①DNDC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规律,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显著相关(P<0.01);②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持续施用氮磷钾肥(NPK)不能使SOC含量提高;而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NPKM)或秸秆(NPKS)可使SOC含量比2010年分别增加37.1%和8.81%;③虽然土壤有机碳升高越快CO2-C的排...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文新 张成军 赵同科 吴琼
为了提高化学氮肥利用效率、减少氮素淋溶造成的环境污染风险。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在菜田土壤条件下,施用树脂包衣尿素、硫包衣尿素、添加DCD氮肥3种措施对土壤硝态氮累积和圆白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树脂包衣尿素能明显提高圆白菜的经济产量,较常规增产15.0%,硫包衣增产7.3%,添加DCD氮肥与常规持平;施用添加DCD氮肥圆白菜硝酸盐含量比常规N降低20.3%,而树脂包衣与硫包衣分别增加了11.3%、20.3%;3种缓释氮素在一定时期能够将土壤硝酸盐保持在圆白菜的主要根系层,树脂包衣在圆白菜莲座期、结球期和收获期效果比较稳定,硫包衣和添加DCD氮肥前期效果好,后期淋溶加强。
关键词:
蔬菜 土壤 硝酸盐 控释肥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鹏 熊洪 朱永川 张林 周兴兵 刘茂 郭晓艺 徐富贤
以渝香糯1号为材料,设0、120、180 kg/hm~2 3个施氮水平(分别记为N_0、N_(120)、N_(180)),2种氮肥运筹模式(基肥与蘖肥的质量比为70%∶30%(A)和基肥、蘖肥与穗肥的质量比为50%∶20%∶30%(B)),于2014年在四川德阳进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模式对糯稻养分吸收积累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对糯稻氮、磷、钾的吸收量影响显著;采用B种模式,糯稻的氮、磷、钾吸收量均较A种模式的小;与A种模式相比,采用B种模式每生产1 000 kg稻谷,氮、磷、钾需要量分别降低14.1%、10.2%、7.8%;随着施氮量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但氮肥利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若楠 张彦才 黄绍文 唐继伟 王丽英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钾肥施用量对露地秋季大白菜产量和硝酸盐积累及钾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白菜施K2O 450 kg/hm2以下时显著增产,增产幅度达7.7%~10.3%,施K2O量在225 kg/hm2左右时大白菜产量最高;大白菜施钾总体上能降低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降低幅度在5.7%~21.9%;施用钾肥能显著增加大白菜外部莲座叶、内部黄白球叶(可食部分)及整个植株(莲座叶+黄白球叶)的干物质积累,施K2O量在150~300kg/hm2时大白菜干物质积累达到最高或较高水平;施用钾肥能显著增加大白菜外部莲座叶、内部黄白球叶及整个植株的钾素吸收,施K2O量在300 kg/hm2左右...
关键词:
大白菜 钾营养 产量 钾素利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振生 徐立新 吴政卿 林作楫 宋玉立 郑飞 杨会民 马君
研究了施肥和浇水以及化学调控等栽培措施对改善强筋小麦品质的作用。结果表明,孕穗期追肥有利于植株体内氮素的代谢与转化,与拔节期追肥相比可明显改善品质;灌浆期喷施氮素,可促进氮素代谢与转化,使一些品质的主要指标有所提高;浇灌浆水影响子粒内氮素的转化与积累;生长调节剂麦健对增加面团稳定时间有一定正效应,但一些常用的杀菌剂则对品质有一定副作用。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水肥运筹 化学调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雷 唐光木 徐万里 耿增超 孙宁川 廖娜
为了探讨棉秆炭施用方式对干旱区灰漠土棉田产生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随机区组设计,解析棉秆炭施用方式(每年施棉秆炭NPKC、常氮+1. 5棉秆炭NPKBc1. 5、低氮+1. 5棉秆炭N低PKBc1. 5、常氮+3. 0棉秆炭NPKBc3. 0、低氮+3. 0棉秆炭N低PKBc3. 0)对灰漠土棉花形态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NPK-Bc1. 5棉花单株叶面积显著增加,花蕾花铃数提高45. 67%。分别增加施氮量和棉秆炭的效果不同,单独有限度增加棉秆炭22. 5 t/hm~2,单株叶面积显著增加24. 27%;增加施氮量,单株叶面积增加不显著。正常施氮,棉秆炭从22. 5 t/hm~2增加到45. 0 t/hm~2,根冠比增加13. 3%,叶面积减小11. 84%;减少施氮量但增加棉秆炭施用量,花蕾花铃数显著增加(P 0. 05),有机碳对二者具有促进作用,而容重表现出抑制效应。含水量对于花蕾花铃数有一定积极影响。因此说明,灰漠土增施适量棉秆炭可弥补氮的不足,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建力 张学军 李红霞 陈晓群 裘敏
以强筋春小麦品种宁春4号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传统灌溉和节水灌溉条件下,有机肥处理、增氮处理和减氮处理对春小麦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在传统灌溉条件下和节水灌溉条件下,与有机肥处理相比,增氮处理和减氮处理不仅能提高籽粒产量,而且能提高小麦的品质;(2)在传统灌溉条件下,与增氮处理相比,减氮处理能使籽粒产量提高2.9%,使沉降值提高3.6 mL,且降低了0~180 cm土层的NO3--N含量;(3)在节水灌溉条件下,与增氮处理相比,减氮处理的沉降值提高3.3 mL,且降低了0~30 cm土层的NO3--N含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伟 周怀平 解文艳 关春林 郜春花 石彦琴
通过对山西寿阳长期定位试验田0~20和20~40 cm的褐土土壤测定和分析,探讨了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下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褐土微生物碳、氮量和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从0~20 cm土层到20~40 cm土层均呈减少趋势。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和长期秸秆还田春施肥都使微生物碳、氮量增加;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提高了褐土土壤脲酶活性;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和长期秸秆还田春施肥都可以明显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碳、氮量和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表明它们可作为综合指标来反映褐土土壤微生物生态环境的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