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33)
- 2023(11955)
- 2022(10505)
- 2021(9899)
- 2020(8315)
- 2019(18994)
- 2018(18964)
- 2017(36039)
- 2016(20071)
- 2015(22602)
- 2014(22396)
- 2013(22123)
- 2012(20510)
- 2011(18397)
- 2010(18181)
- 2009(16472)
- 2008(15846)
- 2007(13767)
- 2006(11930)
- 2005(10234)
- 学科
- 济(74518)
- 经济(74428)
- 管理(55150)
- 业(51241)
- 企(42748)
- 企业(42748)
- 方法(35989)
- 数学(31062)
- 数学方法(30690)
- 学(19900)
- 农(19699)
- 中国(19674)
- 财(18574)
- 业经(16520)
- 地方(15101)
- 理论(13550)
- 农业(13208)
- 贸(12871)
- 贸易(12865)
- 制(12840)
- 和(12631)
- 易(12462)
- 环境(12318)
- 技术(12234)
- 务(11639)
- 财务(11575)
- 财务管理(11553)
- 银(11198)
- 银行(11116)
- 企业财务(10938)
- 机构
- 大学(283012)
- 学院(280131)
- 管理(109131)
- 济(103747)
- 经济(101303)
- 研究(98303)
- 理学(95122)
- 理学院(94005)
- 管理学(92118)
- 管理学院(91658)
- 中国(69723)
- 科学(66398)
- 京(61625)
- 农(54991)
- 所(51538)
- 业大(49304)
- 研究所(47735)
- 财(46634)
- 农业(44045)
- 中心(43461)
- 江(40590)
- 北京(38611)
- 财经(37883)
- 范(36689)
- 师范(36211)
- 院(36122)
- 经(34525)
- 州(32887)
- 技术(32269)
- 经济学(30310)
- 基金
- 项目(202287)
- 科学(156387)
- 基金(145031)
- 研究(141432)
- 家(130118)
- 国家(129077)
- 科学基金(108408)
- 社会(85702)
- 社会科(81005)
- 社会科学(80981)
- 省(80437)
- 基金项目(77390)
- 自然(74212)
- 自然科(72426)
- 自然科学(72402)
- 自然科学基金(71094)
- 划(68458)
- 教育(64690)
- 资助(60159)
- 编号(56931)
- 重点(45878)
- 成果(45771)
- 部(43385)
- 发(42703)
- 创(41917)
- 课题(40074)
- 计划(39748)
- 科研(39431)
- 创新(39066)
- 大学(36496)
- 期刊
- 济(109141)
- 经济(109141)
- 研究(79703)
- 学报(55431)
- 中国(52307)
- 农(49677)
- 科学(47592)
- 大学(40014)
- 管理(39202)
- 学学(37820)
- 农业(35165)
- 财(33777)
- 教育(31952)
- 技术(23372)
- 融(20470)
- 金融(20470)
- 业(18589)
- 业经(17800)
- 财经(17616)
- 经济研究(17514)
- 图书(16037)
- 业大(15568)
- 科技(15124)
- 经(14936)
- 版(14379)
- 问题(14074)
- 理论(13731)
- 林业(13605)
- 技术经济(12768)
- 实践(12759)
共检索到399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业文 郭明星 冯志峰 王俊义 王保军 周凯 闫理峰
【目的】研究水稻功能叶性状的遗传效应、遗传率和遗传相关性,加深理解水稻功能叶性状的遗传体系。【方法】以绵恢725、成恢047、R150、泰引1号、辐恢838、蜀恢527、R7582、明恢63等重要恢复系和粤泰A、Y58S、双8S、中9A、广占63S等重要不育系及由其配制成的29个F1杂交组合为材料,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水稻功能叶(剑叶、倒2叶)性状(长度、宽度和叶面积)的遗传效应、遗传率和遗传相关性。【结果】水稻功能叶性状同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控制,剑叶长、剑叶宽、剑叶面积、倒2叶宽和倒2叶面积性状以加性效应控制为主,倒2叶长则以显性效应控制为主。狭义遗传...
