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3)
2023(1102)
2022(1015)
2021(1011)
2020(954)
2019(1796)
2018(1690)
2017(2433)
2016(1836)
2015(2022)
2014(1970)
2013(2151)
2012(2203)
2011(1934)
2010(2134)
2009(1990)
2008(1978)
2007(1782)
2006(1562)
2005(1455)
作者
(9211)
(7735)
(7727)
(7233)
(5299)
(4081)
(3401)
(3163)
(3162)
(3048)
(2858)
(2734)
(2717)
(2687)
(2662)
(2650)
(2416)
(2368)
(2349)
(2289)
(2240)
(2215)
(2025)
(1956)
(1879)
(1832)
(1804)
(1784)
(1777)
(1728)
学科
教育(4085)
(4021)
研究(3670)
研究生(3484)
(3135)
(2920)
(2823)
(2644)
制度(2642)
(2543)
(2319)
(2285)
医疗(2282)
虫害(2278)
(2128)
服务(2112)
病虫(2094)
病虫害(2094)
管理(1957)
(1831)
经济(1830)
(1769)
防治(1767)
(1760)
及其(1707)
生物(1563)
(1190)
(1173)
(1161)
企业(1161)
机构
大学(29550)
学院(27316)
研究(16492)
(16423)
农业(13705)
科学(12885)
(10647)
业大(10539)
研究所(9896)
(8922)
农业大学(8903)
中国(8579)
(7987)
(7812)
(7398)
实验(7120)
实验室(6875)
重点(6509)
中心(6310)
(6155)
科学院(5765)
技术(5630)
(5571)
(5238)
(5024)
管理(4892)
经济(4733)
生物(4546)
(4532)
(4303)
基金
项目(20932)
(14356)
国家(14256)
科学(13747)
基金(13270)
(10318)
科学基金(10017)
研究(9815)
自然(8819)
(8661)
自然科(8599)
自然科学(8583)
自然科学基金(8435)
科技(7511)
计划(7135)
基金项目(6807)
(6159)
资助(5790)
重点(5664)
教育(5514)
专项(5493)
(5195)
农业(4942)
(4639)
科研(4539)
(4493)
创新(4325)
技术(4063)
课题(3862)
(3727)
期刊
(15732)
学报(14776)
农业(11503)
中国(11187)
大学(9663)
学学(9380)
科学(9005)
研究(8350)
(7966)
经济(7966)
(6788)
教育(6408)
业大(6081)
(6015)
农业大学(5627)
(3682)
卫生(3682)
(3539)
中国农业(3310)
研究生(3106)
学位(3095)
自然(3071)
自然科(2973)
自然科学(2973)
林业(2459)
西南(2329)
农业科学(2231)
(2127)
金融(2127)
农林(2080)
共检索到456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文芳  魏松红  王海宁  李思博  李帅  张优  
从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多个地区采集水稻田土样。采用3点平板对峙培养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菌核萌发抑制法,综合筛选对水稻纹枯病菌有生防作用的生防菌。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获得的211株生防菌中筛选出抑菌活性较高的1株真菌JLF6-2和3株细菌JLN3-2、SYN6-3及JLN3-8。4株生防菌株抑菌圈分别为38.30mm、18.30mm、33.30mm和22.50mm;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7.30%、63.29%、80.35%和100%;菌核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6.67%、83.33%、80.00%和61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易图永  高必达  何昆  陈先玉  
从水稻种子和植株内分离到 5 0种内生和表生细菌菌株 ,通过与水稻纹枯病菌的对峙培养 ,得到了 S- 1 1 ,S-1 3,S- 1 4和 S- 1 8共 4种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 .将这 4种菌株的菌悬液浸种杂交水稻威优46 ,形成细菌化种苗 ,4叶期接种水稻纹枯病菌 ,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性 ;将它们的菌悬液以 3× 1 0 9/ m L 喷雾 ,发现菌株 S- 1 8对水稻纹枯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效果优于井岗霉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左艳霞  胡正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建嫄  张娜  刘峰  张徐明  张汀  杨文香  刘大群  
筛选获得对花椒枯穗病菌有效的生防菌。采用抑菌圈法和对峙培养法筛选生防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子鉴定确定生防菌分类地位。从供试的305株测试菌株中筛选到4株对花椒枯穂病菌具有拮抗效果的生防菌,其中1株拮抗效果最好,代号为Z-X-225,抑菌带为8 mm。筛选获得的这株生防菌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通过生物测定和分子生物学分类鉴定,确定这个生防菌株为多粘类芽孢杆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德涛  彭正凯  曹琦琦  杨媚  郑丽  周而勋  
