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10)
2023(5951)
2022(5098)
2021(4712)
2020(3834)
2019(8436)
2018(8490)
2017(15152)
2016(8816)
2015(10270)
2014(10473)
2013(9884)
2012(8887)
2011(8069)
2010(8358)
2009(8006)
2008(7811)
2007(7219)
2006(6397)
2005(6037)
作者
(25964)
(21843)
(21834)
(20980)
(14096)
(10548)
(9843)
(8404)
(8293)
(8216)
(7572)
(7424)
(7392)
(7164)
(7119)
(6875)
(6580)
(6545)
(6465)
(6353)
(5712)
(5530)
(5385)
(5094)
(5042)
(5027)
(4933)
(4901)
(4550)
(4375)
学科
管理(30995)
(27151)
经济(27087)
(25739)
(22579)
企业(22579)
(12011)
(11173)
方法(9793)
中国(8615)
(8563)
(8245)
理论(7895)
数学(7836)
业经(7786)
数学方法(7692)
体制(7061)
(6773)
财务(6746)
财务管理(6727)
(6569)
银行(6552)
教学(6502)
企业财务(6380)
(6234)
环境(6048)
(6042)
(5878)
(5873)
金融(5870)
机构
学院(126849)
大学(126131)
(46376)
经济(45103)
管理(43987)
研究(42979)
理学(37030)
理学院(36624)
管理学(35828)
管理学院(35602)
中国(31634)
(27368)
(25845)
科学(25599)
(22601)
(22037)
(21600)
业大(19841)
研究所(19609)
中心(19546)
财经(19319)
农业(17943)
(17376)
北京(16999)
技术(16368)
(16361)
(16290)
师范(16055)
(15479)
(15243)
基金
项目(82508)
科学(63859)
研究(61477)
基金(57728)
(50612)
国家(50198)
科学基金(42473)
社会(37090)
社会科(35053)
社会科学(35047)
(34290)
教育(31021)
基金项目(30146)
(28409)
自然(27328)
自然科(26672)
自然科学(26665)
自然科学基金(26173)
编号(25331)
资助(23509)
成果(21627)
(20870)
重点(19503)
课题(19457)
(18362)
(17953)
(16868)
创新(16839)
(16132)
大学(15992)
期刊
(55734)
经济(55734)
研究(38495)
中国(33372)
(22359)
(22096)
学报(22040)
教育(21914)
管理(19637)
科学(17936)
大学(17147)
学学(16004)
农业(15411)
技术(14337)
(11887)
金融(11887)
财经(10222)
(8759)
业经(8449)
经济研究(7926)
(7660)
职业(7557)
(6917)
问题(6837)
业大(6741)
科技(6198)
财会(5968)
农业大学(5894)
(5831)
论坛(5831)
共检索到200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广彬  徐海港  丁艳锋  王绍华  
为了进一步促进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新技术的信息化,使其便于推广应用,在总结和提炼水稻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学方法和面向对象设计思想,采用数据库技术,集成水稻生育进程、群体指标、栽培管理和叶色诊断等方面的知识模型,建立了具有时空适应性的水稻设计栽培系统。该系统实现了针对不同生态环境和不同种植方式的目标产量结构、生育进程、群体质量指标,以及密度、施肥、灌溉等农艺措施的设计,并具有输入简便、输出模式多样、易用性强等特点。用多年多点的数据对系统进行验证,按系统设计方案实施后的田间水稻产量和生长发育指标与设计值基本吻合。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米湘成  邹应斌  
为了给水稻高产栽培管理决策提供优化方案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 ,以VisualC ++6 .0为开发工具 ,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用原型类表示知识类型 ,以及原型和瀑布型自顶向下的方法 ,开发出了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栽培专家决策系统 .该系统依据可视水稻生长模型 (VRGM)系统为基础 ,以水稻“旺壮重”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一次性全层施肥法、水稻生产全程化控栽培管理技术等研究成果为知识中心 ,试图覆盖水稻生产全部栽培过程和方式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敏  马旭洲  王武  
