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27)
2023(6334)
2022(5190)
2021(4610)
2020(3749)
2019(8264)
2018(7711)
2017(14047)
2016(7685)
2015(8018)
2014(7512)
2013(7191)
2012(6310)
2011(5693)
2010(5365)
2009(4808)
2008(4676)
2007(3891)
2006(3274)
2005(2614)
作者
(25083)
(21023)
(20884)
(19415)
(13131)
(10395)
(9239)
(8397)
(7934)
(7245)
(7070)
(6818)
(6772)
(6763)
(6513)
(6447)
(6279)
(6214)
(5997)
(5920)
(5515)
(5192)
(4951)
(4841)
(4722)
(4606)
(4555)
(4511)
(4413)
(4268)
学科
(28310)
经济(28280)
(20790)
管理(20669)
(15853)
企业(15853)
方法(13518)
数学(12346)
数学方法(12212)
(9069)
(7278)
业经(7178)
中国(7060)
(6998)
贸易(6997)
(6836)
(6779)
农业(6383)
地方(5312)
环境(5286)
技术(5216)
(4750)
(4679)
财务(4670)
财务管理(4666)
产业(4497)
企业财务(4452)
(4125)
(3877)
银行(3838)
机构
学院(107803)
大学(107141)
(41644)
经济(40962)
管理(40318)
研究(38161)
理学(36455)
理学院(35999)
管理学(35217)
管理学院(35052)
(30850)
科学(27970)
中国(26616)
农业(25152)
业大(24475)
(21819)
(20819)
研究所(19719)
中心(17200)
农业大学(16988)
(16420)
(14354)
财经(13947)
(13504)
(13384)
(13328)
科学院(13082)
北京(12983)
(12956)
(12900)
基金
项目(84691)
科学(65476)
基金(62400)
(59128)
国家(58660)
研究(52458)
科学基金(48583)
社会(34495)
自然(34400)
(34012)
基金项目(33989)
自然科(33645)
自然科学(33630)
自然科学基金(33053)
社会科(32846)
社会科学(32835)
(29450)
资助(23949)
教育(23303)
重点(19726)
计划(19409)
(18403)
编号(18375)
(18289)
科技(17637)
(17548)
科研(17304)
创新(17264)
(17141)
(15237)
期刊
(37930)
经济(37930)
学报(28096)
(26959)
研究(23838)
科学(22085)
大学(19448)
学学(19095)
农业(18521)
中国(18275)
管理(12740)
(11669)
(10471)
业大(8823)
农业大学(7676)
业经(7331)
技术(7220)
(7197)
经济研究(7102)
科技(6781)
(6521)
金融(6521)
财经(6320)
教育(5863)
中国农业(5803)
资源(5424)
商业(5422)
(5382)
问题(5377)
林业(5234)
共检索到140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隋凯强  赵龙刚  刘树堂  皇甫呈惠  林少雯  陈晶培  
为了探究不同水肥耦合对夏玉米根系形态及产量的影响,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试验方案,分析了各处理的根系形态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并对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及模型建立预测。结果表明,W_3N_2C_2处理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都是最大,分别是W0N0C0的2. 89,2. 41,2. 68倍,且都呈显著性差异。W_3N_2C_2处理的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百粒质量等指标分别是W_0N_0C_0的1. 31,1. 19,1. 22,1. 62倍,各产量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灌溉量,其次是施碳量,施氮量最小。W_3N_2C_2相比W_0N_0C_0产量提高了72. 39%,当氮、有机肥分别处于N_2、C_2水平时,灌水能使玉米产量提高19. 78%~48. 46%,在灌水量、有机肥处于W_2、C_2水平时,施氮能使玉米产量提高6. 59%~15. 68%,在灌溉量、氮肥分别处于W_2、N_2水平时,施有机肥能使产量提高4. 99%~9. 67%。有机肥能够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强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改良土壤条件,在低水条件下,增施有机肥及氮肥可以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提高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以达到减少水肥浪费、提高玉米产量的目的。研究表明,在缺水条件下合适的水肥配比利于作物生长,对提高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在本试验的设计范围内,产量的三元二次回归方程为Y=6 723. 94+1 589. 98X_1+470. 79X_2+182. 50X_3-194. 23X_1~2-74. 70X_2~2-78. 66X_3~2+42. 12X_1X_2+98. 28X_1X_3+89. 39X_2X_3,在相对含水量70%,施氮量225 kg/hm~2、施碳量2 700 kg/hm~2时,得到最大产量,为12 393. 69 kg/hm2。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邢维芹  王林权  李生秀  
通过大田试验就半干旱区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水肥的空间耦合 (水肥异区、水肥同区、固定灌水、交替灌水 )对夏玉米的产量影响进行了研究 ,并通过对某些生理指标的测定 ,探讨了影响产量的原因。结果表明 ,与常规灌水施肥方式相比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不同水肥空间耦合灌水量减少一半 ,籽粒产量下降 7%— 16% ,根系吸收养分能力、光合速率、蒸腾效率明显增加 ,而叶面积、蒸腾速率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无明显变化。其中以水肥异区交替灌水的产量降低最小 ,表明这是非充分灌溉条件下较好的一种水肥耦合形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鹏  王晓娜  王清郦  孙启忠  赵淑芬  
