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22)
- 2023(7329)
- 2022(5918)
- 2021(5483)
- 2020(4691)
- 2019(10490)
- 2018(10762)
- 2017(20183)
- 2016(10763)
- 2015(12455)
- 2014(12383)
- 2013(11940)
- 2012(10652)
- 2011(9518)
- 2010(9784)
- 2009(8733)
- 2008(8657)
- 2007(7813)
- 2006(6663)
- 2005(5959)
- 学科
- 济(46561)
- 经济(46538)
- 管理(33697)
- 业(33043)
- 企(27122)
- 企业(27122)
- 方法(24681)
- 数学(22411)
- 数学方法(21844)
- 技术(14365)
- 农(11698)
- 中国(10735)
- 业经(9620)
- 理论(8971)
- 学(8182)
- 农业(7998)
- 地方(7892)
- 财(7889)
- 贸(7633)
- 贸易(7630)
- 技术管理(7595)
- 易(7437)
- 教学(7195)
- 环境(6684)
- 和(6161)
- 制(6135)
- 划(6099)
- 银(5615)
- 银行(5605)
- 行(5318)
- 机构
- 学院(155286)
- 大学(151758)
- 管理(61383)
- 济(60249)
- 经济(58938)
- 理学(53287)
- 理学院(52781)
- 管理学(51372)
- 管理学院(51120)
- 研究(49207)
- 中国(36282)
- 京(32440)
- 科学(32180)
- 农(27912)
- 业大(26011)
- 所(25278)
- 财(24670)
- 江(23519)
- 研究所(23198)
- 中心(23068)
- 农业(22516)
- 技术(21442)
- 财经(19875)
- 北京(19820)
- 范(18937)
- 州(18832)
- 师范(18731)
- 经(18023)
- 经济学(17871)
- 院(17584)
- 基金
- 项目(108680)
- 科学(85069)
- 研究(77614)
- 基金(76878)
- 家(68118)
- 国家(67654)
- 科学基金(58214)
- 社会(47869)
- 社会科(45658)
- 社会科学(45645)
- 省(45357)
- 基金项目(39562)
- 自然(38443)
- 自然科(37651)
- 自然科学(37646)
- 划(37355)
- 教育(37279)
- 自然科学基金(36932)
- 资助(32626)
- 编号(31986)
- 重点(24799)
- 成果(24581)
- 创(24046)
- 发(23471)
- 部(22967)
- 创新(22625)
- 课题(22556)
- 计划(20805)
- 科研(20353)
- 国家社会(19910)
共检索到223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小龙 陈勇 王金华 周虹 邓飞 周伟 陶有凤 胡剑锋 陶诗顺 任万军
针对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时效性偏差和多元推广主体联系不紧密,导致水稻机插秧技术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问题,以机插秧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为基础,构建"一站两主体三中心四协同"的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产教协同推广模式。结果表明: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产教协同推广模式统筹技术、资金、人才和利益等因素,缩短了技术研发、传输和应用的时间,提高了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时效性。科研单位、推广系统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作构建交错式推广网络,形成2项四川省和农业农村部农业主推技术和1项地方标准,培育了一批农技研发人员、推广工作者和职业农民。2018—2020年核心示范片产量较2017年提高21.25%~34.39%,增收6 316.50~7 042.25元/hm~2;辐射示范带产量8 920~9 350kg/hm~2,增收4 871.44~4 968.20元/hm~2。该推广模式实现了机插秧技术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的平衡,可为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应用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廖西元 王磊 王志刚 胡慧英
本文按水稻生产环节对16个省5228个农户采用机耕、机种、机收及全程机械化等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应用情况调查与分析表明,农户人均收入、种稻规模、所在区域、劳动力文化水平、秧龄系数和工价等因素都影响稻农采用机械化生产技术。
关键词:
机械化 采用率 农户特征 工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冲 宋建农 王继承 刘彩玲 庄乃生
为解决东北地区年积温小、水稻安全生长期短、种植模式多样化等特点对水稻机械化种植模式影响的问题,通过对东北地区水稻种机械化种植模式中的机插秧、机直播、机抛秧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一种钵苗行栽技术,实现了钵苗的有序浅栽,增产增效效果显著。田间试验表明,钵苗行栽技术满足水稻种植的农艺要求,增产8%~10%,比常规人工种植节约成本约20%。研究认为,机械化插秧与钵苗行栽是2种适合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模式,对该地区水稻机械化种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水稻 机械化 种植 钵体苗行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汝根 王莉 籍丹宁 刘黎明
