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87)
- 2023(10021)
- 2022(9047)
- 2021(8573)
- 2020(7232)
- 2019(16698)
- 2018(16635)
- 2017(31544)
- 2016(17536)
- 2015(19920)
- 2014(19695)
- 2013(19306)
- 2012(17772)
- 2011(15878)
- 2010(15652)
- 2009(14016)
- 2008(13452)
- 2007(11427)
- 2006(9782)
- 2005(8339)
- 学科
- 济(63006)
- 经济(62925)
- 管理(46231)
- 业(45377)
- 企(37899)
- 企业(37899)
- 方法(30753)
- 数学(26464)
- 数学方法(26155)
- 学(17795)
- 农(17450)
- 中国(16011)
- 财(14889)
- 业经(14019)
- 地方(12710)
- 农业(11674)
- 理论(11183)
- 贸(11168)
- 贸易(11161)
- 和(11047)
- 易(10835)
- 技术(10575)
- 环境(10263)
- 制(9951)
- 务(9537)
- 财务(9478)
- 财务管理(9460)
- 教育(9303)
- 划(9139)
- 企业财务(8952)
- 机构
- 大学(245835)
- 学院(242745)
- 管理(95864)
- 济(87373)
- 经济(85347)
- 理学(84152)
- 研究(84094)
- 理学院(83112)
- 管理学(81546)
- 管理学院(81147)
- 科学(58338)
- 中国(57698)
- 京(52777)
- 农(49588)
- 所(44174)
- 业大(43882)
- 研究所(41166)
- 农业(39842)
- 财(38010)
- 中心(37236)
- 江(34155)
- 北京(32574)
- 范(32004)
- 师范(31557)
- 财经(31330)
- 院(30080)
- 技术(28666)
- 经(28599)
- 州(27757)
- 农业大学(26420)
- 基金
- 项目(178443)
- 科学(138201)
- 基金(128791)
- 研究(124310)
- 家(115552)
- 国家(114297)
- 科学基金(96173)
- 社会(74532)
- 省(71283)
- 社会科(70422)
- 社会科学(70400)
- 基金项目(69551)
- 自然(66519)
- 自然科(64944)
- 自然科学(64921)
- 自然科学基金(63742)
- 划(60567)
- 教育(56622)
- 资助(52595)
- 编号(50177)
- 成果(40498)
- 重点(40027)
- 部(37974)
- 发(37606)
- 创(37485)
- 计划(35624)
- 科研(35046)
- 创新(34961)
- 课题(34584)
- 大学(32584)
共检索到338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玉蓉 邹丽芳 武晓敏 杨娟 陈功友
水稻黄单胞菌白叶枯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和稻生致病变种(X.oryzaepv.oryzicola,Xooc)分别引起水稻白叶枯病(bacterialblight,BB)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bacterialleafstreak,BLS),对中国和世界水稻产量造成较大损失。基因组学揭示,Xoo和Xooc不同小种中存在15~30个数量不等的avrBs3/PthA(avr/pth)家族基因。新近研究结果表明,avr/pth基因既是毒性基因,又是寄主植物先天免疫的抑制因子,还是与抗病基因(R)匹配的无毒基因。Xooc中虽然存在avr/pth基因,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邹丽芳 陈功友 武晓敏 王金生
水稻条斑病细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icola,Xooc)和水稻白叶枯病菌(X.oryzaepv.oryzae,Xoo)是稻黄单胞菌种下的致病变种,是水稻上的模式病原菌。用Xoo无毒基因avrXa3对应的NLS和AD区域的DNA片段构建探针,筛选Xooc基因文库,再通过酶切归类和Southern杂交分析,从Xooc中获得2个avBs3r/PthA家族基因克隆,分别被命名为avr/Pth13和avr/Pth14。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它们与avrBs3PthA家族成员,几乎一样的5′端和3′端、1个亮氨酸拉链(leucinezipper,LZ)、3个核定位信号(nucle...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瑞旭 张桂英 王春平 宋从凤 王金生
利用来源于水稻白叶枯菌株JXOⅢ的无毒基因avrXa3构建的同源序列突变转化单元,同源重组得到PXO99~A菌株的1个缺失突变体PXO99△avr。PXO99~A及其突变体基因组DNA以内切酶BamHⅠ完全消化后进行同源检测,发现突变体PXO99△avr中有3条杂交带消失,有2条带信号减弱。进一步以相同探针检测PXO99~A的基因文库,限制性酶切分析和Southern杂交归类,共获得13个不同的阳性克隆。众多avrBs3/PthA基因在基因组中单独存在,或2个和2个以上串联排列。经比对,克隆p5所含条带与突变体缺失的5条带大小相同。因此认为随机交换产生的突变体中有5个基因被敲除。将此文库克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平 龙菊英 张燕 高学文 王金生
