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37)
2023(7154)
2022(6137)
2021(5445)
2020(4842)
2019(11384)
2018(11161)
2017(21426)
2016(12250)
2015(13955)
2014(14181)
2013(14325)
2012(13847)
2011(12683)
2010(12823)
2009(12074)
2008(12213)
2007(11344)
2006(9813)
2005(8771)
作者
(41632)
(35264)
(35030)
(33353)
(22278)
(17154)
(15996)
(13873)
(13369)
(12742)
(12081)
(11687)
(11485)
(11364)
(11282)
(11257)
(11120)
(10560)
(10309)
(10262)
(9202)
(8940)
(8583)
(8196)
(8026)
(8021)
(7994)
(7829)
(7446)
(7349)
学科
(51160)
经济(51105)
管理(32439)
(30980)
方法(25596)
(24176)
企业(24176)
数学(22814)
数学方法(22605)
(14726)
(14596)
(12771)
中国(12653)
地方(9957)
(9816)
贸易(9814)
环境(9685)
农业(9616)
业经(9613)
(9512)
(9123)
(8245)
(7701)
银行(7646)
(7595)
金融(7590)
(7572)
财务(7553)
财务管理(7526)
(7258)
机构
大学(188551)
学院(186302)
(72591)
经济(70968)
研究(70078)
管理(64931)
理学(55609)
理学院(54896)
管理学(53711)
管理学院(53396)
中国(50253)
科学(48779)
(48352)
(41147)
(39585)
农业(39438)
业大(37345)
研究所(36488)
(32234)
中心(31736)
(29845)
北京(25698)
财经(25582)
农业大学(25552)
(24268)
(24247)
(23397)
(23127)
(23036)
师范(22963)
基金
项目(125843)
科学(95196)
基金(89142)
研究(82661)
(82096)
国家(81454)
科学基金(65938)
(51128)
社会(49328)
基金项目(47215)
社会科(46575)
社会科学(46553)
自然(46109)
自然科(44984)
自然科学(44958)
自然科学基金(44149)
(43910)
教育(38063)
资助(37527)
编号(32293)
重点(29616)
(27832)
计划(27773)
(27105)
成果(26511)
(25786)
科研(25504)
科技(25503)
创新(24318)
课题(23483)
期刊
(78234)
经济(78234)
研究(49971)
(43999)
学报(43501)
中国(36771)
科学(34601)
大学(30283)
农业(29806)
学学(28956)
(25531)
管理(21819)
教育(16705)
(16577)
(15201)
金融(15201)
技术(15037)
财经(12775)
经济研究(12594)
业大(12529)
业经(12448)
(11890)
(10941)
问题(10825)
农业大学(10783)
技术经济(9519)
科技(9181)
统计(8697)
(8642)
理论(8598)
共检索到273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平荣  王兵  孙小秋  孙昌辉  万春美  马晓智  邓晓建  
【目的】对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gra75(green-revertible albino 75)进行基因定位,并对其生理特性进行分析。【方法】利用EMS处理粳稻品种日本晴(Nipponbare)的迟熟突变体10079,从后代中获得一个白化转绿突变体gra75。对该突变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观察与分析,并应用(gra75/浙辐802)的F2群体精细定位目标基因,遴选候选基因。【结果】gra75突变体叶片从第4叶开始表现出白化性状,从第8叶开始恢复到正常绿色,之前白化的叶片也会逐渐转为淡绿色,成熟期主要农艺性状与野生型没有明显的差异。突变体苗期白化叶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军  杨杰  陈志德  范方军  朱金燕  杨金欢  仲维功  
【目的】在温敏型白化转绿突变体v13(t)的表型特征鉴定的基础上,对其控制基因V13(t)进行精细定位。【方法】在籼稻品种9311中获得一个白化转绿自然突变体,并对其进行表型特征、温度敏感临界值的确定,同时对不同温度下叶片中叶绿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以v13(t)与武运粳7号的正反交F2群体对其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的精细定位。【结果】在低温(<26℃)条件下,v13(t)前3张叶片均表现为白色,只有叶尖和叶鞘表现出少许绿色,以后逐渐死亡;在28℃条件下,1—3张叶片抽出时叶尖和边缘表现为白色,以后逐渐转绿;在30℃条件下,叶片表现正常。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叶色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S...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加兴  覃保祥  邱永福  刘芳  张月雄  马增凤  刘驰  李容柏  
白化转绿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叶绿体的结构功能与发育以及克隆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重要材料。在以广西普通野生稻品系DP30为供体亲本,9311为受体亲本构建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中发现一个低温白化转绿突变系ds93,研究其表型特征、温敏特性,对叶绿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以白化转绿突变系与9311的正反交F2群体对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突变系ds93转绿白化性状与温度有关,在16、18和20℃时幼苗白化,温度高于23℃时幼苗为正常绿色,推断其转绿临界温度为20℃左右。该突变体叶色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将ds93初步定位在水稻第9染色体上的RM5777与R...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喜  周春雷  任雅琨  杨春艳  何旎清  柳周  江玲  万建民  
