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25)
2023(11395)
2022(10204)
2021(9861)
2020(8413)
2019(19820)
2018(19952)
2017(38214)
2016(21222)
2015(24118)
2014(24148)
2013(23864)
2012(21395)
2011(19055)
2010(19298)
2009(17620)
2008(17253)
2007(15127)
2006(13215)
2005(11484)
作者
(60876)
(50395)
(50135)
(47583)
(32369)
(24161)
(22792)
(19922)
(19211)
(18256)
(17342)
(16900)
(16128)
(15971)
(15497)
(15407)
(15164)
(15041)
(14438)
(14403)
(12628)
(12373)
(12307)
(11489)
(11387)
(11371)
(11260)
(11012)
(10251)
(10009)
学科
(79871)
经济(79789)
管理(68979)
(61498)
(54491)
企业(54491)
方法(41819)
数学(35911)
数学方法(35241)
(21425)
(19510)
中国(18873)
(18298)
业经(18063)
理论(16441)
地方(15030)
(14936)
财务(14853)
财务管理(14823)
(14241)
(14132)
企业财务(14020)
技术(13921)
(13187)
(13074)
贸易(13066)
农业(12935)
(12684)
环境(11860)
(11732)
机构
大学(293339)
学院(292466)
管理(123046)
(107419)
理学(105851)
经济(104727)
理学院(104710)
管理学(102594)
管理学院(102049)
研究(91402)
中国(68374)
(63380)
科学(59984)
(49956)
(47152)
(46362)
业大(45988)
(43172)
研究所(42493)
中心(42221)
北京(39711)
财经(39688)
(38020)
师范(37680)
农业(37285)
(35996)
(35481)
(32933)
技术(32681)
商学(30739)
基金
项目(202653)
科学(158429)
研究(146255)
基金(145641)
(127290)
国家(126251)
科学基金(108758)
社会(88438)
社会科(83785)
社会科学(83756)
(80694)
基金项目(77735)
自然(73734)
自然科(72051)
自然科学(72038)
自然科学基金(70695)
教育(68555)
(67743)
资助(61244)
编号(60952)
成果(48922)
重点(44941)
(43763)
(42415)
(41746)
课题(41622)
创新(39408)
科研(38906)
项目编号(37943)
大学(37574)
期刊
(116303)
经济(116303)
研究(81172)
中国(55498)
管理(47485)
学报(47456)
科学(43348)
(42126)
(39065)
大学(35449)
教育(35299)
学学(33189)
农业(29995)
技术(28170)
(22152)
金融(22152)
业经(19279)
财经(18485)
图书(18114)
(17515)
经济研究(17421)
(15639)
技术经济(15081)
科技(14882)
理论(14811)
问题(14415)
实践(13817)
(13817)
现代(13629)
(13603)
共检索到421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小军  曹静  李艳大  张玉屏  曹卫星  朱艳  
【目的】水稻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生长需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因此水分精确管理对于水稻高效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在分析和提炼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定量描述水稻需水规律与栽培技术、品种类型、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根据土壤水分平衡原理,采用土壤水势作为灌溉指标,建立水稻水分精确管理知识模型;基于系统工程思想,进一步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 2005平台上构建水分精确管理知识模型系统。【结果】模型具有灌溉管理方案设计以及动态调控的功能,在杭州和南京两个生态点进行的大田对比试验表明,两生态点按照模型设计方案进行水分管理的田块,其产量平均分别提高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严定春  朱艳  曹卫星  
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及咨询农学专家的基础上 ,运用知识工程和系统建模方法 ,总结、归纳和提炼水稻品种选择与品种类型、生态环境和农作制度之间的动态关系 ,定量计算了水稻品种特征值与环境因子和生产需求之间的符合度 ,建立了适宜品种选择的量化知识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定量设计不同环境和生产条件下水稻种植的适宜品种。利用沈阳、南京、常德、昆明和广州 5个代表性生态点的常年逐日气象资料、当地的生产条件以及 2 4个不同品种资料 ,对品种选择知识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从而证明知识模型能有效地依据决策点的自然资源条件 ,对决策点适宜种植品种的选择具有较好的解释性和可靠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凌启鸿  张洪程  戴其根  丁艳锋  凌励  苏祖芳  徐茂  阙金华  王绍华  
