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41)
2023(5602)
2022(4831)
2021(4319)
2020(3728)
2019(8547)
2018(8391)
2017(15767)
2016(8701)
2015(9769)
2014(9420)
2013(9546)
2012(8921)
2011(8213)
2010(8252)
2009(7472)
2008(7156)
2007(6565)
2006(5853)
2005(5256)
作者
(29884)
(25074)
(24720)
(23411)
(15755)
(12203)
(11028)
(9871)
(9727)
(8987)
(8765)
(8556)
(8145)
(8128)
(8065)
(7757)
(7742)
(7534)
(7324)
(7316)
(6417)
(6224)
(6078)
(5703)
(5682)
(5606)
(5525)
(5337)
(5304)
(5115)
学科
(38112)
经济(38077)
管理(22909)
(22505)
(17718)
企业(17718)
方法(17028)
数学(15091)
数学方法(14936)
(10538)
(9525)
中国(8618)
业经(7800)
(7221)
农业(7197)
地方(6803)
(6674)
(6635)
贸易(6627)
(6388)
技术(6230)
环境(5960)
(5721)
理论(5188)
(5155)
(4984)
(4800)
关系(4610)
(4598)
(4570)
机构
大学(130316)
学院(128710)
(51401)
研究(51222)
经济(50341)
管理(46894)
理学(41017)
理学院(40455)
管理学(39569)
管理学院(39383)
(36750)
中国(35787)
科学(35683)
农业(29860)
(28809)
(28639)
业大(27802)
研究所(26648)
中心(21992)
(20372)
(20212)
农业大学(19689)
(18185)
(18053)
北京(17541)
科学院(17203)
(16320)
财经(16268)
(15999)
师范(15991)
基金
项目(93744)
科学(72746)
基金(68285)
(64101)
国家(63636)
研究(60146)
科学基金(52139)
(37965)
社会(37877)
自然(37016)
基金项目(36571)
自然科(36161)
自然科学(36144)
社会科(35930)
社会科学(35917)
自然科学基金(35540)
(33046)
资助(27776)
教育(27758)
重点(22361)
编号(22164)
计划(20916)
(20653)
(20450)
(19912)
科技(18974)
创新(18710)
科研(18626)
(18036)
成果(17066)
期刊
(54429)
经济(54429)
研究(33841)
(32854)
学报(31458)
中国(29253)
科学(26121)
农业(23025)
大学(21943)
学学(20947)
管理(17000)
(14187)
(12877)
教育(12762)
技术(10222)
业大(9865)
(9223)
金融(9223)
业经(8734)
经济研究(8660)
农业大学(8618)
财经(8075)
(7757)
资源(7462)
科技(7431)
问题(7337)
(7065)
中国农业(6551)
技术经济(6484)
国际(6071)
共检索到190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娜  杨志远  代邹  孙永健  徐徽  何艳  严田蓉  蒋明金  郭长春  王春雨  马均  
【目的】探究不同氮效率水稻根系形态和氮素吸收利用与产量关系的规律,明确水稻高产根系形态特征,提出相应的水氮优化管理措施。【方法】2013年以氮高效品种川农优498和氮低效品种川优6203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穗肥运筹比例的裂区试验;2014年以相同试验材料进行穴苗数和促花肥、保花肥配比的裂裂区试验;2015年以氮高效品种德香4103和氮低效品种宜香3724为试验材料,进行水分管理方式和氮肥施用模式的裂裂区试验;分别以上述3个大田试验获得的产量、根系形态及氮素吸收利用相关指标为样本,通过计算方差膨胀因子诊断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树青  翟虎渠  钮中一  朱新华  张红生  张荣铣  楠谷彰人  崔晶  
以粳稻品种武育粳 3号以及具有高产潜力的 95 16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产量潜力的两个水稻品种剑叶的光合特性差异。结果表明 ,在剑叶一生中 ,两者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RuBPCase总活性和初始活性、光合全链 (z链 )电子传递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 95 16的衰退速度慢于武育粳 3号 ,且具有较长的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期和较高的叶源量 ,其绝对值分别较武育粳 3号高 2 5d ,4 5d和 12 36 %。 95 16在光合功能衰退过程中光合电子传递与RuBPCase活性衰退平衡状态较好 ,这可能是其持续高光效的原因之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立勇  姜乐  冯永祥  赵洪亮  王惠贞  林而达  