水稻黄单胞细菌白叶枯致病变种与水稻品种的互作关系符合基因 基因假说。病菌无毒基因 (A)与寄主抗病基因(R)显性互作表现抗性反应。许多黄单胞细菌的无毒基因属于avrBs3/ pth家族。已报道的avrxa5、avrXa7、avrXa10以及本实验室从水稻白叶枯病菌菌株JXOⅢ克隆的avrXa3均属于avrBs3/ pth家族。最近的研究还发现 ,PR6菌株中有2个硫同化基因簇成员raxP和raxQ对决定avrXa2 1活性是必需的。笔者在研究无毒基因avrXa3时 ,从JXOⅢ的基因组文库克隆中发现一个与甘蓝黑腐黄单胞菌烯醇化酶 磷酸酶基因的同源序列也具有无毒基因活性。在介绍黄单胞细菌无毒...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友才 周清明
从水稻转化的受体系统、转化方法以及外源基因在水稻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等方面,综述了水稻转基因研究的新进展.
关键词:
水稻 基因 遗传转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田妍 李承夏 邢俊杰
稻瘟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水稻病害之一。稻瘟菌无毒因子是与水稻抗性基因相互作用并诱导产生抗性反应的重要激发子。综述稻瘟菌无毒基因的研究现状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无毒基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晨阳 王金生
笔者综述了分子植物病理学科组对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基因的研究结果和进展,介绍了病菌致病基因研究中分子遗传学分析方法,报道了病菌毒性基因、无毒基因和受寄主诱导基因的特征和功能,阐述了致病基因对致病性、致病生化因子可能的调控关系,讨论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姜晓玲 黄秋娴 李虹 赵嘉平
植物受到生物或非生物胁迫时,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s,PRs)PR-5家族(又称类甜蛋白,thaumatin-like proteins,TLPs)在植物组织内迅速表达并积累,从而快速提高植物抗性。研究发现许多植物的TLPs具有抗真菌活性,而且转TLPs基因的植物能够抑制病害发展进程。介绍了TLPs基因的分布起源和进化特征、结构特征、生理功能;分析了TLPs基因在不同植物中的差异表达特征、TLPs的抗真菌机制以及TLPs基因在植物抗病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提出了植物TLPs未来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TLPs基因在林木病理学和林木抗病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孟威 文景芝 吴茂森 何晨阳
【目的】阐明在不同黄单胞病菌诱导的水稻过敏性细胞死亡(HCD)中的一氧化氮(NO)信号途径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比较分析了在水稻细胞-番茄斑点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Xcv)不亲和互作、水稻-白叶枯病菌(X.oryzaepv.oryzae,Xoo)亲和互作中NO的发生以及NO对水稻防卫基因诱导表达的影响。【结果】Xcv不仅诱导了NO的迸发、NOS活性及其NO合成相关基因(nos和nr)的表达,而且诱导了防卫基因(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过氧化物酶基因pox和谷胱苷肽转硫酶基因gst)的表达;Xoo不诱导NO的迸发,抑制了NOS的活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汪瑶 董雨豪 刘锦 王楠楠 陆承平 刘永杰
为研究嗜水气单胞菌中国流行菌株NJ-35的AraC家族转录调控因子AetY(U876_01475)的功能,本实验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该基因的缺失株ΔaetY及互补株CΔaetY,并对野生株、缺失株及互补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自凝集活性、对恩诺沙星的耐药性和对斑马鱼的致病力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ΔaetY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自凝集活性、对恩诺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显著降低,对斑马鱼致病力明显降低,半数致死量(LD_(50))增加400余倍。CΔaetY各项指标均恢复至野生株水平。本研究首次针对嗜水气单胞菌AraC家族成员进行了基因功能分析,为进一步探究该菌的致病机理提供参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明辉 张文忠 马殿荣 徐正进 陈温福
低温冷害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鉴定优异的耐冷种质资源,采用合适的方法发掘其优异的基因源,通过分子育种等手段高效和精确地培育耐冷的水稻品种,是解决上述低温冷害的关键。加快耐冷性状的改良对促进水稻的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以水稻耐冷基因研究为核心,综合述评了水稻耐冷QTL定位、克隆和水稻耐冷转录因子调控,探讨了水稻耐冷相关基因研究存在的问题。由于以往耐冷QTL定位的精度有限,很难在分子育种中应用;且已克隆的耐冷相关基因由于其耐冷机制的复杂性,在育种中的应用也很少。联合连锁和关联分析可以提高QTL检测的效应和定位精度。因此,利用联合连锁和关联定位方法,挖掘耐冷基因,构建高效的水稻耐...
