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2)
2023(550)
2022(523)
2021(497)
2020(435)
2019(881)
2018(841)
2017(1340)
2016(1089)
2015(1097)
2014(1177)
2013(1130)
2012(1234)
2011(1128)
2010(1156)
2009(1112)
2008(1149)
2007(1017)
2006(866)
2005(826)
作者
(5877)
(5045)
(5027)
(4691)
(3627)
(2736)
(2142)
(2110)
(2031)
(1979)
(1972)
(1972)
(1933)
(1724)
(1722)
(1670)
(1639)
(1602)
(1498)
(1455)
(1441)
(1412)
(1381)
(1302)
(1293)
(1277)
(1215)
(1182)
(1181)
(1175)
学科
(2741)
(2293)
(2124)
(1810)
虫害(1576)
(1505)
经济(1503)
(1261)
病虫(1253)
病虫害(1253)
防治(1205)
(1200)
及其(1162)
(1102)
(895)
方法(848)
水产(810)
(795)
管理(765)
动物(709)
生物(703)
(695)
植物(679)
(655)
企业(655)
数学(653)
(616)
森林(616)
数学方法(609)
(605)
机构
大学(17154)
学院(16688)
(12459)
研究(10625)
农业(10475)
科学(9803)
业大(8204)
(8126)
研究所(7724)
农业大学(6838)
(6149)
(5983)
(5865)
实验(5733)
中国(5641)
实验室(5508)
重点(5274)
(4575)
科学院(4386)
技术(3864)
(3857)
中心(3749)
(3516)
生物(3227)
林业(3130)
(3062)
科学研究(3042)
农业科学(3016)
研究院(2963)
(2872)
基金
项目(14149)
(10764)
国家(10708)
基金(9087)
科学(8979)
科学基金(7159)
(6792)
自然(6669)
自然科(6535)
自然科学(6528)
自然科学基金(6420)
科技(5924)
(5807)
计划(5354)
研究(4898)
基金项目(4691)
(4531)
专项(4318)
资助(4225)
重点(3824)
(3813)
农业(3811)
科研(3355)
技术(3118)
(2987)
(2761)
创新(2701)
(2358)
(2323)
教育(2157)
期刊
(12272)
学报(11936)
农业(9094)
大学(7773)
学学(7688)
科学(7511)
业大(5186)
(4674)
农业大学(4594)
中国(4250)
林业(2998)
研究(2886)
中国农业(2631)
(2547)
(2528)
经济(2528)
自然(2368)
自然科(2304)
自然科学(2304)
西南(1826)
农业科学(1686)
(1642)
农林(1609)
(1609)
科技(1383)
农学(1354)
华北(1354)
科技大(1280)
科技大学(1280)
华中(1179)
共检索到25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志成  吕伟成  杨卿  陈璟  张绍升  
从海南三亚和福建福州金山采集的水稻根中分离鉴定出8种线虫,包括异盘大刺环线虫(Macroposthonia xenoplax)、大刺环线虫(Macroposthonia sp.)、农地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agri)、玉米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zeae)、草地短体线虫(P.pratensis)、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刻尾螺旋线虫(H.crenacauda)和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其中,异盘大刺环线虫、农地矮化线虫、玉米短体线虫及刻尾螺旋线虫为我国水稻上的新记录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先奇  杨艳丽  浦卫琼  林丽飞  王扬  喻盛甫  
描述了云南水稻根际土壤中发现的3种植物寄生线虫: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 Bas- tian,1865,多带螺旋线虫Helicotylechus multicinctus(Cobb,1893)Golden,1956和穿刺短体线虫Pratylen- chus penetrans(Cobb,1917)Chitwood & Otifa,1952。这3种寄生线虫均为云南省新记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芳  谢家廉  潘存红  季红娟  李少军  彭云良  姬红丽  
