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51)
- 2023(4771)
- 2022(4382)
- 2021(3996)
- 2020(3795)
- 2019(8976)
- 2018(8957)
- 2017(17576)
- 2016(10152)
- 2015(11681)
- 2014(12052)
- 2013(12104)
- 2012(11603)
- 2011(10618)
- 2010(10737)
- 2009(10153)
- 2008(10372)
- 2007(9730)
- 2006(8114)
- 2005(7279)
- 学科
- 济(42723)
- 经济(42685)
- 业(24597)
- 管理(24311)
- 方法(22405)
- 数学(20241)
- 数学方法(20079)
- 企(18835)
- 企业(18835)
- 农(12043)
- 学(11049)
- 财(10385)
- 贸(9637)
- 贸易(9637)
- 中国(9574)
- 易(9377)
- 地方(8224)
- 农业(7739)
- 业经(7308)
- 制(7094)
- 和(6483)
- 务(6376)
- 财务(6363)
- 财务管理(6342)
- 融(5996)
- 金融(5991)
- 银(5946)
- 企业财务(5923)
- 银行(5904)
- 环境(5681)
- 机构
- 大学(154491)
- 学院(152734)
- 济(59906)
- 经济(58576)
- 研究(55188)
- 管理(53604)
- 理学(46252)
- 理学院(45659)
- 管理学(44670)
- 管理学院(44403)
- 中国(39430)
- 农(38109)
- 科学(37949)
- 京(33194)
- 所(31282)
- 农业(31173)
- 业大(29558)
- 研究所(28806)
- 财(26509)
- 中心(25254)
- 江(24160)
- 财经(21338)
- 农业大学(20456)
- 北京(20314)
- 范(19560)
- 师范(19266)
- 经(19239)
- 经济学(18679)
- 院(18589)
- 州(18533)
- 基金
- 项目(101335)
- 科学(76793)
- 基金(71843)
- 研究(68019)
- 家(64710)
- 国家(64228)
- 科学基金(52370)
- 省(41152)
- 社会(40327)
- 基金项目(38380)
- 社会科(38099)
- 社会科学(38082)
- 自然(36066)
- 自然科(35203)
- 自然科学(35189)
- 划(35101)
- 自然科学基金(34546)
- 教育(31969)
- 资助(30270)
- 编号(27798)
- 重点(23510)
- 成果(23003)
- 部(22317)
- 发(22112)
- 计划(21607)
- 科研(20488)
- 创(20467)
- 科技(19540)
- 课题(19495)
- 创新(19274)
共检索到219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璐平 林辰 吴祖建 谢联辉
通过RT-PCR克隆获得水稻条纹病毒(RSV)编码的蛋白NS2和拟南芥柯浩体蛋白Atcoilin的cDNA,将两者分别与表达载体pEarley102(带青色荧光蛋白,CFP)和pEarley101(带黄色荧光蛋白,YFP)同源重组.将构建好的重组载体分别转化到农杆菌EHA105中,通过农杆菌接种法将两者共同注射到本氏烟叶片表皮细胞中进行表达.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NS2-CFP与Atcoilin-YFP能重叠在一起,表明RSV NS2定位于柯浩体.
关键词:
水稻条纹病毒 NS2 柯浩体 细胞定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任春梅 程兆榜 杨柳 缪倩 周益军
为揭示灰飞虱携带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cirus,rsV)的Ns2和Ns3基因分子变异特征,采用单雌产卵法从江苏、云南、山东、河北等地获得20个灰飞虱携带的rsV分离物,rt-pcr扩增出Ns2和Ns3基因特异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再结合GeNbaNk中已报道的其他分离物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不同寄主、地区分高物的分子变异特点及系统发育关系。序列测定表明,20个分离物Ns2和Ns3 2个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5%~100%(Ns2)和95.4%~100%(Ns3),推导编码的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0%~100%(Ns2)和96.2%~100%(N...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开玉 熊如意 吴建祥 周雪平 周益军
【目的】检测灰飞虱体内由水稻条纹病毒(RSV)编码的外壳蛋白(CP)、病害特异性蛋白(SP),以及非结构蛋白NS2、NS3和NSvc4等5种蛋白以及病毒粒子CP与SP、NS2、NS3、NSvc4的体外结合,为进一步研究水稻条纹病毒与其介体昆虫互作提供有用信息。【方法】提取高带毒灰飞虱(Q家系)总蛋白,用免疫方法检测昆虫体内CP、SP、NS2、NS3和NSvc4等5种重要蛋白的表达以及病毒粒子CP与SP、NS2、NS3、NSvc4的体外结合情况。【结果】结果表明在带毒灰飞虱体内以上5种蛋白都能检测到,而且CP含量最高,NSvc4、SP、NS3、NS2含量依次降低;用体外原核表达后纯化的蛋白进行了...
