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35)
- 2023(11130)
- 2022(9896)
- 2021(9469)
- 2020(8044)
- 2019(18761)
- 2018(18703)
- 2017(36034)
- 2016(19956)
- 2015(22466)
- 2014(22363)
- 2013(22127)
- 2012(20271)
- 2011(18139)
- 2010(18005)
- 2009(16447)
- 2008(15844)
- 2007(13749)
- 2006(11856)
- 2005(10218)
- 学科
- 济(77710)
- 经济(77629)
- 管理(55755)
- 业(51789)
- 企(44150)
- 企业(44150)
- 方法(41076)
- 数学(36054)
- 数学方法(35421)
- 学(19564)
- 农(18630)
- 中国(18208)
- 财(17814)
- 业经(16098)
- 地方(14593)
- 理论(14207)
- 和(12717)
- 贸(12582)
- 贸易(12576)
- 农业(12545)
- 易(12186)
- 技术(12155)
- 环境(11870)
- 制(11834)
- 务(11660)
- 财务(11589)
- 财务管理(11565)
- 企业财务(10925)
- 划(10747)
- 教育(10190)
- 机构
- 大学(281277)
- 学院(278904)
- 管理(111245)
- 济(102462)
- 经济(100073)
- 理学(97491)
- 理学院(96381)
- 研究(94648)
- 管理学(94111)
- 管理学院(93653)
- 中国(67292)
- 科学(64450)
- 京(61124)
- 农(52357)
- 所(49467)
- 业大(48102)
- 研究所(45791)
- 财(44624)
- 中心(42155)
- 农业(41989)
- 江(39887)
- 北京(38334)
- 财经(36476)
- 范(36160)
- 师范(35687)
- 院(34502)
- 经(33199)
- 州(32684)
- 技术(32130)
- 经济学(29340)
- 基金
- 项目(200124)
- 科学(155244)
- 基金(144125)
- 研究(139187)
- 家(128585)
- 国家(127569)
- 科学基金(108030)
- 社会(83829)
- 省(79761)
- 社会科(79319)
- 社会科学(79294)
- 基金项目(76459)
- 自然(74894)
- 自然科(73171)
- 自然科学(73152)
- 自然科学基金(71777)
- 划(67784)
- 教育(64452)
- 资助(61450)
- 编号(56231)
- 重点(45168)
- 成果(44817)
- 部(42894)
- 发(41788)
- 创(41338)
- 计划(39384)
- 科研(39307)
- 课题(39195)
- 创新(38518)
- 大学(36595)
- 期刊
- 济(106805)
- 经济(106805)
- 研究(76512)
- 学报(52720)
- 中国(50505)
- 农(46746)
- 科学(45905)
- 管理(40566)
- 大学(38274)
- 学学(36208)
- 农业(33512)
- 财(32398)
- 教育(31130)
- 技术(25356)
- 融(18633)
- 金融(18633)
- 业(17601)
- 业经(17045)
- 经济研究(16973)
- 财经(16673)
- 图书(15999)
- 业大(14938)
- 科技(14753)
- 经(14043)
- 技术经济(13984)
- 版(13927)
- 理论(13742)
- 问题(13546)
- 统计(13200)
- 实践(12865)
共检索到392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戴小军 欧立军 李文嘉 刘平 陈良碧
利用SRAP,TRAP,SSR,ISSR标记系统对水稻典型籼粳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共检测到86条特异性标记带可用于区分典型籼粳稻,其中SSR有13条,ISSR有18条,SRAP有25条,TRAP有30条.4种分子标记都检测到爪哇稻有丰富的籼型和粳型特异性标记,表明爪哇稻籼粳是介于籼型、粳型之间的中间类型.野生稻材料在不同标记中部分材料在偏籼,偏粳上存在差异,但在结合4种分子标记的籼粳特异性带对比中,所有野生稻材料粳型特异带较多,表明普通野生稻是籼粳分化不太彻底的原始性,但已经有了偏粳的趋势.实验结果证实四种分子标记系统都可以较好的应用于籼粳特异性分子标记分析,而SRAP和TRAP标记有更大的应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景涛 黄成志 黄文章 雷树凡 吕直文 李杰 严明建
本文选用5个抗稻瘟病特异性标记、31对籼粳特异性标记及42对功能基因标记对万恢88等18份材料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万恢88仅在RM205所在区域检测出粳稻成分;5个稻瘟病抗性基因中,万恢88携带抗性基因Pi1和Pi2。61对SSR标记中有53对检出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86.88%;检测到等位基因151个,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2.85个,等位基因变化范围2~5;其中有效等位基因数98.22个,占6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1.85个。遗传多样性指数(He)变化范围0.10~0.67,平均值0.43;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变化范围0.46~0.82,平均值0.66。供试材料的相似系数(G...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建珍 李大琪 李涛 马恩波 郭亚平