【目的】本文研究了减少水稻种子繁殖和生产过程传播干尖线虫病风险的方法。【方法】室内试验3种常用杀线剂对离体及种子内干尖线虫的杀灭作用,并通过大田试验评价了温汤浸种、药剂浸种、干热处理等种子处理方法对下代百粒种子带虫量的影响。【结果】噻唑膦对离体及种子内干尖线虫杀虫效果均能达到90%以上;温汤浸种、噻唑膦浸种和干热处理均能显著降低下代水稻种子的带虫量,其中温汤浸种和噻唑膦浸种处理种子的植株繁殖种子的百粒虫量均低于1头,干热处理的平均百粒虫量低于10头,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种子植株繁殖种子的平均百粒虫量(65.22头)。【结论】种子处理是高效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的方法,不同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来防治水稻种传干尖线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永福  廖国会  金剑雪  程英  张忠民  袁洁  陈小均  江兆春  胡吉锋  
为弄清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幼虫在水稻田间的分布情况,采用全田调查和平行跳跃式取样法,运用Iwao回归模型和Taylor幂法则,研究了稻水象甲幼虫在水稻根部空间的分布型。结果表明:稻水象甲幼虫在秧田返栽田虫口密度显著高于移栽田,幼虫在秧田返栽田和移栽田水稻植株根部均呈聚集分布,主要分布在田块的中部区域,但个体间相互排斥,聚集原因系环境因素造成,秧田返栽田密度较高田块的聚集原因除与环境因素有关外,还与稻水象甲幼虫的习性有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燕平  杨芳  张重梅  倪建英  康晓慧  彭云良  姬红丽  
【目的】水稻干尖线虫是我国和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种传病害,为了解我国水稻干尖线虫生产种子带虫现状及其来源。【方法】以改良的贝尔曼漏斗法检测了来自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新疆、宁夏、和吉林等省(区)种子市场的341份水稻生产种种子、40份杂交水稻制种母本,168份水稻品种比较和区域试验材料所携带的干尖线虫。【结果】发现生产种子24 h内干尖线虫检出阳性率为21.11%,其中籼稻阳性率为23.21%,显著高于粳稻11.48%的阳性率(P=0.0427);粳稻阳性样本百粒检出虫量显著高于籼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桂信  舒自美  张克云  
[目的]从江苏如皋水稻田土样中分离到昆虫线虫一新株系N3(简称虫株N3),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其进行了鉴定。[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线虫的形态特征,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测计并构建基于18S r DNA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等,对虫株N3进行了系统分类鉴定。[结果]虫株N3主要形态特征是:食道基球退化;交合刺整体弧形弯曲,基部愈合弯曲;引带近腹部端,附着于交合刺基部;生殖乳突P3近泄殖腔,P2、P4远泄殖腔;双子宫。18S r DNA分子系统树表明:虫株N3与Diplogasteroides na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学彪  周慧娟  冯志新  
采用稻田小区试验比较了4种农业措施对水稻潜根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蔬菜轮作、烟草轮作、冬种蔬菜和犁冬晒白在返青期使侵入稻根的水稻潜根线虫数量分别下降88.1%、82.9%、82.9%和33.9%。测产结果表明,上述4种农业措施对水稻有效分蘖数、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板田对照相比,使水稻增产的幅度分别为34.1%、27.5%、25.7%和11.5%。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宁旭兰  乔凯凯  肖顺  石朝慧  梁彩霞  薛清  刘国坤  
从福建省福州市的芦苇和芒果树的根系土壤各分离到一种巴兹尔线虫属群体.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明确了芦苇根系的线虫群体为畸形巴兹尔线虫[Basiria aberrans(Thorne, 1949) Siddiqi, 1963],芒果树根系的线虫群体为纤细巴兹尔线虫[B.gracilis(Thorne, 1949) Siddiqi, 1963],均属于我国新记录种.基于巴兹尔线虫的18S区和28S D2-D3区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巴兹尔属线虫为多系进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维红  林茂松  李红梅  孙敏洁  
