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36)
- 2023(2385)
- 2022(2182)
- 2021(1945)
- 2020(1784)
- 2019(3812)
- 2018(3670)
- 2017(7246)
- 2016(4066)
- 2015(4516)
- 2014(4486)
- 2013(4486)
- 2012(4195)
- 2011(3966)
- 2010(3891)
- 2009(3657)
- 2008(3680)
- 2007(3169)
- 2006(2778)
- 2005(2433)
- 学科
- 济(19554)
- 经济(19534)
- 方法(11140)
- 业(11035)
- 管理(11022)
- 数学(10230)
- 数学方法(10140)
- 企(9563)
- 企业(9563)
- 财(4501)
- 学(4335)
- 贸(4085)
- 贸易(4085)
- 易(3972)
- 中国(3888)
- 关系(3354)
- 农(3295)
- 融(3102)
- 金融(3101)
- 务(2990)
- 财务(2988)
- 财务管理(2982)
- 企业财务(2896)
- 地方(2865)
- 业经(2790)
- 银(2582)
- 银行(2565)
- 策(2528)
- 制(2461)
- 行(2450)
- 机构
- 大学(62293)
- 学院(59906)
- 济(25256)
- 经济(24814)
- 研究(24340)
- 管理(21109)
- 理学(18884)
- 理学院(18630)
- 管理学(18082)
- 管理学院(18000)
- 中国(16608)
- 科学(15824)
- 农(14947)
- 所(13953)
- 研究所(12860)
- 京(12824)
- 农业(12436)
- 业大(11701)
- 财(11088)
- 中心(10065)
- 财经(9072)
- 江(8850)
- 院(8507)
- 经(8410)
- 经济学(8062)
- 农业大学(7956)
- 省(7848)
- 北京(7746)
- 科学院(7726)
- 经济学院(7347)
- 基金
- 项目(42966)
- 科学(33369)
- 基金(32529)
- 家(30523)
- 国家(30328)
- 研究(26332)
- 科学基金(24787)
- 自然(17712)
- 自然科(17402)
- 自然科学(17394)
- 社会(17369)
- 自然科学基金(17085)
- 基金项目(16627)
- 社会科(16559)
- 社会科学(16557)
- 省(16241)
- 资助(14319)
- 划(14190)
- 教育(12428)
- 重点(10048)
- 部(9832)
- 计划(9275)
- 创(8681)
- 科研(8635)
- 编号(8621)
- 发(8505)
- 业(8289)
- 创新(8200)
- 教育部(8091)
- 科技(8059)
共检索到88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立云 熊炜 阳菊华 肖应辉 刘国华 唐文邦 孙传清 陈亮 朱作峰
为探明亚种间杂交稻结实率稳定性与其父母本遗传差异的关系 ,以两个品种间杂交组合为对照 ,选取遗传差距有异的亚种间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 ,于结实敏感期进行了不同温度处理 .以杂交组合及亲本结实率与结实敏感期日平均气温的回归方程的斜率估算结实率稳定度 ,通过程氏指数法与 DNA分子标记法对亲本籼粳成分进行了判定 .对结实率稳定性与父母本亲缘关系的研究表明 ,亚种间杂交稻的结实率稳定性与其父母本亲缘关系远近呈显著负相关 ,但发现 810 S/6 30 2 0结实率稳定性好这一特例 ,暗示结实率高度稳定的亚杂组合可能与其双亲中均具有籼粳成分有关 .此外 ,用程氏指数法和分子标记法对亲本的籼粳成分进行判定...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 结实率稳定性 遗传差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仲篪 周鹏 陈翠莲
通过剪除部分颖花和部分功能叶片以及~(14)CO_2标记光合产物等处理,探讨了亚种组合结实率偏低的生理原因。结果证明:光合产物供给水平是制约亚种组合结实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虽然亚种组合的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叶面积比常规籼稻大得多,但由于每穗颖花数多。以至每朵颖花占有的叶面积并无明显优势,且其光合速率低于常规籼稻,因而分配给每朵颖花的光合产物量相对减少,限制了部分颖花的发育。~(14)C光合产物分配到穗部的比率不但不低于常规籼稻,而且比其略高,说明亚种组合输导组织的运输能力不是结实率偏低的限制因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龙俐华 舒琨
为提高籼型杂交水稻异交结实率 ,以珍汕 97A,优 IA,明恢 77为材料 ,研究了影响异交结实的主要因子和提高异交结实率的有效技术 .结果表明 ,杂交水稻制种异交结实由柱头外露结实和非外露结实构成 ,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呈极显著相关 (r=0 .96 6 7) ;异交栽培的空壳 90 %以上是没有授粉受精造成的 ,80 %以上的受精颖花能发育正常而结实 ;母本孕穗后期 (第 7~ 8期 )适量施用氮肥能有效提高柱头外露率和异交结实率 ;机械辅助授粉是提高杂交水稻制种异交结实率和制种产量的有效技术措施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制种 异交结实率 柱头外露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稳香 陈立云 雷东阳
为探明父本结实率对杂交中稻组合结实率的影响,以7个父本品种和相应杂交组合为材料,对父本结实率与相应组合结实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父本品种结实率对组合结实率普遍存在程度不同的正相关影响,尤以明恢63,桂99,R838的影响明显.利用生态点的差异,可以有效鉴定出哪些父本品种对组合的结实率影响大;利用父本品种间对组合结实率影响的差异,可以有针对性的筛选出抗高温或低温的组合.
