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17)
- 2023(10474)
- 2022(9355)
- 2021(8892)
- 2020(7437)
- 2019(17110)
- 2018(17101)
- 2017(33031)
- 2016(18311)
- 2015(20279)
- 2014(20295)
- 2013(20180)
- 2012(18348)
- 2011(16444)
- 2010(16169)
- 2009(14563)
- 2008(13990)
- 2007(11964)
- 2006(10107)
- 2005(8681)
- 学科
- 济(67014)
- 经济(66938)
- 管理(50206)
- 业(48410)
- 企(40672)
- 企业(40672)
- 方法(33708)
- 数学(29168)
- 数学方法(28830)
- 学(17838)
- 农(17348)
- 财(16995)
- 中国(16382)
- 业经(14761)
- 地方(13316)
- 理论(12010)
- 农业(11668)
- 贸(11518)
- 贸易(11514)
- 技术(11511)
- 制(11469)
- 务(11467)
- 财务(11408)
- 财务管理(11390)
- 和(11336)
- 易(11179)
- 企业财务(10866)
- 环境(10697)
- 银(9765)
- 银行(9726)
- 机构
- 大学(256087)
- 学院(253452)
- 管理(101131)
- 济(93139)
- 经济(90965)
- 理学(88938)
- 理学院(87853)
- 管理学(86196)
- 研究(85874)
- 管理学院(85752)
- 中国(59715)
- 科学(58027)
- 京(54337)
- 农(47929)
- 所(44574)
- 业大(43681)
- 财(41572)
- 研究所(41402)
- 农业(38380)
- 中心(38130)
- 江(35487)
- 财经(34372)
- 北京(33543)
- 范(33065)
- 师范(32649)
- 经(31407)
- 院(31060)
- 州(29154)
- 技术(28230)
- 经济学(27001)
- 基金
- 项目(184881)
- 科学(143590)
- 基金(133707)
- 研究(129678)
- 家(118698)
- 国家(117763)
- 科学基金(99944)
- 社会(79104)
- 社会科(74885)
- 社会科学(74864)
- 省(73302)
- 基金项目(72077)
- 自然(68327)
- 自然科(66735)
- 自然科学(66710)
- 自然科学基金(65518)
- 划(62169)
- 教育(59179)
- 资助(55185)
- 编号(52095)
- 成果(41775)
- 重点(41418)
- 部(39970)
- 发(38789)
- 创(38665)
- 科研(36208)
- 创新(36078)
- 计划(35964)
- 课题(35778)
- 大学(33792)
共检索到349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贤 汤宝 赵延存 刘凤权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以下简称水稻细条病)是我国重要的植物检疫性病害之一,对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国家的水稻生产形成严重威胁。近年来,水稻细条病在华东、华中等稻区的发生流行呈上升趋势,有些稻区的水稻细条病危害程度甚至已超过水稻白叶枯病。种植抗病品种被认为是防控水稻细条病最为经济、环保且高效的策略之一。然而,有关水稻细条病抗病品种的应用尚未见报道。目前,化学防治仍是生产上水稻细条病主要的应急防控措施之一。水稻细条病的绿色防控水平取决于水稻细条病菌致病性、及时精准用药和水稻抗病性的遗传基础研究水平。本文简要概述了水稻细条病的历史、发生和流行现状,归纳了致病基因和抗病基因的类型及二者互作机制,总结了主要防治措施,旨在为水稻细条病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姬广海 许志刚 张世光
利用 6 0个随机引物对来自我国不同稻区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 ,其中2 0个引物均出现清晰和重复性的DNA扩增片段 ,扩增片段大小在 0 .5kb至 3.5kb ;应用Statistics软件UPGMA程序进行树状聚类分析 ,聚类结果表明 ,我国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 ,在遗传距离为 0 .30时 ,供试菌株可划分为 7个遗传相似组 (谱系 )。其中第 1、第 2和第 5组为优势组群 ,分别由 7、8、6个菌株组成。根据菌株在 12个已知基因品种上的抗感反应 ,将供试菌株分为 13个致病型 ,在遗传距离为 0 .5 0水平上聚类归属于 6个簇。菌株的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琼光 张庆 魏楚丹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rice bacterial foot rot)是中国及东南亚国家水稻产区重要细菌病害之一,不同年份在局部水稻产区致灾流行。本文对该病害在中国的发生危害情况、病原细菌的分类现状、侵染特性、寄主范围、致病因子、致病性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病害发生与防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绍雪 马改转 魏兰芳 姬广海
以水稻品种IRBB4、IRBB5、IRBB14、IRBB18、IRBB21和IR24为鉴别品种,在孕穗期,采用针刺接种的方法,将水稻条斑病菌接种在水稻剑叶上,根据病菌与品种互作反应和亲和性的类型差异,将供试的75株条斑病菌菌株区分为13个小种群.大多数水稻条斑病菌株在鉴别品种上的互作反应表现为弱互作模式.云南、贵州、四川3省菌株小种组成的比较表明:以小种C9为目前3省的共同优势种群;云南省小种组成多样,所有的小种均有分布,贵州小种类型有6、9、11、13,四川小种类型有3、4、6、7、9、11、12、13,小种的分布受地理区域的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友勋 成国英 涂立超 孙新城 胡明亮 李耀洪
