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07)
- 2023(4376)
- 2022(3886)
- 2021(3565)
- 2020(3127)
- 2019(7086)
- 2018(6954)
- 2017(13092)
- 2016(7680)
- 2015(8561)
- 2014(8307)
- 2013(8510)
- 2012(8221)
- 2011(7373)
- 2010(7385)
- 2009(6806)
- 2008(6623)
- 2007(6020)
- 2006(5333)
- 2005(4788)
- 学科
- 济(30566)
- 经济(30533)
- 业(17509)
- 管理(17202)
- 方法(15172)
- 数学(13595)
- 数学方法(13457)
- 企(13333)
- 企业(13333)
- 学(11595)
- 农(7683)
- 中国(7458)
- 财(7128)
- 地方(6401)
- 农业(5606)
- 贸(5352)
- 贸易(5348)
- 易(5166)
- 业经(5017)
- 制(4844)
- 地方经济(4341)
- 税(4215)
- 及其(4147)
- 融(4072)
- 金融(4069)
- 税收(4045)
- 收(4028)
- 理论(3964)
- 水产(3843)
- 银(3840)
- 机构
- 大学(114305)
- 学院(111560)
- 研究(49622)
- 济(40753)
- 经济(39888)
- 农(38892)
- 科学(37703)
- 管理(33498)
- 中国(33352)
- 农业(32030)
- 所(30130)
- 理学(29282)
- 理学院(28779)
- 研究所(28124)
- 管理学(27807)
- 管理学院(27677)
- 业大(27569)
- 京(25289)
- 中心(20536)
- 农业大学(20459)
- 省(20254)
- 室(19375)
- 江(18613)
- 业(18257)
- 实验(17997)
- 财(17986)
- 院(17489)
- 实验室(17372)
- 科学院(17007)
- 重点(16540)
- 基金
- 项目(81761)
- 科学(61137)
- 基金(59521)
- 家(58408)
- 国家(58013)
- 研究(45750)
- 科学基金(45731)
- 自然(34959)
- 自然科(34185)
- 自然科学(34162)
- 自然科学基金(33617)
- 省(33293)
- 基金项目(30877)
- 划(29191)
- 社会(27144)
- 资助(25772)
- 社会科(25603)
- 社会科学(25597)
- 计划(21215)
- 教育(21046)
- 重点(19959)
- 科技(19949)
- 发(17828)
- 科研(17121)
- 部(16865)
- 业(16831)
- 创(16825)
- 专项(16491)
- 农(16260)
- 创新(15919)
共检索到1682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晨阳 王筱虹 顾光昊 王金生
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基因突变与侵入和增殖的关系何晨阳,王筱虹,顾光昊,王金生(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系,南京210095)RELATIONOFMUTATIONOFPATHOGENICITYGENELOCITOINFECTIONANDCOLONIZATI...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晨阳 王金生
笔者综述了分子植物病理学科组对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基因的研究结果和进展,介绍了病菌致病基因研究中分子遗传学分析方法,报道了病菌毒性基因、无毒基因和受寄主诱导基因的特征和功能,阐述了致病基因对致病性、致病生化因子可能的调控关系,讨论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晨阳 董晓艳 刘文华 王金生
用转座子 Tn5诱变水稻白叶枯病菌日本系统小种1菌(?) FXOⅠ基因组,在平板上以淀粉酶活性作为指示性状,从6250个 Tn5诱变株中筛选出14个毒性基因突变体,它们失去了对水稻品种 IR26的致病性.其中有4个突变体同时也失去了诱导烟草产生过敏性反应的能力,被鉴定为 hrp 基因突变体。这些毒性基因突变体在生长特性,几种主要胞外水解酶(蛋白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脂酶)活性等表型(?)化方面具有多效性。通过 Southern 吸印杂交,所有毒性基因突变体 DNA 的 EcoR Ⅰ片段与~(32)P 标记的 Tn5探针质粒都有同源杂交带,Tn5有4种不同类型的插入位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龙菊英 张桂英 王金生
