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88)
- 2023(11714)
- 2022(10363)
- 2021(9798)
- 2020(8250)
- 2019(18970)
- 2018(18952)
- 2017(36432)
- 2016(20257)
- 2015(22743)
- 2014(22768)
- 2013(22494)
- 2012(20578)
- 2011(18389)
- 2010(18328)
- 2009(17006)
- 2008(16544)
- 2007(14346)
- 2006(12574)
- 2005(11142)
- 学科
- 济(74566)
- 经济(74448)
- 管理(61648)
- 业(56357)
- 企(48296)
- 企业(48296)
- 方法(34507)
- 数学(29540)
- 数学方法(29194)
- 财(22009)
- 农(20038)
- 中国(18944)
- 制(18226)
- 业经(17672)
- 学(17133)
- 地方(14708)
- 务(13944)
- 财务(13875)
- 财务管理(13847)
- 企业财务(13142)
- 理论(13090)
- 农业(13046)
- 贸(12743)
- 贸易(12735)
- 环境(12720)
- 和(12690)
- 体(12577)
- 技术(12472)
- 易(12368)
- 银(12079)
- 机构
- 大学(286548)
- 学院(283388)
- 管理(112719)
- 济(107820)
- 经济(105325)
- 理学(97881)
- 理学院(96789)
- 研究(95126)
- 管理学(95091)
- 管理学院(94587)
- 中国(68233)
- 京(61185)
- 科学(60588)
- 财(52086)
- 农(48995)
- 所(48519)
- 业大(46121)
- 研究所(44234)
- 中心(42136)
- 江(41470)
- 财经(41311)
- 农业(38713)
- 北京(38350)
- 经(37494)
- 范(36481)
- 师范(36147)
- 院(34352)
- 州(33375)
- 经济学(31733)
- 财经大学(30858)
- 基金
- 项目(198545)
- 科学(154476)
- 研究(143474)
- 基金(143110)
- 家(125584)
- 国家(124580)
- 科学基金(106082)
- 社会(88481)
- 社会科(83751)
- 社会科学(83730)
- 省(78467)
- 基金项目(76701)
- 自然(70370)
- 自然科(68649)
- 自然科学(68635)
- 自然科学基金(67387)
- 划(65746)
- 教育(65604)
- 资助(58656)
- 编号(58536)
- 成果(48081)
- 重点(44385)
- 部(43358)
- 创(41367)
- 发(41352)
- 课题(40450)
- 创新(38648)
- 制(38413)
- 科研(38134)
- 教育部(36933)
- 期刊
- 济(118474)
- 经济(118474)
- 研究(83176)
- 中国(53827)
- 学报(49764)
- 农(45724)
- 科学(43812)
- 管理(41656)
- 财(40148)
- 大学(37111)
- 学学(35042)
- 农业(31610)
- 教育(31521)
- 技术(23578)
- 融(22958)
- 金融(22958)
- 财经(20051)
- 业经(18973)
- 经济研究(17799)
- 经(16922)
- 业(15962)
- 问题(15230)
- 图书(14924)
- 科技(14768)
- 理论(14630)
- 版(14036)
- 实践(13532)
- 践(13532)
- 业大(13530)
- 技术经济(12868)
共检索到410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云武 林纲 赵德明
试验比较了碎稻草、酒槽、腐熟牛粪、鲜杂草、红浮萍、菌基料(食用菌生产废料)、锯木屑、堆肥、水粪等有机物料制备旱地育秧苗床的效果,表明采用不同的有机物培肥育苗床土,均能达到相似的增产效果。结合本地实际,就地取材,以施用碎稻草2kg/m2、腐熟牛粪4kg/m2或酒槽5kg/m2培肥苗床效果最佳,增产显著。
