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3)
2023(1915)
2022(1789)
2021(1578)
2020(1464)
2019(3328)
2018(3229)
2017(6248)
2016(3688)
2015(3990)
2014(4030)
2013(4236)
2012(3985)
2011(3684)
2010(3861)
2009(3614)
2008(3502)
2007(3090)
2006(2766)
2005(2460)
作者
(13601)
(11792)
(11759)
(10992)
(7505)
(5794)
(5086)
(4672)
(4565)
(4376)
(4212)
(4018)
(3938)
(3851)
(3812)
(3653)
(3434)
(3393)
(3383)
(3347)
(3122)
(3031)
(2986)
(2724)
(2720)
(2646)
(2619)
(2591)
(2503)
(2485)
学科
(14376)
经济(14362)
(9828)
管理(9625)
(7784)
企业(7784)
方法(7361)
(7200)
税收(6773)
(6751)
数学(6464)
数学方法(6428)
(4838)
(4102)
(3934)
农业(2828)
中国(2797)
地方(2532)
(2529)
贸易(2529)
(2485)
(2423)
业经(2383)
土地(2174)
技术(2149)
(2143)
收入(2118)
环境(2025)
(2023)
财务(2022)
机构
大学(56988)
学院(56298)
研究(23074)
(19563)
(18583)
经济(18104)
管理(17904)
科学(17846)
农业(16375)
理学(15832)
理学院(15586)
中国(15137)
管理学(15106)
管理学院(15052)
(14367)
业大(14235)
研究所(13394)
(12578)
农业大学(10792)
(10417)
(10159)
(9298)
中心(9200)
(9050)
科学院(8785)
(8332)
财经(8017)
实验(7881)
(7558)
实验室(7554)
基金
项目(40621)
科学(30013)
基金(28998)
(28649)
国家(28463)
研究(22854)
科学基金(22094)
自然(16861)
自然科(16454)
自然科学(16445)
(16405)
自然科学基金(16155)
基金项目(15438)
(14731)
社会(13523)
社会科(12766)
社会科学(12761)
资助(12097)
计划(10589)
教育(10308)
科技(10219)
重点(9876)
(8603)
(8522)
(8492)
(8332)
科研(8225)
编号(8192)
(8025)
创新(7899)
期刊
(19741)
经济(19741)
学报(18281)
(17985)
研究(14699)
科学(13475)
农业(12916)
大学(11497)
中国(11358)
学学(11216)
(7355)
(6742)
管理(6089)
业大(6023)
(5338)
农业大学(5332)
(4878)
税务(4678)
(3996)
中国农业(3948)
资源(3835)
财经(3735)
自然(3392)
(3182)
经济研究(3096)
科技(3001)
技术(2983)
林业(2963)
教育(2946)
业经(2942)
共检索到82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建昌  
植物根系既是水分和养分吸收的主要器官,又是多种激素、有机酸和氨基酸合成的重要场所,其形态和生理特性与地上部的生长发育有密切联系。本文综述了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与产量形成及水分养分吸收利用的关系,介绍了根系化学信号(激素、有机酸等)对稻米品质形成的作用及根尖细胞超微结构与地上部生长发育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水稻根系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娜  杨志远  代邹  孙永健  徐徽  何艳  严田蓉  蒋明金  郭长春  王春雨  马均  
【目的】探究不同氮效率水稻根系形态和氮素吸收利用与产量关系的规律,明确水稻高产根系形态特征,提出相应的水氮优化管理措施。【方法】2013年以氮高效品种川农优498和氮低效品种川优6203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穗肥运筹比例的裂区试验;2014年以相同试验材料进行穴苗数和促花肥、保花肥配比的裂裂区试验;2015年以氮高效品种德香4103和氮低效品种宜香3724为试验材料,进行水分管理方式和氮肥施用模式的裂裂区试验;分别以上述3个大田试验获得的产量、根系形态及氮素吸收利用相关指标为样本,通过计算方差膨胀因子诊断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莫钊文  李武  段美洋  潘圣刚  田华  唐湘如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低氮磷水平下施钾处理(常规施钾(225.0 kg/hm2)、减钾28%(175.5 kg/hm2)和不施钾(0 kg/hm2))对水稻粤晶丝苗2号、桂香占、华优8305和天优998的产量形成、品质及钾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钾相比,减钾28%提高华优8305的结实率及天优998的有效穗和结实率,进而增产;桂香占的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提高,但每穗总粒数下降,因而稳产;粤晶丝苗2号有明显的减穗减粒效应。