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03)
- 2023(4924)
- 2022(4531)
- 2021(4198)
- 2020(3966)
- 2019(9325)
- 2018(9336)
- 2017(18139)
- 2016(10475)
- 2015(12072)
- 2014(12523)
- 2013(12604)
- 2012(12170)
- 2011(10977)
- 2010(11048)
- 2009(10521)
- 2008(10788)
- 2007(10006)
- 2006(8380)
- 2005(7587)
- 学科
- 济(44880)
- 经济(44842)
- 业(26867)
- 管理(26371)
- 方法(24166)
- 数学(21748)
- 数学方法(21557)
- 企(20623)
- 企业(20623)
- 农(13022)
- 财(11513)
- 中国(10438)
- 学(10374)
- 贸(9145)
- 贸易(9145)
- 易(8861)
- 地方(8755)
- 农业(8355)
- 业经(8028)
- 制(7823)
- 务(7253)
- 财务(7240)
- 财务管理(7217)
- 和(7154)
- 企业财务(6798)
- 银(6506)
- 银行(6480)
- 融(6179)
- 金融(6176)
- 行(6128)
- 机构
- 大学(157595)
- 学院(156376)
- 济(62725)
- 经济(61290)
- 管理(57384)
- 研究(55162)
- 理学(49250)
- 理学院(48637)
- 管理学(47652)
- 管理学院(47363)
- 中国(40560)
- 科学(36543)
- 农(35611)
- 京(33951)
- 所(30704)
- 农业(28984)
- 财(28173)
- 研究所(28137)
- 业大(28087)
- 中心(25891)
- 江(24885)
- 财经(22611)
- 北京(21168)
- 经(20359)
- 范(20340)
- 师范(20073)
- 经济学(19408)
- 州(19355)
- 院(18712)
- 农业大学(18658)
- 基金
- 项目(102524)
- 科学(77970)
- 基金(72205)
- 研究(71432)
- 家(64409)
- 国家(63866)
- 科学基金(52274)
- 社会(42639)
- 省(41513)
- 社会科(40274)
- 社会科学(40257)
- 基金项目(38482)
- 划(35272)
- 自然(34964)
- 自然科(34094)
- 自然科学(34081)
- 自然科学基金(33483)
- 教育(33374)
- 资助(30636)
- 编号(29924)
- 成果(24747)
- 重点(23818)
- 部(22954)
- 发(22623)
- 计划(20980)
- 创(20766)
- 课题(20750)
- 科研(20521)
- 创新(19504)
- 大学(18792)
共检索到226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宇 任春元 许娜 刘进 李清 杨贤莉 王嘉宇 徐正进 陈温福
以Sasanishiki(粳)/Habataki(籼)//Sasanishiki(粳)///Sasanishiki(粳)衍生的85个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程氏指数判定各株系的籼粳属性,并结合236个RFLP标记图谱分析,结果表明:该重组自交系中典籼2份,约占2.4%;偏籼22份,占25.9%;偏粳48份,占56.5%;典粳13份,占15.3%。利用完备区间作图(ICIM)法对程式指数性状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共检测到10个与程氏指数相关QTL,分布在第1,2,3,4,6,12号染色体上,LOD值为2.61~19.17,单一位点贡献率为5.8%~46.8%,其中共有6个QT...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树坤 张喜娟 王嘉宇 刘进 张凤鸣 徐正进
利用Nipponbare(粳)/Kasalath(籼)//Nipponbare(粳)的98个BC1F5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对应的包含245个分子标记的连锁图谱,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别在日本筑波和中国沈阳对水稻粒形相关性状(粒长、粒宽和粒厚)进行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分析。共检测到16个控制粒形相关性状的QTL,包括在日本筑波检测到的13个QTL和在中国沈阳检测到的9个QTL。它们分布在第1,2,3,5,6,9,10和12号染色体上,其中有6个QTL在2个环境下被同时检测到,分别是控制粒长的qSL3-1和qSL12;控制粒宽的qSW5;...