关键词:
水稻,旱地育秧,苗床培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艳锋 王强盛 王绍华 黄丕生
以武运粳七号为材料 ,对水稻旱育秧苗和湿润秧苗根系生长的生理物质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旱育秧苗总根数、白根数、根系活力及活跃吸收面积较高 ,根系C/N稍低于湿润秧苗 ,可溶性糖和硝态氮含量是湿润秧苗的数倍至数十倍 ,糖和硝态氮的较高积累不仅有利于维持秧苗根系正常的生理活动 ,也为移栽后秧苗根系生长和新根的发生贮备了充足的营养物质。旱育秧苗移栽前根系中脱落酸 (ABA)、吲哚乙酸 (IAA)含量高于湿润秧苗 ,异戊烯基腺嘌呤(iPAs)、赤霉素 (GA3)含量低于湿润秧苗 ,而移栽后 3d ,IAA、GA3、iPAs含量均高于湿润秧苗
关键词:
水稻 旱育秧苗 湿润秧苗 根系生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言文 丁艳锋 陈留根 黄丕生 王强盛
从旱育秧苗离土萎蔫反应及其生理响应方面初步研究了旱育秧苗的水分生理特性和对其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旱育秧苗离土后达到临界萎蔫时间比水育秧早 6 0min左右 ,失水速率较快 ,但旱育秧苗临界萎蔫后失水速率比水秧苗低 5 5 2 % ,且临界萎蔫后旱育秧苗在水中恢复展叶所需时间短于水秧苗 16 0~ 2 14min ,吸水速率是水秧苗的 2 4~ 6 3倍。旱育秧苗在离土—临界萎蔫—再吸水恢复展叶过程中 ,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 (NRA)分别是水秧苗的 2 7~ 2 1 1倍、 6 3~ 17 5倍、 13 0~ 2 1 0倍 ;秧苗体内NO 3 含量变化趋势与NRA类似 ;旱秧苗...
关键词:
水稻 旱育秧苗 萎蔫 水分代谢 生理特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黄柳 范宣 刘金平 游明鸿 曾晓琳
以高寒植物川西柳叶菜(Epilobium fangii)种子为播种材料,设5种土床(草甸土A、杀菌处理的草甸土B、沙土、紫色土和腐殖土)和1种纸床,于18℃恒温进行培养,播后0~21 d测发芽指数,播后30 d时测幼苗性状指标,播后40 d时测幼苗存活情况,研究苗床类型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苗床类型对种子发芽有极显著影响(P <0.01),纸床和沙床的倒伏率与死亡率最大,腐殖土倒伏率最低而成苗率为0,紫色土成苗率2.01%,草甸土A成苗率最大;4)种源地土壤利于川西柳叶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及存活,幼苗倒伏和死亡严重的原因有待深入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芬 富建鲁 丁小明 潘守江 李振兴 周长吉
针对日光温室冬春季育苗温度低且传统加温设备能耗高的特点,设计基于毛细管网的日光温室苗床热水加温系统,并于冬季在河北省永清县对系统的加温效果进行实际测试。以无加温育苗区为对照,研究分析毛细管网加温对空气温度和基质温度的影响,探讨了隔热层在加温苗床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毛细管网苗床加温可使育苗基质夜间温度平均值及最低值提高3.23.4℃和0.81.4℃;铺设聚苯板可使夜间基质温度平均值提高0.6℃;基质温度的最低值偏离度为09.4%,平均值为1.5%2.5%。基于毛细管网的苗床加温系统可有效提高苗床局部温度环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家国 陈启元 金问模 张鸿 姜心禄
针对四川盆地的生态特点及种植制度的需求,研究了稻麦两熟地区水稻抛秧栽培中的育秧方式、软盘育苗播种量和叶龄以及本田抛栽密度、氮素用量及施氮配比等项技术,结果表明,旱地盘育大苗的稻谷产量最高;20g/盘以下(粉嘴谷)的播种量有利于培育壮秧;播期愈迟,秧龄愈短,分蘖株、平均单株带蘖、有效穗、千粒重和产量愈少;抛栽密度与有效穗数、稻谷产量呈正相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建辉 曹卫星 朱庆森 薛艳凤 景启坚