关键词:
灰飞虱 水稻条纹病毒 表达 体外结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正杰 贾东升 吴祖建 魏太云 谢联辉
【目的】以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编码的NSvc4蛋白和CP蛋白的致病功能鉴定为切入点,研究RSV的致病机理。【方法】通过农杆菌介导在本氏烟中对RSV编码的6个蛋白进行细胞定位。采用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技术鉴定NSvc4蛋白与其余5个蛋白间的互作关系,并用酵母双杂交体系(Yeast two-hybrid,YTH)对NSvc4与CP蛋白间的互作再次验证。利用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系统在本氏烟叶片研究NSvc4蛋白和CP蛋白的致病性,采用实时荧光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任春梅 程兆榜 季英华 熊如意 范永坚 周益军
对来自江苏、云南、山东、河北等地灰飞虱来源的21个水稻条纹病毒分离物的病害特异性蛋白(sp)基因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序列测定表明,所有分离物的sp基因大小相同,均由537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78个氨基酸和1个终止密码子。采用DNAStar软件进行分析,21个RSV分离物核苷酸和推导的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1%~100%和95.5%~100%。与已报道水稻来源的27个RSV分离物一起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RSV-sp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相对较大,除灰飞虱来源的或者云南来源的分离物相对独立成组外无明显的规律性。从功能上分析,其遗传多样性首先与寄主相关,从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文金 邓慧颖 谢荔岩 林奇英 吴祖建 谢联辉
以云南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为介体昆虫,以4个水稻品种为寄主,通过人工接种对采自云南、江苏、河南、山东、安徽等省的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23个分离物进行传毒试验.致病性评价结果表明,23个分离物可划分为5个等级,即强致病型、次强致病型、中致病型、弱致病型、极弱致病型.致病性分化表现在地理差异、毒株差异及水稻品种差异三方面.不同分离物在寄主发病率、发病时间、症状表现以及对灰飞虱传毒效率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关键词:
水稻条纹病毒 致病性 灰飞虱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盼 唐顺明 刘挺 覃光星 郭锡杰
【目的】对家蚕浓核病毒镇江株非结构蛋白2(NS2)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测定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方法】利用PCR技术从家蚕浓核病毒镇江株(BmDNV-Z)基因组中扩增得到非结构蛋白2(NS2)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得到重组表达质粒pET28a-NS2,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表达产物经Ni柱纯化,经过复性检测其Helicase和ATPase活性。【结果】克隆获得了BmDNV-ZNS2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成功表达,表达产物经Ni柱纯化获得了目的蛋白NS2。纯化的NS2蛋白具有Helicase活性,能将双链DN...
关键词:
家蚕 浓核病毒 非结构蛋白 表达 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根土 陈广香 张珈源 胡桥 马明鸽 窦彦霞 李明骏 青玲
【目的】NS3编码的蛋白是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RNA沉默抑制子。笔者前期研究发现,转NS3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对RSV有一定的抗性。为深入揭示NS3在寄主体内的作用机制,本文将进一步探究转NS3本氏烟对其他烟草病害的抗性。【方法】以野生型本氏烟和转NS3本氏烟为试验材料,通过农杆菌浸润法接种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侵染性克隆,观察病毒症状,抽提系统发病叶片总RNA,并利用RT-qPCR方法检测病毒的相对积累量;采用灌根接种法分别接种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观察植株表型并统计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结果】PVX侵染本氏烟后,植株叶片主要表现为花叶、褪绿等症状,NS3表达植株与野生型植株具有相同的PVX症状表现。在接种PVX 10 d后,RT-qPCR检测发现与野生型植株病毒积累量相比,NS3表达抑制了PVX在本氏烟体内的积累水平,两个转NS3株系(NS3-6、NS3-9)中PVX的相对积累量分别为野生型植株的68.17%和81.01%。青枯病菌在野生型植株和转基因植株上均引起萎蔫、猝倒等典型的病害症状,且两者的症状无明显差异。