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4)
- 2023(562)
- 2022(518)
- 2021(488)
- 2020(470)
- 2019(923)
- 2018(906)
- 2017(1240)
- 2016(1108)
- 2015(1229)
- 2014(1242)
- 2013(1160)
- 2012(1224)
- 2011(1109)
- 2010(1086)
- 2009(1018)
- 2008(995)
- 2007(873)
- 2006(745)
- 2005(630)
- 学科
- 学(2407)
- 稻(2134)
- 水产(1457)
- 动物(1380)
- 动物学(1322)
- 业(950)
- 济(945)
- 经济(944)
- 工程(913)
- 农(823)
- 基因(793)
- 物(763)
- 植(762)
- 传(745)
- 植物(745)
- 基因工程(738)
- 管理(710)
- 虫(684)
- 害(630)
- 遗(620)
- 遗传(617)
- 农业(562)
- 生物(550)
- 虫害(537)
- 麦(519)
- 企(480)
- 企业(480)
- 小麦(461)
- 病虫(418)
- 病虫害(418)
- 机构
- 学院(15955)
- 大学(15844)
- 农(13036)
- 农业(11303)
- 研究(9659)
- 科学(9549)
- 业大(7855)
- 所(7200)
- 农业大学(7113)
- 研究所(6954)
- 业(6930)
- 室(6752)
- 实验(6685)
- 实验室(6504)
- 重点(6175)
- 省(5482)
- 中国(4946)
- 科学院(4715)
- 技术(4502)
- 生物(4045)
- 中心(3857)
- 京(3806)
- 农业科学(3545)
- 部(3528)
- 江(3437)
- 家(3080)
- 国家(2844)
- 院(2670)
- 工程(2623)
- 作物(2553)
共检索到21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朱文银 李文涛 丁效华 张泽民 曾瑞珍 朱海涛 张桂权
以籼稻品种广陆矮4和粳稻品种台中65为亲本构建高世代回交分离群体,选用分布于水稻全基因组的145个SSR标记对亲本及抽穗期早熟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4个标记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多态率78.6%;在BC3F1群体中,检测到10个标记的基因型来源于供体亲本广陆矮4号;在BC3F2定位群体中,早熟植株数与晚熟植株数的分离比例为3∶1,早熟植株平均比晚熟植株提早抽穗21 d;通过SSR标记与抽穗期共分离分析将显性早熟基因Ehd界定在分子标记RM271和RM258之间;Ehd与标记RM184和RM271紧密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2.6 cM和2.1 cM,此结果为该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邓晓建 王平荣 李秀兰 董春林 杨志荣
Ef-cd基因是位于水稻第3染色体短臂上的一个显性早熟基因。本研究以早籼核不育系6442S-7为Ef-cd基因的供体亲本,通过连续回交与自交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离了Ef-cd基因,分别构建了以迟熟籼稻品系明恢63、蜀恢881和蜀恢527为受体亲本(遗传背景)的近等基因系,并在此基础上探明Ef-cd基因在纯合及杂合状态下一般可使水稻提早抽穗11~14d。Ef-cd基因对促进水稻早熟与高产的有机结合,快速、高效培育出早熟超高产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勇 杨凯 Akbar Ali Cheema 翁跃进
利用 16对水稻功能基因的SSR引物研究了 2 3份世界 5个国家不同来源的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共检测出 78个等位基因变异 ,每对引物可检测 2~ 10个等位基因变异 ,平均为 5 .2个 ,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 .13~ 0 .6 4之间。UPGMA聚类分析表明 ,在相似系数 0 .13处可以将材料分为 2大类 ,来自巴西、日本和中国的粳稻全部聚为第Ⅰ类 ,巴西陆稻和原产科特迪瓦的陆稻聚在第Ⅰ类的第三小群 ;第Ⅱ类全为籼稻 ,来源于巴基斯坦的籼稻和 1个来源于韩国的籼稻分布在第Ⅱ类 ,说明水稻功能基因在不同亚种、不同产地来源和不同生态类型的水稻之间存在差异 ,也进一步证实水稻功能...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SSR 聚类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桑贤春 林婷婷 何沛龙 王晓雯 廖红香 张孝波 马玲 何光华
【目的】对一个新的水稻显性窄叶突变体进行鉴定,为水稻叶片形态建成的分子机理和株型育种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水稻籼型恢复系缙恢10号,获得一个窄叶突变体Dnal1,连续7代种植,表型均稳定遗传。开花期,调查Dnal1和野生型剑叶、倒2叶和倒3叶的叶宽及卷曲度,对剑叶最宽处进行石蜡切片分析;灌浆期,测量剑叶的光合色素含量,并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配制西农1A/Dnal1和Dnal1/中花11杂交组合,利用F1和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并利用Dnal1/中花11的F2隐性群体进行基因定位。田间小区种植,设置2个种植密度,株行距分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芳艳 李春光 孟昭河 刘华招 刘永巍 孟巧霞 张景龙 宋冬明