【目的】研究筛选出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NB12、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sp.)SD7、卡特拉链霉菌(Streptomyces katrae)NB20在水稻植株上的定殖能力,以及在离体叶片、苗期和分蘖盛期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方法】NB12和SD7两菌株用利福平(Rif)进行抗药性标记,筛选到抗300μg/mL Rif的抗药性菌株用于定殖试验;水稻离体叶片试验用5mm菌丝块接种,苗期和分蘖盛期试验用带菌谷粒接种。【结果】定殖试验结果表明,SD7和NB12菌株在水稻叶片上能以较高密度定殖,第20天仍能检测到106 CFU/g的标记菌株,且10d后在新生叶片中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田  王刘庆  廖美德  
【目的】研究类芽孢杆菌PS04菌株及其代谢物对水稻纹枯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探索PS04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机理,为PS04菌株生物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稻幼苗为供试材料,用带菌谷粒接种法接种水稻纹枯病菌,分别以PS04菌株发酵液、浓缩液和乙醇粗提物为药剂,保护性试验于接种前24h施药,治疗性试验于接种后24h施药,施药10d后调查统计防效;同时喷施发酵液与接种水稻纹枯菌进行防御性酶诱导试验,分别于接种后1,2,3,5,8d测定水稻叶鞘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药效试验表明,PS04菌株发酵液兼具保护性和治疗性作用,其防效分别达93.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华飞  杨红福  姚克兵  庄义庆  束兆林  陈志谊  
【目的】发掘并鉴定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916生物膜形成调控新基因,检测其对Bs916生物膜形成能力和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同源重组技术构建fliZ基因位点的单敲除突变株,通过干重分析法来验证其生物膜形成的缺陷;利用平板对峙试验检测fliZ突变株和Bs916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菌效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fliZ突变株和Bs916中影响防治效果的3种脂肽类抗生素表面活性素、杆菌霉素L和泛革素的相对产量;利用绿色荧光标记技术构建Bs916与fliZ突变株的GFP标记菌株,观察两者在水稻茎秆定殖能力变化;检测fliZ突变株和Bs916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成功构建了fliZ位点单敲除突变株,与对照组Bs916的三维立体结构生物膜相比仅能形成平面二维结构生物膜,呈现破碎状态,证明其生物膜形成存在显著缺陷;对生物膜干重进行定量分析发现fliZ突变株生物膜干重仅为对照组Bs916的23%,进一步验证了fliZ突变株生物膜形成能力显著下降;游动性试验发现fliZ突变株菌体扩展直径仅为Bs916的32%,证明fliZ突变株的游动能力显著下降;抑菌试验显示两者抑菌带宽基本一致,证明fliZ突变株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能力与Bs916相比无显著差异;成功检测了fliZ突变株和Bs916合成的3种脂肽类抗生素表面活性素、杆菌霉素L和泛革素的相对产量,fliZ突变株中杆菌霉素L相对产量显著增加1倍,而表面活性素和泛革素相对产量与Bs916相比无显著差异;水稻茎秆定殖试验发现fliZ突变株菌体数量显著低于Bs916,在水稻纹枯病病斑附近不出现显著的聚集效应,呈现无序分布状态,证明fliZ突变株与Bs916相比在水稻茎秆上的定殖能力显著下降;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显示,fliZ突变株第6—15天防治效果介于6.0%—20.7%,显著低于Bs916的36.0%—57.6%,证明fliZ突变株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显著下降。【结论】鉴定的Bs916生物膜新调控基因fliZ位于控制鞭毛运动的信号通路,直接作用于菌体的游动与扩张,显著单一调控生物膜形成与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范腕腕  王静  陈振东  袁高庆  黎起秦  林纬  
以水稻纹枯病菌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7科37种植物甲醇提取物的离体抑菌活性,发现羊耳菊全草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其茎和叶2个不同部位的甲醇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中浓度分别为1.19×103和4.08×103mg/L。以羊耳菊茎秆提取物对离体水稻叶片纹枯病进行了防效试验,当其浓度为10×103mg/L时,先喷药后接种的预防效果为100%,先接种后喷药的治疗效果为92.38%。研究结果初步证实,羊耳菊含有强烈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物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春林   席亚东   胡强   李洪浩  
【目的】优化哈茨木霉UN-2菌株产β-葡聚糖酶的培养基组分及发酵参数,提高其产酶能力,研究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及田间防效,阐明哈茨木霉菌株UN-2在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对哈茨木霉菌株UN-2产β-葡聚糖酶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木霉菌株产β-葡聚糖酶的最适温度、pH、接种量、瓶装量、摇床转速和发酵时间,优化哈茨木霉菌株UN-2产β-葡聚糖酶诱导发酵条件;通过体外拮抗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研究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水稻纹枯病的抑菌防病作用。【结果】哈茨木霉菌株UN-2发酵产β-葡聚糖酶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麸和硫酸铵,金属离子Ca~(2+)和Mg~(2+)对木霉产β-葡聚糖酶活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哈茨木霉UN-2菌株以10.0 g/L麦麸、0.5 g/L β-葡聚糖、4.0 g/L硫酸铵、1.5 mmol/L Ca~(2+)、0.5 mmol/L Mg~(2+)为培养基,在温度32 ℃、起始pH 6.5、接种量8 mL(10~(6 )cfu/mL)、瓶装量30 mL/250 mL、摇床转速160 r/min条件下发酵64 h获得β-葡聚糖酶活性最高。