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进行优势互补,给学校和企业都带来利益。但专业与企业产学研合作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考虑方方面面,要有政策和法规的保障,让双方都能感到合作的希望和前景,都愿意向着这方面努力,产教融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育人模式 国贸专业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彭杨贺 潘伟光 李林
以浙江省3个县的148个样本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生产环节选择外包机械化服务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水稻Oryza sativa栽培面积增加,生产环节中农户接受社会化服务概率先增大后减少,呈"倒U"型,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户主年龄对接受机械化服务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机手的经历、家庭拥有农机数量以及土地破碎化等因素对接受机械化服务有显著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多种服务主体、鼓励土地整理、为机械化外包服务提供良好发展环境等政策建议。图2表3参14
关键词:
机械化服务外包 生产环节 规模农户 水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婉茹 张国忠 周勇 徐红梅 吴擎 付建伟 黄成龙 张建
智能控制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向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本文从水稻作业环节中的耕整地、种植、田间管理和收获四个方面概述分析了国内外水稻生产机具使用情况和机械化作业情况,着重阐述了智能化技术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的应用研究,涵盖了耕深智能调节与自动平地技术、工厂化育秧移栽与精量直播技术、田间管理智能化技术(灌溉、施肥、除草和病虫害防治)、收获机在线监测和智能控制技术、自动导航与无人驾驶技术等。指出了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向智能化发展的技术难点,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智能化技术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肖体琼 何春霞 曹光乔 陈永生 崔思远 赵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成为种植业第二大产业,蔬菜产业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价格波动、质量安全、生产成本高等瓶颈问题,转变以人工为主的传统蔬菜生产方式为机械化生产是必然的选择。本文研究我国蔬菜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国外蔬菜产业发展典型模式和发展经验,结合发展环境对比分析,提出我国发展蔬菜机械化的对策。结果表明,我国蔬菜生产机械化还处于初始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美国日本等国家已实现蔬菜产业现代化,而我国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且发展不均衡,因作业环节、区域条件和蔬菜品种的不同呈现出较大差异,政策投入、推广机制和技术创新对机械化技术发展有较大影响。以美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实 刘颖 刘大鹏
本文选取1996—2014年湖北省16个市(州)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水稻技术推广率指标,并采用普通面板回归和空间Durbin模型两种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技推广率、农业机械化对湖北省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技推广率与农业机械化对湖北省水稻生产的直接和空间影响都经历了由不显著到显著的演变;其中,农技推广率对湖北省水稻生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逐步形成稳定的空间溢出效应;湖北省市(州)层面下,农业机械化对本地水稻生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周边地区水稻生产具有显著的空间挤出效应。因此,加大科研投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规范跨省份农机服务市场是提升湖北省水稻供给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少平 朱瑞祥 杨青 韩思明 韩文霆