【目的】稻蟹共生生态系统是一种新型稻田种养模式,对推动水稻种植变革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稻蟹生态种养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河蟹放养密度、水稻生长情况及产量、水体生态环境和浮游生物等研究,而关于水稻栽插密度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对水稻茎蘖情况、植株生物产量、茎秆构成、产量构成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探索通过优化水稻栽插密度以达到水稻性状指标的最佳及产量效益的最大化,进一步完善稻蟹共作模式的技术和理论体系研究。【方法】试验共设置养蟹田单穴单株水稻(T1)、单穴双株水稻(T2)、单穴四株水稻(T3)和不养蟹田单穴双株水稻(CK)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翠红  任文涛  张本华  佟玲  
为了准确检测纸膜覆盖对水稻植株蒸腾、地表蒸发和耕层渗漏的影响,本试验研制了盆栽条件下的水稻水分消耗检测系统,它由动态电阻应变仪、输出面板、计算机或万用表、土槽传感器、渗漏传感器、种植作物的土槽、水箱、漏斗、土槽/水箱配重、吊索和机架等组成。该系统的特点是,通过配重平衡了系统的静态质量,能对静态质量较大,但质量的动态变化值很小的质量变化动态系统进行实时检测,结构简单、造价较低。标定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系统精度和灵敏度较高。该系统可以用于其他作物的水分消耗及其他类似质量动态变化系统的检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友斌  叶永印  Ibrahim  
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旋转设计对水稻旱种的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及播种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与基肥施氮比例和播种密度呈二次抛物线关系。播种密度一定和施氮水平较低时,氮肥应先满足中、后期群体之需要而作穗肥施用,基肥施氮比例不应超过50%;而在施氮水平较高时,氮肥施用应以基肥深施为主,基肥施氮比例应占总施氮量的72·5%右左,其余视苗情作穗肥施用较佳。选择生育期较短、高抗病、优质、高产的品种是水稻旱种成攻的关键;选用适当的除草剂并进行有效除草是水稻旱种成攻的保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艳  曹卫星  王绍华  姜东  戴廷波  
在总结、归纳和提炼小麦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成果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 ,运用系统学方法和结构化途径 ,建立了具有时空适应性的小麦栽培管理动态知识模型系统 ,用于确定不同环境条件和生产系统下的小麦生育特征及栽培管理技术方案。系统包括 :产量水平与产量结构、主要品质指标、品种类型、播种期、基本苗、播种量、适宜生育期 ;主要生育期的茎蘖数、叶龄、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等动态指标 ;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和粒叶比等源库指标 ;氮、磷、钾肥料运筹及主要生育期的水分管理等。本系统克服了传统作物栽培模式与专家系统的地域性强和广适性差的不足 ,从而为实现作物栽培管理的定量化和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利红  罗卫红  曹卫星  王绍华  
介绍了一种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方法 ,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开发的、可视化的作物栽培学智能辅助测试系统。其中包括了组卷、答卷、评卷和试题库管理等功能 ,具有组卷试题分布均匀、高效性、开放性和界面友好性等特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太一梅  袁琼芬  杨从党  徐光辉  毕艳芳  金振华  
2009年至2010年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应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进行小区试验和多点对比试验,以当地常规栽培为对照,比较稻瘟病发病程度。结果表明,采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对叶瘟和穗瘟均有控制作用,在发病前期、中期较明显,并可推迟10 d左右发生叶瘟,其中在水肥调控的前提下,扩行处理(26.4 cm×9.9 cm、33 cm×16.5 cm、29.7 cm×13.2 cm、19.8 cm×19.8 cm)对穗瘟的控制率在36.04%~53.15%,与其他处理控制率差异显著;而到发病后期,尤其是在稻瘟病偏重发生年份和感病品种中,差异则不明显。生产上应用该技术作为控制稻瘟病的综合措施之一,对减少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饶鸣钿  蔡龙淼  苏迎平  
