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7)
- 2023(2139)
- 2022(1908)
- 2021(1855)
- 2020(1514)
- 2019(3379)
- 2018(3574)
- 2017(5863)
- 2016(3879)
- 2015(4388)
- 2014(4810)
- 2013(4483)
- 2012(4271)
- 2011(3868)
- 2010(4001)
- 2009(3639)
- 2008(3850)
- 2007(3473)
- 2006(3005)
- 2005(2758)
- 学科
- 管理(9105)
- 济(8683)
- 经济(8668)
- 业(7846)
- 企(6473)
- 企业(6473)
- 农(3881)
- 财(3585)
- 理论(3567)
- 教学(3342)
- 中国(3310)
- 学(3147)
- 教育(3069)
- 制(2930)
- 业经(2668)
- 农业(2479)
- 务(2479)
- 财务(2470)
- 财务管理(2452)
- 方法(2437)
- 企业财务(2261)
- 学法(2256)
- 教学法(2256)
- 地方(2235)
- 银(2151)
- 银行(2120)
- 稻(2119)
- 和(2015)
- 行(1968)
- 贸(1962)
- 机构
- 学院(52333)
- 大学(49464)
- 研究(18220)
- 农(14157)
- 管理(13953)
- 科学(13652)
- 中国(13496)
- 济(13395)
- 经济(12801)
- 京(11605)
- 农业(11541)
- 所(11241)
- 业大(11059)
- 江(10913)
- 理学(10891)
- 理学院(10691)
- 管理学(10211)
- 管理学院(10126)
- 研究所(9951)
- 省(9894)
- 技术(9304)
- 州(8760)
- 中心(8504)
- 财(8262)
- 农业大学(7513)
- 范(7503)
- 师范(7414)
- 北京(7289)
- 职业(7163)
- 南(6428)
共检索到880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家兴
针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江淮地区大发生及其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该病的为害特点和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些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水稻条纹叶枯病 成灾原因 防治对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玉金 鞠国钢 胡荣利 沈琴堂
文章通过研究不同栽培方式下灰飞虱发生数量及其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关系、不同水稻品种间条纹叶枯病田间自然消长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间条纹叶枯病发病程度差异明显;而灰飞虱发生数量与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程度呈正相关;而推迟播期、推广轻简栽培方式有利减轻前期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病情。
关键词:
水稻 灰飞虱 条纹叶枯病 发生规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恭 刘立峰 周维 王海光 马峙英
利用已公布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的序列和siRNA Target Finder软件,获得了168条siRNA片段,利用这些片段在水稻基因组中BLAST(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最终获得6条与水稻基因组完全不匹配的干扰序列。选择其中的2条,通过化学合成干扰序列,利用pCAMBIA1301质粒构建了RNA干扰载体pASV1301-1,pASV1301-2,并成功地转化EHA105农杆菌,为进一步转化水稻、探索利用RNA干扰技术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RNA干扰 载体构建 抗病毒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燕 伏红伟 王爽 梁国华 杨益众
【目的】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流行,改变当前水稻一旦染毒就无药可治的现状。【方法】采用浸种与喷雾技术使生物疫苗进入稻株体内,通过稻株体内RSV带毒情况和疫苗残留情况室内检测以及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的田间调查,确定生物疫苗对RSV表达以及条纹叶枯病的控制效果。【结果】在疫苗中添加1.0‰的B渗透剂是浸种的最适浓度,添加5.0‰的A渗透剂是喷雾的最适浓度;稻株体内疫苗检出率的比例与RSV的降解呈现一致性;浸种处理后疫苗在稻株体内能维持30 d以上,喷雾处理后的残留期为10—20 d。2种处理方式对条纹叶枯病的控制效果均超过了70%。【结论】生物疫苗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农药用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丽 郑文静 王疏
对来自辽宁地区的62份水稻品种,分别进行田间自然鉴定和实验室人工接种鉴定,通过试验筛选到18份高抗材料,如‘港源8号’、‘盐粳456’等,同时还筛选到一批对条纹叶枯病表现中抗的材料。另外,利用与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紧密连锁的标记ST10对96份水稻品种进行鉴定发现仅有5份材料扩增出了特异性带型,而其余材料均不携带该抗病基因,表明本试验中筛选出的高抗材料中可能蕴藏着丰富的新型抗条纹叶枯病基因资源。
关键词:
水稻 条纹叶枯病 抗病鉴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姝 张亚东 朱镇 陈涛 赵庆勇 周丽慧 于新 王才林
利用已报道的8个与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连锁的标记,即SCAR标记ST-10;STS标记H11-8、H11-12;InDel标记M68.4和M79.1以及SSR标记RM21-8、RM21-15、H21,结合田间抗性鉴定,对24份水稻品种(系)(包括2份抗、感对照)以及2个抗感组合的F2分离世代进行抗病性分析、筛选和评价,旨在有效利用抗病资源选育抗病新品种,并对这8个分子标记的有效性和选择效率进行验证比较,筛选出高效的辅助选择分子标记。结果表明,仅有SCAR标记ST-10和STS标记H11-8的分子检测与田间表型鉴定的吻合率超过或接近90%,其余分子标记均低于80%,其中,3对SSR...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云辉 张所兵 林静 汪迎节 方先文
通过前期对江苏水稻地方品种抗条纹叶枯病资源的筛选获得的一份高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旱稻,配制其与条纹叶枯病感病品种武育粳3号杂交组合,采用田间自然接种鉴定方法,以病情指数为表型值,对141个F2单株的F2:3株系进行了条纹叶枯病抗性鉴定。同时利用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法)对抗/感DNA池分析发现第11染色体SSR标记RM209、RM21与条纹叶枯病抗性有明显的连锁关系。利用基于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方法的QTL检测软件(QTL IciMapping V3.2)在第11染色体上检测到一个条纹叶枯病抗性相关QTL,位于SSR标记RM209和RM21之间,...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文静 张艳芝 王辉 王昌华 赵家铭 陈温福
