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26)
2023(5017)
2022(4347)
2021(3918)
2020(3409)
2019(7352)
2018(7286)
2017(13252)
2016(7847)
2015(8680)
2014(8767)
2013(8438)
2012(7928)
2011(7118)
2010(7250)
2009(6935)
2008(7177)
2007(6427)
2006(5653)
2005(5383)
作者
(24825)
(21041)
(20950)
(20091)
(13585)
(10156)
(9436)
(8036)
(7921)
(7823)
(7301)
(7193)
(7126)
(6959)
(6802)
(6450)
(6388)
(6260)
(6213)
(6094)
(5364)
(5271)
(5202)
(5014)
(4770)
(4760)
(4694)
(4641)
(4441)
(4349)
学科
管理(28427)
(25578)
经济(25510)
(23689)
(21278)
企业(21278)
(11752)
(11645)
方法(9135)
(8065)
数学(7503)
(7455)
财务(7438)
数学方法(7422)
财务管理(7420)
企业财务(7081)
业经(7079)
体制(7050)
(6954)
(6880)
中国(6736)
(6081)
银行(6056)
(5744)
(5510)
金融(5506)
(5183)
环境(4949)
(4939)
(4872)
机构
大学(112637)
学院(111983)
(42716)
研究(41898)
经济(41748)
管理(37956)
理学(32109)
理学院(31705)
管理学(31156)
管理学院(30957)
中国(30722)
(27643)
科学(27404)
(24562)
(23878)
(23312)
农业(22507)
研究所(21023)
业大(20684)
(18973)
中心(18628)
财经(18191)
(16421)
(16338)
(14457)
北京(14354)
农业大学(14331)
(14018)
经济学(13460)
财经大学(13435)
基金
项目(75279)
科学(58536)
基金(55345)
研究(50658)
(50392)
国家(50013)
科学基金(41603)
社会(31718)
(30880)
社会科(30044)
社会科学(30040)
基金项目(29068)
自然(28411)
自然科(27763)
自然科学(27750)
自然科学基金(27279)
(26106)
教育(23353)
资助(21841)
(18979)
编号(18818)
重点(17781)
(16691)
成果(16539)
(16421)
计划(16152)
(15679)
创新(15591)
(15497)
科研(14920)
期刊
(49995)
经济(49995)
研究(32643)
(27134)
中国(26892)
学报(25793)
(21884)
科学(20171)
大学(18126)
农业(18028)
学学(17528)
管理(16091)
(11663)
金融(11663)
财经(9936)
教育(9821)
(9498)
(8426)
技术(8149)
业大(7882)
经济研究(7455)
业经(7340)
(7242)
农业大学(7155)
问题(6415)
财会(5745)
会计(5645)
科技(5580)
理论(5065)
中国农业(5015)
共检索到174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红生  程金平  王健康  詹成芳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种子活力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提高水稻种子活力对我国目前水稻轻简栽培模式推广,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水稻种子活力评价指标、种子活力关键基因鉴定和克隆、种子活力调控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主要研究进展。基于分子标记技术、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组学技术等已经克隆了23个种子活力关键基因,包括转录因子基因和脱落酸(ABA)、赤霉素(GA) 2种植物激素代谢相关的基因等,通过2种激素的代谢平衡控制种子胚的成熟、种子休眠、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等过程,为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改良水稻种子活力提供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俊周  李梦琪  刘磊  刘娟  杜彦修  赵全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庞嘉  张海清  刘爱民  贺记外  刘烨  刘俊龙  张艺馨  刘虹  
2017年,以2015、2016年生产的N两优华占、望两优6号种子以及2014、2016年生产的Y两优9918种子为试材,对杂交水稻种子进行电晕场处理、介电分选及电晕场+介电分选处理,通过测定种子的活力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以筛选适宜的电晕场与介电分选处理。结果表明:当场强200 k V/m,处理时间4 min时,种子活力显著提高,其中Y两优9918种子(2014年产)发芽势和发芽率比对照分别提高47.22%和23.53%;电晕场处理使种子的电导率及幼苗的丙二醛(MDA)含量均降低,脯氨酸含量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升高,根系活力增强,且电导率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当滚筒转速为30 r/min,介电分选电压为4 500 V时,分选效果较好,各级种子活力差异显著;电晕场优化处理结合介电分选优化电压处理,分选的各级种子活力均比单独介电分选明显提高,其中望两优6号(2016年产)组合处理比单独介电分选出的Ⅰ级、Ⅱ级和Ⅲ级种子发芽势分别提高14.28%、18.42%和15.52%,发芽率分别提高7.78%、9.64%和14.71%。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亚平  姜孝成  陈良碧  杨远柱  
