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85)
2023(11581)
2022(10312)
2021(9714)
2020(8167)
2019(18725)
2018(18778)
2017(36122)
2016(19901)
2015(22387)
2014(22432)
2013(22091)
2012(20096)
2011(18078)
2010(17955)
2009(16596)
2008(16237)
2007(14062)
2006(12312)
2005(10992)
作者
(57416)
(47544)
(47297)
(45134)
(30532)
(22943)
(21366)
(18634)
(18230)
(17201)
(16336)
(16114)
(15148)
(15095)
(14771)
(14604)
(14275)
(14114)
(13660)
(13578)
(11811)
(11690)
(11432)
(10846)
(10709)
(10672)
(10595)
(10487)
(9656)
(9411)
学科
(74903)
经济(74784)
管理(62669)
(56495)
(48823)
企业(48823)
方法(34243)
数学(29314)
数学方法(28981)
(22387)
(19556)
中国(18832)
(18489)
业经(17717)
(16553)
(14312)
财务(14244)
财务管理(14215)
地方(14182)
企业财务(13503)
理论(13059)
环境(12758)
(12722)
(12692)
贸易(12684)
农业(12638)
(12593)
技术(12395)
(12341)
(12323)
机构
大学(281834)
学院(278807)
管理(112437)
(107606)
经济(105145)
理学(97602)
理学院(96528)
管理学(94955)
管理学院(94449)
研究(92428)
中国(67455)
(60237)
科学(57701)
(52367)
(46492)
(45555)
业大(43187)
研究所(42272)
财经(41401)
中心(41390)
(40689)
北京(37727)
(37517)
农业(36021)
(35835)
师范(35482)
(33329)
(32706)
经济学(31668)
财经大学(30849)
基金
项目(194014)
科学(152183)
研究(142078)
基金(140823)
(122565)
国家(121573)
科学基金(104418)
社会(88312)
社会科(83614)
社会科学(83593)
(76022)
基金项目(75443)
自然(68638)
自然科(66998)
自然科学(66985)
自然科学基金(65768)
教育(64964)
(63951)
编号(58203)
资助(57426)
成果(47754)
重点(43191)
(42897)
(40644)
(40379)
课题(39859)
(38430)
创新(37942)
科研(37055)
教育部(36745)
期刊
(118172)
经济(118172)
研究(82734)
中国(52855)
学报(45946)
(42103)
管理(41810)
科学(41121)
(40623)
大学(34611)
学学(32570)
教育(31026)
农业(29693)
技术(23428)
(23249)
金融(23249)
财经(20202)
业经(18915)
经济研究(17836)
(17014)
问题(15228)
理论(14842)
(14742)
图书(14653)
科技(13864)
实践(13703)
(13703)
(13169)
现代(12868)
技术经济(12778)
共检索到404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智伟  陈铭学  牟仁祥  曹赵云  张卫星  林晓燕  
水稻具有吸附镉的特性,使得镉成为稻米产品的主要污染物,影响粮食供给安全和食品安全。本文从水稻吸收积累镉的3个环节,即根系对镉的活化和吸收、木质部的装载和运输、经节间韧皮部富集到水稻籽粒中,综合评述了镉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代谢规律,运转蛋白和关键基因的控制机制,环境和投入品对水稻吸收镉的影响,以及水稻镉控制的研究进展。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从农业可持续生产、控制稻米安全角度,辨证地探讨水稻镉控制的研究方向。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友才  周清明  
从水稻转化的受体系统、转化方法以及外源基因在水稻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等方面,综述了水稻转基因研究的新进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海兵  杨茹  廖江  武立权  孔令聪  黄义德  
随着人们对稻米需求量日益增加,水稻(特别是优质稻米)产出需保持逐年增长趋势,但水资源紧缺及水稻生产中过量氮肥投入致环境承载压力增大等因素均阻碍水稻生产。因此,水稻生产当前面临的矛盾是如何在减少资源(水分和氮素)投入条件下产出更多优质稻米,节水省氮栽培模式下获得高产优质稻米是未来水稻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保障。笔者回顾水分管理制度(节水栽培模式、灌溉模式及土壤含水量)、氮肥管理制度(施氮量和施氮方法)及水氮协同管理对灌区水稻产量、品质和水/氮资源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阐明水氮互作对优质高产高效水稻的生理生态调控机制,提出灌区优质高产高效水稻实现过程中潜在的关注点及相应的研究构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赖坤龙  王海峰  徐钟天  崔娜  
稻飞虱是水稻主要害虫,能够传播多种水稻病毒,严重威胁亚洲水稻生产.稻飞虱主要包括灰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灰飞虱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条纹病毒,褐飞虱传播水稻齿叶矮缩病毒和水稻草矮病毒,白背飞虱传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本文介绍了3种稻飞虱的基本特性及5种水稻病毒的基因功能和致病特征,详细阐述了稻飞虱与水稻病毒的互作机制,总结了病毒在稻飞虱体内的传播路线及传播障碍,为综合防控稻飞虱传播的水稻病毒病提供参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红生  吴云雨  鲍永美  
水稻-稻瘟病菌互作已成为研究植物与病原物互作的模式系统,本文从稻瘟病菌侵入机制、效应分子功能、水稻抗稻瘟病免疫系统及抗病基因和无毒基因的互作等方面对水稻与稻瘟病菌互作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媛媛  张玉  任育军  缪颖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单子叶模式植物.近年来,水稻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水稻表观遗传修饰在调节基因的表达继而影响生长发育、作物种质改良以及胁迫应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表观遗传调控的作用机制以及在水稻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业宝  郭玉春  梁康迳  孙新立  