关键词:
杂交中稻 父本品种 结实率 相关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成明 吴孝波 刘勇强 董绍斌 刘育生 黄敏 孙群
本文采用5个品种,6个播期的裂区试验设计,研究在自然高温和低温胁迫下Ⅱ优718的结实率表现。结果表明:①结实率的大小依次是:辐恢838>Ⅱ优838>辐恢718>Ⅱ优718>Ⅱ-32B;②结实率与产量的回归系数大小依次是:Ⅱ优718>辐恢838>Ⅱ优838>辐恢718>Ⅱ-32B;③抽穗前15 d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对结实率的影响较小,而抽穗后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对结实率的影响较大;④Ⅱ优718、Ⅱ优838在抽穗后都具有一定的耐高温性,且Ⅱ优718、Ⅱ优838的耐高温性主要来自于其父本;⑤辐恢718的耐高温性能比辐恢838好,Ⅱ优718、Ⅱ优838比3个亲本的耐高温性能都好;⑥各品种的耐低温性依...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汉来 卢开阳 贺道华 潘雪祥 张端品
为了评价中籼杂交组合产量性状对高温的适应性 ,在开花期对 3份Ⅱ优新组合进行了人工气候和分期播种的系列温度处理。结果表明 ,在人工控制气温条件下 ,这些组合的结实性在开花期的适宜日均温度为2 7~ 2 9℃ ,高于 32℃的日均温即引起结实性明显降低。供试组合在高温下结实性的稳定性依次为 :汕优 6 3>Ⅱ优 5 0 1 >Ⅱ优 838>Ⅱ优 6 3。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生态适应性 产量高温稳定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旭明 梁康迳 张受刚 尚伟 张瑛英 韦新宇 柯蓓
【目的】揭示水稻籼粳杂交亲本和衍生系的籼粳分化度,为培育实用型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通过不断聚合和累加不同广亲和基因与恢复基因的方法,历时21年,4个育种阶段,涉及18个籼粳杂交亲本和39个衍生系为研究材料,采用籼粳特异ILP分子标记(水稻内含子长度多态性分子标记)和程氏形态指数法进行籼粳分化度检测。【结果】57个供试材料基因组DNA在所检测位点上均存在籼粳分化。18个亲本共检测出4个粳稻、5个偏粳、8个偏籼和1个籼稻类型。在18个亲本中,明恢63和9308的粳稻成分分别为12.50%和33.33%;粳型恢复系C418的粳稻成分仅有31.25%。39个籼粳杂交衍生系共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永川 熊洪 张林 张乃周 郭晓艺 刘茂 徐富贤
以26个杂交中籼迟熟组合为材料,通过齐穗期剪叶及本田密肥、疏株处理,研究了杂交中稻齐穗期下部叶片对结实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中稻齐穗期倒4以下叶片提高结实率的作用程度在杂交组合间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倒4以下叶片提高结实率的作用与组合间着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当杂交组合群体的着粒数≥185粒/穗时,倒4以下叶片对结实率才有显著作用。原因在于组合间着粒数与单位颖花的绿叶占有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着粒数越多的大穗型组合,其"库""源"矛盾越大,则越需要充分利用倒4以下叶片的光合物质,才能保证籽粒的正常灌浆结实;反之,着粒数较少的中小穗型组合,其光合源相对较充分,顶部3片叶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严钦泉 阳菊华 伏军
为了提高两系杂交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预见性 ,以籼粳程度不同的 4个两用核不育系和 11个优良父本品系为材料 ,研究和分析了亲本籼粳程度与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的关系 .结果发现 ,亲本籼粳程度与杂种超亲优势和特殊配合力效应三者之间两两相关显著 ,而亲本籼粳程度、杂种超亲优势与双亲一般配合力总效应相关不显著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籼粳程度 配合力 杂种优势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代贵金 华泽田 王岩 王之旭 刘军 王彦荣
