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52)
- 2023(7604)
- 2022(6456)
- 2021(5870)
- 2020(4611)
- 2019(10341)
- 2018(10305)
- 2017(18157)
- 2016(10557)
- 2015(11898)
- 2014(12216)
- 2013(12126)
- 2012(11901)
- 2011(10875)
- 2010(11354)
- 2009(10280)
- 2008(10341)
- 2007(9600)
- 2006(8722)
- 2005(8339)
- 学科
- 济(43776)
- 经济(43733)
- 管理(24671)
- 业(23482)
- 地方(17320)
- 中国(17079)
- 企(16773)
- 企业(16773)
- 农(14519)
- 业经(11894)
- 制(10241)
- 农业(10062)
- 教育(9781)
- 地方经济(9723)
- 融(9541)
- 金融(9539)
- 发(9416)
- 学(9414)
- 银(9261)
- 银行(9222)
- 方法(9147)
- 行(8975)
- 财(8355)
- 理论(7843)
- 贸(7566)
- 贸易(7554)
- 环境(7397)
- 易(7201)
- 技术(7120)
- 发展(7007)
- 机构
- 学院(151888)
- 大学(148216)
- 研究(61372)
- 济(54358)
- 经济(52585)
- 管理(46568)
- 中国(45056)
- 科学(38879)
- 理学(37188)
- 理学院(36592)
- 管理学(35654)
- 管理学院(35379)
- 京(34769)
- 所(33902)
- 农(33796)
- 研究所(30042)
- 江(28353)
- 中心(26994)
- 财(26643)
- 农业(26469)
- 业大(25228)
- 省(24929)
- 范(23362)
- 师范(23092)
- 州(23049)
- 北京(22887)
- 院(22213)
- 技术(21162)
- 财经(19270)
- 科学院(18782)
- 基金
- 项目(90108)
- 研究(67686)
- 科学(66819)
- 基金(57678)
- 家(51571)
- 国家(51004)
- 科学基金(40727)
- 省(39966)
- 社会(37997)
- 社会科(35729)
- 社会科学(35723)
- 划(32340)
- 教育(31915)
- 编号(29729)
- 基金项目(29569)
- 发(26305)
- 成果(25615)
- 自然(25264)
- 自然科(24551)
- 自然科学(24541)
- 自然科学基金(24065)
- 资助(23927)
- 课题(23606)
- 重点(21428)
- 发展(20636)
- 展(20236)
- 年(19262)
- 创(18741)
- 部(17726)
- 创新(17503)
共检索到2640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玉金 鞠国钢 胡荣利 沈琴堂
文章通过研究不同栽培方式下灰飞虱发生数量及其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关系、不同水稻品种间条纹叶枯病田间自然消长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间条纹叶枯病发病程度差异明显;而灰飞虱发生数量与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程度呈正相关;而推迟播期、推广轻简栽培方式有利减轻前期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病情。
关键词:
水稻 灰飞虱 条纹叶枯病 发生规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金良 祝增荣 周瀛 陆强 孙祥良 陶献国 陈跃 王华弟 程家安
【目的】了解水稻播种期对灰飞虱及其传播的条纹叶枯病发生流行的影响。【方法】2006~2007年2年田间设置4个播种期,调查分析水稻灰飞虱种群动态和条纹叶枯病发病的程度。【结果】播种期是影响条纹叶枯病的重要因子。在浙江北部,单季晚稻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病情递减;秧田期株发病率与播种期的关系可以Weibull方程来描述、与秧田期灰飞虱种群动态曲线下面积(AUCPD,即累计虫日)或高峰期密度则呈Logistic关系;本田稳定期发病率则可以以播种期、秧田期灰飞虱高峰期密度、秧田末期的株发病率来描述,而本田期的AUCPD并不是描述该阶段的发病率的必要变量。【结论】在综合治理中,适期播种是控制该病害流行的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小燕 肖调义 黄璜 刘达 钟蕾 胡立冬
