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99)
2023(7891)
2022(6929)
2021(6315)
2020(5721)
2019(13211)
2018(12950)
2017(25378)
2016(14314)
2015(16152)
2014(16426)
2013(16439)
2012(15771)
2011(14344)
2010(14437)
2009(13498)
2008(13707)
2007(12655)
2006(10774)
2005(9748)
作者
(46658)
(39125)
(39109)
(37307)
(25016)
(19177)
(17888)
(15392)
(14843)
(14227)
(13529)
(13131)
(12771)
(12734)
(12598)
(12481)
(12321)
(11717)
(11565)
(11352)
(10104)
(9869)
(9577)
(9060)
(8953)
(8951)
(8807)
(8697)
(8309)
(8097)
学科
(58417)
经济(58348)
(37626)
管理(37018)
方法(30084)
(29582)
企业(29582)
数学(26752)
数学方法(26482)
(16176)
(15903)
(15821)
中国(14392)
(11358)
(11092)
贸易(11089)
业经(10869)
(10771)
地方(10725)
农业(10692)
(9934)
财务(9916)
财务管理(9885)
企业财务(9410)
(9336)
银行(9285)
(9017)
金融(9014)
(8807)
(8775)
机构
大学(215852)
学院(212897)
(83982)
经济(82132)
研究(78749)
管理(75386)
理学(65018)
理学院(64171)
管理学(62817)
管理学院(62440)
中国(57024)
科学(53409)
(51194)
(46705)
(43733)
农业(41545)
研究所(40220)
业大(39895)
(38494)
中心(35693)
(33316)
财经(30789)
北京(29036)
(27987)
(27355)
(27140)
农业大学(26735)
师范(26682)
经济学(26305)
(26032)
基金
项目(143955)
科学(110468)
基金(103942)
研究(95898)
(95012)
国家(94276)
科学基金(77210)
社会(58456)
(56908)
社会科(55284)
社会科学(55263)
基金项目(54888)
自然(53600)
自然科(52364)
自然科学(52339)
自然科学基金(51434)
(49288)
教育(44690)
资助(43904)
编号(37276)
重点(33695)
(31906)
(31013)
成果(30825)
计划(30432)
(29360)
科研(28978)
创新(27610)
科技(27056)
课题(26789)
期刊
(88626)
经济(88626)
研究(58342)
学报(46858)
(46279)
中国(41601)
科学(38371)
大学(33155)
学学(31637)
农业(31339)
(30763)
管理(25657)
教育(19924)
(18309)
金融(18309)
(17359)
技术(16660)
财经(15668)
经济研究(14751)
业经(13841)
(13446)
业大(13115)
(12952)
问题(12271)
农业大学(11250)
技术经济(10524)
统计(10048)
科技(10029)
(9935)
理论(9799)
共检索到3105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江玲  张文伟  翟虎渠  万建民  
水稻种子休眠性是关系到稻米品质和稻种质量的重要农艺性状,与穗发芽抗性直接相关。DNA 标记和水稻连锁图谱的发展,为定位种子休眠性的基因位点、研究单个基因的“剂量效应”和剖析各基因位点对环境的敏感性等方面提供了可能性。迄今,利用分子标记,对不同的遗传群体,已初步定位了多个与水稻种子休眠性有关的QTL。本文简要介绍了水稻种子休眠性传统遗传学研究概况,重点对已报道的种子休眠性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进行比较分析,探查稳定表达的种子休眠性QTL,讨论了水稻种子休眠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途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松凤  贾育红  江玲  翟虎渠  万建民  
以N ipponbare(japon ica)/Kasalath(ind ica)//N ipponbare BC1F10的98个家系为材料,连续2年进行了水稻种子休眠和抽穗期基因的定位分析。用W inQTLCart 1.13 a软件从全基因组角度检测了休眠性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s)。检测结果显示,2003年分别在第5、6和7染色体上,2004年则分别在第4、5、7和11染色体上检测到控制种子休眠性的QTLs位点;贡献率分别介于8.91%~11.09%和8.70%~11.80%。表明第7染色体上位于标记R1357~R1245之间的种子休眠性QTL位点是一个在年度之间稳定表达的控制种子休眠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雅君  江玲  王春明  刘世家  陈亮明  万建民  