【目的】研究水肥耦合效应对青贮玉米产量、发酵品质、营养价值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肥料和灌溉水更有效的综合利用途径。【方法】以青贮专用型玉米中北410为试验材料,设水、氮二因素:氮肥(尿素)施用量分别设0、75、225和300 kg.hm-24个水平,灌水量分别设0、1 839.96、2 069.96和2 299.95 m3.hm-24个水平,测定各水肥处理组的田间产量,原料乳酸(LA)、乙酸(AA)、丙酸(PA)、丁酸(BA)、氨态氮(NH3-N)、缓冲能(BC)含量,原料和青贮料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CA)、粗脂肪(EE...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云马  孙彦铭  贾良良  贾树龙  孟春香  
【目的】探明华北平原区磷肥施用深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根系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和土柱试验方法。大田试验设不施肥(CK)、常规垄侧施磷(T-side)、8 cm土层施磷(T-8)、16 cm土层施磷(T-16)、24 cm土层施磷(T-24)以及3层(8、16、24 cm土层)均匀施磷(T-all)处理,研究其对夏玉米产量、养分吸收量的影响。土柱试验,研究8 cm施磷(P 8)、16 cm施磷(P 16)、24 cm施磷(P 24)以及3层均匀施磷(P-all)对夏玉米根系分布的影响。【结果】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磷肥不同施用深度显著影响夏玉米产量,玉米籽粒产量依次为T-24处理>T-all处理>T-16处理>T-side处理>T-8处理>CK,T-24处理玉米产量较T-side处理提高了10%,差异显著。玉米地上部磷素累积量在八叶期、吐丝期、收获期分别以T-side处理、T-8处理、T-all处理最高。随着磷肥施用深度的增加,玉米收获期氮素吸收量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土柱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根系长度以P 24处理最高,与CK、P-all和P 8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68%、18%、17%,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玉米根系在磷肥施用点处集中生长,磷肥深施有利于玉米根系向土壤深层生长。【结论】磷肥深施能够诱导根系向深层生长,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本试验条件下以磷肥集中施在24 cm土层最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佳  史建国  董树亭  刘鹏  赵斌  张吉旺  
【目的】近年来全球太阳辐射不断下降已经成为作物生产的一个限制性因素,弱光成为影响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非生物逆境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花粒期不同光照强度对夏玉米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2012—2014年,大田条件下选用玉米品种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设计花粒期遮阴(S)和花粒期增光(L)两个试验处理,遮光度为60%,阴雨天气下增光的光照强度可达到8×104—10×104 lx,以自然光照作为对照(CK),研究夏玉米根系生理特性、叶片光合性能、干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冠华  冯绍元  詹卫华  王广兴  刘祖贵  吴海卿  
对滴灌条件下麦行间套播的夏玉米水肥耦合效应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套播夏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保持在4800m3·hm-2,施氮(折纯N)、磷(P2O5)肥量分别保持在175kg·hm-2和145kg·hm-2水平时,可获取9450kg·hm-2以上产量,水生产效益超过1.9kg·m-2,显示出较好的节水增收效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盼盼  伍大利  王福友  周自强  周毅  汪建飞  
【目的】研究苗期玉米根系对供氮形态和淹涝胁迫的适应特性,为玉米抗涝的氮营养生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砂培模拟培养方法,比较研究2种水分条件(淹涝胁迫和非淹涝胁迫)以及不同供氮形态(NH4+-N(7.5mmol/L(NH4)2SO4)、NO3--N(7.5mmol/L Ca(NO3)2)和NH4++NO3--N(7.5mmol/L(NH4)2SO4与7.5mmol/L Ca(NO3)2等体积混合)对苗期玉米根体积、根系气体体积、伤流液流量、根系脱氢酶活性、植株氮累积量及根系氮、磷和钾含量的影响。【结果】在非淹水胁迫条件下培养3周,玉米植株的叶及茎鞘干质量均以铵、硝混合处理最高;但在淹涝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文涛  孙占祥  王聪翔  宫亮  张玉龙  
【目的】“一旱二薄”是限制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子。因此,研究滴灌施肥下不同水肥因子对玉米产量的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在滴灌施肥条件下,采用“311-B”D饱和最优设计,通过旱棚防雨条件下进行田间微区试验。【结果】通过对玉米产量结果进行二次回归拟合,建立了水肥回归数学模型。因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氮肥用量,其次是灌水量和磷肥用量。各因素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都表现为正效应,其效应顺序为:N水>P水>NP;从产量角度评价,以较高氮肥用量、高磷肥用量和丰富灌水量为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结论】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为:较高氮肥用量243.27kg·ha-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飞飞  张善平  邵立杰  李耕  陈晓璐  刘鹏  赵秉强  董树亭  张吉旺  赵斌  