关键词:
功能叶 水稻 遗传效应 遗传相关 遗传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贾小丽 苗利国 林红梅 林文雄
利用由小穗小粒型水稻Milyang 46和大穗大粒型FJCD建立的一个包含130个家系F10的重组自交系,测定福建省武夷山和莆田环境下籽粒灌浆期功能叶性状,并进行QTL定位及环境互作分析.结果表明,2种环境下共检测到35个加性QTL,位于1、2、5、6、7、11、12号染色体上,表型变异贡献率为0.66%-56.75%;检测到12个位点存在显著的加性×环境互作效应,位于1、2、6、11号染色体上,表型变异贡献率为1.45%-12.05%;莆田环境下,检测到7对加加上位性QTL位点,表型变异贡献率为0-15.64%.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欧立军 陈觉梁 黄光文 陈良碧
对11个三系不育系水稻、2个典型籼稻、2个典型粳稻和3个普通野生稻叶绿体DNA的ORF100,ORF29-TrnCGCA,rps16基因内含子和TrnTUGU-TrnLUAA转录间区4个片段进行扩增,并对后两个片段测序.研究结果表明,三系不育系水稻叶绿体DNA的ORF100和ORF29-TrnCGCA两片段的长度均与典型的籼稻一致,即供试的11个三系不育系水稻都为籼型叶绿体.11个三系不育系材料中有10个材料在测序的rps16基因内含子TrnTUGU-TrnLUAA转录间区的序列完全一致,红莲型不育系粤泰A与其他10种不育系水稻在rps16片段上有一个单碱基和一个6碱基片段的差异.由此说明,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芳明 杨正林 查仁明 钟秉强 凌英华 谢戎 刘成元 何光华
为了解早、晚期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产量性状遗传差异,更好地指导杂交稻生产,本研究分别以9个有代表性的早、晚期恢复系和不育系按NCⅡ设计配制9×9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早、晚期杂交亲本的配合力基因型方差及遗传力间的差异,结果表明,①晚期恢复系除千粒重外的其它6个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都高于早期恢复系。晚期不育系的5个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与早期不育系没有差异,总粒数和穗重却明显低于早期不育系。②在产量性状非加性基因互作的利用上,后期恢复系配组的单株产量、不育系配组的单株产量、结实率、总粒数和实粒数等基因间的互作高于早期杂交组合。③早、晚期不育系及恢复系的产量性状的加性和非加性基因受环境...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产量性状 配合力 遗传差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邱振国 彭海峰 陈雄辉 万邦惠
【目的】籼S是由常规稻籼黄占自然突变株选育而成的新型无花粉温敏核不育水稻,对籼S的不育特性遗传进行初步分析,为该品种的进一步研究和生产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经典遗传学分析方法,将籼S与多个常规稻进行杂交,调查杂交后代F1、正反交F1、F2、BCF1育性,并分析F2不育株禾蔸的不育特性。【结果】籼S在广州(23°08′N)自然条件下,5月上旬至10月下旬为稳定不育期,不育期较培矮64S长近2个月;籼S的温敏核不育性可以被不同类型常规稻品种恢复,且恢复度较高,说明控制其不育性的基因为隐性遗传;各正、反交花粉可育率及套袋自交结实率差异均不显著,表明籼S的不育性遗传与细胞质无关;绝大多数F2代群体...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文静 刘志恒 张燕之 刘欣 王昌华 赵家铭
为了探明水稻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遗传机制,定位相关QTL,以感病保持系66B和抗病粳稻恢复系C161构建的DH群体为材料,利用人工接种技术,以各世代对条纹叶枯病的病情指数比率为表型值,对C161的抗病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遗传由3对主基因加多基因控制,符合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G-2),利用Qgene软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3个与抗病相关的QTL,分别位于第1,9,11染色体上RM283-RM259、RM257-RM160和RM287-RM229标记区间内,LOD值分别为3.798,3.942和4.965;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16.7%、17.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耘 郑家奎 朱云发 况浩池 刘国民 李大银
利用10个恢复系和8个不同可恢性的不育系组成8×10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恢复系花粉可育性进行了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恢复系对不育系花粉育性恢复有较大差异;②恢复系对不育系的育性恢复占主导地位,不育系有一定作用;③杂交水稻花粉可育性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属数量性状,且恢复系花粉可育性占主导地位;④以花粉育性为性状选育恢复系时,用一般配合力比用特殊配合力更准确;⑤花粉育性的广义遗传力较高,但狭义遗传力偏低,说明花粉育性仍受环境的一定影响;⑥测定恢复系或不育系花粉育性,全穗花粉育性比部分花粉育性更准确;⑦如以花粉育性作为恢复力指标,利用MR66、泸恢17、多恢57作亲本,易选育出恢复力较高...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恢复系 花粉育性 配合力 遗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詹克慧 范濂 武跃廷 孙笑梅 范平
选用豫 麦3 号卵 圆山羊 草( Ae .ovata) 细 胞质不育 系,对 其育 性恢 复基 因的 遗传 进行 了研究。结 果表明, T 型 恢复 系中具 有显 性恢复 基因, 能够恢 复卵 圆山羊 草胞 质不育 系的 育性,普 通小麦品种 豫麦2 号 中具有一 对隐性 恢复基因 ,显性与 隐性基 因间 的互 作方 式为 基因 上位 作用。 在讨论中对 卵圆山 羊草细胞 质的利用 价值提 出了看法 。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庆勇 张亚东 朱镇 赵凌 陈涛 周丽慧 姚姝 王才林
