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44)
2023(9547)
2022(8302)
2021(7494)
2020(6324)
2019(14695)
2018(14540)
2017(27518)
2016(15454)
2015(17623)
2014(18002)
2013(18022)
2012(17545)
2011(16140)
2010(16642)
2009(15510)
2008(15528)
2007(14383)
2006(12601)
2005(11622)
作者
(49284)
(41547)
(41434)
(39165)
(26377)
(20064)
(18914)
(16302)
(15676)
(15103)
(14230)
(13774)
(13333)
(13325)
(13296)
(12921)
(12852)
(12271)
(12057)
(12029)
(10607)
(10447)
(10351)
(9531)
(9472)
(9441)
(9309)
(9292)
(8649)
(8521)
学科
(72387)
经济(72321)
(38640)
管理(37391)
(28081)
企业(28081)
方法(27155)
数学(23717)
数学方法(23528)
中国(22021)
(21983)
地方(21833)
(15789)
业经(15687)
农业(14957)
(14520)
(13307)
贸易(13297)
(12782)
(12281)
地方经济(12226)
(12077)
银行(12043)
(11982)
金融(11976)
(11666)
(11337)
(10989)
环境(10978)
技术(9876)
机构
学院(231411)
大学(229691)
(94136)
经济(92011)
研究(87726)
管理(80467)
理学(67642)
理学院(66721)
管理学(65489)
中国(65076)
管理学院(65062)
科学(56823)
(51244)
(50891)
(48019)
研究所(43579)
(42374)
农业(40954)
中心(39574)
业大(39041)
(38032)
财经(32719)
(32659)
北京(32442)
师范(32260)
(30320)
(30138)
(29708)
(29424)
经济学(28788)
基金
项目(146679)
科学(112502)
研究(105111)
基金(102010)
(90534)
国家(89725)
科学基金(73719)
社会(63831)
(60521)
社会科(60284)
社会科学(60263)
基金项目(53910)
(50761)
教育(47860)
自然(47349)
自然科(46161)
自然科学(46146)
自然科学基金(45287)
编号(43683)
资助(41800)
(38261)
成果(36361)
重点(34128)
课题(31571)
(31521)
(30192)
发展(30180)
(29665)
计划(28668)
创新(28329)
期刊
(113248)
经济(113248)
研究(69307)
中国(52206)
(49002)
学报(42813)
科学(36657)
农业(33670)
(32366)
大学(30649)
学学(28923)
管理(28800)
教育(27415)
(23342)
金融(23342)
技术(20374)
业经(19984)
(18133)
经济研究(17901)
财经(16206)
问题(15267)
(13960)
(12307)
技术经济(12025)
(11875)
商业(11505)
图书(11416)
业大(11275)
科技(10807)
世界(10806)
共检索到362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佳琴  朱俊兆  杨思学  诸周洁  姚婕  郑文娟  朱世华  丁沃娜  
【目的】水稻根系是与地上部性状和产量密切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通过鉴定新的水稻根系发育相关基因,为深入解析水稻根系发育遗传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从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诱变的水稻Kasalath突变体库中筛选到1个根系发育缺陷的突变体Osksr7(Oryza sativa kasalath short root7)。通过溶液培养和田间种植,对该突变体进行苗期表型鉴定及成熟期主要农艺性状考察。将Osksr7分别与野生型籼稻Kasalath和粳稻Nipponbare杂交,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突变基因的图位克隆,对预测的候选基因进行测序验证。构建由35S启动子驱动OsKSR7的回复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入突变体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转基因互补验证。【结果】与野生型相比,Osksr7幼苗期的主根、不定根、侧根和根毛的伸长都受到抑制,主根、不定根和侧根的长度分别只有野生型的33%、38.9%和35.3%,但不定根数有显著增加。农艺性状调查发现,Osksr7的株高、穗数、茎秆粗细、结实率、千粒重和剑叶长宽等性状都受到显著影响,其中,穗数和结实率的差异极显著,分别只有野生型的56.3%和37.3%。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Osksr7和籼稻Kasalath杂交的F1表型正常,F2群体中正常植株与短根突变植株的分离比符合3﹕1,表明突变体Osksr7的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SSR和InDel分子标记将突变基因定位在水稻第11染色体上IND1与IND2之间,物理距离约为143 kb的区间。