为了寻求黄土台原旱地冬小麦的适宜耕作栽培技术,以传统耕作方式为对照,比较了留茬覆盖深松膜侧沟播技术与留茬免耕秸秆全程覆盖技术和留茬深松秸秆全程覆盖技术的蓄水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在参试的各技术模式中,其农田效应、增产效果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以留茬覆盖深松膜侧沟播技术最好,其次是留茬深松秸秆全程覆盖技术和留茬免耕秸秆全程覆盖技术;留茬覆盖深松膜侧沟播技术能融“深松深层贮水效应”、“秸秆覆盖保水增肥效应”和“起垄覆膜沟播聚水、保水、增温、透光效应”于一身,可显著改善旱地麦田水、肥、气、热环境条件;与传统耕作比较,该模式在夏闲期可多贮水84.4 mm,蓄水率提高18.2%,小麦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达到1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宏兵 徐涛 蔡兴奎 姚飞虎
近年来随着我国马铃薯脱毒技术日益成熟,马铃薯微型薯(简称"微型薯")的产量逐年增加,但生产成本的急剧上升严重制约了优质微型薯的推广和应用。本文对微型薯生产的农艺过程进行了总结,简述茎尖脱毒、试管培养、组培继代、介质培养、种薯大田扩繁的基本农艺过程;分析了微型薯每个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包括组培继代过程中所需的机器视觉系统以及组培苗的抓取和切割技术、介质栽培过程中所需的温室生长条件控制系统和智能化环境监控系统、微型薯播种过程中所需的微型薯播种技术等;对国内外微型薯生产相关机械化装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包括组培继代、介质培养、微型薯播种等过程中所需的机械化装备;提出了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研究、加速基础共性技术机制的研究、争取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加快我国种薯产业及机械化的发展等意见和建议,以推进微型薯生产技术与装备向自动化、智能化方面发展,从而提高优质微型薯的应用量,促进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宫元娟 周铁 张旭东
为了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机具的合理配备与选型。以技术经济学中成本理论为基础,建立玉米机械化生产中整地、播种、收获作业机具的作业费用数学模型,进而分析其主要机具的工作效率、作业成本、最小和最大临界规模;并提出100hm2玉米机械化生产机具配备方案,实现免耕播种,联合收获同时秸秆还田,取代了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和秸秆粉碎还田机,可以节省机具费用345元·hm-2,既减少机组的数量,又节本增效。
关键词:
玉米机械化生产 临界规模 机具配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卫强
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把健全多元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作为深化产教融合的优先目标。作为提升育人水平和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模式的产教融合方式,是在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育人思路和模式的基础上凝练而来的,是当前深入推进应用型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解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上供给侧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会计专业 教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伦旺 邓宇驰 谭芳 唐仕云 黄海荣 经艳 杨荣仲
[目的]探讨机械收获对桂糖47号宿根能力的影响,为桂糖47号的机械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在对桂糖47号新植蔗进行机械化种植和管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机械收获和人工砍收对比试验,连续2年调查宿根蔗的发株率、产蔗量、蔗糖分及相关农艺性状并进行分析。[结果]桂糖47号在机械收获后的第1和2年宿根的发株率、株高、茎径、有效茎、产蔗量、蔗糖分与人工收获的差异均不显著。其中机械收获后的第2年宿根产蔗量达到101.70 t/hm~2,含糖量达到15.32 t/hm~2,与人工砍收的相当。[结论]桂糖47号宿根能力强,抗倒能力强,耐机收碾压能力强,适合全程机械化生产,在劳动力缺乏的蔗区应加速推广应用,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映 肖宏儒 梅松 宋志禹 丁文芹 金月 韩余 夏先飞 杨光
针对果园机械化水平较低、产业发展滞后问题,以果园土壤耕整、树体管理、病虫害防治、灌溉、果品回收环节为突破口,重点分析围绕上述5个环节相关的果园生产动力机械、开沟施肥机械、植保机械、修剪机械、花果管理机械、枝条粉碎机械、灌溉机械、收获机械国内外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针对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果园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推荐与分析了6.67hm2标准化果园劳动量较大的七大作业环节的机具选型、劳动成本及节约成本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平地果园和丘陵山地果园的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分别为:土壤耕整机械25%和5.
关键词:
果园机械化 生产管理 现状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