稻瘟病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的第一大病害。Pi-b基因在我国很多稻区都表现出广谱抗病性并得到了应用。然而该基因在黑龙江省的分布及应用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源于Pi-b基因本身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结合黑龙江省稻瘟病菌混合接种鉴定及田间自然抗病鉴定,检测和分析了来自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所36份水稻品种Pi-b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垦稻06-193、垦稻06-774、垦稻19、垦稻13这4份材料含有Pi-b基因。该结论有助于含有Pi-b基因的品种合理布局及利用,为进一步进行抗病基因聚合育种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性基因 显性标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韵 徐正进 陈温福 赵明辉 方萍
利用与辽粳5号直立穗型基因(EP)紧密连锁的SSR标记RM5833-11、RM5686-23及RM1189分析了64份辽宁省水稻种质,分别检测到93.48%、95.65%和100%直立、半直立穗型种质,其中55.56%,66.67%和83.33%的弯曲穗型种质与辽粳5号具有相同的等位变异。这些品种(系)经系谱分析表明,有43份直立、半直立穗型和10份弯曲穗型种质与辽粳5号亲缘关系密切。因此推测辽宁地区可能是辽粳5号直立穗型基因的主要来源地。
关键词:
辽宁省 水稻 直立穗型基因 等位变异分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小国 梁红艳 张薇
引物的通用性研究对于降低引物开发的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试验选取来源于小麦基因组的41对SSR引物,对其在早熟禾亚科不同属4种植物中的通用性进行了分析。所选取的41对引物在大麦、燕麦、小黑麦和三芒草4种供试植物中的扩增成功率分别为73.2%,82.9%,87.8%和85.4%,有些引物在特定植物中还会出现特异性条带,以上结果表明,从小麦基因组上开发的SSR引物,在早熟禾亚科不同种属植物间有较高的通用性。
关键词:
小麦基因组 SSR 早熟禾亚科 通用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设 朱立宏 张红生 陆朝福 朱立煌
利用RFLP标记定位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7(初报)王建设1朱立宏1张红生1陆朝福2朱立煌2(1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南京210095;2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RFLPMAPPINGABACTERIALBLIGHT┐RESISTAN...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章辉 赵丽芬 赵彦坤 眭书祥 张艳丽 王虎 李增书 李爱国 朱青竹
早熟棉遗传多样性研究是早熟棉遗传改良的基础,对培育早熟棉新品种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改善现有早熟棉品种的早熟性,为早熟棉育种的亲本组配提供依据,利用35对SSR分子标记,对来自不同地区的83份早熟抗虫棉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22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30条多态性条带。NTSYS-pc2.11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83份材料的相似系数变化为0.73~0.98,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73时,将83份棉花早熟材料分为两大类。第Ⅰ类群包含59个材料,第Ⅱ类群包含24个材料。表明我国早熟棉遗传基础比较狭窄,今后育种中要选用亲缘关系较远的材料作为杂交亲本,创制新的早熟棉种质资源。
关键词:
早熟棉 种质资源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蜀岚 马洪丽 张书标 朱宏波 王斌 杨仁崔
以协青早eB-2和矮脚南特杂交的F3为分析群体,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及BSA分析方法筛选出4个多态性片段E1、E2、E3和E4与eui2连锁,其中E1被定位于第10染色体长臂中部RFLP标记G291和G2155之间,与G291相距4.7cM,与G2155相距13.1cM.用SSR标记RM304、RM258、RM269、RM271和E1构建的eui2基因的局部分子标记连锁图表明,eui2基因位于分子标记E1和RM304之间,二者距eui2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6和1.4cM.