【目的】探明夏玉米不同土层根系对花后植株生长及产量形成的调控作用,为生产中塑造高产高效根群结构,提高籽粒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产夏玉米品种郑单958和登海661为材料,采用土柱栽培方式,设置3个处理(不断根处理:CK,地下40 cm处断根:T-40,地下80 cm处断根:T-80),于开花期进行断根,研究不同土层根系对地上部生长及产量形成的调控作用。【结果】0—40 cm土层根系对花后氮素积累和转运量影响最大,切断40 cm以下土层根系后植株吸收氮素能力显著降低,植株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库的转运量增加。花后40 cm以下土层根系对叶片保绿性和光合性能影响显著,切断深层根系后玉米单株叶面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石德杨  李艳红  夏德军  张吉旺  刘鹏  赵斌  董树亭  
【目的】玉米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选用耐密型品种,增加种植密度是现在玉米获得高产的主要措施之一。然而,高密度种植加剧了玉米生长空间的压力,导致单株生长受到抑制,单株产量降低。根系作为吸收土壤水分与养分的主要器官,其生长受密植条件抑制。研究夏玉米品种根系特性对密度响应的基因型差异,探明密植条件下耐密型夏玉米根系特性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关系,为耐密型夏玉米品种的根系改良及密植条件下养分与水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于2014—2015年在山东农业大学黄淮海区域玉米技术创新中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詹卫华  黄冠华  冯绍元  王凤新  
对喷灌条件下花生玉米间套种植模式中的水肥耦合效应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花生的主要耗水阶段是开花至结荚期,玉米是抽雄至成熟期;从全生育期来看,耗水量及水分生产效率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军仓  韩丙芳  李应海  沈强云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得出宁夏引黄灌区利通区玉米膜上灌条件下 ,不同灌水量、施氮量和施磷量与产量的回归模型 ,并进行了主因素效应、单因素效应和交互作用分析。经模型寻优 ,求出了不同目标产量下的水、氮、磷最佳组合方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飞  李霞  任佰朝  董树亭  刘鹏  赵斌  张吉旺  
【目的】黄淮海平原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长期冬小麦免耕或旋耕、夏玉米免耕使耕层变浅,养分含量降低,对根系发育和产量造成影响。通过探讨冬小麦夏玉米周年生产中不同耕作模式来探寻小麦玉米周年中夏玉米高产高效生产的耕作模式及机理。【方法】供试品种选用郑单958(ZD958),3个试验处理为冬小麦播前旋耕夏玉米播前免耕(RN)、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免耕(MN)与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旋耕(MR),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玉米周年生产中夏玉米根干重、根冠比、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节根数量等根系特性及产量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清龙  刘鹏  董树亭  张吉旺  赵斌  李荣发  任昊  任寒  韩祥飞  
【目的】本研究在定位试验平台上监测了不同施肥处理夏玉米田NH3和N2O的排放规律及其损失量,以探讨减少黄淮海区域夏玉米田氮素气态损失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夏玉米籽粒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7年利用水肥渗漏研究池进行试验,以郑单958(ZD958)为材料,以不施氮肥(CK)为对照处理,在同等施氮量下设置单施尿素(U1)、单施牛粪(M1)和尿素牛粪1﹕1配施(U2M2)3种氮肥处理。采用通气法和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田NH3和N2O排放规律和损失量、籽粒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玉米田氮素气态损失以NH3挥发为主,占氮素气态损失量的88.55%—96.42%,N2O排放量较少。不同施肥处理显著影响NH3和N2O排放量及氮素利用效率。U1处理NH3挥发量最高,两年平均为38.19 kg·hm-2;以M1处理最低,为19.10 kg·hm-2,U2M2处理介于两者之间,施用有机肥的M1或U2M2处理可以显著降低NH3挥发损失量。N2O排放氮素损失以M1处理最高,平均达到1.65 kg·hm-2,较U1和U2M2处理分别提高了77.42%和34.15%。2016—2017年不同施肥处理间籽粒产量差异显著,表现为U2M2>U1>M1>CK,2016年U2M2处理籽粒产量较U1和M1处理分别提高了3.45%和5.25%,U1和M1处理之间籽粒产量无明显差异;2017年U2M2处理籽粒产量较U1和M1处理分别提高了5.83%和12.53%,U1显著高于M1处理,提高了6.33%。氮素利用效率以U2M2处理最高,平均为58.20%,较M1和U1处理分别提高了32.15%和15.13%。【结论】有机无机肥配施增加了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提高了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较单施尿素氨挥发减少,较单施有机肥N2O排放降低,是实现增产增效的合理施肥方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佳慧  高震  曲令华  吕新月  梁效贵  张莉  周顺利  
为研究氮肥后移对夏玉米叶片光合特性的改善、籽粒库容的调节以及增产效应,选择库容差异较大的玉米品种登海605和郑单958,利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方式设置氮肥全部(100%)底施、底施40%+十二叶展(V12)60%、底施40%+吐丝期60%和底施40%+十二叶展20%+吐丝期40%处理。结果表明,与一次性底施相比,氮肥分次施用处理登海605和郑单958穗位叶光合速率分别增加了14.4%33.3%和6.1%16.9%;籽粒建成期玉米素核苷含量、籽粒绝对含水量、体积分别提高了9.4%53.0%、5.2%13.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