减钾28%有利改善华优8305的稻米品质;不利改善另外3个水稻品种稻米碾磨品质。适度减钾对水稻剑叶和籽粒生理代谢酶活性无显著负面影响,减钾28%有利提高钾素利用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单君  张爱华  杨爽  吴兴洪  张钦  陈正刚  王培官  刘文启  
【目的】为控失尿素在贵州黄壤地区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乐优58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施用等量磷、钾肥的基础上,以无氮和普通尿素为对照,研究控失剂添加量为1%、2%、3%、4%、5%和6%的控失尿素对水稻产量、养分积累及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随着控失尿素中控失剂添加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变化无明显的规律性,但对水稻籽粒氮的积累量,秸秆氮、磷、钾的积累量以及地上部钾的积累量呈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同时对水稻氮素、磷素、钾素收获指数及钾素吸收效率也有规律性影响。施用添加1%~6%控失剂的控失尿素的水稻产量较普通尿素高,其中添加1%控失剂的控失尿素的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为12.22%;用添加1%、2%和6%控失剂的控失尿素均有利于水稻对氮、磷、钾养分吸收与积累,且其在籽粒中的积累量更多,有利于水稻产量提高。添加3%控失剂的控失尿素则在水稻秸秆中的氮、磷、钾养分积累量较多,有利提高水稻的抵抗力,促进其成长。【结论】结合生产成本投入,在贵州黄壤地区以施用添加1%控失剂的控失尿素的对水稻生产效果最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单君  张爱华  杨爽  吴兴洪  张钦  王文华  王培官  刘文启  古应庭  李克仙  
【目的】研究不同新型氮肥对贵州水稻产量、生物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探讨其在水稻种植中的节肥增产效果,筛选适宜贵州山区水稻种植的高效新型氮肥。【方法】以水稻品种乐优58为试验材料,设置普通尿素和4种新型氮肥不同施肥方案的大田对比试验。【结果】相对于普通尿素处理,新型氮肥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其中腐植酸尿素处理水稻增产率和籽粒生物量最高,分别为16.28%、84.44 g/穴;控失尿素、腐植酸尿素、控失尿素一次追肥和普通尿素+等量锌肥处理均能提高水稻地上部分氮、磷、钾积累量,且腐植酸尿素处理能使水稻养分更多的积累在籽粒当中;腐植酸尿素处理水稻的氮肥利用率、肥料偏生产力、养分收获指数、养分吸收效率及氮肥农学效率综合表现最好,促进了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结论】在贵州稻区施用腐殖酸尿素的效果最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长明  秦道珠  徐明岗  申华平  王伯仁  
在田间条件下 ,对包括两系杂交稻在内的 8个水稻品种的氮磷钾吸收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早稻仅在分蘖—拔节期出现一个吸氮高峰 ,约占总吸氮量的 6 0 % ;晚稻在分蘖期和孕穗—抽穗期出现两个吸氮高峰 ,分别占总吸氮量的 4 0 %和 2 4 %左右。早稻吸收磷钾的高峰期可从分蘖期一直持续到抽穗期以后 ;而晚稻吸收磷钾的高峰期仅在分蘖期 ,其吸收量占全生育期吸收量的 5 5 %以上。在稻谷产量、稻草产量和干物质总积累量方面 ,两系杂交稻比其它品种具有明显的优势 ,分别高出 2 1% ,4 6 %和 32 % ;在这些方面晚稻比早稻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晚稻的磷钾养分 (尤...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云春  李小坤  鲁剑巍  徐维明  杨运清  鲁君明  