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μmol/mol增加到目前的400μmol/mol,并且仍将持续增加。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底物,CO2浓度增高对作物光合生理和产量形成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利用开放式CO2浓度富集(FACE)系统,以北方水稻松粳9号和稻花香2号为供试材料,设置高CO2浓度(600μmol/mol)和正常大气CO2浓度(400μmol/mol),同时进行覆膜增温处理,研究CO2浓度与温度增高对水稻光合作用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覆膜与否,大气CO2浓度增高均提高了水稻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地上部生物质量和产量,降低了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覆膜处理增强了净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鲁艳红  廖育林  汤海涛  黄铁平  夏海鳌  李向阳  左光华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氮水平下,增加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水稻有效穗数、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籽粒和稻草N含量及氮素积累量,但施氮量达到一定水平后,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籽粒氮素积累量均以施氮180kg/hm2处理最高;籽粒、稻草N含量,稻草氮素积累量及氮素总积累量则以施氮225kg/hm2处理最高,而N180处理仅次于N225处理;氮肥用量对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影响明显,氮素利用效率(NUE)、氮素收获指数(NHI)、氮素农学效率(NAE)、氮肥利用率(RE)和氮肥偏因素生产力(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智  刘红江  张岳芳  周炜  陈留根  
【目的】研究氮磷减施对水稻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为江苏太湖地区水稻生产合理减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苏省大面积生产应用的迟熟中粳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试材,采用野外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氮磷减施对水稻剑叶色素含量、光合作用主要参数、稻谷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氮肥减施对水稻叶片色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P_n)影响较大。较常规施肥处理(T1)而言,减施15%氮肥处理(T2)条件下,灌浆前期水稻叶片Chla、Chla+b含量及叶片净光合速率均未显著降低。随氮肥减施幅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立军  桑大志  刘翠莲  王志琴  杨建昌  朱庆森  
以籼型三系杂交稻汕优 63为材料 ,对不同氮肥管理的农艺和经济表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未施氮肥 (空白区 )的产量为 6.8~ 7.4t·ha- 1,表明试验田背景氮颇高。与农民习惯施肥法 (氮肥 2 40kg·ha- 1)相比 ,改良的农民施肥法 (农民习惯施氮量的 70 % )、实时氮肥管理 (依据叶绿素仪测定值进行的施肥方法 )和实地氮肥管理(施氮时期、施氮量和叶绿素仪测定值相结合的施肥方法 )分别增产 9.2 %~ 10 .3 %、3 .3 %~ 7.0 %和 8.9%~ 9.3 % ,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 110 .5%~ 13 5.6%、2 0 4.3 %~ 2 97.0 ...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晓雯  王国骄  孙备  刘春溪  宛涛  李美松  殷红  隋明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研究增温对粳稻生长的影响,为耐热性粳稻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采用开放式增温(Fre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ing,FATI)系统,以沈农9816、辽粳401、铁粳7和港辐粳16为试材,设置增温(T)和对照(CK)处理,从抽穗期开始每隔10d测定4个粳稻品种剑叶的光合作用,成熟期测定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增温处理对沈农9816、辽粳401、港辐粳16的剑叶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影响显著,其中辽粳401剑叶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的降幅最大,其次是港辐粳16,而沈农9816仅有Pn和Gs显著低于对照;增温处理使沈农9816、辽粳401和港辐粳16的产量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21.83%、43.50%和20.10%,这主要是由于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的下降,对铁粳7的产量影响不显著;增温处理使4个粳稻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呈显著增加,在这些品质参数中,辽粳401和沈农9816的变化幅度大于港辐粳16和铁粳7。因此,对于不同耐热性粳稻品种,开放式增温对其光合和产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对热敏感品种辽粳401和沈农9816影响较大,耐热型品种铁粳7和港辐粳16影响较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晓静  樊明寿  
以提高芫荽光合速率、降低硝酸盐含量为目的,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对芫荽光合速率、硝酸盐积累、生长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芫荽根系比叶片易于积累硝酸盐。在介质中NO3--N与NH4+-N同时存在,而且NO3--N比例较高时,芫荽叶片硝酸盐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光合速率、生物量相对较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翠莲  马平福  李合生  张自国  
