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6)
- 2023(2005)
- 2022(1616)
- 2021(1415)
- 2020(1192)
- 2019(2473)
- 2018(2528)
- 2017(4256)
- 2016(2384)
- 2015(2653)
- 2014(2698)
- 2013(2758)
- 2012(2695)
- 2011(2446)
- 2010(2529)
- 2009(2247)
- 2008(2125)
- 2007(2035)
- 2006(1778)
- 2005(1655)
- 学科
- 业(11324)
- 技术(10200)
- 济(9917)
- 经济(9915)
- 管理(9649)
- 企(9237)
- 企业(9237)
- 技术管理(5568)
- 方法(4358)
- 数学(3828)
- 数学方法(3801)
- 农(3173)
- 学(3040)
- 新技术(2513)
- 高新(2508)
- 高新技术(2508)
- 农业(2472)
- 稻(2130)
- 环境(2022)
- 业经(1979)
- 中国(1876)
- 土地(1732)
- 资源(1701)
- 贸(1682)
- 贸易(1682)
- 易(1663)
- 发(1545)
- 经济学(1528)
- 产业(1515)
- 理论(1422)
- 机构
- 学院(41053)
- 大学(40467)
- 研究(17497)
- 农(15014)
- 济(14597)
- 管理(14316)
- 经济(14233)
- 科学(13391)
- 农业(12739)
- 理学(12245)
- 理学院(12101)
- 管理学(11839)
- 管理学院(11776)
- 业大(11394)
- 中国(10994)
- 所(10950)
- 研究所(10255)
- 京(9889)
- 农业大学(8308)
- 省(7746)
- 技术(7680)
- 中心(7450)
- 江(7255)
- 业(7132)
- 科学院(6988)
- 北京(5783)
- 室(5720)
- 院(5649)
- 资源(5418)
- 实验(5388)
共检索到60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长军 周明国 叶钟音 周昭瑜 陈水林
检测了昆山、常熟、吴县等地的自然稻种,其恶苗病菌带菌率为100%;播前采集田间水稻病残体,共分离了52个镰刀菌株,恶苗病菌占3.85%,是其次要病源。振荡培养试验表明,供氧条件好有利于恶苗病菌的生长繁殖。温室模拟肥床旱育和常规育秧的结果表明,无论接菌与否,前者秧苗恶苗病均重于后者。田间调查表明,药剂浸种后不经催芽或催至露白播种能有效控制苗期恶苗病。
关键词:
水稻恶苗病 肥床旱育 病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云武 林纲 赵德明
试验比较了碎稻草、酒槽、腐熟牛粪、鲜杂草、红浮萍、菌基料(食用菌生产废料)、锯木屑、堆肥、水粪等有机物料制备旱地育秧苗床的效果,表明采用不同的有机物培肥育苗床土,均能达到相似的增产效果。结合本地实际,就地取材,以施用碎稻草2kg/m2、腐熟牛粪4kg/m2或酒槽5kg/m2培肥苗床效果最佳,增产显著。
关键词:
水稻,旱地育秧,苗床培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言文 丁艳锋 陈留根 黄丕生 王强盛
从旱育秧苗离土萎蔫反应及其生理响应方面初步研究了旱育秧苗的水分生理特性和对其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旱育秧苗离土后达到临界萎蔫时间比水育秧早 6 0min左右 ,失水速率较快 ,但旱育秧苗临界萎蔫后失水速率比水秧苗低 5 5 2 % ,且临界萎蔫后旱育秧苗在水中恢复展叶所需时间短于水秧苗 16 0~ 2 14min ,吸水速率是水秧苗的 2 4~ 6 3倍。旱育秧苗在离土—临界萎蔫—再吸水恢复展叶过程中 ,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 (NRA)分别是水秧苗的 2 7~ 2 1 1倍、 6 3~ 17 5倍、 13 0~ 2 1 0倍 ;秧苗体内NO 3 含量变化趋势与NRA类似 ;旱秧苗...