在该区间有25个预测注释基因,候选基因测序比对发现,突变体Osksr7中的一个编码转运蛋白的基因LOC_Os11g24560第一个外显子上ATG后73 bp处的T突变为A,导致编码的第25位氨基酸由色氨酸突变为精氨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LOC_Os11g24560是介导蛋白质从内质网(ER)运向高尔基体(Golgi)的COPII有被小泡的SEC23亚基在水稻中的同源基因。RT-PCR表明LOC_Os11g24560的表达水平在野生型和Osksr7突变体中无显著差异,35S启动子驱动的LOC_Os11g24560的回复载体能够使Osksr7突变体的表型回复成野生型,证实Osksr7的表型是由LOC_Os11g24560突变引起。【结论】Osksr7是一个水稻短根突变体,其产量相关的几个重要农艺性状显著受抑制,突变基因为LOC_Os11g24560,编码COPII有被小泡的SEC23亚基,与已报道的水稻根系基因都不等位,是一个新的水稻根系发育调控基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明玉  石杨  李斌  王若霖  肖强  陈龙  陈稷  杨其亮  黄进  
【目的】克隆水稻镉(Cadmium,Cd)响应基因OsGLP1-2,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Cd胁迫处理的表达模式分析,为探索OsGLP1-2基因在水稻中应对重金属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方法】以水稻为材料,利用PCR克隆OsGLP1-2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顺式作用元件、二级结构和疏水性等进行分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其在100 μmol/L Cd处理下,水稻茎部和根部中的表达特征,再利用转基因酵母进行Cd耐受性分析。【结果】水稻OsGLP1-2基因编码区(CDS)序列长度为651 bp,编码216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的相对分子量为22.48 kDa,理论等电点(PI)为7.16,为稳定性的中性疏水性蛋白,含有Cupin结构域,属于Cupin家族,该家族在植物防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源家族进化树表明该基因是单独的一支,但与大麦HvGER5a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表明OsGLP1-2可能具有HvGER5a类似的功能。二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含有10个β折叠、8个α螺旋和17个无规卷曲结构。并且OsGLP1-2具有光、干旱等环境诱导相关的调节元件以及生长素、赤霉素和茉莉酸甲酯等激素相关调节元件,表明目的基因可能参与水稻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100 μmol/L Cd处理下,在6 h时地上部分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约为对照组3倍,且地下部分也为对照组的3倍,即OsGLP1-2基因能对Cd产生响应。最后斑点实验表明该基因在酵母中无明显表型。【结论】成功克隆了水稻OsGLP1-2基因,且该基因对Cd有一定的响应,可为水稻应对重金属胁迫的反应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晴  张雁冰  陈磊  钱国良  范加勤  胡白石  刘凤权  
根据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PXO99的tat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从PXO99中克隆了tatB基因,命名为tatBXoo。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tatBXoo的插入突变株TBM,在含有X-gluc的抗性平板上筛选,并经Southern blot杂交验证确认。表型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tatB突变株在水稻(寄主)上的致病性减弱,但在烟草(非寄主)上仍具有引起过敏反应的能力;tatB突变导致Xoo致病相关的重要表型如胞外多糖减少,游动性及趋化性减弱。但是,tatB突变不影响Xoo在基本培养基(MMX)中正常生长、胞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嘉明  孙健  张明辉  冷月  孙琦  赵宏伟  邹德堂  
为了探究水稻转氨酶基因Os AMTR310的功能以及明确其作用机制,利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手段对Os AMTR310基因进行了功能分析。实时定量PCR的分析结果表明,Os AMTR310在干旱条件下相对基因表达水平是正常条件下的3.0倍;根据NCBI上获得的Os AMTR310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其全长CDS序列,并利用NCBI对蛋白序列的功能结构域进行预测;将Os AMTR310的CDS序列连入p CAMBIA1302中构建超表达载体,并转入受体材料,通过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来确定Os AMTR310阳性转基因植株,进而分析Os AMTR310转基因植株与野生型植株在干旱胁迫下的差异来验证Os AMTR310基因的功能。结果表明,Os AMTR310 c DNA全长1 873 bp,CDS全长1 533 bp,编码510个氨基酸。Os AMTR310蛋白具有3个保守的结构域,属于乙酰鸟氨酸氨基转移酶家族。在正常条件下,Os AMTR310转基因植株与野生型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别;然而,在干旱条件下,Os AMTR310转基因植株的存活率是野生型的1.5~2.0倍。通过测定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发现,Os AMTR310转基因植株游离的脯氨酸含量在正常条件下与野生型相比并无显著差异,而Os AMTR310转基因植株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在干旱条件下是野生型植株的1.5~2.0倍,说明水稻转氨酶基因Os AMTR310赋予了水稻更高的耐旱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细平  赵洋  王曼玲  朱玉兴  夏新界  
