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47)
2023(7724)
2022(6900)
2021(6399)
2020(5840)
2019(13477)
2018(13427)
2017(25423)
2016(14675)
2015(17054)
2014(17353)
2013(17313)
2012(16848)
2011(15358)
2010(15642)
2009(14866)
2008(15296)
2007(14278)
2006(12361)
2005(11229)
作者
(49578)
(41950)
(41593)
(39805)
(26586)
(20445)
(19014)
(16536)
(16088)
(15168)
(14435)
(14119)
(13588)
(13578)
(13557)
(13345)
(13222)
(12562)
(12302)
(12236)
(10862)
(10557)
(10510)
(9564)
(9563)
(9545)
(9499)
(9297)
(8864)
(8760)
学科
(58723)
经济(58653)
管理(38017)
(36845)
(29206)
企业(29206)
方法(29090)
数学(25491)
数学方法(25116)
(17108)
(17027)
中国(15142)
(15129)
(11859)
贸易(11855)
(11754)
(11498)
业经(11206)
地方(11134)
农业(10937)
理论(9682)
(9475)
(9131)
银行(9070)
(9007)
财务(8983)
财务管理(8945)
(8673)
金融(8668)
(8625)
机构
大学(226146)
学院(222282)
研究(84115)
(83417)
经济(81350)
管理(76603)
理学(65058)
理学院(64179)
管理学(62569)
管理学院(62184)
中国(61798)
科学(58224)
(54825)
(50556)
(47869)
农业(44473)
研究所(43922)
业大(42590)
(38040)
中心(38035)
(36479)
北京(32024)
财经(29850)
(29646)
(29563)
(29304)
师范(29155)
农业大学(28523)
(28392)
技术(27076)
基金
项目(145977)
科学(109683)
基金(102275)
研究(97103)
(94295)
国家(93492)
科学基金(75099)
(58222)
社会(56514)
基金项目(53517)
社会科(53195)
社会科学(53171)
自然(52512)
自然科(51236)
自然科学(51211)
(50818)
自然科学基金(50302)
教育(45563)
资助(44430)
编号(39208)
重点(34294)
成果(33501)
(31641)
计划(31632)
(31578)
科研(29324)
科技(29303)
(29137)
课题(28485)
创新(27411)
期刊
(93813)
经济(93813)
研究(61868)
学报(51136)
(49852)
中国(46849)
科学(40908)
大学(36118)
学学(34164)
农业(33804)
(30544)
管理(27412)
教育(24924)
技术(18821)
(18681)
金融(18681)
(18677)
财经(15218)
经济研究(14614)
业大(14559)
业经(14478)
(14143)
(13129)
问题(12688)
农业大学(12303)
图书(12032)
技术经济(11034)
(10968)
科技(10806)
统计(10733)
共检索到337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邵小龙  汪楠  时小转  沈飞  宋伟  张强  
【目的】基于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观察水稻抽穗到成熟过程中籽粒水分状态的变化,探讨淀粉、蛋白质的积累效应对前者的影响,为水稻品质形成规律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对抽穗后63 d内的"越光"有机稻间隔采样,测定籽粒的百粒重、硬度、水分含量、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比较水稻在抽穗后不同生长时期的整体品质变化,通过LF-NMR测定的横向弛豫参数定性和定量地分析籽粒中的水分动态,探讨水稻品质形成过程与水分状态的相关联系。【结果】在抽穗后7—14 d百粒重和淀粉含量增长速率最快,两者表现极显著正相关(P<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俊峰  伊松林  周永东  潘斌  周凡  