wxocA、wxocB、wxocD、wxocE和wzt是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 onas oryzaepv.oryzicola,Xooc)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合成基因,avrXa3是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 onas oryzaepv.oryzae,Xoo)的一个无毒基因。利用pBCSK(-)和pKNG101两个质粒的复制起点不被水稻黄单胞菌识别的特点,把wxocA、wxocD、wxocE和wzt的中心区域克隆在pBCSK(-)上,获得突变转化单元pBCSK∷ΔwxocA、pBCSK∷ΔwxocD、pBCSK∷ΔwxocE和pBCSK∷Δwzt...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国英 苏清实 蔡福民 何正武
从湖北8个地区46个县市广泛采样分离纯化获得208个稻白叶枯病菌株,按国内统一标准进行致病力的鉴定,结果表明:湖北省当前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的分化,主要表现为以强弱数量变化为主的0、Ⅰ、Ⅱ、Ⅲ和Ⅳ致病型,其中第Ⅳ致病型是流行优势致病型。按行政区域以及按水稻的种植区划,比较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分化情况,表明不同区域各致病型的流行强度不一致。强毒力的第Ⅳ致病型菌的多少,与水稻的复种指数关系不大,而同稻区土壤母质及其酸碱度密切相关。在偏碱性的沉积土稻区,第Ⅳ型强毒株比例很多,如江汉平原稻区,第Ⅳ型菌株占63.0%,而酸性粘土稻区,如鄂东北丘陵岗地,第Ⅳ型菌株仅占20%。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致病型,湖北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桂英 龙菊英 张燕 王晓宇 张佳环 王金生
对同源重组获得的水稻白叶枯病菌PXO99A菌株的无毒基因突变体PXO99Δavr进行Southern杂交验证、突变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突变体缺失了5个无毒基因,同源重组发生在PXO99A全基因组中一个有5个无毒基因串联的位点上;与PXO99A相比,突变体在IRBB10等15个水稻品种上引致的病斑明显缩短,而在IRBB14、IRBB21和IRBB55上的病斑则变长;缺失的5个无毒基因的综合表现为毒性因子功能。推断:在缺失的基因中含有无毒基因avrXa14、avrXa21、avrxa13以及与抗病基因Xa3、Xa4、xa5、Xa10、Xa17亲和互作有关的毒性因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国英 于大胜 李桂菊 费甫华
对冰箱斜面保存的0、Ⅱ、Ⅳ致病型模式株与其后代单菌落子株致病力的比较,并测定0、Ⅱ、Ⅳ型模式株两两混配液的致病力和观察22个菌株在中茬和晚茬的致病型鉴别品种上致病力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采取病叶段沙培,在切口取菌胶的方式分离所得菌株是含不同毒力细胞的混合体,其毒力差异是由各细胞间的组成比和互作关系决定的;用这样的菌株划分出的致病型,实际是病菌不同毒力细胞在一定生态条件下的组成比和互作关系的表型反应,即病菌自然群体毒力结构的反应;鉴于致病型代表菌株是不同毒性细胞的混合体,不同的生态条件,必然会导致其组成比的变异,所以菌株毒力的变异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关键词:
稻白叶枯病菌 致病型 毒力变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功友 邹丽芳 王邢平 向勇 王金生
水稻-白叶枯病原菌互作符合基因对基因关系,是研究禾本科植物-病原菌互作的理想模式系统。目前已鉴定和克隆出许多白叶枯病菌致病相关基因。其它革兰氏阴性植物病原细菌致病性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为揭示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分子机理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其中以发掘TTSS效应分子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将对白叶枯病菌致病性分子机理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水稻-白叶枯病菌互作的功能基因组学提供科学线索。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磊 韩志成 王晨 杨万风 钱国良 胡白石 刘凤权
根据黄单胞菌hisF基因的同源性设计简并引物,采用PCR方法从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Xoo)中克隆了hisF同源基因,命名为hisFXoo。NCBI网站蛋白质保守结构域搜索表明,HisFXoo属于组氨酸生物合成蛋白家族的一员,具有与其他HisF蛋白相似的结构。序列比较显示,该基因在黄单胞菌中是相对保守的。同源性搜索比较显示,与水稻条斑病菌(X.oryzaepv.oryzicola,Xooc)的hisF(登录号:DQ372107)同源性高达98%。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hisFXoo的插入突变体,在NA+Amp平板上筛选后,并且经过PCR及S...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光斌 周明国
