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1.142.94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57)
2023(11605)
2022(10253)
2021(9790)
2020(8177)
2019(19137)
2018(19189)
2017(37316)
2016(20391)
2015(23004)
2014(22917)
2013(22604)
2012(20270)
2011(18179)
2010(18183)
2009(16453)
2008(15771)
2007(13486)
2006(11535)
2005(9845)
作者
(59175)
(49305)
(48925)
(46539)
(31410)
(23743)
(22030)
(19537)
(18757)
(17693)
(16875)
(16489)
(15640)
(15504)
(15107)
(15085)
(14797)
(14678)
(14115)
(13989)
(12354)
(11981)
(11924)
(11191)
(11089)
(10931)
(10835)
(10776)
(9975)
(9828)
学科
(79941)
经济(79860)
管理(57157)
(54242)
(45788)
企业(45788)
方法(42089)
数学(37216)
数学方法(36550)
(20110)
中国(18957)
(18128)
(17555)
业经(17187)
地方(15316)
理论(14731)
(13515)
贸易(13507)
农业(13485)
(13105)
技术(12946)
(12818)
环境(12526)
(12086)
(11792)
财务(11719)
财务管理(11699)
(11271)
企业财务(11049)
(10191)
机构
学院(285148)
大学(284983)
管理(116183)
(107165)
经济(104777)
理学(102405)
理学院(101305)
管理学(99103)
管理学院(98622)
研究(91323)
中国(64530)
科学(60647)
(59970)
(49248)
业大(46966)
(46593)
(46364)
研究所(42970)
中心(41134)
(39669)
农业(39248)
财经(38638)
北京(37226)
(36794)
师范(36432)
(35212)
(32843)
(32651)
技术(31434)
经济学(31406)
基金
项目(205617)
科学(160993)
基金(148662)
研究(146027)
(131241)
国家(130207)
科学基金(111574)
社会(89602)
社会科(84965)
社会科学(84938)
(81948)
基金项目(79322)
自然(75838)
自然科(74133)
自然科学(74117)
自然科学基金(72730)
(69225)
教育(68175)
资助(62209)
编号(59682)
成果(46774)
重点(46247)
(44505)
(43128)
(43093)
课题(40966)
创新(40092)
科研(39763)
计划(38942)
大学(37862)
期刊
(108773)
经济(108773)
研究(77260)
学报(49432)
中国(48977)
(44645)
科学(43870)
管理(41222)
大学(36265)
学学(34359)
(33367)
教育(32252)
农业(32101)
技术(26026)
(18870)
金融(18870)
业经(18749)
经济研究(17728)
财经(17629)
(17031)
图书(15091)
(14916)
科技(14747)
技术经济(14053)
问题(13997)
理论(13732)
业大(13601)
(13438)
统计(13336)
资源(12960)
共检索到39067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新红  刘凯  王志琴  杨建昌  
以武育粳3号和汕优63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水分与氮素营养的互作效应,并建立了土壤水分和施氮量互作与产量关系的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和氮素营养对水稻生长有明显的互作效应,其效应的大小因土壤水分胁迫程度、施氮量、水稻生育时期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全生育期、抽穗前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水稻产量呈下降趋势,在一定氮肥水平(M N、HN)下轻度土壤水分胁迫(Ψso il≥-20 kPa),对产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结实期进行适当的土壤水分胁迫(Ψso il≥-25 kPa)与氮肥(M N、HN)处理,可达到节水而不减产的目的;严重土壤水分胁迫(Ψso il≤-50 kPa)不论在何种氮肥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周  李磊  孙传范  赵全志  杜彦修  张静  彭廷  
以大穗型粳稻品种豫粳6号为材料,在孕穗和结实期采用不同的灌溉处理和穗肥施用方式,研究水氮互作对籽粒灌浆速率、籽粒充实度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和穗肥一定的条件下,随着穗肥施入时期的推迟及后期施肥量的增大,稻穗的千粒重和籽粒充实度出现逐渐变大的趋势。倒2叶期施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籽粒灌浆后期的灌浆速率,缩短了强势粒的灌浆时间。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可以改善弱势粒灌浆的滞后性,显著提高弱势粒的灌浆速率。干湿交替和倒2叶期施肥的水氮组合显著提高了弱势粒二次枝梗的平均灌浆速率及最大灌浆速率,从而提高了水稻的千粒重、籽粒充实度及产量,为最佳的水氮运筹方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绍华  曹卫星  丁艳锋  田永超  姜东  