木霉菌株UN-2产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立枯丝核菌和禾谷丝核菌的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达70.45%,与5%井冈霉素处理相当,β-葡聚糖酶粗酶液处理可提高水稻结实率和稻粒充实度。【结论】哈茨木霉菌株UN-2在最优发酵条件下产酶活性达97.68 U/mL,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强的抑菌防病效果,并对水稻植株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文桥  韩秀英  张小风  马志强  李红霞  
测定表明,己唑醇、戊唑醇抑制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明显高于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萎锈灵、嘧菌酯、咪鲜胺、啶菌恶唑、井冈霉素、甲基立枯磷、五氯硝基苯、恶霉灵、福美双、百菌清、丙森锌、代森锰锌;5%己唑醇微乳剂、12.5%戊唑醇水乳剂及25%阿米西达悬浮剂对麦苗上纹枯病菌的毒力高于50%多菌灵可湿粉、70%甲基硫菌灵可湿粉、5%井冈霉素可溶粉、40%达科宁悬浮剂、25%敌力脱乳油、40%氟硅唑乳油、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20%甲基立枯磷乳剂、40%卫福悬浮种衣剂和50%福美双可湿粉;福美双与己唑醇混配抑制小麦纹枯病菌增效,1∶10为最佳配比,依此配成44%己唑醇.福美双可湿粉600~1 2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路宁  屠艳拉  张敬泽  
【目的】研究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菌株TY009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菌作用效果,以及其代谢产物胶霉毒素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的活性稳定性,评价菌株TY009防治水稻纹枯病和其它水稻主要真菌病害的生防潜力。【方法】用色谱法从绿木霉菌株TY009培养液中分离、纯化出胶霉毒素;采用对峙培养方法测定菌株TY009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拮抗作用;采用常规抑制方法测定其代谢产物胶霉毒素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菌核萌发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和稻曲病菌孢子萌发和次生孢子形成的影响;在不同温度、pH条件下测定胶霉毒素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菌株TY009对水稻纹...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钟连顺  倪炳卿  
采用Iwao.m-x回归法和Southwood公共kc值法求得理论抽样数模型,从而导出在不同置信度、为害株率-x和允许误差d下的理论抽样数n和最适抽样单位.采用Iwao和Willson提出的序贯抽样法得到2个序贯抽样模型,进而获得纹枯病的Iwao-Willson复合序贯抽样法.经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为最佳调查法,可大大减小调查误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祥  侯明生  胡汉桥  
用采自湖北省44个县、市的62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与Rhizoctonia solani的菌丝融合群国际标准株AG-1IA、AG-1IB、AG-1IC、AG-4和AG-5进行了菌丝融合试验。结果证明,供试的62个菌株均能与AG-1IA株融合,其中有60株也能与AG-1IC株融合。比较而言,供试株与AG-1IA的融合率高于与AG-1IC的融合率。据此,供试菌株应归于R.Solani AG-1IA。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恒  韩翔宇  杨红  马家瑞  吕彬  桑海旭  
从辽宁省水稻主产区17个县(市)采集水稻纹枯病标样,分离获得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株73株。核相测定结果为多核丝核菌71株,双核丝核菌2株。对71株多核丝核菌,应用14个国际标准菌株进行菌丝融合群测定,结果表明:供试71株多核丝核菌,67株分属于3个菌丝融合群:即AG1-IA、AG4-HGⅠ和AG4-HGⅡ,相应菌株数分别为57,6,4,出现频率依次为85.07%、8.96%和5.97%。其余4株与所有标准菌株均不融合。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钱莹莹   邓勋   王铮   宋小双   梁军  
[目的]为获得落叶松枯梢病的生防菌。[方法]通过对峙实验和发酵液复筛,筛选获得对落叶松枯梢病菌(Neofusicoccum laricinum)具有较强抑制效果的菌株,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展开研究。[结果]筛选得到1株对落叶松枯梢病病原菌有显著拮抗作用的土壤真菌T2,结合形态学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钩状木霉(Trichoderma hamatum)。其平板对峙抑菌率达到74.16%,发酵液的抑菌率达到91.29%。发酵液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松球壳孢菌、金黄壳囊孢菌、杨灰星叶点霉和立枯丝核菌表现出强抑制作用,抑菌率均为92.00%,对拟枝孢镰刀菌和杨生褐盘二孢菌的抑菌效果较好,分别为79.67%和62.67%。T2能利用多种碳氮源、有广泛的酸碱度适应能力及较高的致死温度。[结论]通过筛选得到的钩状木霉T2对落叶松枯梢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显著,抑菌谱广,环境适应力强。本研究可为落叶松枯梢病的防治提供理论研究和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