引起水稻白叶枯病的 Xanthomonasoryzae在用药剂处理过的水稻上鉴别为抗噻枯唑的突变体。致病力和胞外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抗药性突变体与野生敏感菌株没有明显差异 ,但抗药性突变体对离体稻叶的伤害作用及引起水稻体内脂质过氧化程度强于敏感菌株 ;胞外产物可以降低水稻白叶枯病菌对噻枯唑的敏感性 ,病菌产生抗药性与胞外产物关系密切 ;抗药突变体在无药平板上转移 10代后 ,抗药水平明显下降 ,但致病力变化在不同的突变体间表现出较大差异 ,有的保持较强的致病力 ,有的则完全失去致病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瑞旭 张桂英 王春平 宋从凤 王金生
利用来源于水稻白叶枯菌株JXOⅢ的无毒基因avrXa3构建的同源序列突变转化单元,同源重组得到PXO99~A菌株的1个缺失突变体PXO99△avr。PXO99~A及其突变体基因组DNA以内切酶BamHⅠ完全消化后进行同源检测,发现突变体PXO99△avr中有3条杂交带消失,有2条带信号减弱。进一步以相同探针检测PXO99~A的基因文库,限制性酶切分析和Southern杂交归类,共获得13个不同的阳性克隆。众多avrBs3/PthA基因在基因组中单独存在,或2个和2个以上串联排列。经比对,克隆p5所含条带与突变体缺失的5条带大小相同。因此认为随机交换产生的突变体中有5个基因被敲除。将此文库克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凤权 胡白石 王金生
以水稻白叶枯病菌野生型菌株JXOⅢ和其hrp基因突变体Du72 8接种处理汕优 6 3幼苗 ,测定了处理的第 3叶和同株未处理的第 4叶中水杨酸 (SA)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过氧化物酶 (PO)和几丁质酶 (CHT)活性及其相应基因转录活性的变化。接种JXOⅢ和Du72 8后 ,处理叶片和未处理叶片中游离SA含量几乎没有变化 ,而根中游离SA含量则明显增加。与JXOⅢ处理相比 ,Du72 8处理后可迅速提高处理叶片中PAL、PO和CHT的活性 ,而未处理叶片中这些酶的活性几乎没有变化。处理和未处理叶片中编码这些酶的相应基因 (包括查尔酮合成酶基因 )转录活性的时序变化与酶活性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蕾 吴茂森 何晨阳
【目的】建立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的分子定量法,测定Xoo侵染水稻植株后不同时间的种群量及其变化【。方法】选用以lipA和purH为靶基因序列的引物P4和P5,用SYBR Green I实时定量PCR(RTQ-PCR)分析在水稻接种植株内的病菌种群量。【结果】与细菌平板计数法相比,RTQ-PCR法定量结果基本相近或略高(≤10倍),变化趋势基本相似,用2对引物P4和P5进行RTQ-PCR定量无显著差异。接种3d的植株内己有菌量积累,但不显症;从接种5d开始,细菌明显增加,植株显症并逐渐加重;接种9~14d菌量增加到峰值,并进入稳定平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晴 张雁冰 陈磊 钱国良 范加勤 胡白石 刘凤权
根据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PXO99的tat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从PXO99中克隆了tatB基因,命名为tatBXoo。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tatBXoo的插入突变株TBM,在含有X-gluc的抗性平板上筛选,并经Southern blot杂交验证确认。表型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tatB突变株在水稻(寄主)上的致病性减弱,但在烟草(非寄主)上仍具有引起过敏反应的能力;tatB突变导致Xoo致病相关的重要表型如胞外多糖减少,游动性及趋化性减弱。但是,tatB突变不影响Xoo在基本培养基(MMX)中正常生长、胞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荣华 李融梅 何翔 宋从凤
[目的]类转录激活蛋白(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s,TALE)是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中的一类重要致病因子。挖掘新的毒力tal基因,对揭示水稻白叶枯病菌与寄主植物的互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水稻白叶枯病菌JXOV菌株中克隆了1个中间串联重复区含17.5个重复单元的tal基因,命名为tal17.5。将tal17.5转入Xoo菌株PXO99A中,在寄主水稻上研究了其致病力作用,将tal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