通过田间试验,对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中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中纹枯病发病高峰期的病株率为16.07%,比对照的病株率76.37%低60.30%,控制效果达79%。对照区、稻-鱼区和稻-鸭-鱼区三者的感染系数分别为σ=212.106 1、σ=23.945 8和σ=8.352 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家兴
针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江淮地区大发生及其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该病的为害特点和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些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水稻条纹叶枯病 成灾原因 防治对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沈伯葵 褚祥如 张明海 薛梦澜 姚长林
由松球壳孢菌引起的松梢枯病在江苏普遍且严重地发生。该病菌只在病死针叶、叶鞘和鳞叶上产生分生孢子器。越冬病组织中的分生孢子器、菌丝体越冬后形成的分生孢子器内的分生孢子为初次侵染的重要来源。孢子藉雨水传播,生长季节里持续2h以上的降雨均能使孢子大量释放。 孢子有4个释放高峰,分别侵染湿地松、火炬松的春、夏、秋梢和过冬芽。嫩梢初期最易感病,其时嫩梢长约为成长梢全长的1/3左右。病菌以直接侵入为主,不能从气孔侵入。20年生以上国外松抗病性明显下降,但接种体多时幼林亦严重发病。各树种对该病的抗性从低到高的顺序为:刚松、短叶松、火炬松、湿地松、黑松、云南松、马尾松。瘠薄林地病害严重。
关键词:
松梢枯病 松球壳孢菌 种子检验 孢子捕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长军 周明国 叶钟音 周昭瑜 陈水林
检测了昆山、常熟、吴县等地的自然稻种,其恶苗病菌带菌率为100%;播前采集田间水稻病残体,共分离了52个镰刀菌株,恶苗病菌占3.85%,是其次要病源。振荡培养试验表明,供氧条件好有利于恶苗病菌的生长繁殖。温室模拟肥床旱育和常规育秧的结果表明,无论接菌与否,前者秧苗恶苗病均重于后者。田间调查表明,药剂浸种后不经催芽或催至露白播种能有效控制苗期恶苗病。
关键词:
水稻恶苗病 肥床旱育 病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燕 伏红伟 王爽 梁国华 杨益众
【目的】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流行,改变当前水稻一旦染毒就无药可治的现状。【方法】采用浸种与喷雾技术使生物疫苗进入稻株体内,通过稻株体内RSV带毒情况和疫苗残留情况室内检测以及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的田间调查,确定生物疫苗对RSV表达以及条纹叶枯病的控制效果。【结果】在疫苗中添加1.0‰的B渗透剂是浸种的最适浓度,添加5.0‰的A渗透剂是喷雾的最适浓度;稻株体内疫苗检出率的比例与RSV的降解呈现一致性;浸种处理后疫苗在稻株体内能维持30 d以上,喷雾处理后的残留期为10—20 d。2种处理方式对条纹叶枯病的控制效果均超过了70%。【结论】生物疫苗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农药用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志平 李青松 高立起 董立 马继芳 赵鑫 梁秋华 张治泉
报道了谷子纹枯病的侵染规律及春、夏谷的田间发生规律。病菌接种后14d就可以侵入茎秆,其病害扩展速度与温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当旬平均气温在24 3℃,降雨量在80mm以上,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纹枯病垂直向上侵染叶片的速度可达0 56片/日,为全生育期侵染高峰期。谷子播种期与发病关系密切,早播病重迟播病轻。
关键词:
谷子 纹枯病 发生规律 影响因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丽 郑文静 王疏
对来自辽宁地区的62份水稻品种,分别进行田间自然鉴定和实验室人工接种鉴定,通过试验筛选到18份高抗材料,如‘港源8号’、‘盐粳456’等,同时还筛选到一批对条纹叶枯病表现中抗的材料。另外,利用与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紧密连锁的标记ST10对96份水稻品种进行鉴定发现仅有5份材料扩增出了特异性带型,而其余材料均不携带该抗病基因,表明本试验中筛选出的高抗材料中可能蕴藏着丰富的新型抗条纹叶枯病基因资源。
关键词:
水稻 条纹叶枯病 抗病鉴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姝 张亚东 朱镇 陈涛 赵庆勇 周丽慧 于新 王才林