以2个常规稻(99早677,湘早籼24号)和2个杂交稻(株两优819,株两优02)的新鲜种子(高活力种子,萌发率95%以上)为材料,研究人工老化处理时种子的活力变化及其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人工老化过程中,水稻种子的细胞膜很容易受到伤害,浸泡相同时间时,同一品种或组合的种子活力越低,种子浸泡液的相对电导率越高.与高活力种子(萌发率95%以上)相比,低活力种子(萌发率为45%~55%)和死种子(萌发率为0)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但下降或上升的幅度随品种或组合不同而表现明显差异,死种子中,蛋白质含量下降幅度由大到小依次是湘早籼24号,株两优819,株两优02和99早67...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黄众基   朱镕一   荆凤鸽   俞倩   赵光武  
【目的】种子活力的高低与作物出苗性能、群体质量、产量和品质潜力密切相关。通过研究不同类型水稻Oryza sativa品种稻米品质性状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揭示种子活力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并筛选出优质水稻品种,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方法】以12个常规粳稻和12个杂交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不同发芽条件下的种子活力及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透明度、胶稠度、直链淀粉质量分数、蛋白质质量分数等品质指标,并分析其差异性与相关性,探究种子活力与品质性状间的关系。【结果】不同水稻类型和品种间的种子活力和稻米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品质优的品种在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透明度、胶稠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中‘沈农702’‘沈农9816’‘两优0367’‘Y两优900’‘晶两优华占’的发芽指数为23.8~27.2,活力指数为2.8~3.7,糙米率为79.0%~82.7%,整精米率为54.4%~66.0%,与其他水稻品种相比,种子活力较高,品质较好。稻米品质与活力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整精米率与活力指数相关度在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中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水稻种子活力高的品种具有更好的稻米品质,综合各指标,‘沈农9816’‘沈农702’‘两优0367’‘晶两优华占’‘Y两优900’可推广种植和应用。表4参3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振华  王建华  
种子活力形成于种子发育的脱水阶段,与以往理解不同,近来研究表明种子脱水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失水过程,脱水与萌发存在一些相同的基因表达和代谢特征。萌发始于吸水膨胀,种子代谢恢复,胚根突破胚乳和种皮等外围包被组织完成萌发。种子萌发的质量关键在于储藏的mRNA的质量,另外,蛋白质稳定性和DNA完整性影响萌发的表型。激素作为一种信号小分子物质,浓度极小甚至是趋于零时对种子萌发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ABA/GAs的阈值范围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其中,ABA几乎作用于种子萌发的全部过程,GA的作用并不像ABA那样广泛,主要在胚根突出时发生作用,且ABA和GA彼此抑制对方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基因,它们...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洋  王盈盈  洪德林  
测定了太湖流域5个生态类型297个粳稻地方品种和2个对照育成品种的种子活力指数和5 cm水深条件下生长7 d的芽鞘长度,研究了这两个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它们与水直播14 d的幼苗高、成苗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地方品种的种子活力和幼苗耐缺氧能力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9.5%和15.2%,这两个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早熟晚粳生态型中。种子活力指数、缺氧条件下芽鞘长度均与水直播14 d的幼苗高及成苗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从早熟晚粳中筛选到薄稻3、硬头茎、三百粒头、大稻头、乌金香糯、荒三石4、晚八哥头7个高活力和耐缺氧能力的品种资源,可供适于直播的水稻新品种选育利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晓兰  罗宽  黎定军  戴良英  
为延长杂交稻种子的寿命,自行研制了杂交稻种子保活剂,将其处理威优46,威优56和培两优288等杂交稻种子,并对种子保活剂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号配方B浓度种子保活剂可作为杂交稻种子维持其活力、杀灭病菌和促进发芽的优选配方.经此配方处理的杂交稻种子贮存一年半后,其电导率,呼吸强度,MDA含量均低于未处理种子,SOD酶活性高于未处理种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松凤  贾育红  江玲  翟虎渠  万建民  
以N ipponbare(japon ica)/Kasalath(ind ica)//N ipponbare BC1F10的98个家系为材料,连续2年进行了水稻种子休眠和抽穗期基因的定位分析。用W inQTLCart 1.13 a软件从全基因组角度检测了休眠性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s)。检测结果显示,2003年分别在第5、6和7染色体上,2004年则分别在第4、5、7和11染色体上检测到控制种子休眠性的QTLs位点;贡献率分别介于8.91%~11.09%和8.70%~11.80%。表明第7染色体上位于标记R1357~R1245之间的种子休眠性QTL位点是一个在年度之间稳定表达的控制种子休眠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新红  张安存  韩正光  吕宏飞  叶玉秀  周青  