以迟熟中粳稻武香粳9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和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水稻吸氮量增多,稻草中氮滞留增加,营养器官氮转运率降低,氮素利用率和产谷效率下降;水分胁迫过强,则水稻吸氮量减少,氮素产谷效率下降;水分胁迫适度,则水稻氮素吸收保持不变,且可更多地调动和利用营养器官中的储存氮,提高氮素利用率和产谷效率;水与氮存在明显互作作用,水分胁迫增强,则减弱了氮肥促进水稻吸氮的作用,增强了氮肥降低水稻氮素利用率的效应。结合产量表现,提出采用适度的水分胁迫,提高水稻氮素利用率,减少稻田氮损失。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杰  李冰  王昌全  李玉浩  杨帮凤  张敬昇  向毫  尹斌  李鸿浩  
【目的】探究不同施氮处理对水稻油菜轮作区土壤氮素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不同处理在水稻油菜轮作间的差异及原因。【方法】2014—2015年在成都市典型水稻油菜轮作区进行连续两年小区定位试验,试验处理包括不施氮(CK)、单施尿素(UR)、40%控释氮肥+60%尿素(40%CRU)和单施控释氮肥(CRU)。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油菜轮作条件下土壤无机氮、酶活性、作物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1)相较UR处理,40%CRU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生育中后期土壤无机氮含量;油菜蕾薹期到成熟期,土壤无机氮含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志芸  丁峰  谌洁  向开宏  马鹏  郭长春  马均  
以宜香优2115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设小麦或油菜秸秆全量翻埋还田(M_1)和秸秆不还田对照(M_0);副区设4个氮肥管理,不施氮(N_0),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10∶0∶0∶0(N_1),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3∶3∶2∶2(N_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2∶2∶3∶3(N_3),研究秸秆还田和氮肥管理对直播稻的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稻或油–稻轮作下,氮肥管理对直播稻主要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调控效应,秸秆还田显著影响水稻拔节期、齐穗期的叶面积指数(LAI)及群体干物质积累,同时油–稻轮作下其调控效应高于麦–稻轮作模式。秸秆不还田时,配合N_3施肥方式,可有效提高直播稻结实期剑叶净光合速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延缓叶片衰老,且在拔节期至成熟期间保持较高的群体生长率,干物质积累优势明显;秸秆还田下,配以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3∶3∶2∶2的管理模式,麦茬或油茬直播稻群体构建合理,结实期剑叶光合能力强,有效穗、每穗粒数较多,表现高产,产量最高可达10 090、10 693 kg/hm~2。综合分析,麦–稻或油–稻轮作下秸秆还田,配合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3∶3∶2∶2的氮肥管理模式,能实现直播稻的高产稳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艳红  唐湘如  潘圣刚  杨晓娟  陈抒婷  陈春桦  戴显红  梅俊豪  陈益培  
为了探明分蘖期水氮管理对香稻香气、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常规籼型香稻品种农香18和Basmati 385以及粳型香稻品种云粳优14(Y-14)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水分处理(保持水层4~6 cm(W1);间隙湿润灌溉,低限土壤水势为-10 kPa(W2)和轻度落干,低限土壤水势为-20 kPa(W3))和3个氮肥水平处理(分蘖肥纯氮0 kg/hm2(N1)、30 kg/hm2(N2)和60 kg/hm2(N3))。研究了水氮互作处理对香稻糙米2-乙酰-1-吡咯啉(2-AP)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氮互作显著影响香稻糙米2-AP含量,适当的水分胁迫(W3)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红生  吴云雨  鲍永美  
水稻-稻瘟病菌互作已成为研究植物与病原物互作的模式系统,本文从稻瘟病菌侵入机制、效应分子功能、水稻抗稻瘟病免疫系统及抗病基因和无毒基因的互作等方面对水稻与稻瘟病菌互作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树鹏  刘洋  简超群  徐云姬  张伟杨  王志琴  杨建昌  
干湿交替灌溉作为一项重要的节水灌溉技术,对水稻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和稻米品质都具有重要影响,且这种影响的正负效应主要由土壤落干的程度决定。本文从稻田土壤理化与生物学性状、水稻根系形态生理特性以及地上部农艺性状与生理特性等方面综述了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和稻米品质的作用机制,同时简述了干湿交替灌溉与氮肥互作对水稻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提出了研究存在土壤落干程度监测标准不统一、调控机制阐明不深入等问题,建议今后利用多组学技术解析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茎蘖成穗率的调控机制并基于籽粒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开展干湿交替灌溉、氮肥施用等栽培措施对稻米品质形成的调控机制研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康迳  王雪仁  王乃元  章清杞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分析了水稻剑叶面积(FLA)、倒二叶面积(2LA)、倒三叶面积(3LA)和比叶重(SLW)的2 a 资料.结果表明,这4个性状的遗传主要受显性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的控制,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对其表现有一定影响.加性效应对SLW 也有重要作用.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对2LA 和3LA 以及加性×加性上位性与环境互作效应对FLA 和SLW 的影响较小.遗传率分析表明各性状的普通狭义遗传率依次为SLW> FLA> 3LA> 2LA.遗传效应预测值结果表明,IR66158-37和IR65600-85具有使杂交后代增加SLW 的遗传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战湘凝   吕杰   薛莹  
