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72)
- 2023(6995)
- 2022(6255)
- 2021(5705)
- 2020(5105)
- 2019(11764)
- 2018(11889)
- 2017(22469)
- 2016(13006)
- 2015(15043)
- 2014(15691)
- 2013(15338)
- 2012(14639)
- 2011(13180)
- 2010(13533)
- 2009(12658)
- 2008(12785)
- 2007(11882)
- 2006(10141)
- 2005(9041)
- 学科
- 济(50953)
- 经济(50892)
- 管理(33728)
- 业(31292)
- 方法(24627)
- 企(24287)
- 企业(24287)
- 数学(21762)
- 数学方法(21555)
- 农(15576)
- 中国(13545)
- 财(13411)
- 学(13397)
- 制(11515)
- 地方(10744)
- 农业(9848)
- 业经(9635)
- 贸(9482)
- 贸易(9481)
- 易(9163)
- 理论(8847)
- 体(8664)
- 银(8589)
- 银行(8552)
- 和(8267)
- 融(8175)
- 金融(8166)
- 行(8155)
- 务(7775)
- 财务(7745)
- 机构
- 大学(191758)
- 学院(191472)
- 济(72791)
- 经济(70970)
- 研究(68674)
- 管理(67779)
- 理学(57678)
- 理学院(56972)
- 管理学(55763)
- 管理学院(55424)
- 中国(50211)
- 科学(45997)
- 农(44641)
- 京(41738)
- 所(37811)
- 农业(36144)
- 业大(34823)
- 研究所(34613)
- 财(34139)
- 中心(31753)
- 江(31088)
- 财经(26728)
- 北京(25847)
- 范(25442)
- 师范(25058)
- 州(24066)
- 经(24054)
- 院(23792)
- 技术(23719)
- 省(23341)
- 基金
- 项目(126121)
- 科学(96017)
- 研究(88657)
- 基金(88153)
- 家(79048)
- 国家(78401)
- 科学基金(64094)
- 社会(52333)
- 省(51751)
- 社会科(49345)
- 社会科学(49327)
- 基金项目(46621)
- 划(43715)
- 自然(42662)
- 教育(41723)
- 自然科(41634)
- 自然科学(41615)
- 自然科学基金(40848)
- 编号(37396)
- 资助(36631)
- 成果(31481)
- 重点(29165)
- 发(27611)
- 部(27521)
- 课题(26667)
- 创(25675)
- 计划(25627)
- 科研(24608)
- 创新(24109)
- 科技(22957)
共检索到284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文辉 严维 陈竹锋 谢刚 卢嘉威 刘东风 唐晓艳
【目的】对水稻甲磺酸乙酯(EMS)诱变产生的雄性不育突变体oss125进行遗传分析,并利用改进的MutMap方法克隆突变基因,为进一步探讨该基因功能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籼稻品种黄华占,通过观察表型,从突变体库中筛选出一株雄性不育突变体,记为oss125。将oss125与野生型黄华占进行杂交,调查F1的育性和F2群体的育性分离情况。随机挑取F2中30个雄性不育表型的株系,提取DNA后等量混合形成DNA池,采用IlluminaHiseq2000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改进的MutMap方法分析测序数据获得候选突变位点,并进一步采用高分辨率溶解(HRM)方法确定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小秋 付磊 王兵 肖云华 邓晓建
【目的】对雄性不育突变体802A进行表型鉴定和遗传分析,并对不育突变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定位。【方法】调查802A突变体的花粉育性、形态特征和主要农艺性状,同时对其不育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并以802A/Ⅱ-32B F2和802A/02428 F2为定位群体,运用SSR、InDel等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定位。【结果】802A突变体的花药瘦小、干瘪、不开裂,外观呈乳白色,花粉以典败为主,属于普通雄性不育类型。同时,该突变体还表现颖壳变细、扭曲,剑叶变短、变窄、内卷,穗颈包颈等特征。遗传分析表明,802A的雄性不育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该不育突变基因定位于第3染色体长臂的SSR引物RM3513附近,InD...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瑶晴 孙晓靖 连玉杰 陈慧 孙华越 张雪海 汤继华 陈晓阳