以两个水稻品种(南粳9108和CY-1)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收获期下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对水稻种子含水量和种子活力的影响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种子的成熟度与种子的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发芽势和发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与种子含水量、发芽势和发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对发芽势的影响高于发芽率,随着种子成熟度的增加,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对种子活力的影响减弱。齐穗后45 d(CY-1)和50 d(南粳9108),烘干温度为45℃或烘干时间10~15 h,种子含水量基本达到安全贮藏含水量的标准,对水稻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勇  杨凯  Akbar Ali Cheema  翁跃进  
利用 16对水稻功能基因的SSR引物研究了 2 3份世界 5个国家不同来源的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共检测出 78个等位基因变异 ,每对引物可检测 2~ 10个等位基因变异 ,平均为 5 .2个 ,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 .13~ 0 .6 4之间。UPGMA聚类分析表明 ,在相似系数 0 .13处可以将材料分为 2大类 ,来自巴西、日本和中国的粳稻全部聚为第Ⅰ类 ,巴西陆稻和原产科特迪瓦的陆稻聚在第Ⅰ类的第三小群 ;第Ⅱ类全为籼稻 ,来源于巴基斯坦的籼稻和 1个来源于韩国的籼稻分布在第Ⅱ类 ,说明水稻功能基因在不同亚种、不同产地来源和不同生态类型的水稻之间存在差异 ,也进一步证实水稻功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茂力  刘勇强  张子龙  
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3种不同胞质籼稻陈种子,结果表明:供试辐照剂量对水稻陈种子产生了刺激作用,随着处理剂量的加大,供试陈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先升高,后又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在200 Gy时达到最大值,而发芽率则在100 Gy时为最大值;冈优725辐照处理发芽指标变动趋势与处理变动总趋势一致,而Ⅱ优718和辐优838辐照处理发芽指标变动趋势与总趋势有异;试验的发芽曲线显示,剂量达400 Gy时辐照处理对种子萌芽有明显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江玲  张文伟  翟虎渠  万建民  
水稻种子休眠性是关系到稻米品质和稻种质量的重要农艺性状,与穗发芽抗性直接相关。DNA 标记和水稻连锁图谱的发展,为定位种子休眠性的基因位点、研究单个基因的“剂量效应”和剖析各基因位点对环境的敏感性等方面提供了可能性。迄今,利用分子标记,对不同的遗传群体,已初步定位了多个与水稻种子休眠性有关的QTL。本文简要介绍了水稻种子休眠性传统遗传学研究概况,重点对已报道的种子休眠性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进行比较分析,探查稳定表达的种子休眠性QTL,讨论了水稻种子休眠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途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树才  许绮川  耿礼如  周雄  
对4个水稻品种的种子在干种、湿种、露白、3~5mm芽长的4种状态与流动性相关的物料特性进行了测定,对其流动性进行了卡尔流动指数评价。结果表明:4种状态的流动性依次降低,芽谷的流动指数在60以下。双因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对流动性影响不显著,种子状态对其影响显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娇  圣聪  李涛  喻唅晞  李绚  赵弘巍  
[目的]水稻乙醇酸氧化酶1(OsGLO1)是光呼吸中的关键酶,能调控植物免疫信号分子过氧化氢(H_(2)O_(2))的产生。本研究旨在分析OsGLO1在稻瘟病抗性中的功能,揭示其调控机制。[方法]利用稻瘟病菌株Guy11分别侵染水稻野生型和OsGLO1基因过表达(OsGLO1-OE)以及沉默(cas9-glo1)的转基因水稻,观察抗病性表型,确定OsGLO1对抗病性的影响。使用稻瘟病菌GZ1(GFP标记)侵染水稻,比较菌丝扩增差异,明确OsGLO1抑制稻瘟病菌侵染后扩展的能力。分别通过定性和定量试验观察和分析H_(2)O_(2)的积累位点和积累量,研究OsGLO1在PTI途径中的作用;通过RT-PCR检测SA和JA信号通路相关防御基因的表达水平,探明OsGLO1对激素信号途径的影响。[结果]与野生型相比,受Guy11侵染的OsGLO1-OE水稻病斑更小,相对真菌生长量显著降低,附着胞以及侵染菌丝周围的活性氧积累增多,叶片中H_(2)O_(2)含量显著升高;而cas9-glo1在病斑面积和真菌生物量等方面明显高于野生型,被侵染叶片表面附着胞周围活性氧积累无显著变化,侵染菌丝周围的活性氧积累减少,叶片中H_(2)O_(2)含量显著降低。GZ1侵染48 h后,荧光显微观察显示,OsGLO1-OE水稻叶鞘中的稻瘟病菌侵染程度比野生型明显减弱,而cas9-glo1叶鞘中的稻瘟病菌侵染程度比野生型明显增强。OsGLO1过表达能显著提高SA信号途径的防卫基因如OsPR1a和OsEDS1的表达水平,但是对JA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结论]OsGLO1可以通过激活SA信号通路正向调控水稻对稻瘟病的抗病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