为了深入研究作物耐逆境胁迫的分子机制和发现新的水稻耐逆基因,采用Affymetrix基因芯片技术与水稻表达芯片(含51,279个转录本),分析了培矮64S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不同组织器官全基因组在低温、干旱、高温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水平变化,筛选出一批耐多逆境候选功能基因。OsMsr13是其中一个受低温、高温与干旱诱导,在各生长发育时期与组织器官均显著上调的基因。根据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OsMsr13含有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c,DNA全长序列为1603bp,完整的ORF为1317bp,编码一个含438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在OsMsr13启动子区域发现多个与逆境应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数据库查找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嵩娟  陶蓉  何俊  刘裕强  万建民  
[目的]克隆并解析水稻叶片融合基因LF1(Leaf Fusion 1)的功能,为阐明水稻叶片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lf1为水稻品种‘02428’组织培养获得的叶片融合突变体。利用水稻叶片融合突变体lf1与籼稻品种‘N22’构建遗传分离群体,精细定位lf1;结合突变体重测序分析确定候选基因,经基因敲除克隆LF1;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从lf1/N22的F_2群体中,挑选10株突变个体和10株正常个体,将lf1定位在第6染色体上InDel6-6和RM30标记之间;进一步利用256株极端个体,经加密标记,最终将lf1精细定位在标记InDel6-6和RM6818之间约3.2 Mb区间内;通过对野生型‘02428’和lf1进行重测序分析,发现‘02428’与lf1在定位区间的9个基因存在差异,其中6个为转座子基因,1个为表达蛋白基因,1个为假定蛋白基因,1个为NAC转录因子基因Os06g0344900。与野生型‘02428’相比,lf1中Os06g0344900第1外显子存在1个33 bp的缺失,导致11个氨基酸的缺失,据此将该基因确定为LF1的候选基因。利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4个不同类型的敲除株系,均表现出突变体的表型。上述结果表明,Os06g0344900即为目的基因LF1。qRT-PCR分析表明,LF1呈现组成型表达,且在幼穗中表达量最高。亚细胞定位显示LF1定位于细胞核中。[结论]水稻突变体lf1的叶片融合性状由6号染色体的Os06g0344900基因突变所致。该基因的克隆及初步功能分析为解析水稻叶片的发育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嵩娟  陶蓉  何俊  刘裕强  万建民  
[目的]克隆并解析水稻叶片融合基因LF1(Leaf Fusion 1)的功能,为阐明水稻叶片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lf1为水稻品种‘02428’组织培养获得的叶片融合突变体。利用水稻叶片融合突变体lf1与籼稻品种‘N22’构建遗传分离群体,精细定位lf1;结合突变体重测序分析确定候选基因,经基因敲除克隆LF1;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从lf1/N22的F_(2)群体中,挑选10株突变个体和10株正常个体,将lf1定位在第6染色体上InDel6-6和RM30标记之间;进一步利用256株极端个体,经加密标记,最终将lf1精细定位在标记InDel6-6和RM6818之间约3.2 Mb区间内;通过对野生型‘02428’和lf1进行重测序分析,发现‘02428’与lf1在定位区间的9个基因存在差异,其中6个为转座子基因,1个为表达蛋白基因,1个为假定蛋白基因,1个为NAC转录因子基因Os06g0344900。与野生型‘02428’相比,lf1中Os06g0344900第1外显子存在1个33 bp的缺失,导致11个氨基酸的缺失,据此将该基因确定为LF1的候选基因。利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4个不同类型的敲除株系,均表现出突变体的表型。上述结果表明,Os06g0344900即为目的基因LF1。qRT-PCR分析表明,LF1呈现组成型表达,且在幼穗中表达量最高。亚细胞定位显示LF1定位于细胞核中。[结论]水稻突变体lf1的叶片融合性状由6号染色体的Os06g0344900基因突变所致。该基因的克隆及初步功能分析为解析水稻叶片的发育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学高  赵爱国  谢冬冬  黄晓华  