关键词:
水稻 粒长 粒宽 粒厚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荆彦辉 付永彩 孙传清 张培江 徐正进 陈温福 王象坤
采用 2个偏粳品种“光三”/C4 18的重组自交系群体 ,构建SSR标记的连锁图谱 ,并以此对水稻穗颈维管束数和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QTL(QuantitativeTraitLoci)分析。在第 1,5 ,8和 11染色体上检测到 4个控制穗颈大维管束数的QTL ,在第 5 ,9和 10染色体上检测到 3个控制穗颈小维管束数的QTL ;共检测到产量及 8个与产量相关性状的 30个QTL。通过分析穗颈维管束数与穗一、二次枝梗数 ,穗一、二次枝梗粒数 ,穗粒数 ,结实率 ,单株产量QTL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及连锁关系 ,表明穗颈维管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解剖结构 ;通过增加穗颈大、小维管束数可望增加水稻“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泽福 夏加发 苏泽胜 翟虎渠 万建民
利用由 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 (backcrossinbredlines,BIL)作图群体(BC1F9) ,以及混合线性模型的数量性状位点 (QTL)定位方法 ,对水稻有效穗、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着粒密度和单株产量等 7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共检测到分布在 8条染色体上的 2 6个QTL ,其贡献率差异较大 ,在 5 2 %~ 4 9 2 %之间 ,其中有 4个QTL的贡献率超过 30 % ,分别是控制有效穗的qPN 4、每穗颖花数的qSN 3、每穗实粒数qGN 2和千粒重的qGW 3a。相...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松凤 李辉 刘喜 陈亮明 刘世家 江玲 万建民
以Nipponbare(japonica)/Kasalath(indica)//Nipponbare BC1F10的98个家系为材料,在3种环境下对水稻粒形相关性状及千粒重进行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的定位分析。利用QTL mapper 1.6软件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检测了粒形相关性状及千粒重QTL。结果表明,在3种环境下共检测到4、1、4、5、5个QTL,分别控制粒长、粒厚、粒宽、粒形和千粒重。鉴定了以Nipponbare为背景、Kasalath为置换片段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在3种环境中的表型值,发现与背景亲本相比,置换片段包含qGL-6的株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莉 蒋开锋 张涛 赵建国 郭小蛟 杨乾华 万先齐 游书梅 曹应江 罗婧 郑家奎
以‘日本晴’与‘泸恢99’及其构建的RIL群体的188个家系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含207个分子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对同一地点两年再生力及6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基因定位。7个性状共检测到20个QTL,分布于除4、6、10、11号染色体外的8条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贡献率为0.01%~13.85%,单个性状QTL个数为1到6个。其中再生力QTL3个,位于第7、8染色体上,贡献率3.4%~5.39%。7个性状共检测到4对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但均不显著。单株产量、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检测到了较明显的环境互作效应。再生力与单株有效穗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进 姚晓云 李清 张宇 任春元 王嘉宇 徐正进
以粳稻Sasanishiki和籼稻Habataki杂交衍生的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叶片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4个QTL,包括叶长、叶宽、叶面积的QTL各3个和叶厚QTL 5个,分布在第1,2,5,6,7,11和12号染色体上,贡献率在8.65%~24.45%之间。在第6号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QTL聚集区段(R566B-R1888),该区段存在着同时控制剑叶和倒二叶叶宽及叶面积的位点,贡献率均超过16.00%。相关分析表明,叶长、叶宽与叶面积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叶厚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控制叶片厚度的QTL位点与控制叶长、叶宽和叶...
关键词:
水稻 叶片性状 数量性状位点定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乔保建 黄柳柳 江建华 洪德林
利用由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作图群体(BC1F12),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CIM),对水稻4个异交相关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开颖角度检测到2个QTL,分别位于第12染色体的C1069-R1709和R270-G2140区间,共解释性状变异的18.51%,2个位点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Kasalath。柱头外露率检测到1个QTL,位于第3染色体的C63-C563区间,解释性状变异的15.99%,增效等位基因来自Kasalath。单花开花历时检测到1个QTL,位于第9...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春芳 赵凌 张亚东 陈涛 赵庆勇 朱镇 周丽慧 姚姝 王才林
水稻低氮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对研究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及培养耐性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缺氮是限制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利用一套以9311为遗传背景携带日本晴置换片段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材料,对低氮胁迫下水稻苗期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共定位到高氮和低氮下株高、主根长、根干质量、苗干质量和总干质量及其相对性状的44个QTLs,其中2种氮水平下检测到28个QTLs,低氮与高氮相对性状检测到16个QTLs。检测到2个QTL热点区,聚集了不同氮水平及其相对性状的多个QTLs,通过搜索预测基因,发现这2个区域包含氮代谢的关键基因,说明极有可能是氮吸收和利用相关基因控制了这些QTLs的表达。以上结果将为利用...