【目的】对热压干燥过程中杨木锯材芯层温度和压力进行测试,探究热压板温度对热压干燥过程中杨木锯材芯层温度和压力等参数及水分状态的影响,为热压干燥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集成探针同步测量并记录热压干燥过程中杨木锯材芯层温度和压力,通过对杨木锯材芯层压力测量值与测量温度对应的饱和蒸汽压力值(压力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推测热压板温度对热压干燥过程中杨木锯材水分状态的影响。【结果】当热压板温度从120℃升高到140℃时,杨木锯材芯层压力峰值从146.4 k Pa增大到213.1 k Pa,相应温度峰值从102.8℃升高到123.7℃,温度和压力同时达到峰值,到达峰值时间从17.5 min缩短到11.6 min。当热压板温度为120和130℃时,含水率高于纤维饱和点的杨木锯材芯层水分为过压的未饱和水,热压干燥后杨木锯材芯层终含水率(48.55%和49.88%)高于纤维饱和点;当热压板温度升高到140℃时,杨木锯材芯层自由水受热汽化形成水蒸气,并随着蒸汽温度的升高由饱和状态转化为过热状态,热压干燥后杨木锯材芯层终含水率(27.70%)低于纤维饱和点。【结论】热压干燥过程中热压板温度越高,杨木锯材芯层温度和压力达到的峰值越高,峰值持续时间越短。热压干燥过程中含水率高于纤维饱和点的杨木锯材水分状态根据热压板温度不同,可为液态水(过压的未饱和水)、饱和水蒸气或过热蒸汽状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尔妮  王望  李想  杨甜甜  
【目的】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考察木材干燥过程中水分的横向弛豫特性,以阐释干燥时木材中水分状态的变化机制,为木材干燥及水分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方法】以20 mm(L)×5 mm(R)×5 mm(T)的南方松为试验材料,采用两步法将试材从饱水状态干燥至约5%含水率,通过定期测定含水率和横向弛豫时间,分析木材干燥时内部水分状态变化及迁移情况,探究自由水与吸着水的分界及其与纤维饱和点的关系。【结果】1)饱水试材存在2个明显的弛豫峰和1个峰肩,三者的横向弛豫时间为67.65、1.24和1113 ms,分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邵小龙  徐文  王潇  杨晓静  沈飞  刘琴  
【目的】基于食品水分吸附解吸理论,检测粳稻裂纹与水分含量,探讨籽粒裂纹的发展变化原因,总结粳稻裂纹的发展规律。【方法】以‘软玉’‘淮稻5号’和‘南粳5055’3种粳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成像技术检测粳稻籽粒的裂纹粒及裂纹程度;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南粳5055’籽粒裂纹断裂面的微观结构;使用LF-NMR技术检测粳稻籽粒的水分在解吸过程中的特征变化,分析粳稻籽粒水分解吸过程中裂纹数据和水分分布的相关关系。【结果】利用LF-NMR技术可以准确地预测不同品种粳稻籽粒的水分含量。裂纹率随籽粒的水分解吸程度而上升,‘软玉’‘淮稻5号’和‘南粳5055’籽粒裂纹率分别在水分含量低于14.96%、15.21%和17.84%后明显增加。低水分籽粒内裂纹数量高于高水分籽粒。粳稻裂纹粒与非裂纹粒内部断裂面的淀粉和细胞结构差异明显。水分解吸导致淀粉粒间断裂面发展为细胞间断裂面,即初期裂纹。当裂纹数量继续增加,初期裂纹发展成为可被观察到的裂纹,裂纹类型从轻度发展到中度或重度。水分解吸导致籽粒横向弛豫时间T21和T22缩短;结合水含量减少,"自由水"含量先减少后增多,各状态水分间存在迁移和转化现象。部分"自由水"在水分解吸过程中挥发离开籽粒,同时部分"结合水"转化为"自由水"。总体表现为"结合水"面积和相对面积比例随水分解吸过程逐渐减小,而"自由水"的面积有增有减,但相对面积比例呈上升趋势。因此,在稻谷水分解吸过程中,除了含水量下降,各组分水分流动性下降,"结合水"含量降低也是水分变化的重要特征。裂纹与水分数据相关分析表明,裂纹变化与各组分水的横向弛豫时间和"结合水"含量的变化相关,与"自由水"含量不相关。【结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将稻谷籽粒按照裂纹数量和种类分成4类裂纹粒的方法。粳稻水分解吸过程中裂纹类型变化与水分分布密切相关,籽粒水分的迁移和转化,特别是"结合水"下降,是籽粒裂纹变化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喻华  上官宇先  涂仕华  秦鱼生  陈琨  陈道全  刘前聪  
【目的】深入探讨水稻籽粒中镉(Cd)的来源及其与生长环境中Cd供应强度的关系,为稻米Cd污染防控选用恰当的农艺措施和实施时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水稻齐穗期,从Cd污染稻田选取长势一致的水稻植株,分别移入含不同Cd浓度(0、0.2、0.5 mg·L-1)的营养液盆钵中培养,成熟期分别收获各器官测定生物产量和Cd含量;在大田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水稻分别在齐穗期、灌浆期、腊熟期和成熟期采集长势均匀一致的植株样本测定生物产量和Cd含量。【结果】在营养液中不含Cd(Cd 0处理)的条件下,籽粒中累积的Cd主要来自于根系和茎秆在齐穗前累积的Cd。在齐穗后的生长环境中存在较低有效镉的情况下(即Cd污染稻田自然生长的植株),籽粒中的Cd则同时来自水稻齐穗前各器官累积的Cd和根系从土壤吸收与直接运输的Cd;水稻叶片和谷壳是水稻齐穗后向籽粒净转移Cd的器官,茎秆和根系既是籽粒Cd的源,也是Cd的净累积器官。而在生长介质有效镉含量丰富的情况下(即Cd培养试验处理中的Cd 0.2和Cd 0.5处理),籽粒中的Cd则主要来自生长介质,少部分来自水稻各器官的转移。【结论】籽粒中的Cd来自齐穗前各器官储存Cd的转移和土壤/介质中Cd的吸收和直接运输,土壤/介质中的可利用Cd含量越高,籽粒含Cd量也越高;只有当土壤/介质中不存在可利用Cd时,水稻各器官中储存的Cd才是籽粒中Cd的唯一来源;水稻各器官中,茎秆和根系是体内Cd的主要储存和输出场所。结合水稻生长早期降Cd措施的基础上,在水稻抽穗-成熟期采取恰当的农艺措施降低土壤中Cd的有效性以及根系吸收和向籽粒的直接运输量,就能有效降低稻米中的Cd含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丽英  汤亮  顾东祥  杨杰  曹卫星  朱艳  