利用由 191个家系组成的密阳 2 3/秋光重组自交家系 (recombinantinbredlines,RIL)F10 代群体 ,进行种子休眠性数量性状基因座 (quantitativetraitlocus,QTL)的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以抽穗后 35d的种子发芽率作为种子休眠性的表型值 ,分析亲本和 191个RIL的休眠性表现。通过WinQTLCart软件分析 ,检测到分别位于第 5和第 8染色体上的 2个水稻种子休眠性QTL ,其中位于第 8染色体上QTL的加性效应为负值 ,表明该休眠性基因位点来源于亲本秋光 ;第 5染色体上QTL的加性效应为正值 ,表明该休眠性减效基因来源于亲本密阳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婷  刘鹏  徐根娣  
【目的】通过从种皮及内源抑制物两个方面探索栝楼(Trichosathes kirilowii Maxim)种子休眠原因,找出其萌发难的症结所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种子萌发率的可行措施。【方法】对照完整种皮,设置了刀割种皮和去除种皮的处理,以探究种皮对栝楼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同时分种皮和种仁两部分分别用水、甲醇、乙醚提取其中萌发抑制物,并以白菜种子作为生物鉴定材料,测定其在各种提取物作为萌发基质下的萌发率、淀粉酶活性、苗高、根长及鲜重,以求确定抑制物的分布、极性并初步推测抑制物类型。另外,用GA3处理栝楼种子,并设置不同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比试验,以求探索栝楼促萌措施。【结果】去种皮处理组与对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丹  孙传清  屠乃美  
种子休眠是内在和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种子结构、淀粉酶活性、内源激素等是导致种子休眠的内在原因;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外源 GA3,ABA 及可溶性糖分均具有在不同程度上打破休眠和促进发芽的作用.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影响休眠的遗传位点进行定位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君亮  肖层林  王伟平  向世鹏  陈詹  
为提供种子检验和休眠特性调控的依据,同时找到解除休眠的有效途径,对在湖南夏繁和海南春繁的培矮64S种子定期连续进行发芽率测定,并采用多种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休眠种子.结果表明培矮64S种子具有深度休眠特性,湖南夏繁和海南春繁的种子,休眠期(发芽率99%)分别约77d和105d.培两优288和培两优500种子的休眠期与培矮64S种子无明显差异.种子的休眠与吸水速率无关.休眠种子的-淀粉酶、+淀粉酶活性均低于解除休眠状态种子相对应的酶活性.高温(40,50℃),GA3,H2O2和强氯精处理种子,均有解除休眠的作用,其中以强氯精250倍液处理24...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尚旭岚  徐锡增  方升佐  
青钱柳种子具有深休眠特性。对青钱柳离体胚及不同处理种子的萌发试验、种壳透水性和透气性测定以及种子各部分内源抑制物质的提取、生物测定和鉴定等的研究表明:1)青钱柳种胚基本不存在休眠,果皮和种皮存在一定的机械束缚和透水、透气性障碍,果皮中存在活性较强的内源抑制物质是引起青钱柳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2)种子各部分甲醇浸提液的生物测定结果说明,青钱柳种子各部分均含有内源抑制物质,抑制活性为果皮>种皮>完整种子>种胚。3)对抑制活性最强的果皮甲醇提取液采用系统溶剂法进行初步分离,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各分离相中乙醚相的抑制活性最强,GC-MS鉴定结果显示乙醚相中相对含量为35.09%的组分是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香...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立学  王海南  范晶  那守海  
研究了紫椴种子的休眠与萌发条件,主要对其解除休眠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设计包括3种处理:不同时间的浓H2SO4处理(10、30、60min),4种不同的层积方式(无处理,0~5℃、30d,15~20℃、30d,15~20℃、10d→0~5℃、20d),不同浓度的GA3处理(0、100、300mg/L)。每种处理设置4个重复。经上述处理的种子最终萌发率与平均萌发时间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同时,15~20℃、10d→0~5℃、20d的变温层积比其他恒温层积更加有效;层积处理效果比浓H2SO4、GA3的处理效果更好。对紫椴种子处理的最佳组合是以浓H2SO4浸泡种子30min,然后施以100mg/L的G...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秀君  李天来  倪伟东  
从天女木兰(Magnolia sieboldiiK.Koch)种子的形态、种皮电镜观察、种子各部分抑制物质的生物测定和种子成熟过程中激素含量的变化等方面研究种子的休眠特性。结果表明:天女木兰种子秋季采收后其种胚尚未发育完全,是导致天女木兰种子深休眠的主要原因,但其种皮透性良好;种子不同部位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芽抑制物质,主要存在于假种皮和胚乳中;种子成熟时胚乳中高浓度的ABA、IAA及低浓度的GA3是导致种子休眠的又一原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宏  李正红  张艳丽  王雁  刘秀贤  万友名  