为了挖掘雄性不育种质资源,鉴定雄性育性基因,为玉米雄性不育化制种提供基础材料。以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x50为试验材料,研究突变体雄性不育表型,构建x50与自交系Mo17的F_1和F_2群体,确定突变体x50雄性不育性状的遗传模式。以F_2群体为材料,应用图位克隆技术定位雄性育性基因X50,通过基因等位性测验确定候选基因。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雄性不育突变体x50花药不能从颖壳露出,花药体积较小且萎蔫,无成熟花粉粒形成。F_1群体植株均表现为雄性可育,F_2群体植株出现雄性育性分离,可育植株与不育植株分离比例符合3∶1,说明突变体x50不育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通过图位克隆方法将雄性育性基因X50定位于玉米第2染色体分子标记2-4901与2-4963之间,物理区间为237.42~241.39 Mb。定位区间内候选基因分析发现,区间存在玉米雄性不育基因ZmMs33。以ms33纯合突变体ms33-6029和ms33-6052分别与x50杂合型+/x50杂交,杂交后代可育植株与不育植株分离比例符合1∶1,表明x50是ZmMs33基因一个等位突变体。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x50的鉴定为玉米杂交种子生产和ZmMs33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种质材料。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立凯 黄明 刘永柱 王慧 陈志强 郭涛
【目的】通过对一份航天诱变水稻(Oryza sativa L.)开颖半不育突变体Ohss(Open-huLL semi-steriLity)进行形态特性调查、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筛选候选基因,为下一步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奠定基础。【方法】以籼稻品种航恢七号为材料,通过"神舟八号"飞船搭载,诱变获得一份水稻开颖半不育突变体Ohss。对其进行形态特征解剖观察,分析颖花器官发育突变特点。调查突变体和野生型的花粉可育率、自然结实率和套袋自交结实率,对其育性进行鉴定。随机选取5个成熟单株,考察穗部谷粒相关性状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覆盖全基因组的ssr分子标记检测,解析空间诱变的分子变异效应。以航恢七号、Fr...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喜 周春雷 任雅琨 杨春艳 何旎清 柳周 江玲 万建民
[目的]对水稻叶色白化转淡绿突变体WGL进行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为水稻叶绿素合成与质体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水稻白化转淡绿突变体WGL与‘日本晴’、‘越光’杂交构建F2群体,取隐性极端个体定位基因WGL。[结果]白化转淡绿叶突变体WGL由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籼稻‘南京11’获得,2叶1心期叶片开始转绿,但叶缘和叶尖仍表现白化。4叶期后,WGL叶色表现为淡绿色。与野生型相比,WGL的株高显著降低,剑叶长、剑叶宽、穗长、有效分蘖、千粒质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叶期和抽穗期光合色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3叶期WGL的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下降,抽穗期叶绿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涛 刘燕清 张亚东 朱镇 赵庆勇 周丽慧 姚姝 于新 赵凌 王才林
为发掘、定位和克隆水稻窄卷叶相关突变基因,揭示叶片发育机理。对武运粳7号条纹叶枯病抗性改良品系中发现的窄卷叶突变体进行了表型观察、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在叶片形态发生改变的同时,其株高、分蘖性、穗长、枝梗数、每穗实粒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等农艺性状也存在显著差异。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以500株辐恢838/nrl(t)的F2隐性单株为定位群体,利用SSR标记将NRL(t)基因定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短臂末端RM11-01、RM11-11之间,物理距离约为160 kb的范围内。通过水稻基因组注释数据库分析发现,在该区域存在26个预测的基因,测...