在青枯病菌侵染早期,NS3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利于病菌的侵染,表现出对青枯病较为敏感;而在接种14 d,野生型植株的发病率为100.00%,病情指数为78.67,而NS3-6、NS3-9株系的发病率分别为95.00%、98.33%,病情指数分别为70.00、73.00;14 d之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逐渐升高,而NS3表达株系的病情指数均低于野生型植株。黑胫病菌在野生型植株和转基因植株上均为在茎基部出现黑褐色坏死斑等典型病害症状,且NS3表达也不影响本氏烟的症状表现。在黑胫病菌的侵染初期,NS3-6株系的发病率高于野生型植株;但在整个黑胫病发生过程中,转NS3株系的病情指数均低于野生型植株,在接种12 d,野生型本氏烟的发病率为96.67%,病情指数为77.50,而NS3-6、NS3-9株系的发病率分别为90.00%、86.67%,病情指数分别为64.17、62.08。【结论】通过病原侵染过程观察表明NS3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烟草病害在本氏烟上的侵染和严重程度,且对不同病原菌的影响不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秦发亮 刘文文 李莉 王锡锋
【目的】筛选介体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SBPH)中与水稻条纹病毒(RSV)病害特异蛋白(disease-specific protein,SP)可能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为明确介体灰飞虱传播RSV的分子机制及SP在传毒过程中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提取高质量灰飞虱总RNA并通过TaKaRa D9086 OligtexTM-dT30 mRNA Purification Kit对mRNA进行纯化。利用SMART技术合成双链cDNA,利用Axygen的PCR纯化回收试剂盒将ds cDNA回收纯化,纯化后的ds cDNA再经SfiⅠ限制性内切酶处理纯化后与文库载体pPR...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印 李昕然 姜雪梅 徐志文
从GenBank发表的PCV-2全基因组序列,随机选择其中的32个全基因序列,做序列比对和同源性比较,绘制系统进化树,在注释中找到ORF1编码的rep蛋白氨基酸序列,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基本符合"来自同一地区的基因序列同源性较高"的规律,表明了PCV的高度保守性,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其rep蛋白定位于核区的指数为0.76,这与病毒在宿主细胞核内复制分不开。结果同时表明其定位于过氧化物酶体的指数显著不同于其他(过氧化物酶体平均0.36,可变,溶酶体、线粒体均为0.1不变)这可能与pcv的组织嗜性以及复制靶细胞(多为单核/巨噬细胞)的原因相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子豪 张奇亚
鲫疱疹病毒(Carassius auratus herpesvirus, CaHV)是一种引起鲫急性鳃出血症和高死亡率的病毒病原。病毒要借助功能基因与细胞组分(如细胞器)的相互作用才能完成感染与复制。本实验通过生物信息分析、PCR扩增、重组质粒构建及其与细胞器标记质粒共转染鱼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d, EPC)的荧光观察,对预测鲫疱疹病毒基因CaHV-31R编码蛋白的特性、亚细胞定位及与细胞器共定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鲫疱疹病毒编码蛋白CaHV-31R由313个氨基酸组成,含一个跨膜结构域(248~270 aa)和一个RNase E/G家族蛋白的典型结构域(40~182 aa);与5种来源鲤疱疹病毒同源蛋白多重比对发现,与鲤疱疹病毒II型中的日本株ST-J1和中国株SY-C1的同一性较高(分别为100%和80.7%),与鲤疱疹病毒I型代表株CyHV-1的同一性居中(为26.5%),而与鲤疱疹病毒III型中的德国株CyHV-3(或称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和中国株CyHV-3-GZ11的同一性最低(分别为20.7%和18.2%);经基因扩增和构建真核重组质粒pEGFP-31R,当用其单独转染EPC细胞,绿色荧光信号主要在细胞质中呈弥散分布,少量在细胞质中或在细胞核外围呈点状分布;当用pEGFP-31R与内质网标记质粒pDsRed2-ER或与高尔基体标记质粒pDsRed2-Golgi共转染细胞,绿色荧光信号在胞质中的分布情况与单独转染时不同,分别能与2种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定位。研究表明,CaHV-31R是鲫疱疹病毒中一个能编码与细胞器共定位蛋白的基因。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章纳 王衡瑞 毛彦娜 张成林 秦斌 王志民
寨卡病毒(Zika Virus)属于黄病毒科中的黄病毒属,虽然很早就已经被人类所发现,但是一直到2015年在南美巴西的大规模爆发,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寨卡病毒对人类的感染往往引起包括小头畸形和格林-巴利综合征在内的多种症状.寨卡病毒的基因组为单链正链RNA,其基因组可以编码翻译并剪切加工出3个结构蛋白,分别为膜蛋白,囊膜蛋白和核衣壳蛋白,以及7个非结构蛋白(NS1, NS2A, NS2B, NS3, NS4A, NS4B, NS5).相关研究已经证明,NS1蛋白与同属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的发病有紧密的联系,而且根据其蛋白结构推测其可能与寨卡病毒穿越血脑屏障有关.因此鉴别NS1与细胞内的相互作用蛋白对于发现寨卡病毒在细胞内的转运,转录,以及装配都有重大的意义.在此,该课题构建并在HEK293细胞中表达包含Flag和Strep两种标签的NS1融合蛋白,通过免疫沉淀的方法将与NS1结合的蛋白利用标签蛋白进行分离,利用高分辨生物质谱技术,对蛋白进行分析鉴定.通过分别带有Flag与Strep标签的相互作用蛋白分析,发现了16个两种标签共同的结合蛋白,其进一步的通路分析证明这些蛋白于与病毒转录、病毒复制和免疫反应多个通路有关,相关的研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寨卡病毒的复制机制以及开发抗病毒药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阙顺政 王龙龙 吕利群