【目的】研究稻蝗属特异性DNA分子标记,为稻蝗属物种的分类鉴定提供快速有效的分子检测方法。【方法】基于稻蝗属物种及其近缘属种的大量RAPD-PCR结果,筛选出稻蝗属物种特异性的RAPD条带,对该特异RAPD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基于所测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稻蝗属不同物种和蝗总科其它物种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随机引物S823可在稻蝗属不同物种扩增出约650bp的RAPD条带,经对该条带的克隆、测序,发现在3个受试的稻蝗属物种中序列同源度达92.3%—96.6%,序列G+C含量大于15%,并富含大量的A、T重复区;基于已知序列设计的特异引物对稻蝗属7个物种可以扩增出目的条带(5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开强 伍豪 颜群 王威豪 陈小林 周维永 李瑞芳 高利军 韦善富 邓国富
研究利用Pi1基因与其等位基因Pikm同感病基因序列的差异,开发出Pi1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m-Pi1。并以72个水稻品种及含抗稻瘟病基因Pi1的品种iRBL1-CL与感病品种LTH杂交的F2代分离群体为材料,结合抗病表型和标记检测结果,分析了m-Pi1的特异性和选择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标记m-Pi1在抗病品种iRBL1-CL中扩增出460 BP的特异性条带,在其他71个水稻材料中无产物;384株F2分离群体中,293株表现抗病,91株表现感病,与标记m-Pi1检测的F2群体的基因型完全一致,说明标记m-Pi1特异性强,能准确用于抗病基因Pi1的辅助选择。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树坤 钟鸣 徐正进 张丽 马慧 刘少霞
应用RAPD标记方法对30个水稻栽培品种进行了籼粳分类研究。从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扩增出具有多态性的谱带的18个引物,并从中选出重复性高、稳定性好的S1004,S1012,S1019,S1048,S1049,S1053,S1063,S1070,S1075共9个引物进行反应。依据随机引物对不同品种水稻总DNA扩增出的特异性扩增条带,用Ne i’s公式计算30个水稻品种间的相似系数,并以UPMGA法进行聚类分析,其结果与品种系谱基本吻合,证明RAPD标记可应用于水稻的分类。
关键词:
水稻 籼粳分类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跃进 丁效华 杨长寿 张桂权 卢永根
为了提高鉴定粳型亲籼系籼粳型属性的准确性 ,用程氏指数鉴定了待测粳型亲籼系及其杂交后代的籼粳型属性 .结果表明 :用程氏指数鉴定粳型亲籼系的籼粳型属性的结果准确率较高 ,且年度间和季度间的稳定性好 ;偏粳型品种与籼型或偏籼型品种杂交 ,其 F1 多为籼型和偏籼型 .用程氏指数法从 15个待测粳型亲籼系中鉴定出 1个粳型品系和 4个偏粳型品系 .另外 ,秧苗的 KCl O3抗性可作为鉴定粳型亲籼系籼粳型属性的一个指标 ,改良程氏指数能提高鉴定粳型亲籼系籼粳型属性的准确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毛艇 徐海 郭艳华 朱春杰 陈凯 王嘉宇 徐正进
以典型籼稻七山占和典型粳稻秋光构建的F8重组自交系(RIL)为研究对象,选取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的94对及籼粳特异性28对共122对SSR引物对群体进行标记分析,对与籼粳分类相关的程氏指数各性状进行QTL分析,找出与程氏指数各性状连锁的34对标记,运用这34对标记及28对籼粳特异性标记进行群体籼粳血缘测定,探讨引物类型对分类的影响;并按在每条染色体上均匀选取大约3,5,8对引物共计34,65,90对引物进行群体籼粳血缘测定,探讨引物数量对分类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方法都将群体划分为以偏粳到粳类型居多的连续分布,籼及偏籼呈极少数。按血缘来源为50%的界限进行籼粳划分对比发现28对籼粳特异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纲 李云武 赵德明 杨从金
恢复系1313是采用粳质粳籼中间材料与籼恢配组的方式选育而成的籼粳中间型广谱抗病恢复系,它具有配合力强、恢谱广、生育期适中、开花习性好,穗大粒多,千粒重30g以上,抗病性强和再生力强等特点,经多个不育系测配的杂种F1,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琳琳 年飞翔 江洋
为推进湖北省"籼改粳"种植模式发展,提升稻作模式光温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稻米品质,本研究结合湖北省多点田间试验资料及气象数据,对水稻生育期、干物质分配及产量进行了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对湖北省籼、粳稻生育期的模拟误差在2个生理发育日之内,对生育期、穗部干物质分配的模拟基本分布在1∶1线附近,拟合效果较好;水稻实际产量和模拟产量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为11.4%,因此,该模拟过程具有可信度。同时,应用本研究模型模拟方法初步预测了粳稻在湖北省的适宜播期。研究结果可为湖北省籼、粳稻种植分布及播期选择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桂君梅 王林友 范小娟 祁永斌 张礼霞 范宏环 金庆生 王建军