以水稻高产优质为目标,以斯坦福方程为理论基础,配合现有阶段性的、单项的定量测试方法,对水稻精确定量施氮技术理论的3个参数进行测定及验证,初步找到了一些研究思路和方法。提出了按产量等级测定需氮量的新方法,形成把秸秆还田归为土壤氮素供应量的研究新思路,并发现氮素化肥前后分配比例对氮肥的当季利用率有巨大影响。研究解决了施氮总量及施氮量分配两个方面的精确定量技术问题,使精确定量施氮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同时为“3S”技术的应用提供知识支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小军  朱艳  曹卫星  田永超  姚霞  
在提炼和优化作物管理知识模型的基础上,以WebGIS为空间信息平台,运用软构件技术及B/S分布式网络结构,构建了网络化精确农作决策支持系统。系统实现了基本地图操作、信息查询、差异分析、决策支持、结果展示以及系统维护功能,其中决策支持功能可基于田区土壤肥力和苗情长势差异进行数字化管理方案生成和因苗动态调控。在水稻试验示范区的系统应用结果表明,根据系统推荐的方案进行水稻田间管理,可使该区整体产量水平提高12.16%,肥料施用量减少23.55%,产量变异度下降79.49%。研究结果为实现网络化、数字化、广适性的精确农作决策支持提供了基本平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卫  谢小立  谢永宏  
模拟不同地区、地形水资源状况的多样性,设置4个不同的水分灌溉处理,研究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如下:天灌水稻受到干旱胁迫。天灌水稻分蘖少且成穗率低,叶片短而窄,比叶面积小,叶面积指数低,光合速率低,产量低下。湿灌可基本维持水稻的正常生长。湿灌水稻的成穗率较高,叶片较大,光合速率较高,有较高的产量水平。淹灌不利于水稻生长。淹灌水稻根系活力较低,叶片披垂率较高,光合速率低于湿灌。配灌水稻的叶片长而宽,叶面积指数高,光合速率最高,产量最高。荧光诱导结果表明天灌处理和湿灌处理的水稻热耗散较高,而配灌处理和淹灌处理的水稻是通过发出更多的荧光来释放过量的光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帅  陶福禄  
物候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物。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开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随着气象条件的变化,植物的物候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对物候的精准模拟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作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强大的物候模型已经逐渐成为提高植物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模拟精度的一个关键工具。同时作物物候的模拟也是作物模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发育期模型研究对水稻生长模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国内外水稻发育模型的发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目前水稻发育期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方向,以期后续的水稻发育期模型乃至作物模型的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新红  刘凯  王志琴  杨建昌  
以武育粳3号和汕优63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水分与氮素营养的互作效应,并建立了土壤水分和施氮量互作与产量关系的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和氮素营养对水稻生长有明显的互作效应,其效应的大小因土壤水分胁迫程度、施氮量、水稻生育时期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全生育期、抽穗前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水稻产量呈下降趋势,在一定氮肥水平(M N、HN)下轻度土壤水分胁迫(Ψso il≥-20 kPa),对产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结实期进行适当的土壤水分胁迫(Ψso il≥-25 kPa)与氮肥(M N、HN)处理,可达到节水而不减产的目的;严重土壤水分胁迫(Ψso il≤-50 kPa)不论在何种氮肥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松文  施利利  吴宝艳  刘霞  张欣  丁得亮  孙海波  王妮妮  王洪伟  
通过R15 0 ,T89,T2 4 2及 982 9模型的建立 ,遗传育种模型建立的技术策略、技术路线、性状操作、育种选择等 ,从一个角度体现了水稻定向育种的定向性和快周期性。还就建立与应用遗传育种模型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向阳  郗玉娟  谢静思  