为研究草鱼I型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 GCRV)非结构蛋白NS12的功能,实验利用酵母双杂交实验、GST融合蛋白沉降技术(GST pull-down)和对GCRV感染过表达宿主蛋白酶体亚基β7(proteasome subunit beta type 7, PSMB7)的草鱼卵巢细胞(grass carp ovarian cell,GCO)中ns12转录水平的表达量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研究PSMB7和NS12的相互作用。酵母双杂交实验结果表明,PSMB7与GCRV编码的膜相关的非结构蛋白NS12也存在着潜在相互作用。GST-pull-down检测结果证实PSMB7与GCRV编码的膜相关的非结构蛋白NS12存在相互作用;PSMB7过表达能够上调ns12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转录水平表达量;免疫印迹验证NS12对于蛋白降解并不敏感。本实验室先前研究证实PSMB7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表达恒定。综上所述,这些结果揭示GCRV NS12与PSMB7存在分子间相互作用,但并没有作为PSMB7的底物。表明其可能竞争性地阻碍蛋白酶体复合物的形成。病毒蛋白干扰蛋白酶体复合物胞内PSMB7的积累可能是其一种针对蛋白酶体介导的先天免疫的免疫逃逸策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正林 陈福源 黄玉兰 李有真 丁洪霞 夏凯旋 魏文琦
SAUR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旨在揭示其结构、功能和进化关系,同时通过亚细胞定位,了解其在细胞中的位置,从而推断其生物学功能。这样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该基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和潜在应用,为调控防风种子萌发,缩短种子休眠时间和防风绿色栽培种植及育种提供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从防风克隆到2个基因SdSAUR32和SdSAUR23,分析这2个基因在防风种子不同休眠阶段的表现和亚细胞定位,以探究其生物学特征和功能。结果表明,SdSAUR32蛋白分子质量约为14.48 ku(pI为6.45),SdSAUR23蛋白分子质量约为10.29 ku(pI为8.00),均为亲水性蛋白;分析保守结构域的SdSAURs基因编码蛋白发现,SdSAUR32和SdSAUR23的保守结构域相同,都属于由生长素诱导的超家族成员;进化分析表明,SdSAUR32和SdSAUR23基因编码蛋白均与胡萝卜的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防风SdSAUR32和SdSAUR23均定位于细胞核;防风种子的不同时期都有SdSAUR32和SdSAUR23的表达,但芽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休眠期和解除眠期,因此,推测SdSAUR32和SdSAUR23可能在萌发和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防风 SAUR 生物信息学 亚细胞定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雪男 冯上乐 王贺 申晓雅 陈一格 白志毅 李文娟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2, IGF2)在多种细胞生长、分化和合成代谢的调节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淡水珍珠贝三角帆蚌IGF2的重组质粒pEGFP-IGF2和pET32a-IGF2,通过pEGFP-IGF2-细胞转染,表明该蛋白定位在细胞质与细胞核中。将pET32a-IGF2转化到BL21 (DE3)中进行蛋白诱导表达,成功得到其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检测显示,在约25kD处有一条清晰的条带,符合目的条带大小(26.27kD),且主要表达于上清液中。为研究重组蛋白IGF2对三角帆蚌细胞活性的作用,本研究通过CCK8细胞活性测定,进一步探讨了添加不同浓度重组目的蛋白(0 μg/mL、2.5 μg/mL、5 μg/mL、7.5 μg/mL、 12.5 μg/mL、17.5 μg/mL、 22.5 μg/mL)培养的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显示,三角帆蚌IGF2重组蛋白能显著促进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的增殖活力(P<0.05),且在其浓度为12.5 μg/mL时对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的促生长效果最佳,这为促进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传代、细胞系建立奠定了基础,也为下一步探究IGF2在贝类中的功能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