以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HPGMR NK58S)为供试材料,分别测定了在不同光周期下植株的光合速率、光合磷酸化活力以及同化物质的运转情况等。结果表明,长日照处理(LD)植株的光合速率、光合磷酸化活力以及同化产物向穗部的转运能力等均低于短日照处理(SD)植株。但是同化物质向植株下部的转运能力却是LD植株为高。电镜观察发现,LD植株的气孔发生异常,其气孔开度及保卫细胞的体积等均小于SD植株。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建军  刘澍  于洋  蔡茜  张丽颖  
以辽粳9号水稻秧苗为试材,研究KHCO3对水稻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探索用KHCO3中的HCO3ˉ作为碳源来补充CO2的效果与机理。结果表明:HCO3ˉ可以作为碳源来补充大气中CO2的不足,从而提高光合速率。HCO3ˉ和K+均可提高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从而增强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HCO3ˉ和K+都能显著提高PSⅠ、PSⅡ及总的电子传递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其中使PSⅡ增加较大,相对于对照提高了16.26%,提高三磷酸腺苷酶(ATP合酶)的活性,从而加快光合磷酸化的进程。HCO3ˉ和K+通过提高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活性,相对于对照提高64.71%,磷酸烯醇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均  朱庆森  马文波  田彦华  杨建昌  周开达  
以 18个不同穗重型籼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重穗型水稻的光合作用及物质运转。结果表明 ,重穗型水稻在齐穗后的剑叶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中、轻穗型品种。其机理是剑叶的Rubisco活性提高及叶绿素含量增加 ;有在高、低光强、高温和低CO2 浓度下对CO2 较强的同化能力的优势 ,光合“午休”现象较轻 ,能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 ,显示其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 ;气孔性状优良、气孔开度积 (单位面积气孔密度×气孔开度 )大 ,也是重穗型水稻净光合速率高的重要气孔因素。重穗型水稻抽穗后物质积累的优势明显 ,且茎鞘物质向穗部的转运量、转运率和转化率也远高于中、轻穗型品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芸芸  王康才  薛启  
[目的]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藿香光合特性、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品质的影响,为藿香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蛭石为栽培基质,藿香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铵态氮、硝态氮比例处理,分析不同铵硝比处理下藿香的光合特性、氮素代谢相关酶[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生物量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藿香光合色素含量随着铵硝比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当NH~+_4-N/NO~-_3-N为25∶75(质量比,下同)时,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均最高,且主要化学成分胡薄荷酮及长叶薄荷酮的相对含量均最高。在全NH~+_4-N处理下,叶片中叶绿素A...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武新岩  郭建华  方正  张毅功  毛思帅  张丽娟  赵斌  
采用设施栽培的试验方法,测定时分为黄瓜初花叶位、花叶叶位、果叶叶位,研究了不同铵态氮/硝态氮肥料配比对黄瓜叶绿素、光合作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处理的黄瓜不同叶位的SPAD差异显著,黄瓜花叶叶位的SPAD值最大,其次是果叶叶位,最后是初花叶位;不同的铵态氮、硝态氮配施,无论是初花、花叶还是果叶叶位的SPAD都随着硝态氮的增加而增大,总的来说,不同施肥配比处理间的差异不是很显著;适宜的肥料水平有利于提高作物的光能转化效率,更能促进植株光合作用的提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花叶叶位最大,果叶叶位次之,初花叶位最小。铵态氮与硝态氮配施比例为(NO3-∶NH4+=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永健  孙园园  蒋明金  李应洪  严奉君  徐徽  王海月  马均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不同氮效率杂交水稻产量差异与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关系,以期为水稻品种改良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氮高效品种(德香4103)和氮低效品种(宜香3724)为材料,通过设置低肥(75 kg N·hm~(-2),37.5 kg P_2O_5·hm~(-2),75 kg k_2O·hm~(-2),记为N_1P_1k_1)、中肥(150 kg N·hm~(-2),75 kg P_2O_5·hm~(-2),150 kg k_2O·hm~(-2),记为N_2P_2k_2)、高肥(225 kg N·hm~(-2),112.5 kg P_2O_5·hm~(-2),225 kg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