[目的/意义]以知识元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基于知识元的动态知识管理模型,剖析动态知识管理过程。[方法/过程]界定知识元概念,回顾和分析现有知识管理模型,基于知识元组合—知识分解—知识元再组合范式,探究动态知识管理模型,并从知识元组合、分解和再组合三个层面解释知识管理过程。[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动态知识管理模型分为组合阶段、分解阶段、再组合阶段。组合阶段是基于任务导向的知识元融合;分解阶段是知识解冻的过程,实现知识元自由流动;再组合阶段是基于新任务导向的知识元重新组合和配置。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江瀑  陈峰  王钰  
研究基于汽车出场物流实践而提出的类模式组合装箱问题。主要考虑组合装载及运力意向约束,并以最大化商品车装载数量、最大化商品车装载总紧急程度为主要目标。首先建立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其次设计基于分枝定界策略的精确算法。最后,通过基于ILOG CPLEX优化工具的数值实验以及案例分析,验证所提出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与高效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凯  余萍  
文章针对因子分析理论模型解的存在唯一性以及因子分析模型的参数估计问题,通过数据模拟结果支持因子分析模型一般没有精确解的结论,该模型应视为近似模型;对于常用因子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多解性不仅存在于因子载荷,而且存在于唯一性方差;数据试验结果表明,极大似然估计法中Heywood现象出现的机会很小;迭代主因子法应具有与极大似然估计法同等重要的地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卫国  朱艳  荆奇  曹卫星  
【目的】蛋白质含量是稻米的重要品质指标。通过解析和综合水稻植株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动态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和基因型的定量关系,构建一个基于氮流生理过程的水稻籽粒蛋白质形成模拟模型,以期为水稻生产中籽粒蛋白质指标的动态预测和管理决策提供量化工具。【方法】以田间试验资料为基础,结合已有水稻生长模型,采用生理发育时间作为定量生育进程的尺度,通过解析和综合水稻植株氮素积累和转运动态的基本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和基因型的定量关系,构建花前植株氮素吸收与积累、花后氮素吸收与转运及籽粒蛋白质形成过程的模拟模型。【结果】利用不同年份、不同生态点、不同品种类型和不同肥水条件下的大田试验资料对籽粒蛋白质形成模型进行了检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邹君  杨玉蓉  谢小立  
以大田水分控制方法设置4个不同的灌溉水分处理,旨在探究不同水分条件对水稻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以及冠层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表现为晴天天灌的“长峰距”特点,光合速率以淹灌最强,天灌最弱;光合“午睡”现象因日照条件而变化,晴天较阴天严重,但晴天和阴天有不同的特点,晴天天灌上午的峰值提前,下午推后,阴天不出现峰值的移动.蒸腾速率以淹灌的最大,天灌最小;晴天蒸腾速率日变化有“午睡”现象,阴天为单峰型.4处理中以天灌的冠层温度最高,淹灌最低,湿灌和配灌区别甚微;早晚时分温度趋同,中午时分温差拉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战湘凝   吕杰   薛莹  
本文运用灰水足迹模型与SBM-Undesirable模型,从农业资源投入、农业生产收入与环境影响等对盘锦地区不同水稻种植模式生态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稻蟹共养模式生态效率提高机制,为提高农业资源有效利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供科学的理论解释及政策建议。结果表明:稻蟹共养模式亩均灰水足迹远低于水稻单作模式;整体上,稻蟹共养模式的生态效率相对更高;同时,相较于稻蟹共养模式,化肥投入冗余与灰水足迹冗余是造成水稻单作模式生态效率损失的主要因素。因此,应推动传统种植模式向循环农业模式转型,优化农业结构,注重农业资源分配,以实现农业资源有效利用、提高农业产值、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情况。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岩  陆建飞  曹宏鑫  石春林  刘永霞  朱大威  孙金英  岳延滨  魏秀芳  田平平  包太林  
【目的】构建基于生物量的水稻叶片主要几何属性模型,为水稻株型设计与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优108、86优8、南粳43及扬稻6号为材料,设置品种、氮肥与密度田间试验,观测水稻主茎不同叶位叶片长度和宽度,分析了水稻主茎叶片长和宽的关系、比叶重(SLW)随叶位的变化规律,以及水稻叶片干重与叶长和叶宽的关系,构建基于生物量的水稻叶片主要几何属性模型。【结果】叶长与叶宽的关系可用幂指数方程表达,比叶重随叶位呈二次曲线变化。采用独立的试验资料检验模型,主茎叶片叶长、叶宽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根均方差(RMSE)分别为2.55和0.06cm。【结论】几何属性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生长条件下水稻主茎不同叶位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