利用已报道的8个与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连锁的标记,即SCAR标记ST-10;STS标记H11-8、H11-12;InDel标记M68.4和M79.1以及SSR标记RM21-8、RM21-15、H21,结合田间抗性鉴定,对24份水稻品种(系)(包括2份抗、感对照)以及2个抗感组合的F2分离世代进行抗病性分析、筛选和评价,旨在有效利用抗病资源选育抗病新品种,并对这8个分子标记的有效性和选择效率进行验证比较,筛选出高效的辅助选择分子标记。结果表明,仅有SCAR标记ST-10和STS标记H11-8的分子检测与田间表型鉴定的吻合率超过或接近90%,其余分子标记均低于80%,其中,3对SSR...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云辉 张所兵 林静 汪迎节 方先文
通过前期对江苏水稻地方品种抗条纹叶枯病资源的筛选获得的一份高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旱稻,配制其与条纹叶枯病感病品种武育粳3号杂交组合,采用田间自然接种鉴定方法,以病情指数为表型值,对141个F2单株的F2:3株系进行了条纹叶枯病抗性鉴定。同时利用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法)对抗/感DNA池分析发现第11染色体SSR标记RM209、RM21与条纹叶枯病抗性有明显的连锁关系。利用基于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方法的QTL检测软件(QTL IciMapping V3.2)在第11染色体上检测到一个条纹叶枯病抗性相关QTL,位于SSR标记RM209和RM21之间,...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文静 张艳芝 王辉 王昌华 赵家铭 陈温福
通过对条纹叶枯病抗性不同的3个水稻品种接种带毒灰飞虱,测定其叶片中与抗病性相关的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论接种与否,抗病品种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明显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参试3个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酶活性均有升高;但抗病品种酶活峰值高,而感病品种酶活峰值较低或无峰值出现。
关键词:
水稻品种 水稻条纹叶枯病 防御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炜 唐春生 刘新民 高家樟 黄守行 罗学义 曹国平 肖青 张益民
为控制日益严重的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危害 ,分别对不同杂交组合按新分级标准系统调查田间病情 ,并进行多种田间小区药剂试验和综防示范 ,探讨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结果表明 ,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发生与组合的抗性密切相关 ,稻曲病的田间发生规律可用逻辑斯蒂曲线模型拟合 .防治稻曲病的药剂以瘟曲克星的防效最好 ;防治适期足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 ;对感病组合药剂防治施药两次比施药一次效果好 ;以推广抗病组合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措施切实可行 ,防治效果显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周怀 陈川 惠伟 石晓红 谌有光
套袋苹果黑点病是苹果套袋后产生的一种新病害 ,严重影响优质苹果生产。对此病害的病菌及其与果园海拔高度、育果袋质量、结果部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套袋苹果黑点病是由真菌粉红聚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 L k.ex Fr.)引起的。套袋苹果黑点病在海拔 10 0 0 m以上的果园发病轻 ,海拔 10 0 0 m以下的果园发病重 ;用透气性好、表面吸水性弱、柔软、抗张性好的育果袋发病轻 ,反之发病重 ;另外在树冠的不同部位发病情况也不一致 ,树冠的中部发病重于下部 ,下部重于上部。
关键词:
套袋苹果 黑点病 育果袋 海拔高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其志
通过对三化螟生物学特性及发生特点的试验和观察,并结合湖北省三化螟实际发生和为害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三化螟种群数量变动和为害程度主要受到年度间的气候、栽培制度、品种、越冬作物、防治水平等因子的综合影响。因子间(在生物学上)相协调时,可造成三化螟大发生和严重为害;因子间不相协调时,则维持在一般水平或轻度发生;当因子间作用特别突出时,就会成为当年三化螟种群数量上升或下降的主导因子。掌握这些主要因子年度间的变化,对做好三化螟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三化螟,种群数量,主导因子,防治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