【目的】克隆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Stokes) F. A. Barkl.)叶片中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并分析其结构特征,明确该基因编码蛋白的酶活性及该基因的抗逆性,为其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已有的漆树叶片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克隆漆树GST基因,应用生物学网站对其所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和三维结构模型;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和Ni-NTA亲和层析技术表达、纯化漆树GST重组蛋白,并利用不同底物测定重组蛋白的酶活性;将原核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验证该基因对低温、高温、高盐、高渗透压等非生物逆境胁迫的耐受性。【结果】获得了漆树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TvGST7(GenBank登录号为MK956145)的完整编码序列,开放阅读框为711 bp,编码236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27.17 ku,理论等电点为5.25;进化树分析和三维结构模拟表明,TvGST7蛋白属于Lambda(L)亚家族。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重组蛋白TvGST7具有巯基转移酶活性;胁迫试验表明,TvGST7的表达能增强大肠杆菌对低温、高温、高盐、高渗透压等非生物胁迫的抗性。【结论】根据TvGST7重组蛋白具有巯基转移酶活性及TvGST7的表达提高了大肠杆菌对非生物胁迫的抗性,推测TvGST7基因在漆树中的表达对于维持漆树体内的正常代谢和清除非生物胁迫产生的氧化损伤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雨倩  雷世康  徐刚  
[目的 ]探究BRL3基因在麻疯树花发育中的功能。[方法 ]利用RACE PCR技术成功从麻疯树花蕾中获得了JcBRL3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利用原核表达体系对JcBRL3基因进行诱导表达,利用LC-MS/MS对其表达产物进行质谱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蛋白质结构和基本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Jc BRL3基因在麻疯树雌雄花发育的9个关键时期的相对表达量;利用叶盘法将JcBRL3基因转化至烟草中超表达,分析超表达JcBRL3对烟草花的形态结构影响。[结果 ]JcBRL3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3618bp,编码1205个氨基酸。原核表达产物质谱鉴定表明:该基因编码1个JcBRL3蛋白(A0A067KCE7)。蛋白质结构分析表明:JcBRL3含有多个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是跨膜蛋白,并且具有保守重复序列LxxLxLxxN/CxL。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在雌花中JcBRL3的表达于单核胚囊期达到最高水平,在雄花中Jc BRL3的表达于花粉粒成熟期达到最高水平且其显著高于其它任何时期。转基因烟草的花形态结构分析表明:转JcBRL3基因烟草柱头位置低于花药,花粉粒畸形率较低。[结论 ]JcBRL3蛋白为富亮氨酸重复序列类受体激酶蛋白,是一个膜蛋白,JcBRL3基因可能参与了麻疯树雌花单核胚囊期和雄花花粉粒成熟的发育并促进了花丝伸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雨倩  雷世康  徐刚  
[目的 ]探究BRL3基因在麻疯树花发育中的功能。[方法 ]利用RACE PCR技术成功从麻疯树花蕾中获得了JcBRL3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利用原核表达体系对JcBRL3基因进行诱导表达,利用LC-MS/MS对其表达产物进行质谱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蛋白质结构和基本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Jc BRL3基因在麻疯树雌雄花发育的9个关键时期的相对表达量;利用叶盘法将JcBRL3基因转化至烟草中超表达,分析超表达JcBRL3对烟草花的形态结构影响。[结果 ]JcBRL3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3618bp,编码1205个氨基酸。原核表达产物质谱鉴定表明:该基因编码1个JcBRL3蛋白(A0A067KCE7)。蛋白质结构分析表明:JcBRL3含有多个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是跨膜蛋白,并且具有保守重复序列LxxLxLxxN/CxL。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在雌花中JcBRL3的表达于单核胚囊期达到最高水平,在雄花中Jc BRL3的表达于花粉粒成熟期达到最高水平且其显著高于其它任何时期。转基因烟草的花形态结构分析表明:转JcBRL3基因烟草柱头位置低于花药,花粉粒畸形率较低。[结论 ]JcBRL3蛋白为富亮氨酸重复序列类受体激酶蛋白,是一个膜蛋白,JcBRL3基因可能参与了麻疯树雌花单核胚囊期和雄花花粉粒成熟的发育并促进了花丝伸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樊新萍  乔永胜  杨廷帧  王骞  石美娟  蔡华成  高敬东  牛西午  
以Y系山定子为中间砧嫁接的苹果树当年开始花芽形态分化,而未用中间砧的苹果树则未形成花芽。分析了中间砧Y系山定子与基砧海棠不同组织中花发育相关基因MADS5、MADS2、MdFT2、MdAFL1、MdAFL2、MdTFL1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MADS5基因的表达模式及表达量是影响苹果花芽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将山定子中的MADS5基因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转基因拟南芥表现出早花表型,比对照早开花7~10 d;相同条件下转MdFT2基因的拟南芥比对照早开花4~7 d。认为在利用基因工程改良苹果早花发育的研究中,MADS5基因更具有应用潜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倩莹  吕凤  王启明  王倩  尤世民  柏文婷  郑海  王沛然  赵志刚  万建民  