关键词:
水稻 窄卷叶 突变体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悦 孙娟 韩思迪 范磊 许凯文 江玲 王春明
[目的]水稻叶片作为重要的光合器官,是作物产量的形成基础。叶色突变体不仅可以作为育种标记,还是研究叶绿体发育和培育高光效水稻品种的先决条件之一。[方法]从籼稻品种‘9311’的~(60)Co-γ射线辐射诱变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了1个水稻黄叶突变体yl。利用yl/‘宁粳4号’杂交的F2群体进行基因定位。[结果]与野生型相比,yl突变体的幼叶表现出明显的黄化,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下降。突变体叶绿体中类囊体片层结构排列松散。与野生型相比,yl突变体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下降。该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该基因初步定位于第9染色体长臂上,进一步开发分子标记把定位区间缩小在14.5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秀兰 王平荣 曲志才 孙小秋 王兵 邓晓建
【目的】对水稻类病变突变体C23进行遗传分析,并对其突变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定位。【方法】通过EMS化学诱变获得类病变突变体。对突变体的形态特征、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观察,同时进行组织化学分析,对突变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并以C23/浙辐802F2作群体,应用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定位。【结果】突变体植株三叶期开始在叶片上出现近似圆形淡黄色斑点,随着植株的生长,斑点数量增多,面积逐渐扩大并连成中心枯黄色,边缘黄褐色的病斑,至成熟时病斑几乎遍布整个植株,该类病变发生可能属于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C23的成熟期株高降低,有效分蘖数和每穗着粒数减少,千粒重和结实率降低。遗传分析表明,C23的突变性状...
关键词:
水稻 类病变基因 遗传分析 分子标记定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纪玉忠 王郁铨 李召虎
对国内首例豌豆雄性不育突变体的不育度、遗传特点及稳定性进行研究。观察发现:在生育前期,不育株 外部形态特征与正常株没有明显差异;现蕾后,剥开花蕾可看到不育株的花药呈淡黄色半透明状,而可育株的花药呈 橙黄色。用I2-KI染色法镜检花粉的可染性,发现不育株的花药内没有花粉粒,败育彻底,为典型的"无花粉型"雄性 不育。用不育株作母本,与同品系的正常可育株进行姊妹交,F1全部可育,F2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为3:1。用 不育株作母本,其他品系作父本进行测交,同时用其他品系作母本,姊妹交F1作父本进行反交,正反交后代的育性表 现一致,F1全部可育,F2可育株与不育株呈3:1分离。结果表明:该雄性不育突...
关键词:
食荚豌豆 雄性不育 遗传 分离规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玉银 李磊 李育红 左示敏 殷跃军 张亚芳 陈宗祥 潘学彪
【目的】寻找新的水稻隐性高秆基因,为解决水稻不育系的包颈现象及增加恢复系的株高提供重要的遗传资源。【方法】在田间试验时发现一株高秆突变体,经过连续3代的自交和选择后,获得稳定遗传的高秆突变体。突变体的株高比野生型中花11平均增加72.3%。将带有高秆基因的杂合体自交,分析F2代株高的遗传行为,结果表明高秆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分别配制突变体、野生型与培矮64之间的杂交种及其自交F2分离群体,在突变体配制的分离群体中鉴定出72株极端高秆突变体,株高明显高于对照群体中的最高植株高度。【结果】利用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47对多态性分子标记,分析这些标记位点在极端高秆突变体群体中的分离特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菲 张德春
株型对水稻产量有着重要影响。作为影响株型的重要因素之一,分蘖角度是水稻高产育种上考虑的重要农艺性状。散生突变体tag1(tiller angle 1)在水稻品种台北309转基因后代中被发现。与野生型相比,主要突变表型为分蘖角度和叶夹角显著增大,并伴随株高、穗长、结实率和枝梗数等性状上的变化。遗传分析表明,tag1的突变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F2(tag1/明恢63)群体作为定位群体,突变基因被定位在第11染色体长臂In Del标记AC35795和M7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38 c M和0.95 c M。在该区间内存在一个已被克隆的控制水稻分蘖角度的基因LAZY1。测序比对分析发现,突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涛 纪庆绵 陈志强 王慧 刘永柱 张建国