以金刚 30、窄叶青、XM 5、XM 6、M4 1等 5个品种为鉴别品种 ,将来自 4省的 75个细条病菌菌株的毒力划分为 0、Ⅰ、Ⅱ、Ⅲ、Ⅳ、Ⅴ、Ⅵ等 7个致病型 ,0、Ⅰ、Ⅱ、Ⅲ、Ⅳ型毒力差异主要呈由弱到强的数量变化 ,占测试株的 89.3% ,其中较强毒力的Ⅲ、Ⅳ型菌占参试菌的 5 4 .7% ;Ⅴ和Ⅵ型间呈交叉反应式的强互作关系 ,占参试菌的 10 .7%。 4省菌株毒力的比较表明 ,福建省以Ⅲ、Ⅳ型菌为主 ;江西省以Ⅲ、Ⅵ型菌为主 ;湖北省以Ⅱ、Ⅲ型菌为主 ;湖南省没表现突出的优势群 ,但较强毒力的Ⅱ、Ⅲ、Ⅳ型菌所占比例为 5 5 .6 %。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毒力 致病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友勋 成国英 涂立超 孙新城 胡明亮 李耀洪
以针刺接种法研究了 2 0个水稻品种与 4 0株稻细条病菌的互作关系 ,并通过对品种抗感性和生育性的比较 ,选出金刚 30、窄叶青、XM5、XM 6、M 4 1作为鉴别品种 ,将 4 0株稻细条病菌划分成 0、Ⅰ、Ⅱ、Ⅲ、Ⅳ、Ⅴ、Ⅵ等 7个型 ,各型的反应模式依次为 :RRRRR、SRRRR、SSRRR、SSSRR、SSSSR、SSRSR、SRSRRR ;在湖北种植条件下 ,此套鉴别品种可以鉴别出病菌毒力呈强弱性反应的数量变化和呈互作交叉性反应的质量变化。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鉴别品种 致病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明华 许志刚 粟寒 游泳 周毓珍
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表现高抗的两个籼稻品种IR36 和BJ1 与感病品种南农籼2 号、金刚30 和明恢63 等杂交并分别与双亲回交, 获得F1、F2、BC1、BC2 等世代。用条斑病菌株Rs105 接种不同世代群体, 根据其抗感反应推断: BJ1 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IR36 的抗性则由两对隐性基因控制。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抗病性 遗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韩长志 祝友朋 王韵晴
[目的 ]由核桃细菌性黑斑病菌引起的黑斑病严重威胁着我国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掌握该病的危害症状、病原以及防治措施,明确未来研究的热点、难点和重点十分重要。[方法 ]基于文献计量法,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数据库中有关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文献开展分析。[结果 ]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害的危害症状、病害循环及防治方法等方面。关于该病菌的研究尚缺乏诸如分泌蛋白、致病机制、互作机制等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以及病菌早期快速检测、全程绿色防控等常规性的研究报道。[结论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病原主要为树生黄单胞菌胡桃变种Xanthomonas arboricola pv. Juglandis,该病的危害程度受环境湿度影响较大,防治的关键时期是核桃的展叶期和花期等,主要选择铜制剂+代森类、抗生素类+代森类等类型的混合药剂。未来应关注核桃细菌性黑斑病菌的致病因子和致病机制研究,为病菌早期快速检测和全程绿色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核桃 细菌性黑斑病 研究现状 未来展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覃丽萍 谢玲 岑贞陆
【目的】发掘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BLS)的主效基因,丰富水稻抗病基因位点数量,为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高抗细菌性条斑病的国际稻品种BJ1与高感细菌性条斑病的本地优质稻品种油占8号为亲本,构建包含251个F_2代单株的定位分离群体,根据不同世代群体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反应分析BJ1的抗性遗传特性;采用混合分组分析法(BSA)结合SSR分子标记对抗性基因进行初步定位,用OriginPro 9.1分析F_2代群体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结果】所有BJ1×油占8号的F_1代植株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均表现高感或感病,表明BJ1的抗性属于隐性性状;F_2代群体中抗病单株数与感病单株数分别为66和185株,基本符合1∶3 (χ~2=0.19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国英 涂立超 杨国桂 周华众
通过对细菌过滤器过滤、氯仿处理以及用稻细条病病叶组织浸提液直接分离噬菌体等方法的比较 ,结果表明 :三者中相比之下 ,细菌过滤器过滤法是最为简便可靠的噬菌体分离方法。通过对湖北省 10个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与 2 0个噬菌体互作反应的研究表明 :不同来源的细条病菌与不同来源的噬菌体之间 ,存在着亲和性的分化。根据它们相互的亲和关系 ,可把 10个细条病菌菌株划分为 6个组 ,把 2 0个噬菌体划分为 7个溶菌型 ;其中RP、RS、RT、RX、RY等 5个细条病菌菌株可与所有参试的 2 0个噬菌体发生亲和反应 ,据此在用噬菌体技术进行湖北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测报工作中 ,这些广亲和性的菌株可作为指...