采用多点大田试验,研究施用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尿素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控释尿素处理减量25%氮时,与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相比,增产5.3%~7.8%,与普通尿素分期施用相比,增产2.6%~2.9%;稻谷产量与控释尿素施用量呈二次函数关系,控释尿素处理稻谷产量增加主要由于其显著提高实粒数。养分含量和吸收量结果显示,控释尿素处理水稻地上部氮含量和吸氮量均显著增加;施用控释尿素显著提高了氮肥吸收利用率,增幅为17.1%~34.1%。当目标产量为8.35~8.41t/hm2时,控释尿素的适宜施用量为氮102~128kg/hm2。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莫钊文  潘圣刚  王在满  罗锡文  田华  段美洋  唐湘如  
以超级杂交稻培杂泰丰和超级常规稻玉香油占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精量穴直播水稻机械深施肥对水稻稻米品质、肥料(N、P、K)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深施缓释肥对稻米品质和水稻N、P、K总积累量的影响因施肥量和品种而异。在0~1 500 kg/hm2范围内,增施机械深施缓释肥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精米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粒率。水稻N、P、K总积累量及每100 kg稻谷需N、P、K量与稻米碾磨品质、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与垩白粒率呈负相关。N、P、K稻谷生产效率和干物质生产效率表现出相反趋势。机械深施缓释肥1 200 kg/hm2(F1)是获得较优的品质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朝晖  张杨珠  黄见良  李合松  周清  黄运湘  
为充分利用磷肥资源 ,确保良好的农田土壤环境质量 ,采用水培试验 ,研究了不同磷素水平下杂交水稻根系生理特性与养分吸收的动态效应 .结果表明 ,施磷极大地促进了杂交水稻根系的生长发育和植株干重的增加 ,保持适当的施磷水平能增强杂交水稻根系活力并保持较长时间 .磷的适宜质量浓度 5 0 .4 ,10 0 .8m g/ L 处理 ,杂交水稻各生育期根冠比为 :分蘖盛期为 0 .2 3~ 0 .2 4 ,孕穗期为 0 .17~ 0 .19,齐穗期约为 0 .15 ,灌浆期为 0 .10~ 0 .11.杂交水稻对 N的吸收主要在分蘖盛期和灌浆期 ,对 P的吸收主要在孕穗期 ,对 K的吸收主要在孕穗期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莫钊文  李武  段美洋  潘圣刚  田华  唐湘如  
【目的】分析常规施磷钾条件下减氮对不同华南早晚兼用型水稻品种产量、品质及氮吸收利用的影响,为水稻精确减量施肥及氮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大田常规施磷钾条件下,研究了3个不同水平氮肥处理(常规施氮肥(纯氮187.5kg/hm2)、减氮28%(纯氮135.0kg/hm2)和不施氮肥(纯氮0kg/hm2))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粤晶丝苗2号"、"桂香占"和"天优998")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施氮相比,减氮条件下"粤晶丝苗2号"和"桂香占"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增加但有效穗数减少,对"天优998"产量构成因子无显著影响。减氮28%处理对水稻的碾磨品质和蒸煮品质无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明岗  李冬初  李菊梅  秦道珠  八木一行  宝川靖和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南方双季稻地区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下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效应。【方法】在湖南双季稻区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稻田上进行连续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氮肥(PK)、施用等量氮磷钾养分的有机肥(猪粪,M)、化肥(NPK,氮肥为尿素)及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NPKM,化肥有机肥氮各占一半)水稻地上部养分吸收量、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结果】化肥有机肥配施有利于水稻稳产高产,产量(12.2t·ha-1·a-1)最高,比不施氮肥对照的产量(7.3t·ha-1·a-1)增加68%;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水稻中后期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提高单位面积总穗数和穗粒数。化肥有机肥配施的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晓果  徐春梅  陈松  计成林  章秀福  王丹英  