【目的】随着籼粳杂交稻育种技术的发展与完善,直接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培育高产的水稻品种已成为可能。利用InDel分子标记及其成熟的技术,准确地分析品种的籼粳基因型频率、籼粳属性、品种类型与竞争优势水平,对籼粳杂交稻的育种与品种类别的甄别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征集浙江省多家育种单位培育的24个籼粳杂交组合和粳粳杂交组合,选用18对InDel分子标记引物,检测水稻样品在InDel位点上的粳型基因频率,判别参试品种的籼粳属性。采用neI的方法求算参试品种的InDel遗传距离,用UPGMA法进行遗传相似性聚类,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InDel条带赋值进行主成分分析,依据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旭明 梁康迳 张受刚 尚伟 张瑛英 韦新宇 柯蓓
【目的】揭示水稻籼粳杂交亲本和衍生系的籼粳分化度,为培育实用型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通过不断聚合和累加不同广亲和基因与恢复基因的方法,历时21年,4个育种阶段,涉及18个籼粳杂交亲本和39个衍生系为研究材料,采用籼粳特异ILP分子标记(水稻内含子长度多态性分子标记)和程氏形态指数法进行籼粳分化度检测。【结果】57个供试材料基因组DNA在所检测位点上均存在籼粳分化。18个亲本共检测出4个粳稻、5个偏粳、8个偏籼和1个籼稻类型。在18个亲本中,明恢63和9308的粳稻成分分别为12.50%和33.33%;粳型恢复系C418的粳稻成分仅有31.25%。39个籼粳杂交衍生系共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丁效华 张泽民 曾瑞珍 张桂权
S-c是控制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F1花粉不育性的基因座位之一。在该座位,台中65的基因型为Sj/Sj,广陆矮4号的基因型为Si/Si。以台中65和广陆矮4号为遗传测验种,分别与4个粳型亲籼系配组,根据部分F2群体中植株花粉育性表型及与S-c紧密连锁分子标记基因型的偏态分离程度,测定了这4个粳型亲籼系在S-c座位的基因型,结果表明,G2416-3的基因型为Si-2/Si-2;G2605和G3004-4的基因型均为Si-1/Si-1;G2417-2-1的基因型为Sn/Sn。本文还对F1花粉不育性基因遗传分化的测定方法进行了讨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虹 林晗 孙健 王嘉宇 马殿荣 唐亮 徐正进
在"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育种理论指导下,亚种间杂交为中国北方粳型超级稻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中国北方栽培粳稻品种为试材,利用籼粳特异性标记Indel与SSILP分析了不同年代与地区北方粳稻品种的籼型血缘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育成品种籼型基因型频率显著增加。相关分析表明,籼稻血缘含量与每穗粒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与有效穗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进一步对籼粳杂交育成品种的8个产量与品质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发现,育种家通过"选择"将控制穗粒数与粒重的籼稻增产基因GN1a、GS3部分固定于北方粳稻基因组中,淘汰了适口性差的籼稻高直链淀粉基因Waxy以及不符合北方农民收获习惯的籼稻落...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建梅 林荔辉 吴为人 周元昌 陈志伟
采用珍汕97B/秀水13的后代为材料,通过回交转育,育成系列亲籼型不育系.以Ⅱ-32A为对照,按8×6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各不育系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评价其育种价值.结果表明:(1)产量主要性状大多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单株重是一个复杂性状,受显性效应控制.株高、总粒数、生育期和有效穗与结实率的表型、遗传、加性和显性相关均呈负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育种上应注意上述性状的选择,提高后代结实率.(2)株高、主穗长、粒重及生育期的狭义遗传力较高,早期选择有效;而单株重、有效穗、总粒数及结实率的狭义遗传率低,分离世代长,需高世代鉴定.(3)42个籼粳交F1中有18个组合结实率高于80%,...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交 亲籼型不育系 杂种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