以9月采收于西藏林芝县、米林县并经自然晾干、室内储存3个月的大花黄牡丹种子为材料,研究温度、GAs、乙烯利等处理对种子休眠的解除效应。结果表明:1)经7天常温清水浸泡后直接播种于露地苗床,种子于第140天发根,第288天发芽,至发芽结束共490天,发芽率35%左右。2)温度对大花黄牡丹种子萌发具显著影响,低于10℃及高于25℃培养的种子均不能发根,15℃对下胚轴休眠解除效果最佳;15℃及20℃对上胚轴休眠解除效果最理想。3)各处理与对照的发根率均可达96%以上。4)GA3处理大花黄牡丹生根种子可起到显著的上胚轴休眠解除效果,其中以300mg·L-1处理效果最佳。5)综合考虑上胚轴及下胚轴休眠解...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伟  杨奕  马绍宾  李江  
以石蜡切片法、抑制物生物鉴定法及对比分析法开展滇重楼种子休眠类型的研究。结果表明,滇重楼果实成熟时胚发育不完整,停留于球形胚阶段,胚的发育程度在果实成熟后不受采收时间的影响;滇重楼种子能正常吸水,不存在由于透水性差而引发的休眠;滇重楼外种皮和胚乳的水浸提液对小白菜种子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带外种皮的滇重楼种子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种子萌发时间显著延后,滇重楼外种皮抑制胚的形态后熟。基于研究结果,认为滇重楼种子休眠类型为综合性休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佑勋  段小平  
该文对银鹊树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鹊树种子成熟时胚形态发育正常,但种子无论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恒温或变温中均不能萌发;离体胚培养时,发育不正常,子叶能长大、胚轴能伸长并增粗,而胚根却不伸长,说明种子的胚根具休眠特性。内果皮和外种皮含抑制物质和透气性差是引起胚根休眠的主要因素。低温(5℃)层积120d可以解除休眠,但在恒温中无论给予光照和黑暗条件仍不能萌发,最适的萌发条件是光照下30℃(日)/20℃(夜),其次是30℃(日)/15℃(夜)变温。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秀莲  郝其梅  
为了解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种子的休眠原因以及掌握解除休眠的最佳方法,对紫梗籽银桂'Zigeng Ziyin'种子种皮和种实的甲醇浸提液的生物测定和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GA3)处理后种子发芽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紫梗籽银桂种子的种皮和胚乳中均含有抑制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籽萌发的物质,抑制作用随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加。综合前期研究结果,认为桂花种子的休眠不是外源休眠和综合休眠,而是由于由抑制物质引起的内源休眠。赤霉素处理结合低温层积可有效解除种子的休眠,其中以1000mg·L-1赤霉素浸种,低温层积75d的发芽率最高。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秦启娟  严佳玥  魏岩  
扁蓄(Polygonum aviculare)为蓼科一年生草本、园林草坪绿化的优良地被植物。本研究对扁蓄种子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在5℃/15℃、10℃/20℃、15℃/25℃、20℃/30℃、25℃/35℃(黑暗12 h/光照12 h) 5个变温周期下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1)同一植株上产生两种在形状、大小、颜色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的扁蓄果实,一种为黄褐色狭卵形,有光泽,长3.15 mm,千粒重1.77 g;另一种为黑褐色卵形,无光泽,长1.91 mm,千粒重1.33 g。2)黄褐色种子在5个变温条件下的萌发率都大于80%,萌发率高,萌发速度快,而黑褐色种子萌发率低,萌发缓慢,最终萌发率小于50%,存在休眠现象。3)划破种皮及低温层积处理能显著提高黑褐色种子的萌发率,表明黑褐色种子处于非深度生理休眠状态。通过研究扁蓄种子异型性及其萌发行为,为开发利用这一地被植物资源提供了基础资料。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泽福  夏加发  苏泽胜  翟虎渠  万建民  
利用由 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 (backcrossinbredlines,BIL)作图群体(BC1F9) ,以及混合线性模型的数量性状位点 (QTL)定位方法 ,对水稻有效穗、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着粒密度和单株产量等 7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共检测到分布在 8条染色体上的 2 6个QTL ,其贡献率差异较大 ,在 5 2 %~ 4 9 2 %之间 ,其中有 4个QTL的贡献率超过 30 % ,分别是控制有效穗的qPN 4、每穗颖花数的qSN 3、每穗实粒数qGN 2和千粒重的qGW 3a。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