[目的]对水稻叶色白化转淡绿突变体WGL进行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为水稻叶绿素合成与质体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水稻白化转淡绿突变体WGL与‘日本晴’、‘越光’杂交构建F2群体,取隐性极端个体定位基因WGL。[结果]白化转淡绿叶突变体WGL由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籼稻‘南京11’获得,2叶1心期叶片开始转绿,但叶缘和叶尖仍表现白化。4叶期后,WGL叶色表现为淡绿色。与野生型相比,WGL的株高显著降低,剑叶长、剑叶宽、穗长、有效分蘖、千粒质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叶期和抽穗期光合色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3叶期WGL的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下降,抽穗期叶绿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邹金财  张维林  夏明辉  邱洋松  王长春  杨玲  张小明  
为了挖掘和鉴定更多的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用于基因功能的研究。从粳稻品种秀水09的EMS突变体库中发现了一个阶段性温敏白化转绿突变体stgra254,该突变体在28℃恒温条件下,第6片完全展开叶出现白斑,至分蘖盛期融合成片,最终叶片枯萎死亡;在32℃条件下,第6片叶白斑数目及白化程度明显弱于28℃,且3d后逐渐转绿;而24℃下的叶片表现正常。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白斑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过程,伴随着H_2O_2的积累。荧光仪分析显示,光系统Ⅱ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显著下降。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叶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晨  孔维一  尤世民  钟秀娟  江玲  赵志刚  万建民  
【目的】水稻叶片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也是理想株型的重要构成因素,通过对卷叶相关基因进行遗传分析和精细定位,为水稻卷叶基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紧密连锁标记。【方法】从60Co-γ射线辐射诱变籼稻品种9311(wild-type,WT)所得突变体库中获得了一份卷叶突变体材料,暂时命名为rl16(t)(rolled leaf 16)。首先,对突变体rl16(t)进行连续多代套袋自交,确定突变表型的稳定性。在抽穗期,随机选取rl16(t)和WT各10株,分别测量剑叶卷曲度以及主要农艺性状。同时取rl16(t)和WT新鲜叶片的相同部位用FAA固定,乙醇系列脱水,石蜡包埋,用石蜡切片机切10μm薄片置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楼珏  杨文清  卢华金  阮柏苗  郑国楚  
本文对一个新的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标8S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农艺性状研究,结果表明,该突变基因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与其野生型培矮64S相比,主要农艺性状基本相近,但生育期缩短了2 d,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得到了改善,配合力有所提高。因此,标8S可以作为一种形态标记性状应用于两系杂交水稻育种中。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永梅  王嘉宇  王琬璐  王棋  姜鑫  刘振宇  朱琳  
水稻叶绿素缺失突变是一种常见的突变类型,对叶绿素缺失突变体基因进行定位克隆和功能分析,可进一步丰富叶绿素代谢的分子机理研究。在辽粳371的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后代中筛选到1个白条纹叶突变体wsl1,经多代自交,其白条纹性状能稳定遗传。利用图位克隆方法定位该基因,同时在孕穗期进行光合色素含量测定和光合参数测定,成熟期考察其穗部农艺性状。该突变体从4叶期开始表现白条纹性状,在茎部、叶鞘、叶缘等不同部位均表现白条纹性状且该性状一直持续到成熟期。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结实率极显著下降,仅为野生型的75.33%;千粒重极显著的增加,比野生型增加7.97%;粒长极显著下降,是野生型的90.15%,粒宽和粒厚极显著增加,分别增加11.51%和7.58%。在孕穗期,突变体wsl1的叶绿素b含量比野生型下降23.20%,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突变体的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野生型的无明显差异。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都显著下降,分别为野生型的85%、72%和95%。而突变体的光能转化效率极显著高于野生型,比野生型高11.88%。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突变体植株叶肉细胞类囊体片层减少,结构模糊。遗传分析表明,水稻白条纹叶突变体wsl1突变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该基因被定位到第1染色体短臂末端,是一个控制水稻叶色的新基因。该基因的发现有助于深入了解水稻叶色形成和调控的机制,同时丰富了水稻特异种质资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方远  罗正良  任鄄胜  吴贤婷  陆贤军  苏相文  吕建群  任光俊  