关键词:
水稻 细菌性条斑病 噬菌体 互作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争 熊鹂 纪志远 邹丽芳 邹华松 陈功友
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和条斑病的有效措施。最近几年有关TALE效应蛋白调控水稻抗(感)病性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将改变水稻抗性品种培育策略。为此,本文对稻黄单胞菌-水稻互作系统中已知TALE效应蛋白与水稻中的已知或未知抗(感)病基因(R或S)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归纳,并就tale基因进化及对应水稻R或S基因发掘进行了分析。另外,文中还对以TALE为基础发展而来的TALEN技术遗传修饰水稻感病基因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利用TALEN技术可将高产优质但感病的水稻品种(材料)转变为高产优质兼广谱抗病的水稻品种(材料)。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荣胜 王晓宇 罗楚平 刘永锋 刘邮洲 陈志谊
【目的】对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产生的脂肽类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和水稻条斑病防效测定。【方法】根据脂肽类抗菌物质合成相关基因序列对Lx-11进行PCR扩增检测,采用MALDI-TOF-MS对脂肽类物质进行分析。【结果】通过3对特异性引物对Lx-11菌株检测,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和BLAST分析,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基因组中含有sfp、fenB、ituA或bamA基因。质谱分析发现提取的粗提物中含有surfactin、bacillomycin D和fengycin等3种脂肽类抗生素。通过构建surfactin突变体菌株,平板和盆栽试验显示突变体菌株抑制条斑病菌能力显著降低。【结论】解淀粉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赖志兵 邵敏 宋从凤 陈功友 王金生
用硫酸二乙酯 (DES)化学诱变水稻条斑病细菌RS1 0 5菌株 ,获得一株dsp基因突变体AM1 1。该突变体的菌落形态、颜色、胞外多糖产生能力以及胞外酶 (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 )的活性与野生型菌株RS1 0 5无明显差异。将水稻条斑病细菌RS1 0 5基因文库 1 2 0 0个克隆逐个导入dsp基因突变体AM1 1中 ,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 ,dsp基因阳性克隆pC1 0 1可以恢复AM1 1在水稻上的致病性。酶切分析显示 ,克隆pC1 0 1携 4 4 92kb的dsp基因片段。亚克隆和功能互补结果显示 ,克隆pE4 6和pE4 7均具有恢复dsp突变体AM1 1致病性的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戴良英 高必达 李健强
为培育和筛选李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对李细菌性黑斑病病菌侵染李的过程和组织病理解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病原细菌从伤口、气孔和皮孔侵入李果实、叶片和枝梢 ;病斑深达中果皮数层细胞 ,自果皮向果心可分为 3层 ,第 2层被大量细菌定殖 ,第 3层下缘呈扩散状 ,接近内果皮 ;电镜观察表明病原细菌定殖于细胞间隙 ,使细胞膜和细胞壁离解 ,叶绿体受损 .
关键词:
李 黑斑病菌 侵染过程 组织病理解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黎 钟彩虹 李大卫 张胜菊 黄宏文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猕猴桃生产的毁灭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在新西兰和意大利等猕猴桃出口大国爆发,并有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扩散之势,给猕猴桃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笔者基于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报道,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发病症状、病原鉴定、快速检测方法、致病力差异、病原菌侵染机理、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该病害未来的研究方向与防治策略。
关键词:
猕猴桃 细菌性溃疡病 检测 侵染 防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