对于亲本播始历期的准确把握是确保杂交稻制种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根本。然而由于水稻的光温敏感性,其播始历期受环境影响较大,而且品种间也存在很大差异,很难做一般性的把握。作者从杂交稻的育种实践出发,采用在不同年份和地点进行分期播种和插秧的方法,对北方杂交粳稻核心亲本的播始历期及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多数不育系与保持系播始历期差异不明显;(2)核心亲本105A,91A,95A,99A,02A,屉A,C52,C258,C01,C418的基本播始历期分别为104.7,105,104.8,107.7。106.8,106.9,105.7,111,107.1,115.6d;(3)播始历期具有明显的年份...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张学龙 王云峰
平稳运行是精敏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基础,针对具有区间灰色非线性特征的精敏供应链系统波动性的难题,以非线性时滞精敏供应链系统为研究基础,建立了灰色非线性精敏供应链系统,采用线性矩阵不等式算法分析其稳定性问题,并获取了一种灰色非线性精敏供应链系统的稳定性判定方法。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医药行业YL集团核心产品的供应链系统为案例分析对象,通过观测两个时点的运行数据,使用Matlab7.0计算工具,得出[0,20]和[20,40]2个时间段供应链系统的稳定性状态变化图。并假设当客户订货分离点(CODP)下移时,运用同样的观测数据,模拟系统稳定性状态的变化。对比案例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随着COD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皓然 戈振扬 于英杰 陈林 丁巍 卢衷正
针对除草用四足机器人在不规则农田地面行走稳定性难以评定的问题,在力–角稳定性度量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棱锥法,根据对其角点倾翻角和轴线倾翻角的推导,得到用最小稳定角作稳定性的评判标准。引入倾翻性能系数综合评价四足机器人的静态和动态稳定性,并通过数值模拟,讨论在不规则农田里的地面倾角、外载荷及外力矩对机器人稳定性的影响。使用由舵机驱动的8自由度,尺寸为170 mm×130 mm×140 mm的机器人物理样机在0°~45°的不规则玉米地上进行试验,测量最小稳定角。结果表明:合外力与地面倾角对机器人稳定性影响显著,地面倾角对其影响接近线性单调,试验所测最小稳定角度值与预测结果相比,平均相对误差为9.4...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潘英华 温国泉 徐志健 梁云涛
【目的】利用野栽杂交分离群体定位水稻结实率,为能更好地挖掘和利用野生稻中控制穗结实率基因的QTL位点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以广西普通野生稻资源Y03为父本和栽培稻品种日本晴为母本,经过杂交构建包含142个单株的F2定位群体,然后利用覆盖水稻基因组的184对SSR分子标记,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以LOD=2.5为阈值检测控制结实率的QTL。【结果】共检测到3个影响结实率的QTL。其中,2个QTL位于第1染色体,1个QTL位于4号染色体上,并分别命名为q SSR1-1,q SSR1-2和q SSR4-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杂交 控制穗结实率 QTL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升谋
为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 W6 1 5 4 S/早特青的产量 ,从源库特征及维管束特性等方面对其结实率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W6 1 5 4 S/早特青比汕优 6 3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及超高产潜力 ,但结实率较低 ,其原因主要是源的供应不足 ,维管束负担过重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维管束 结实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予卿 杨静 徐才国 张自国 曾汉来
以来源于农垦58s的籼型光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和8902s及其F1、F2群体为材料,通过不同光温和不同生态条件处理,研究了影响光敏核不育基因的育性不稳定性和育性可转换性的遗传机理,结果表明:光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和8902s的光敏核不育主效基因等位。影响光敏核不育基因的育性不稳定性和育性可转换性可能均表现为微效基因的作用,且它们分别有独立的作用系统,环境温度对育性不稳定性和育性可转换性影响较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