[目的]水稻的育性对产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水稻雌、雄不育(female and male sterility)突变体fms进行表型研究和基因图位克隆以丰富水稻生殖发育的分子机制。[方法]用甲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fonate,EMS)化学诱变粳稻品种‘宁粳4号’,获得1个稳定的雌、雄不育突变体fms,利用醋酸洋红染色、半薄切片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对野生型和突变体的花药和胚囊进行细胞学观察和比较;利用FMS/fms杂合子和‘N22’杂交构建的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图位克隆。[结果]细胞学观察发现:fms的花药壁中绒毡层和中间层缺失,花粉母细胞发育停滞,导致雄配子完全不育;突变体胚囊发育早期孢母细胞增多,成熟胚囊完全退化或出现多于8个的细胞核,导致雌配子不育。遗传分析表明,该不育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通过图位克隆将FMS基因初步定位在第12号染色体长臂上的分子标记RM27877和RM28404之间。进一步扩大群体并加密分子标记,最终将候选基因定位在标记Ta-4和Ta-7之间,物理距离818 kb,该区间内预测有13个开放阅读框。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fms在Os12g0472500的第1个外显子上有1个碱基突变,使色氨酸变成终止密码子,造成翻译提前终止。表达分析显示FMS在花药中特异性高表达,在胚囊中表达量较高。[结论]水稻育性突变体fms突变性状由Os12g0472500基因的隐性突变引起,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影响水稻花粉和胚囊的发育。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智丹  王光  郭玲  李林  刘凤权  邵敏  
将OsN1基因上游881 bp启动子(OsN1p)序列取代pBI121中gus基因上游的35S启动子,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N1p,经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品种‘日本晴’,获得转基因植株。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由该启动子驱动的gus基因能在愈伤组织中较低水平地表达;稻瘟病菌接种转基因植株24 h后,GUS活性为未接种前的4.2倍;5 mmol.L-1水杨酸(SA)和0.5 mmol.L-1茉莉酸甲酯(MeJA)分别喷施转基因植株叶面6 h后,GUS活性分别为处理前的5.9和2.4倍。表明,OsN1p启动子具有启动活性,同时明显具有受稻瘟病菌、SA和MeJA诱导表达的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步勇  王峰  李丹蕾  马玲  陈俏丽  王博文  
为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提供理论支持,研究了水稻干尖线虫氨基肽酶基因特征,并对其编码蛋白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基于水稻干尖线虫转录组测序,并通过RACE技术,从水稻干尖线虫中克隆得到了一氨基肽酶基因AbAmpep。生物信息学进行基因分析,原位杂交实验进行表达定位分析。该基因CDS序列全长为2 787 bp,含有2个开放阅读框(ORF)。最长开放阅读框(ORF)大小2 661 bp,可编码886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101.74 k Da,理论等电点(PI)为5.78。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具有2个Zn2+结合位点和1个Pep N保守结构域,有特征信号序列TISHELAHFW,属于谷氨酸锌蛋白(Glu ...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林法明  李珅  王珂  高俊峰  李光豪  王代长  杜长青  赵全志  
LRR-RLK是类受体蛋白激酶RLK家族中最大的亚家族,在调控植物非生物胁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解析水稻LRR-RLK成员LP7(LOC_Os05g24010)在耐低磷胁迫中的作用,从水稻品种日本晴中克隆了LP7全长序列,分析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研究其组织表达模式、亚细胞定位及低磷胁迫下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LP7基因全长2 832 bp,编码943个氨基酸,LP7蛋白具有典型的LRR-RLK成员特征,LP7蛋白与玉米中的同源蛋白NP_001131018同源性比较高,同源性高达77%。组织表达模式分析表明,LP7基因在根、茎、叶等组织中均表达,在叶中表达量最高。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LP7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LP7基因受低磷胁迫诱导表达,其表达量较正常培养条件下增加15倍。初步推测该基因可能在水稻响应低磷胁迫中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