通过对不同水分和氮素水平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鞘和节间伸长过程的连续观测和定量分析,构建了水稻主茎和分蘖叶鞘与节间生长的模拟模型。采用Logistic方程描述了主茎和分蘖叶鞘及节间的动态伸长过程;基于同伸叶鞘间的关系用二次曲线描述了分蘖叶鞘长度的变化;基于节间长度与直径的线性关系描述了节间直径的变化。另外,用叶片含水量和含氮量描述了不同水分和氮素水平对叶鞘和节间生长的影响。利用独立的水稻田间试验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测试和检验,结果显示,主茎和分蘖叶鞘(一级分蘖和二级分蘖)长度模拟值的根均方差(RMSE)分别为0.65、0.52和0.46 cm;节间长度和直径模拟值的RMSE分别为0.42、0.1...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梁康迳  林文雄  李亚娟  柯庆明  杨德印  朱燕  梁义元  郭玉春  何华勤  
对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总氮含量遗传及其与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 ,三倍体种子核基因、二倍体母体植株核基因的显性效应 ,共同控制着稻米灌浆始期、中期和后期的总氮含量 ,且以前者为主 ,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 ,作用程度加大。三倍体种子、细胞质和二倍体母体植株的遗传效应 ,均可明显影响稻米成熟期的总氮含量。控制稻米总氮含量表现的多种遗传效应基因在稻米各个发育时期均有新的表达。不同发育时期总氮含量与稻米品质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且受不同遗传体系基因效应的控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薛菁芳  陈书强  
为深入研究不同控水时期和控水强度下水稻的籽粒灌浆特性,选用上育397和绥粳3号2个水稻品种,应用RichaRds方程对抽穗后1~10,11~20,21~30 d土壤水势分别为-30~-35,-60~-65 k Pa的水稻优、劣势粒的灌浆过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控水时期处理中,且不论控水强度,抽穗后1~10 d控水处理显著降低了两品种总千粒质量及优、劣势粒千粒质量,抽穗后11~20,20~30 d控水对千粒质量影响不大,甚至有增加趋势。与对照比较,当土壤水势为-30~-35 k Pa时,抽穗后1~10 d处理两品种优势粒起始生长势降低,灌浆速率变化不大,灌浆时间前期延长,中后期缩短,贡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树才  许绮川  耿礼如  周雄  
对4个水稻品种的种子在干种、湿种、露白、3~5mm芽长的4种状态与流动性相关的物料特性进行了测定,对其流动性进行了卡尔流动指数评价。结果表明:4种状态的流动性依次降低,芽谷的流动指数在60以下。双因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对流动性影响不显著,种子状态对其影响显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明珠  王丽丽  马作斌  唐志强  郑文静  
为分析DEP1等位变异对水稻籽粒品质和籽粒代谢轮廓的影响。以优质粳稻品种稻花香及其直立穗型突变体dep1-1为试材,通过测定籽粒的品质性状及差异代谢产物。结果表明,突变体dep1-1在DEP1基因第5外显子处存在1个单碱基A插入,导致翻译提前终止,从而使G蛋白γ亚基富含半胱氨酸的区域缺失。与野生型品种相比,突变体dep1-1的粒长、外观、黏度、平衡度、食味值、峰值、回复值和峰值时间等指标显著降低,而直链淀粉含量和硬度显著提高。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dep1-1中37个代谢物含量显著上调,而45个代谢物含量显著下调。KEGG分析表明,该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半乳糖代谢、脂肪酸生物合成、淀粉蔗糖代谢、亚油酸代谢、ABC转运蛋白、类苯基丙烷生物合成等途径。其中,与野生型品种相比,突变体dep1-1籽粒的蔗糖、D-棉子糖、棉子糖、D-(+)-麦芽糖、甜菜碱、吲哚含量显著提高,而硬脂酸、软脂酸、L-亮氨酸、吲哚乙酸含量显著下降。上述的差异代谢物初步解释了突变体dep1-1籽粒品质变化的生理生化机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江慧  薛薇  刘会玲  常金华  