【目的】在已鉴定的稻谷粒长、粒宽和粒厚QTL的基础上,对控制粒厚的主效QTL进行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以解析川106B(C-106B)细长粒形的遗传基础,为进一步通过分子技术改良其产量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细长粒形的优质籼稻保持系川106B与籽粒较宽厚的籼稻保持系川345B(C-345B)杂交,构建包含182个单株的F_2群体,采用QTL CaTographer v2.5软件基于复合区间作图法发掘与稻谷粒形性状相关的QTL;进一步从BC_3F_2群体筛选隐性单株(稻谷厚度较薄)对粒厚主效QTL(QgT8)进行精细定位,并对候选基因进行测序和荧光定量pCr分析。分别构建QgT8位点携带川...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连光倩  翟雪  尚菲  王建飞  
[目的]本研究旨在发掘水稻产量相关基因,为水稻产量性状改良提供新的种质资源,为水稻穗发育遗传研究提供分子证据。[方法]利用表型差异明显的粳稻‘茭白稻’和籼稻‘Saber’构建F_2群体,对其株高及穗部性状进行QTL检测。根据F_2结果,构建F_(2∶3)分离群体,对效应值较高的穗长QTL qPL9进行验证、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预测,并对候选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在F_2群体中检测到株高、穗长、每穗颖花数、二次枝梗数、粒长和粒宽共6个性状的16个QTL。其中效应最高的qPL9解释了32.8%的穗长变异,位于SSR标记RM1189和L171之间,LOD值为8.27。对qPL9所在位点进行验证后进行精细定位,最终将其定位在InDel标记L174与L171之间,物理距离为90.47 kb,含有9个开放阅读框(ORF)。分析候选基因序列,发现LOC_Os09g28300、LOC_Os09g28310和LOC_Os09g28320的编码序列在‘茭白稻’和‘Saber’间有差异,且导致氨基酸序列差异。[结论]qPL9是新位点,其候选基因可能为LOC_Os09g28300、LOC_Os09g28310和LOC_Os09g2832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秀兰  王平荣  曲志才  孙小秋  王兵  邓晓建  
【目的】对水稻类病变突变体C23进行遗传分析,并对其突变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定位。【方法】通过EMS化学诱变获得类病变突变体。对突变体的形态特征、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观察,同时进行组织化学分析,对突变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并以C23/浙辐802F2作群体,应用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定位。【结果】突变体植株三叶期开始在叶片上出现近似圆形淡黄色斑点,随着植株的生长,斑点数量增多,面积逐渐扩大并连成中心枯黄色,边缘黄褐色的病斑,至成熟时病斑几乎遍布整个植株,该类病变发生可能属于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C23的成熟期株高降低,有效分蘖数和每穗着粒数减少,千粒重和结实率降低。遗传分析表明,C23的突变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江玲  张文伟  翟虎渠  万建民  
水稻种子休眠性是关系到稻米品质和稻种质量的重要农艺性状,与穗发芽抗性直接相关。DNA 标记和水稻连锁图谱的发展,为定位种子休眠性的基因位点、研究单个基因的“剂量效应”和剖析各基因位点对环境的敏感性等方面提供了可能性。迄今,利用分子标记,对不同的遗传群体,已初步定位了多个与水稻种子休眠性有关的QTL。本文简要介绍了水稻种子休眠性传统遗传学研究概况,重点对已报道的种子休眠性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进行比较分析,探查稳定表达的种子休眠性QTL,讨论了水稻种子休眠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途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黎琼  段玉云  孙一丁  殷富有  钟巧芳  程在全  胡强  黄兴奇  
本文综述了水稻紫色性状的遗传分析、紫色基因定位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对此类相关工作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伟博  崔海瑞  卢美贞  舒庆尧  沈圣泉  
【目的】评价外源Bt基因导入对水稻碳代谢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转Bt基因水稻克螟稻1号及其非转基因亲本秀水11,以及克螟稻1号与3个杂交水稻恢复系明恢63、R3027和99亚162杂交和连续回交而育成的农艺性状和抗虫性稳定品系的3对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对叶绿素与可溶性糖含量、RuBP羧化酶、蔗糖合成酶及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干物质及有机碳积累量等碳代谢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分蘖盛期克螟稻1号的叶绿素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干物质和有机碳含量均极显著低于秀水11(P<0.01),叶绿素b含量、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显著低于秀水11(P<0.05),但其它3对Bt水稻与非Bt水稻间所有生理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边江  华春  周峰  周泉澄  陈全战  王荣富  焦德茂  
【目的】系统研究ATP处理后转PEPC+PPDK双基因水稻的光合特性,证明ATP是增强转C4基因水稻光合能力的关键因子。【方法】以原种和转PEPC+PPDK双基因水稻为材料,进行了PCR检测,C4光合酶活性的测定。通过ATP处理后,分析了光、温—光合曲线和活性氧代谢有关指标,统计分析了相关的产量构成因素。【结果】原种中虽有全套的C4光合酶,但活性很低。PCR检测出玉米的PEPC和PPDK基因转入普通水稻后,转PEPC+PPDK双基因水稻高表达了C4光合酶活性。在高光和高温条件下,同未施ATP的相比,ATP处理后转PEPC+PPDK双基因水稻光合速率分别提高17%和12%。在光氧化条件下,耐光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