通过对籼稻美香占经空间诱变筛选出的低直链淀粉含量突变体MLA-1进行遗传分析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MLA-1与高直链淀粉含量材料杂交的F2籽粒群体直链淀粉含量呈现一对等位基因3:1分离模式,且低直链淀粉籽粒均表现为半透明胚乳性状,F2代植株中低直链淀粉含量植株、中等直链淀粉含量植株及高直链淀粉含量植株的分离比例为1:2:1;而MLA-1与糯稻"荆香糯"杂交的F2代单株自交穗出现糯粒穗、杂合(糯粒和半透明粒)穗及半透明籽粒穗三种类型,比例为1:2:1.选用180对微卫星引物对MLA-1和对照美香占进行SSR分析,有22.8%的扩增产物在两个材料间表现出了多态性,第6染色体短臂上与Wx基因紧密连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熊才运 王阳 裴虎 莫海伟 汤蕴琦 黄君
为将雄性不育基因应用于甜玉米杂交制种中,达到降低劳动成本且保证种子纯度的目的。以来源于甜玉米自交系K78的雄性不育自发突变体male sterility 2020(ms2020)为材料,构建ms2020与甜玉米自交系M08的F_1及相应的F_2遗传群体,通过表型鉴定、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研究ms2020甜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表型鉴定结果表明:F_1群体均表现为雄性可育,F_2群体出现了育性分离。不育植株能够正常抽雄,但花药不开裂、散粉异常,花药变小且颜色淡黄;1%I_2-KI染色发现不育植株的花药内包含不能正常着色的败育花粉粒。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育性正常植株与不育植株的比例符合3∶1,表明ms2020雄性不育突变体是由单基因控制的隐性突变体。利用BSA技术,初步将目的基因定位在7号染色体短臂上;随后利用初定位区间内的20对SSR标记对不育基因进行定位,将不育基因精细定位在标记S1和W10之间,物理距离为11.30 kb。该区间内包含Zm00001d018802和Zm00001d018803 2个注释基因;通过候选基因功能分析,推测已报道为玉米雄性不育基因的编码谷氧还蛋白的Zm00001d018802(ZmMs22/ZmMSCA1)基因可能是导致ms2020雄性不育的关键候选基因。本研究鉴定了ms2020甜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的败育特征和遗传特性,为甜玉米雄性不育化杂交制种提供了材料;同时,本研究定位到突变体的关键候选基因,为进一步解析其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玉米 雄性不育 基因定位 杂交制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万昌 姜丽娜 王俊伟 余娇娇
水稻品种的抽穗期是重要农艺性状之一,鉴定和定位抽穗期基因,分析其遗传效应对改良水稻抽穗期至关重要。在水稻品种Nipponbare中发现一个早抽穗植株,经过多代自交获得稳定的早抽穗突变株,突变体ehd(t)比Nipponbare早抽穗15 d。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暂命名为EHD(t)。通过2个F2定位群体,利用微卫星标记将EHD(t)定位于第8号染色体RM223和RM584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5.2 cM和6.1 cM。
关键词:
水稻 早抽穗基因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军 王婧 杨杰 赵祥强 朱金燕 范方军 李文奇 王芳权 仲维功
为了克隆DL-6基因,以dl-6与9311配制正反杂交组合进行性状分析发现,dl-6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将控制dl-6性状的基因DL-6初步定位在水稻第3染色体的短臂上,进一步利用新发展的In Del标记将DL-6基因精细定位在I3-5和I3-8之间85 kb的物理距离内。对该区段内存在的开放阅读框(ORF)进行分析,发现其中ORF9编码的YABBY基因是一个与叶脉发育相关的基因,对突变体dl-6和野生型中YABBY基因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数据中日本晴序列进行比对发现,突变体dl-6中YABBY基因的第1个外显子存在1个单碱基突变,该突变导致野生型中编码的半胱氨酸...
关键词:
水稻 中脉缺陷 基因定位 dl-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