分析了水育秧、旱育秧和淤泥育秧 3种方式对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旱育秧更有利于机插健壮秧形成 ,同时在增加秧龄弹性、延长秧龄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淤泥育秧有一定的可行性 ,但成秧率较低 ,且受土壤质地影响较大 ,实际生产中要慎重使用。在培育机插长秧龄秧苗过程中 ,肥料宜少施或不施
关键词:
水稻 机插 水育秧 旱育秧 淤泥育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峰 张文吉 丁秀英 张军
水稻幼苗感染立枯病后 ,体内保护酶系活力发生显著变化。根部SOD、POD活性显著降低 ,地上部SOD、POD活性升高 ;CAT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病苗地上部PAL和PPO及根部PPO活性均高于健苗 ,根部MDA含量升高 ,地上部MDA含量下降。病苗POD同工酶谱带比正常苗增加一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丽芬 李能早 帕三石 谢云玲 赵丽娟 康玲会 夏琼梅 朱海平 陈明艳 尹娇 杨从党 李贵勇 龙瑞平
【目的】探索机插籼稻适龄壮秧培育技术。【方法】以杂交籼稻岗优6366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播种量和施肥量,研究不同秧龄期秧苗素质的差异,探索机插籼稻适龄壮秧培育技术。【结果】播种量、施肥量和秧龄3因素对机插杂交籼稻秧苗素质有显著影响,其影响大小为秧龄>播种量>施肥量;机插杂交籼稻适宜的秧龄为20~30 d,超过30 d后秧苗生长受阻,秧苗素质变差,不适宜机插;随着秧龄的增加,应减少播种量;每100 kg育秧土掺混200 g复合肥能够满足30 d以内的秧苗生长。【结论】秧龄对秧苗素质影响最大,其次是播种量;机插杂交籼稻适宜的秧龄为20~30 d; 20 d秧龄时播种量为90 g/盘,当秧龄为25~30 d时播种量为70 g/盘; 30 d以内秧龄的施肥量为每100 kg育秧土掺混200 g复合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强盛 丁艳锋 严定春 赵长华 揭水通 黄丕生
以武香粳 9号和武运粳 7号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 ( 0、 10、 2 0和 4 0g·m-2 )对水稻旱育秧苗移栽期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氮 2 0 g·m-2 时 ,秧苗单株叶面积、充实度、白根数和单株带蘖数等生长指标最好 ,植株全氮、叶片硝态氮和植株可溶性糖等碳氮物质含量最高 ,根系还原力、氧化力、活跃吸收面积和发根力最大 ,保护酶系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 过氧化物酶活性最强 ;随施氮量增多 ,秧苗根长和根冠比逐渐降低 ,而叶片叶绿素含量随之增大 ,但增幅减少 ;较少或过多施用氮素降低了秧苗根系活力和保护酶活性 ,影响秧苗生长和生理优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长军 周明国 叶钟音 周昭瑜 陈水林
检测了昆山、常熟、吴县等地的自然稻种,其恶苗病菌带菌率为100%;播前采集田间水稻病残体,共分离了52个镰刀菌株,恶苗病菌占3.85%,是其次要病源。振荡培养试验表明,供氧条件好有利于恶苗病菌的生长繁殖。温室模拟肥床旱育和常规育秧的结果表明,无论接菌与否,前者秧苗恶苗病均重于后者。田间调查表明,药剂浸种后不经催芽或催至露白播种能有效控制苗期恶苗病。
关键词:
水稻恶苗病 肥床旱育 病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廷睦 贺晓辉 丁磊 丁铭 李光西
通过对两个香料烟主产区苗床杂草的调查,明确了冬春香料烟苗床主要杂草的种类及其萌发规律。防效试验的结果表明,播种前7 d,用50%萘丙酰草胺(大慧利)400倍液喷雾处理苗床土壤1次,外加塑料薄膜覆盖保湿7 d后再播种,防除单子叶杂草效果达90%以上,防除双子叶杂草效果达70%以上。
关键词:
香料烟 杂草 萌发 防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