关键词:
水稻 低氮胁迫 根长 根干质量 QTL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晁园 冯付春 高冠军 朱雪萍 何予卿
以川香29B和中国香稻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通过建立144个SSR标记连锁遗传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水稻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相关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共检测到了45个与水稻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相关的QTL,分布在水稻的第1、2、3、4、6、7、9、10、12染色体上,其中有9个QTL的效应被重复检测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兰 张红 张启武 江建华 王洋 陈杰丽 洪德林
从水稻核心种质和栽培品种中选取95个品种构成品种总群体,调查该群体6个异交相关性状。选用分布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93个SSR标记对这95个品种进行基因型鉴定。采用TASSEL软件中一般线性模型对标记与性状间的关联进行分析,发掘有利等位变异和相应载体品种。结果表明:品种总群体中6个异交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9%~62.9%。共检测到22个与异交性状相关联的SSR分子标记,其中8个与剑叶角度相关联,2个与花丝长度相关联,4个与花药长度相关联,1个与柱头长度相关联,3个与柱头外露率相关联,9个与开颖角度相关联。发掘了一批携有优良等位变异且效应值较大的载体品种。携有RM480-197 bp和RM535...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贾小丽 苗利国 林红梅 林文雄
利用由小穗小粒型水稻Milyang 46和大穗大粒型FJCD建立的一个包含130个家系F10的重组自交系,测定福建省武夷山和莆田环境下籽粒灌浆期功能叶性状,并进行QTL定位及环境互作分析.结果表明,2种环境下共检测到35个加性QTL,位于1、2、5、6、7、11、12号染色体上,表型变异贡献率为0.66%-56.75%;检测到12个位点存在显著的加性×环境互作效应,位于1、2、6、11号染色体上,表型变异贡献率为1.45%-12.05%;莆田环境下,检测到7对加加上位性QTL位点,表型变异贡献率为0-15.64%.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飞 尹维娜 唐亮 孙健 蔡卓 华泽田
以食味值差别显著的Z601×C14组合构建重组自交系(RILs),取224份F6世代为试材,对控制稻米食味品质性状的相互关系及其数量性状位点(QTLs)进行了分析。相关分析表明:食味值与垩白粒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尤其是蛋白质含量对食味值的负向影响最明显,相关系数r=-0.838,达到极显著水平;带胚率对食味值影响不大。共检测到16个控制食味值相关性状的QTLs,其中控制蛋白质含量的2个、垩白粒率3个、垩白度1个、透明度5个和带胚率5个,分布于第5,6,7,8,11和12号染色体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范桂枝 蔡庆生 王春明 万建民 朱建国
【目的】了解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穗部性状遗传表达的影响,为今后合理筛选育种材料提供依据。【方法】以粳稻Asominori与籼稻IR24所衍生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为材料,在已构建的染色体置换系遗传图谱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水稻穗部性状在FACE(约570μmolCO_2·mol-1)和正常大气CO_2浓度(约370μmolCO_2·mol-1)下的变化及其LOD≥3.0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结果】FACE下,Asominori和IR24的穗长、一次枝梗数、每穗总粒数、瘪粒数、结实率和着粒密度的表型值均高于对照;而Asominori和IR24所衍生的CSSLs的穗部性状对CO...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秀娟 解慧芳 曹红瑞 杨桂英 谢长荣 梁康迳 孙新立
亚洲栽培稻分为籼粳两个亚种,程氏形态指数法已经广泛应用于籼粳分类的研究和生产实践中,但籼粳分化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还多不清楚.本研究以典型粳稻牡丹江8号和典型籼稻明恢63的杂交F2群体为材料,构建遗传连锁图,检测到了11个籼粳分化相关性状(稃毛长、粒长、粒宽、倒一节间长和抽穗期)的QTL.同时定位了13个与这些性状高度相关的株高、穗长和护颖长的QTL.结果表明,检测到5个控制稃毛长的QTL,最大贡献率为25.57%;4个控制穗长的QTL,总贡献率为47.13%;4个控制抽穗期的QTL,分别位于第3、第7染色体上;控制粒长和控制粒长的QTL各检测到1个,贡献率分别为38.03%、20.56%.本研...
关键词:
水稻 籼粳分化 遗传连锁图 QTL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