本文运用灰水足迹模型与SBM-Undesirable模型,从农业资源投入、农业生产收入与环境影响等对盘锦地区不同水稻种植模式生态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稻蟹共养模式生态效率提高机制,为提高农业资源有效利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供科学的理论解释及政策建议。结果表明:稻蟹共养模式亩均灰水足迹远低于水稻单作模式;整体上,稻蟹共养模式的生态效率相对更高;同时,相较于稻蟹共养模式,化肥投入冗余与灰水足迹冗余是造成水稻单作模式生态效率损失的主要因素。因此,应推动传统种植模式向循环农业模式转型,优化农业结构,注重农业资源分配,以实现农业资源有效利用、提高农业产值、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情况。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明耀  陈红卫  钱晓晴  
作物根系吸水是土壤 -植物 -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同时又是根区土壤水分动态模拟必不可少的资料。本试验对非充分灌溉稻田水稻根系分布特征进行研究 ,对水稻分蘖期根系吸水进行动态模拟 ,得到非充分灌溉水稻的根系吸水模型 ,并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模型基本反映了水稻分蘖期吸水规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小军  曹静  李艳大  张玉屏  曹卫星  朱艳  
【目的】水稻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生长需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因此水分精确管理对于水稻高效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在分析和提炼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定量描述水稻需水规律与栽培技术、品种类型、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根据土壤水分平衡原理,采用土壤水势作为灌溉指标,建立水稻水分精确管理知识模型;基于系统工程思想,进一步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 2005平台上构建水分精确管理知识模型系统。【结果】模型具有灌溉管理方案设计以及动态调控的功能,在杭州和南京两个生态点进行的大田对比试验表明,两生态点按照模型设计方案进行水分管理的田块,其产量平均分别提高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丁红  张智猛  戴良香  杨吉顺  慈敦伟  秦斐斐  宋文武  万书波  
【目的】明确不同水分处理下氮肥对不同抗旱性品种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探讨花生根系对水分和氮肥的反应机理,为花生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防雨棚旱池内进行土柱栽培试验,在中度干旱胁迫(W0,45%—50%田间持水量)和充足灌水(W1,70%—75%田间持水量)两个水分处理下设置N0(不施氮)、N1(中氮,90 kg hm-2)、N2(高氮,180 kg hm-2)3个施氮水平,研究抗旱型品种花育22号和干旱敏感型品种花育23号2个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根系生物量、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伤流量及产量变化。分别采集0—20 cm、20—40 cm和40 cm以下土层根系样品,采用WinRhizo 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素君  高佳  刘玲  刘赛军  刘金灵  刘雄伦  王国梁  戴良英  
为探明BWMK1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构建水稻稻瘟病菌诱导后的cDNA文库,以BWMK1为诱饵,对文库进行筛选,通过验证、测序和基因编码分析,获得了7个BWMK1互作基因BWIP1~BWIP7,分别位于水稻基因组第12、2、3、10、6、4、5染色体上;7个互作基因中,除BWIP2和BWIP7未找到同源编码蛋白外,其余5个基因BWIP1编码硫甲基转运酶,BWIP3编码磷酸肌醇合成酶,BWIP4编码磷转运蛋白,BWIP5编码WD-40重复包含蛋白,BWIP6编码N-乙酰谷氨酸激酶。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郑秀文  崔鹏  石嘉伟  杨静静  陈敏敏  郑瑶  许玲  刘宏波  
CCHC型锌指结构蛋白Os ZFP参与调控水稻Oryza sativa侧根的生长发育,但其相关互作蛋白及调控机制未知。以水稻‘日本晴’‘Nipponbare’为试验材料,克隆了Os ZFP基因,利用Eco RI和Sal I酶切位点构建酵母双杂交钓饵表达载体p GBKT7+Os ZFP,验证该表达载体对酵母菌株Y2H无毒性及报告基因自激活现象;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已构建的水稻c DNA文库中筛选到1个阳性互作蛋白,经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NCBI)同源性比对,鉴定为含有T-complex pol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