关键词:
水稻 eui2 分子标记 定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旭东 严钦泉 周清明 赵菊
综述了近25年来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CMS-WA)恢复基因的遗传及其分子标记定位研究进展.有学者认为,CMS-WA育性的恢复受1对基因控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受2对基因控制,2对基因间互作方式有加性、重叠和显隐性上位作用,也有的认为2对基因是相互独立的;还有人认为受多基因控制或是一种质量-数量性状.在恢复基因分子标记定位方面,有学者发现为1对恢复基因,并将其定位在第10染色体上,也有定位在第7染色体上;发现为2对恢复基因的学者,将其定位在第1和第10染色体上,或定位在第7和第10染色体上,也有将2对恢复基因都定位在第10染色体上;发现为多对恢复基因的学者,有人鉴别出8个基因位点,其中2个R...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宪平 何跃忠
本文报告“早显A”早熟性的遗传行为及特点。该不育系与晚熟恢复系配组,F1比它们的父本(晚亲)提早抽穗15~20天,并早于中亲值而接近不育系(早亲)。遗传分析表明,该不育系含有2对早熟主效基因和1~2对修饰基因控制抽穗期,属不完全显性,其显性度为-0.41~-0.56。同时,这两对主效基因中一对等位基因表现出基因互作关系,F2代早和晚的分离比为9∶7。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万昌 姜丽娜 王俊伟 余娇娇
水稻品种的抽穗期是重要农艺性状之一,鉴定和定位抽穗期基因,分析其遗传效应对改良水稻抽穗期至关重要。在水稻品种Nipponbare中发现一个早抽穗植株,经过多代自交获得稳定的早抽穗突变株,突变体ehd(t)比Nipponbare早抽穗15 d。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暂命名为EHD(t)。通过2个F2定位群体,利用微卫星标记将EHD(t)定位于第8号染色体RM223和RM584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5.2 cM和6.1 cM。
关键词:
水稻 早抽穗基因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罡 钟鸣 徐正进
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抗病品种的选育是防治稻瘟病的主要途径。微卫星DNA分子标记(SSR)为辅助选育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和抗性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介绍了SSR的原理和方法,并对其在水稻抗稻瘟病研究中的应用作了阐述,为揭示稻瘟病的分子遗传机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SSR 分子标记 稻瘟病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维信 陆剑锋
运用放射化学方法跟踪测定中华绒螯蟹早熟个体和正常发育个体的大颚器合成和分泌的激素—甲基法尼酯(methylfarnesoate,MF),发现早熟雌、雄蟹当年9月的MF合成速率约为正常蟹的2倍,早熟蟹的MF在当年秋季(10月或11月)均达到峰值,之后MF合成速率显著降低,而成熟系数继续升高。正常发育的雌、雄幼蟹,当年至翌年4月的MF合成速率始终维持较低水平,翌年6月开始,MF合成速率迅速增大,至翌年10月的MF合成速率已超过早熟蟹的峰值,11月的MF合成速率明显降低,性腺发育至Ⅳ期末。研究结果表明:早熟蟹大颚器的提早发育,大量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MF,刺激卵巢或精巢发育成熟是导致性早熟的内分泌...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性早熟 大颚器 甲基法尼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