通过对条纹叶枯病抗性不同的3个水稻品种接种带毒灰飞虱,测定其叶片中与抗病性相关的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论接种与否,抗病品种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明显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参试3个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酶活性均有升高;但抗病品种酶活峰值高,而感病品种酶活峰值较低或无峰值出现。
关键词:
水稻品种 水稻条纹叶枯病 防御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彤 王磊 程兆榜 范永坚 周益军
【目的】明确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特征及其抗性遗传模式,寻找与抗条纹叶枯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方法】利用单分蘖鉴定、苗期接种鉴定、非嗜性测验和抗生性测验分析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分别采用单分蘖鉴定和苗期接种鉴定方法对武育粳3号与镇稻88构建的F2群体、F2:3家系进行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遗传分析;以SSR标记连锁分析方法对抗病基因进行定位。【结果】镇稻88表现出较强的病毒抗性和较弱的抗虫性;其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表现为显性单基因的遗传模式;SSR标记分析显示该抗病基因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上,与标记RM229间的遗传距离为4.7cM。【结论】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文静 刘志恒 张燕之 刘欣 王昌华 赵家铭
为了探明水稻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遗传机制,定位相关QTL,以感病保持系66B和抗病粳稻恢复系C161构建的DH群体为材料,利用人工接种技术,以各世代对条纹叶枯病的病情指数比率为表型值,对C161的抗病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遗传由3对主基因加多基因控制,符合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G-2),利用Qgene软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3个与抗病相关的QTL,分别位于第1,9,11染色体上RM283-RM259、RM257-RM160和RM287-RM229标记区间内,LOD值分别为3.798,3.942和4.965;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16.7%、17.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金良 祝增荣 周瀛 陆强 孙祥良 陶献国 陈跃 王华弟 程家安
【目的】了解水稻播种期对灰飞虱及其传播的条纹叶枯病发生流行的影响。【方法】2006~2007年2年田间设置4个播种期,调查分析水稻灰飞虱种群动态和条纹叶枯病发病的程度。【结果】播种期是影响条纹叶枯病的重要因子。在浙江北部,单季晚稻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病情递减;秧田期株发病率与播种期的关系可以Weibull方程来描述、与秧田期灰飞虱种群动态曲线下面积(AUCPD,即累计虫日)或高峰期密度则呈Logistic关系;本田稳定期发病率则可以以播种期、秧田期灰飞虱高峰期密度、秧田末期的株发病率来描述,而本田期的AUCPD并不是描述该阶段的发病率的必要变量。【结论】在综合治理中,适期播种是控制该病害流行的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洁 吴丽娟 周彤 魏邦庆 周益军
为明确江苏省主栽抗病粳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特征,采用苗期接种鉴定、非嗜性测验和抗生性测验的方法,分析了8个主栽抗病品种对水稻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结果发现:品种的抗病性和抗虫性表现并不一致。抗病性分析发现,供试品种均抗条纹病毒;抗虫性分析发现,镇稻88等4个品种表现为较弱的抗虫性,其余品种均表现为无抗虫性。表明:供试抗病品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表现的抗性主要来源于对条纹病毒的抗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国英 于大胜 李桂菊 费甫华
对冰箱斜面保存的0、Ⅱ、Ⅳ致病型模式株与其后代单菌落子株致病力的比较,并测定0、Ⅱ、Ⅳ型模式株两两混配液的致病力和观察22个菌株在中茬和晚茬的致病型鉴别品种上致病力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采取病叶段沙培,在切口取菌胶的方式分离所得菌株是含不同毒力细胞的混合体,其毒力差异是由各细胞间的组成比和互作关系决定的;用这样的菌株划分出的致病型,实际是病菌不同毒力细胞在一定生态条件下的组成比和互作关系的表型反应,即病菌自然群体毒力结构的反应;鉴于致病型代表菌株是不同毒性细胞的混合体,不同的生态条件,必然会导致其组成比的变异,所以菌株毒力的变异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关键词:
稻白叶枯病菌 致病型 毒力变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长军 周明国 叶钟音 周昭瑜 陈水林
检测了昆山、常熟、吴县等地的自然稻种,其恶苗病菌带菌率为100%;播前采集田间水稻病残体,共分离了52个镰刀菌株,恶苗病菌占3.85%,是其次要病源。振荡培养试验表明,供氧条件好有利于恶苗病菌的生长繁殖。温室模拟肥床旱育和常规育秧的结果表明,无论接菌与否,前者秧苗恶苗病均重于后者。田间调查表明,药剂浸种后不经催芽或催至露白播种能有效控制苗期恶苗病。
关键词:
水稻恶苗病 肥床旱育 病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凤权 王金生
研究了稻白叶枯病菌毒性基因缺失突变体Du728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Du728及其无细胞培养液对白叶枯病菌没有直接抑制作用。Du728菌液拌种后不能从长出的幼苗各部位回收到目的细菌;浸根处理后Du728可通过维管束传导到上部叶片;叶面喷雾(下部3张叶片)后,15d内可从处理的叶片上回收到目的细菌,未处理叶片(第4叶)一直未回收到Du728。先用Du728喷雾处理水稻幼苗再接种白叶枯病菌(Ahc11),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为49.1%~50.2%;当Du728使用菌量达到1×106cfu/mL时,再增加浓度,防病效果增加甚微。这种防治效果主要表现为病叶率下降,而对病叶上的病斑长度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