以粒用高粱和甜高粱为材料,对甜高粱与粒用高梁不同时期茎秆的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果糖含量及SS、SPS酶活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茎秆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果糖含量在完熟期甜高粱高于粒用高粱,乳熟期茎秆中蔗糖含量甜高粱高于粒用高粱;两种高粱类型的SPS酶活力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从乳熟期到完熟期粒用高粱茎秆中的SPS酶活力明显增高,SS酶活力在粒用高粱茎秆中随生育期呈上升趋势,甜高粱茎秆中SS酶活力到乳熟期达到最大,明显高于粒用高粱。对糖含量与其相关代谢酶活力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甜高粱茎秆中利用SPS酶合成蔗糖的效率要高于粒用高粱;两种类型高粱的SS酶活力与其茎秆中的果糖含量存在明显差异,SS的作用模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利艳  王爱丽  李小辉  晏月明  
以京411为材料,研究了籽粒不同发育时期清球蛋白、谷蛋白和醇溶蛋白三个亚蛋白组的合成与积累特征.采用不同的蛋白提取方法,分别利用双向电泳(2-DE)和生物质谱技术(MS)、SDS-PAGE电泳以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等主要蛋白质组技术进行了鉴定与分析,初步得到了三种蛋白的合成与积累特征,为今后小麦发育蛋白质组学以及品质改良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金芝  黄明  李友军  付国占  陈明灿  黄海霞  
【目的】揭示水分和氮素形态对弱筋小麦豫麦50籽粒淀粉糊化特性的调控效应,筛选出适合弱筋小麦豫麦50淀粉品质提高的水分和氮素形态组合,为良种良法配套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设置水分(3个水平)和氮素形态(3种形态)两种因素,研究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豫麦50籽粒淀粉产量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增加灌水和施用铵态氮能有效提高籽粒淀粉产量。淀粉糊化特性从灌水水平看,以灌1水处理好于灌2水和灌3水处理;从施氮形态看,糊化时间和稀懈值为N3>N1>N2,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和反弹值施硝态氮糊化时间和稀懈值为N2>N1>N3;从水分和氮素形态互作效应看,W1N2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伟  郭建夫  张建中  左清凡  许良珠  
为探明转基因水稻产量等非目标性状的变异程度,对转抗病基因水稻七转39及其受体亲本七丝软占的产量性状与籽粒干物质积累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七转39结实率与七丝软占无显著差异,单株有效穗数比七丝软占显著偏少,而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5个性状均显著高于七丝软占.两者籽粒干物质积累特性亦表现不同,七转39穗上部与穗下部籽粒干物质积累为异步型,籽粒灌浆快增期长,快增期籽粒干重日增长强度大,而七丝软占穗上部与穗下部籽粒干物质积累为同步型,籽粒灌浆快增期短,快增期籽粒干重日增长强度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树明  张素华  杜娟  杨涛  普晓英  杨晓梦  曾亚文  
为明确云南不同稻作生态区水稻高产育种性状的选择目标。以粳稻丽江新团黑谷孕穗期耐冷近等基因系(十和田4//丽江新团黑谷/十和田)BC4F8群体的105个家系为材料,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深入探讨云南寒冷粳稻区、冷凉粳稻区和籼粳交错区水稻育种中各农艺性状对单株籽粒产量的调控规律。结果表明,单株穗数、穗颈长、穗下节长、穗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穗粒数以基因型控制为主,株高、剑叶长、秕粒数、单株稻草干质量和单株生物产量变异主要是环境差异所致,剑叶宽、倒2叶宽、实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和单株籽粒产量以基因型×环境互作为主。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单株籽粒产量的主成分因子是单株穗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