水稻粒形是重要的产量和品质性状,阐明其形成机理,是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和改良其品质的基础.粒形是受多基因共同作用的数量性状,但其每一个构成基因,尤其是主效基因符合单基因孟德尔遗传模型,基于这一特点以及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巨大进步,目前,已有大量的数量性状基因座和不少于22个粒形相关基因被克隆.本文总结了水稻粒形的遗传特点,重点阐述了已克隆基因的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焦春海  
国外直播水稻生产与研究进展湖北省农科院农业现代化研究所焦春海一、种植规模和发展趋势水稻直播虽然是一种古老的栽培技术,但目前正在受到世界上许多水稻种植国家的广泛重视。随着灌溉条件的改善,高效除草剂的研制成功,早熟高产新品种的育成以及农业劳力成本的升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辛业芸  
水稻许多重要的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分子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QTL定位方法的日趋完善,为水稻数量性状基因(QTL)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综述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定位的原理、定位群体和常用方法及分子标记在水稻产量性状基因定位中的研究现状,并对目前水稻产量性状QTL定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明辉  张文忠  马殿荣  徐正进  陈温福  
低温冷害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鉴定优异的耐冷种质资源,采用合适的方法发掘其优异的基因源,通过分子育种等手段高效和精确地培育耐冷的水稻品种,是解决上述低温冷害的关键。加快耐冷性状的改良对促进水稻的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以水稻耐冷基因研究为核心,综合述评了水稻耐冷QTL定位、克隆和水稻耐冷转录因子调控,探讨了水稻耐冷相关基因研究存在的问题。由于以往耐冷QTL定位的精度有限,很难在分子育种中应用;且已克隆的耐冷相关基因由于其耐冷机制的复杂性,在育种中的应用也很少。联合连锁和关联分析可以提高QTL检测的效应和定位精度。因此,利用联合连锁和关联定位方法,挖掘耐冷基因,构建高效的水稻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英彬  陈佑启  唐华俊  
及时准确地监测水稻冷害及预报冷害造成水稻减产数量,对于粮食安全预警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回顾了水稻冷害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在冷害如何影响水稻生理特性,水稻耐冷性,水稻冷害监测,冷害造成水稻产量损失评估等四个方面总结了水稻冷害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木星  刘昕宇  张海峰  张正光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且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水稻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因此其安全生产是全球极其重要的民生问题。稻瘟病菌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最具毁灭性的病害,威胁全球的粮食安全。施用杀菌剂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的常用策略。然而,杀菌剂的不合理施用会导致环境污染以及病原菌抗药性等问题;并且,病原菌田间致病型复杂、群体组成变化快,导致抗病品种种植几年后丧失抗病性。因此,深入揭示病原菌与寄主互作的分子机制,解析病原菌突破寄主防御、实现侵染致病的机制,可望为新型低毒高效防稻瘟菌剂靶标的发掘提供新思路,同时为应用基因编辑等方法提高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提供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总结了稻瘟病菌与水稻互作过程中识别水稻表面信号,经胞吞作用和胞内级联途径将寄主信号传导至胞内,并放大信号,进而调控侵染必需的附着胞的形成机制;同时也介绍了病菌效应子与水稻抗病相关蛋白互作过程中“攻”与“防”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云艳  马殿荣  李金英  马巍  陈温福  
以不同株型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混插其中杂草稻的生长状况。在两种杂草稻密度下,相对于分蘖中等、直立穗型沈农265,分蘖力强、大冠层、弯曲穗型辽盐16都能显著降低移栽稻田中杂草稻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分蘖、植株干物重。在12株/m2杂草稻干扰下,齐穗期沈农265的有效穗数、叶面积指数、干物重明显下降,这些最终会导致其产量的下降,而辽盐16的穗数、干物重等因子下降并不明显。在两种株型中,辽盐16对杂草稻竞争力强,这对农业生产中杂草稻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有勇  陈海如  范静华  王云月  李炎  范金祥  杨仕生  马光亮  陈建斌  李作森  卢宝荣  
根据品种遗传背景的差异、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不同 ,笔者选用了 2个汕型杂交稻品种 (汕优 6 3和汕优 2 2 )和 2个优质地方稻品种 (黄壳糯和紫谷 )进行了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和不同品种净栽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汕型杂交稻与优质地方稻品种混合间栽比同一品种净栽对稻瘟病有极为显著的控制效果 ,尤其突出的是混合间栽中高度感病的优质地方稻品种对稻瘟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均有极显著的下降 ,防治效果达 83%~ 98%。因此 ,合理的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是水稻品种稻瘟病控制的有效途径。试验还证明 ,品种混合间栽与品种净栽相比具有明显的抗倒伏和增产效果 ,品种混合间栽比净栽杂交稻平均增产 6 .5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孔滢  孙明  潘会堂  张启翔  
植物的花朵香味是由一系列低分子量的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并形成其特有的特征。花香化合物主要由萜类、苯类/苯丙素类、脂肪酸衍生物和一些含氮或硫化合物等组成。这些花香化合物除了能吸引授粉者前来完成授粉,还是一种防御策略。一般对花朵周围气体进行采样分析,从而得到更真实的花香样本。花香化合物主要由植物花瓣的表皮细胞和特殊分泌组织释放,释放过程受到花发育和授粉状态、内源生物钟及环境条件的影响。大多数花香化合物是通过类异戊二烯途径、苯类/苯丙素类途径和脂肪酸途径合成。可以采用传统生化方法、同源克隆技术或基因组学等方法克隆花香相关基因。通过基因工程可以改良植物的花香性状,除了导入植物中没有的外源基因,还可以调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