以9个新育成的BT型粳稻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及按NCⅡ设计配制的45个组合为材料,研究杂交粳稻上部3片功能叶性状的遗传特征以及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杂交粳稻12个功能叶性状均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影响,但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其中倒二叶角和倒三叶角受环境等影响较大。各功能叶性状的狭义遗传率和广义遗传率均较大,在早世代选择效果较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叶长、叶宽、叶角的遗传可能是相互独立的,彼此之间的相关性不大。3片功能叶叶长、叶面积及剑叶角与穗长、单株穗数、总粒数、单株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叶宽与总粒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叶长、叶角呈负相关,与叶宽呈正相关;结实率与功能叶的相...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旭东 严钦泉 周清明 赵菊
综述了近25年来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CMS-WA)恢复基因的遗传及其分子标记定位研究进展.有学者认为,CMS-WA育性的恢复受1对基因控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受2对基因控制,2对基因间互作方式有加性、重叠和显隐性上位作用,也有的认为2对基因是相互独立的;还有人认为受多基因控制或是一种质量-数量性状.在恢复基因分子标记定位方面,有学者发现为1对恢复基因,并将其定位在第10染色体上,也有定位在第7染色体上;发现为2对恢复基因的学者,将其定位在第1和第10染色体上,或定位在第7和第10染色体上,也有将2对恢复基因都定位在第10染色体上;发现为多对恢复基因的学者,有人鉴别出8个基因位点,其中2个R...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肖媛 李落叶 徐孟亮 崔延春 夏新界
以水稻两用不育系培矮64S成熟胚为外植体,以不同组合培养基为诱导和继代培养基,建立了适合水稻培矮64S转化的高效再生体系,并通过农杆菌EHA105介导,将大肠杆菌C1基因转入培矮64S,获得再生植株。结果表明,J0N1D3为合适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诱导率达56.44%;通过潮霉素筛选后,获得的抗性愈伤组织分化率为73.08%,经分化,获得133株再生植株;随机挑选67株再生植株经PCR检测,其中46株检测到目的条带,阳性检出率占68.66%;对PCR阳性植株进行荧光定量实时PCR分析,结果表明C1基因能在转基因植株中表达。通过对T1代PCR分析,得到目的条带,表明C1基因能在转基因后代稳定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小全 王学德 蒋培东 朱伟
【目的】在陆地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海岛棉种质材料进行测恢筛选时,选得一个对不育有恢复力的海岛棉材料"海R",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其育性恢复的遗传方式。【方法】构建23种不同的F2群体和回交群体,分析和明确恢复基因的遗传。【结果】"海R"恢复基因属孢子体遗传,由一个主效显性基因(RfB)控制。在恢复基因呈隐性时不育胞质不但对雄配子的传递有影响,而且对雌配子的传递也有影响。【结论】推测此海岛棉恢复系的育性恢复基因来源于哈克尼西棉基因组,在陆地棉与海岛棉的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
海岛棉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吕建群 刘光春 任鄄胜 曾桂林 蒋天刚 高方远 陆贤军 任光俊
以5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对水稻12个品质性状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①大部分品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极显著,说明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作用。②除了糙米率和碱消值级以外,其他10个品质性状受不育系影响较大。③各品质性状狭义遗传力顺序为:粒长>粒长宽比>胶稠度>垩白粒率>垩白度>精米率>碱消值级>整精米率>糙米率>透明度级>水分>直链淀粉。④在对亲本主要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上供试的不育系以川345A、川106A最好,恢复系以HR13、HR19最好。
关键词:
配合力 杂交水稻 遗传力 品质性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庆宁 吕建群 陈林 曾宪平
本文对四川及南亚2个水稻类群的10个代表品种及45个双列杂交F1组合(按Griffing方法2设计)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①LH130,R2539和S6297,CH047,MH77是一般配合力表现较好的亲本,在多个性状上有突出的贡献,并且在性状分布上四川及南亚2个品种类群的一般配合力有明显的互补性;②双亲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2个品种类群的杂种优势明显;③在11个农艺性状中,广义遗传力(hB2)较高的有千粒重、粒长、播抽期、株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有效穗数,狭义遗传力(hN2)较高的有粒长、株高、播抽期、每穗总粒数...
关键词:
水稻恢复系 品种类群 配合力 遗传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晓静 马小飞 王震 李雪垠 张芳凝 李桂冬 张淼 申芳嫡 马翎健
【目的】研究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S的遗传稳定性和恢复性。【方法】采用BNS分期播种(2011-10-08、10-28、11-11及2012-02-13、03-12)、BNS与常规品种(680个)测交、BNS与YS型温敏雄性不育系732A正反交等方法,研究BNS的遗传稳定性、可恢复性及其与其他温敏不育系的关系。【结果】(1)随播期的延迟BNS自交结实率逐渐提高,国际法、国内法计算的自交结实率分别为18%~126%和7%~79%,但晚春播(2012-03-12)小麦育性较早春播(2012-02-13)下降;不同播期的自交种正常秋播,自交结实率均很低且保持稳定,国际法、国内法计算的自交结实率分别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