水稻软盘育秧抛栽的效益及配套栽培技术福建省沙县农业局饶鸣钿蔡龙淼福建省三明市农技站苏迎平水稻利用塑料软盘育秧进行抛栽移植是一项省工、省力、高产、高效的轻型栽培法。沙县1994年开始引进试验、示范,取得成功。1995年在双季早稻、再生稻、单季稻上示范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家国  张大学  张鸿  
在四川盆地的春、夏旱常发区,秧苗受旱后不能及时移栽,严重影响水稻生产。通过模拟和实际受旱两种条件,研究了迟栽对秧苗及其本田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旱地培育长龄大苗秧的栽培技术对策,可显著增强秧龄弹性,早插增产,迟栽亦能获得较高产量,减轻灾害损失,变被动受旱减产为主动抗旱减灾增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国华  陈立云  肖应辉  唐文帮  蔡义东  邓化冰  陈月异  何强  
为了探明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在两系法杂交稻及其再生稻生产上应用的可行性,以5个两系法杂交稻组合和三系杂交稻组合汕优63(对照)为试验材料,对其产量及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强化栽培,6个杂交组合平均产量比常规栽培增产5.38%,每穗总粒数的增加是强化栽培产量提高的最主要原因;与常规栽培比较,强化栽培再生季产量下降9.62%,有效穗的大幅度减少是强化栽培再生稻减产的主要原因.此外,不同杂交稻组合对强化栽培的适应性程度不同,并表现出与具体的特性有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海松  罗衡  李丰  齐明  胡忠军  刘其根  
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试点保护项目,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亚洲首个GIAHS项目,实验观察了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在不同水稻栽培密度下的土壤肥力情况。结果显示,调查区域稻田土壤的pH值为5.50~6.13,呈弱酸性;土壤养分(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水稻生长均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且在拔节期—抽穗期达到最低值,但在水稻收割前的成熟期均能恢复至不低于初始的较高水平,表明青田田鱼的活动有助于维持土壤肥力。根据水稻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关联度分析结果,发现与水稻产量关系最密切的因子是土壤pH和速效钾;相比于含量丰富的全氮、有效磷和有机质,轻度缺乏的速效钾和较低的pH值限制了水稻的生长和最终产量。研究表明,在本季种养过程中,水稻栽插密度对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汉明  房辉  周惠萍  谢勇  刘林  冯建孟  李成云  朱有勇  
作物的遗传多样性间栽模式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防止或减轻病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病害发生过程是一个多因子互作的不确定性的灰色系统,本文利用水稻间栽模式下的8个田间生态指标,根据灰色理论和方法对各生态指标与糯稻冠层孢子捕捉数进行灰色关联度和权重的分析,并对不同混栽模式下的上述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糯稻冠层稻瘟病孢子捕捉数与田间风速和湿度的灰色关联度较大,其次温度,光照强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的灰色关联度最小。此外,随着糯稻和杂交稻行比的增加,反映间作生态系统抑制或降低病害发生的综合评价指数呈递增趋势。由于灰色系统理论具备传统数理统计方法不具有的处理贫信息和非正态分布等不确定性数据的优势,因此...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惠哲  朱德峰  饶龙兵  林贤青  张玉屏  
以高产水稻品种两优培九和II优7954为材料,研究强化栽培对水稻中后期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化栽培在单位面积穗数不占优势下,主要是通过改善水稻后期群体质量,促进大穗形成从而实现增产。在强化栽培适宜种植密度下,抽穗期功能叶的配置比较合理,叶片宽且挺,能较好的截获光能,且水稻抽穗期至花后20 d的叶面积衰退率较少,有利于抽穗后光合能力的提高和物质积累,抽穗期茎鞘物质积累多,有利于提高穗粒数和结实率,保证水稻大穗形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冬林  屠乃美  关广晟  邓小华  
水稻少免耕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实用技术,对中国水稻可持续发展作用甚大.综述了稻田免耕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免耕对稻田土壤的物理特性、化学性质、微生物和酶等方面的影响,免耕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分析了免耕的生态、经济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