【目的】测定不同水稻品种对外界铵浓度(Ammonium ion,NH4+)的响应,通过分析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NH4+浓度下的表型差异及NH4+吸收特性,揭示水稻品种间氮利用差异的机理。【方法】采用水稻品种齐粒丝苗(QLSM,氮高效品种)和沪科3号(HK3,氮低效品种),以营养液培养方式在苗期进行3种不同NH4+浓度(低、中、高)处理,15 d后分析两个水稻品种的株型特征、氮含量和氮积累量、根系活力及根系呼吸强度,并采用扫描离子选择电极技术分析根系NH4+流通量。【结果】氮高效品种QLSM在低NH4+条件下生长较好,其株高、分蘖与对照(CK)相比无显著差异,总干物质重和根部氮积累量分别增加2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魏全全  芶久兰  赵欢  张萌  周开芳  左明玉  苟世新  邵代兴  肖厚军  
【目的】为贵州黄壤烤烟主产区烤烟的合理种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16-2017年在贵州省遵义市开展田间试验,设置稻烟-轮作和烟-烟连作两种种植模式,在一个轮作周期内,控制氮、磷和钾施用总量一致,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烤烟根系形态、水稻和烤烟的产量、养分吸收及利用,分析了烤烟收获后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烟-烟连作相比,稻-烟轮作烤烟根长、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分别显著提高5601. 1 cm、1976. 3 cm2和59. 17 cm3,平均直径降低0. 17 cm。连作后,烤烟产量和产值分别为1098 kg·hm2和28 548元·hm-2,显著低于轮作模式。烤烟对氮、钾的吸收轮作模式高于连作模式,两季作物收获后,连作模式下0~20和20~40 cm土壤深度的除土壤pH降低外,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硝态氮和铵态氮较轮作模式均升高。【结论】稻-烟轮作中烤烟养分吸收、产量和经济效益均优于烟-烟连作,在实际生产中应重视烤烟与水稻等其他作物轮作,以提高产量及经济效益,促进烤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燕红  唐湘如  肖瑶  吴颖仪  段美洋  田华  肖立中  潘圣刚  
为了研究抑制无效分蘖对不同基因型水稻根系特征及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以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为材料(分别记为P和Y),通过设计不同的栽插孔穴直径(栽插孔径分别为20,28,35 mm,依次记为D1、D2、D3)限制水稻的无效分蘖,试验采用水培法。结果表明:与D1、D3相比,D2显著提高了水稻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的穗粒数和产量;在幼穗分化期,D2处理水稻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根系根长、根表面积、根系体积以及根尖数和分叉数均明显高于D1处理;D2与D3处理培杂泰丰水稻抽穗期茎鞘P、K含量显著高于D1处理;D2处理抽穗期的钾素积累总量显著高于D1、D3处理;D3处理水稻粤晶丝苗幼穗分化期、抽穗期的氮素积累总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新红  刘凯  徐国伟  王志琴  杨建昌  
 以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大田条件下不同氮素水平和土壤水分对水稻养分吸收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器官的N,P含量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水层灌溉下各器官的N,P含量较节水灌溉的高,节水灌溉下营养器官的转运率高,K含量在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氮素水平与节水灌溉对稻米的碾米品质无显著影响,垩白米率和垩白度随氮素和土壤水分的增加而提高;蛋白质含量与施氮水平呈正相关,在相同氮素水平下,节水灌溉的蛋白质含量较水层灌溉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与蛋白质相反;在氮素水平为300和450kg/hm2时,节水灌溉与水层灌溉的产量间无显著差异;节水灌溉的结实率和收获指数均高于水层灌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