关键词:
水稻 耐冷 基因定位 转录因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学贵 何文飞 高品一 李丹琦 刘长风
由水稻黄单胞菌(Xoo)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通常会给水稻带来严重危害;由于抗生素类药物的广泛使用,Xoo出现了耐药性。细菌通过体内的胱硫醚-γ-裂解酶(CSE)产生内源性硫化氢(H_(2)S)是其增强耐药性的重要方式。为降低Xoo的耐药性,基于分子对接技术,以Xoo体内的CSE为靶标,从68个吲哚类生物碱中虚拟筛选CSE抑制剂。结果显示,化合物1-hydroxyrutaecarpine、indicant和strictosamide对靶蛋白的亲和力分别为-36.40、-35.15和-34.30 kJ·mol~(-1),均低于参考化合物NL3(-33.89 kJ·mol~(-1))。上述化合物的部分结构均能嵌入蛋白活性空腔并与周围氨基酸产生较为稳定的相互作用。由此推测化合物1-hydroxyrutaecarpine、indican及strictosamide可能会对Xoo体内的CSE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郝爱平 韩雪杨 薛巨坤 魏继承 任如意
【目的】系统地鉴定和分析水稻DBB基因家族,为水稻DBB基因家族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基于水稻的全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综合分析水稻DBB基因家族的染色体位置、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进化关系、保守基序、顺式调控元件和表达模式。【结果】从水稻中共鉴定出13个DBB基因,命名为OsDBB1~OsDBB13,这些OsDBB基因在12条水稻染色体中的7条上分布不均。系统发育分析发现,水稻DBB基因家族可分为4个亚族:Group 1~ Group 4,并且同一亚族中DBB基因的内含子和外显子具有相似的数量和排列。水稻的13个OsDBB基因包含10个保守基序,其中Motif 1是这些基因共有的保守基序,推测其与保守结构域相关。OsDBB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含有与生长发育、激素、应激反应以及光响应有关的调控元件。不同的OsDBB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各不相同,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论】水稻OsDBB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非生物胁迫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穰中文 周清明
利用现有的水稻生物信息资源,共鉴定出了53个水稻dirigent(OsDIR)基因,它们分布在8条水稻染色体上;基因结构分析显示,有32个OsDIR基因不含内含子,占总数的60.4%;保守功能区域预测表明,OsDIR基因至少含有1个保守的DIR功能域;模块预测显示,水稻DIR蛋白拥有至少10个大小不同的保守模块,且不同模块在基因家族成员中出现的频率有较大的差异;蛋白序列比对表明,该基因家族蛋白保守序列均位于DIR功能域内;蛋白功能预测表明,大多数OsDIR蛋白为稳定的疏水性蛋白,表达于大多数细胞器中,且在细胞壁中表达最为丰富;同源基因分子遗传进化分析表明,OsDIR基因可分为5个亚类,功能域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雪雅 张坤鹏 张汇东 毕梦希 齐明芳
ERECTA(ER)是一种富含亮氨酸重复片段(LRR)的类受体激酶(RLKs)基因,RLKs可以参与多种信号通路并在植物发育早期细胞间信号传导中具有关键作用。植物中有少数核心信号通路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不同方面,ER家族(ERfs)信号通路是这些核心信号之一,在植物的形态发生、花序形成和发育、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应答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尽管ERfs对于植物生长的正常发育是不可或缺的,但由于其功能众多,调控机制十分复杂,各个信号通路发生的组织部位与时间都不相同,使得研究ER信号网络变得困难。ER处于各个信号通路较为上游的位置,因此明确ER调控机制对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至关重要。本研究综述了ER蛋白的结构特点和在植物地上部分器官形态发育方面的功能,主要包括在气孔发育、花序结构发育、茎的伸长以及调节茎尖大小等方面的作用,阐述了不同调控过程中的上游配体以及下游通路,为深入研究ER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