【目的】探讨近年来江苏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水稻—"小穗头"和水稻干尖线虫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在水稻"小穗头"上分离出干尖线虫,经人工培养,在温室中接种到镇稻2号和武运粳7号的芽鞘部和叶鞘部,通过测定发病程度,稻谷饱满度,谷粒中线虫虫量和线虫死亡率等指标来确定对"小穗头"形成以及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镇稻2号"小穗头"与健康稻穗相比水稻株高下降6.7%、稻穗长度减少16.4%、稻谷粒数下降13.5%。在开花期之前,线虫主要分布于叶鞘部和生长点周围,虫量增加40%;花期后,线虫主要分布于稻穗上并且虫量增幅达90.8%。饱粒种子中带虫率、线虫虫量最高,空粒种子则最低。线虫死亡率在胚乳发育正...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步勇  王峰  李丹蕾  马玲  陈俏丽  王博文  
为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提供理论支持,研究了水稻干尖线虫氨基肽酶基因特征,并对其编码蛋白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基于水稻干尖线虫转录组测序,并通过RACE技术,从水稻干尖线虫中克隆得到了一氨基肽酶基因AbAmpep。生物信息学进行基因分析,原位杂交实验进行表达定位分析。该基因CDS序列全长为2 787 bp,含有2个开放阅读框(ORF)。最长开放阅读框(ORF)大小2 661 bp,可编码886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101.74 k Da,理论等电点(PI)为5.78。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具有2个Zn2+结合位点和1个Pep N保守结构域,有特征信号序列TISHELAHFW,属于谷氨酸锌蛋白(Glu ...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绍升  谢志成  刘国坤  肖顺  
接种试验表明,水稻潜根线虫(Hirschmanniella oryzae)侵染的稻株,由于生长后期根系腐烂和衰败导致植株早衰.水稻品种间对线虫侵染存在抗性和耐病性差异,耐病水稻品种在较高侵染虫量条件下根生长量和稻谷产量损失较小.潜根线虫侵染能诱发稻株体内的过氧化物酶(POD)、酪氨酸解氨酶(TAL)、多酚氧化酶(PPO)等防御酶的活性增强,防御酶活性可以作为衡量水稻对潜根线虫侵染的耐病性生理指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殷友琴  高学彪  苏建文  
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法,调查和研究了水稻潜根线虫(Hirschmannielaoryzae)的田间分布规律和群体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水稻潜根线虫在稻田根内的水平分布接近均匀状态;在水稻根内的垂直分布以根尖段最多,根中段次之,根基段最少。水稻潜根线虫在广东省双季稻区,1年有2次群体密度高峰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新  朱镇  张亚东  陈涛  赵庆勇  周丽慧  姚妹  赵春芳  赵凌  王才林  
关键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永廷  薛召东  曾粮斌  张岗  陈权  朱爱国  
【目的】对分离的一种苎麻根腐病线虫进行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病原线虫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研发及苎麻根腐病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从感染苎麻根腐病植株根中分离出一种植物病原线虫,利用显微技术观察线虫的形态特征,对其进行初步鉴定;之后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提取单条线虫的DNA,利用通用保守性引物扩增了线虫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并用软件DNAstar和DNAMAN进行序列分析,对该植物病原线虫进行进一步鉴定。【结果】根据形态特征,将获得的苎麻根腐病线虫初步鉴定为咖啡短体线虫。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线虫rDNA-ITS序列与咖啡短体线虫湖北种群、越南种群、台湾种群、日本种群...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金铃  蒋寒  孙龙华  胡先奇  张志荣  王新荣  
对采自中国南方地区34种作物的根结线虫83个种群进行了单卵块纯化和培养,在形态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利用全自动快速水平电泳系统测定了雌虫的酯酶和苹果酸脱氢酶,鉴定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和番禺根结线虫(M.panyuensis)。其中南方根结线虫是最主要的根结线虫。鉴别寄主试验表明,南方根结线虫的优势小种是1号小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