关键词:
水稻 旱育秧苗 萎蔫 水分代谢 生理特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巍 王岩 沈其荣 蔡毅敏 王树平
种衣剂能在种子表面固化成膜,不仅对种子完全无害,保证其正常吸水发芽,而且使作物秧苗生长健壮[1~3]。如果在种衣剂中加入肥料或生长调节剂等,更可改善秧苗素质,提高成活率。水稻旱育秧是在中国水稻产区大面积推广的一项育秧新技术,其特点是改变以往水层灌溉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艳锋 王强盛 王绍华 黄丕生
以武运粳七号为材料 ,对水稻旱育秧苗和湿润秧苗根系生长的生理物质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旱育秧苗总根数、白根数、根系活力及活跃吸收面积较高 ,根系C/N稍低于湿润秧苗 ,可溶性糖和硝态氮含量是湿润秧苗的数倍至数十倍 ,糖和硝态氮的较高积累不仅有利于维持秧苗根系正常的生理活动 ,也为移栽后秧苗根系生长和新根的发生贮备了充足的营养物质。旱育秧苗移栽前根系中脱落酸 (ABA)、吲哚乙酸 (IAA)含量高于湿润秧苗 ,异戊烯基腺嘌呤(iPAs)、赤霉素 (GA3)含量低于湿润秧苗 ,而移栽后 3d ,IAA、GA3、iPAs含量均高于湿润秧苗
关键词:
水稻 旱育秧苗 湿润秧苗 根系生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峰 张文吉 丁秀英 张军
水稻幼苗感染立枯病后 ,体内保护酶系活力发生显著变化。根部SOD、POD活性显著降低 ,地上部SOD、POD活性升高 ;CAT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病苗地上部PAL和PPO及根部PPO活性均高于健苗 ,根部MDA含量升高 ,地上部MDA含量下降。病苗POD同工酶谱带比正常苗增加一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富贤 洪松
根据连续3年对旱育秧技术的系统研究,结合1993~1994年旱育秧和水育秧多点同田对比试验资料,揭示了旱育秧的增产原理,探讨了旱育秧的增产效果与海拔、水育秧产量和稻作类型的关系。为在四川大面积推广旱育秧的合理布局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水稻,旱育秧,增产原理,增产效果评价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龚跃群
早稻旱育秧栽培技术效益评价湖南省桃江县农业局龚跃群早稻旱育秧栽培是在引进日本稻作专家原正市先生的寒地旱育秧栽培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湖南省气候、土壤、品种、种植制度等条件进行试验创新发展而获得成功的水稻栽培技术。桃江县1992年开始试验示范,1993...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强盛 丁艳锋 严定春 赵长华 揭水通 黄丕生
以武香粳 9号和武运粳 7号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 ( 0、 10、 2 0和 4 0g·m-2 )对水稻旱育秧苗移栽期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氮 2 0 g·m-2 时 ,秧苗单株叶面积、充实度、白根数和单株带蘖数等生长指标最好 ,植株全氮、叶片硝态氮和植株可溶性糖等碳氮物质含量最高 ,根系还原力、氧化力、活跃吸收面积和发根力最大 ,保护酶系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 过氧化物酶活性最强 ;随施氮量增多 ,秧苗根长和根冠比逐渐降低 ,而叶片叶绿素含量随之增大 ,但增幅减少 ;较少或过多施用氮素降低了秧苗根系活力和保护酶活性 ,影响秧苗生长和生理优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丹 王轶 赵春霞 陈金国 程薇 郭鹏 崔宗均
将经高温发酵处理后的杏鲍菇菌糠与土壤按照比例进行配比制作水稻育秧基质,分析不同配比的水稻育秧基质的理化性质,比较研究水稻秧苗的秧苗素质、根系性状和营养吸收情况等。结果表明添加高温发酵腐熟的杏鲍菇菌糠对育秧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和持水孔隙具有改善作用,随着菌糠添加量的增加,容重逐渐减少,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和持水孔隙逐渐增加。水稻秧苗的株高、叶绿素含量、秧苗地上部百株干重、根的百株干重、根系活力和水稻秧苗的氮、磷、钾含量水平均优于100%土壤和100%菌糠,其中V(土壤)∶V(菌糠)为20%∶80%的基质配比更有利于水稻壮秧、干物质积累、根系生长发育和对氮、磷、钾的吸收。
关键词:
杏鲍菇 菌糠 腐熟 水稻 育秧基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饶鸣钿 蔡龙淼 苏迎平
水稻软盘育秧抛栽的效益及配套栽培技术福建省沙县农业局饶鸣钿蔡龙淼福建省三明市农技站苏迎平水稻利用塑料软盘育秧进行抛栽移植是一项省工、省力、高产、高效的轻型栽培法。沙县1994年开始引进试验、示范,取得成功。1995年在双季早稻、再生稻、单季稻上示范2...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玲 李小鹏
为提高"复耕水稻"的品质和无公害化标准,多年来,江苏省东海县牛山街道办财政所把科技选新、良种选优、产品选强作为实施"旧村改造、丘陵旱改水、库区滩涂开发"等复垦、复耕的既定发展目标,积极会同科研单位建立了"江苏省优质稻米生产加工标准化示范区"、"国家优质中粳无公害化生产示范区",不断加大稻米产业开发力度,有效提高了资金项目区"复耕水稻"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图为项目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正在起收机械栽插"复耕水稻"稻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